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夢尋密支那 揭開騰密精品旅遊線路的頭蓋

小時候, 常聽奶奶講:爺爺他們去密支那做生意, 來回一趟要一兩個月, 有時長達半年之久。 到了青年時代, 我常同一些遠征軍老兵沖(吹)殼子, 聽他們講慘烈的密支那會戰。 戰役結束後, 他們從緬甸回國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我當時就有一個夢想:密支那那麼遙遠, 有機會一定要去領略一下她的風采。 今年元月, 保山市作協為貫徹落實“走出去”和建設“一帶一路”精神, 選派部分會員赴密支那采風, 我成為其中一員。

行程一

緬甸, 古稱“朱波地”, 與中國山水相連。 轄7省7邦和一個聯邦特區。 密支那為克欽邦首府,

距騰沖約200多公里, 屬緬甸四大城市之一, 有森林之城的稱謂。 人口約20萬, 其中華僑約3萬。 大都來自中國騰沖、龍陵、盈江等地。

一月二十五日, 采風團一行30多人雲集騰沖, 在公安局辦理手續後, 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通行證》。 二十六日早, 采風團乘坐大巴出發, 兩小時後抵達猴橋口岸, 通過安檢, 十幾分鐘後到達四號界碑。 界碑矗立在中緬兩國交界的山頂上, 公路從山上的隧道通過, 隧道內一道黃線成為中緬兩國的邊界線。 車駛出隧道, 我們正式走出國門, 踏入緬甸國土。 山谷下, 緬甸甘拜地口岸清晰可見,

導遊啊董(小董, 緬籍華人)告訴我們:“從猴橋口岸出境到密支那有兩百多公里, 要經過十幾個關卡, 過關卡時不准拍照。

幾分鐘後車抵達甘拜地口岸, 我們開始辦理入緬手續。 眼前的甘拜地是一個小鎮, 顯得清冷、枯黃。 房屋建築較為簡陋, 大部分由竹木搭建, 上蓋石棉瓦或彩鋼瓦;鋪面破爛陳舊, 猶似國內偏遠的山村集市, 只有出出進進辦理通關手續的人群, 才感到有一點點現代氣息。 集市建在騰密公路兩側, 有賣甩粑粑、油條、炸卷粉和各類小吃、五金及修車修摩托的店鋪, 也有賣水果的攤點,

生意不是很好。 在小鎮上, 看到汽油、柴油都是用塑膠瓶裝著零售, 一瓶一瓶的燃油在太陽的暴曬下, 發出刺鼻的味道。

祭拜結束,車駛出甘拜地經八莫到昔董。昔董有個蘭那卡三疊水瀑布,非常壯觀。啊董說:蘭那卡瀑布上面原有蘭那卡村落,因戰亂搬走。緊鄰瀑布有6~7家緬甸華僑開的農家餐館。我們在“七姊妹飯店”用餐,飯店老闆父輩為騰沖馬站人,對我們非常熱情。

吃過午餐,沿著凹凸不平的公路,踏上象徵中緬胞波情誼的鋼架木板橋——友誼橋,進入新寨隨機採訪。村寨的房屋大都是用樹木搭建,茅草或油紙蓋頂,籬笆圍欄,原始幹欄式建築。

從新寨出來,車駛入一條正在修建的公路後直接開往塞樂。一路上,築路工人正在築路,意外的是,沒有任何大型機械設備,基本全是靠人工作業。我們經過時,工人們停下活計,向我們招手示好,隔著車窗我們以同樣的方式回敬。

塞樂壩子可謂一馬平川,筆直的道路,路旁傣式民居、教堂隨處可見,不經意間你會看到村莊學校建築,寬闊自然天成的操場是孩子嬉戲、踢藤球的場所。車在沙石公路上顛顛簸簸,行駛20公里左右抵達“塞樂僑興小學”,老師們已在校門口等候。僑興小學是當地華僑自辦的一所華人學校,有60多年的校史。學校占地約三畝,坐西向東,校園簡樸乾淨,保持著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學校有3位老師,有著一口濃重的騰沖、盈江口音。學生40多人,大部分是華僑後裔,也有當地民族子弟。捐書儀式開始,老師們接過圖書時,臉上洋溢出燦爛的笑容。校長動情地說:“60多年來,學校還是第一次接受祖籍國的捐贈,而且都是些夢寐以求的書籍,我代表全體師生和塞樂的華僑華人感謝你們,感謝祖國的強大……”。魯興勇老師表示:“今後,塞樂僑興小學與保山市作協要進一步勾通合作,相互交流,通過學校這塊陣地,讓祖國的傳統文化在塞樂傳播。

捐書儀式結束後,我們趕往夢想中的、神秘的密支那。不大一會,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密支那徐徐展現在眼前,大家帶著激動、欣喜、虔誠的心情慢慢掀開密支那神秘面紗。暮色中,我們趕在閉關前跨過伊洛瓦底江大橋。大橋由中國上海援建,是緬甸第三大橋樑,是緬北的鐵路終點站和公路、水路、航空樞紐。

“密支那”緬語為“大江邊”。進入密支那市區後,保山市駐密辦事處主任楊存寶率工作人員和騰沖駐密辦事處的同志等候在那裡,為我們接風洗塵。他說:“你們是第一批來密支那的中國文化社團,希望你們的到來,為世人揭開密支那神秘的面紗,把密支那推介給國人,為打造騰密精品旅遊線路做好宣傳工作。

文 圖:楊家壽

祭拜結束,車駛出甘拜地經八莫到昔董。昔董有個蘭那卡三疊水瀑布,非常壯觀。啊董說:蘭那卡瀑布上面原有蘭那卡村落,因戰亂搬走。緊鄰瀑布有6~7家緬甸華僑開的農家餐館。我們在“七姊妹飯店”用餐,飯店老闆父輩為騰沖馬站人,對我們非常熱情。

吃過午餐,沿著凹凸不平的公路,踏上象徵中緬胞波情誼的鋼架木板橋——友誼橋,進入新寨隨機採訪。村寨的房屋大都是用樹木搭建,茅草或油紙蓋頂,籬笆圍欄,原始幹欄式建築。

從新寨出來,車駛入一條正在修建的公路後直接開往塞樂。一路上,築路工人正在築路,意外的是,沒有任何大型機械設備,基本全是靠人工作業。我們經過時,工人們停下活計,向我們招手示好,隔著車窗我們以同樣的方式回敬。

塞樂壩子可謂一馬平川,筆直的道路,路旁傣式民居、教堂隨處可見,不經意間你會看到村莊學校建築,寬闊自然天成的操場是孩子嬉戲、踢藤球的場所。車在沙石公路上顛顛簸簸,行駛20公里左右抵達“塞樂僑興小學”,老師們已在校門口等候。僑興小學是當地華僑自辦的一所華人學校,有60多年的校史。學校占地約三畝,坐西向東,校園簡樸乾淨,保持著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學校有3位老師,有著一口濃重的騰沖、盈江口音。學生40多人,大部分是華僑後裔,也有當地民族子弟。捐書儀式開始,老師們接過圖書時,臉上洋溢出燦爛的笑容。校長動情地說:“60多年來,學校還是第一次接受祖籍國的捐贈,而且都是些夢寐以求的書籍,我代表全體師生和塞樂的華僑華人感謝你們,感謝祖國的強大……”。魯興勇老師表示:“今後,塞樂僑興小學與保山市作協要進一步勾通合作,相互交流,通過學校這塊陣地,讓祖國的傳統文化在塞樂傳播。

捐書儀式結束後,我們趕往夢想中的、神秘的密支那。不大一會,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密支那徐徐展現在眼前,大家帶著激動、欣喜、虔誠的心情慢慢掀開密支那神秘面紗。暮色中,我們趕在閉關前跨過伊洛瓦底江大橋。大橋由中國上海援建,是緬甸第三大橋樑,是緬北的鐵路終點站和公路、水路、航空樞紐。

“密支那”緬語為“大江邊”。進入密支那市區後,保山市駐密辦事處主任楊存寶率工作人員和騰沖駐密辦事處的同志等候在那裡,為我們接風洗塵。他說:“你們是第一批來密支那的中國文化社團,希望你們的到來,為世人揭開密支那神秘的面紗,把密支那推介給國人,為打造騰密精品旅遊線路做好宣傳工作。

文 圖:楊家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