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小米IPO前夕兩創始人辭職,1000億估值將由這三家保薦機構締造!

愛奇藝上市了, B站上市了, 國內還有哪個公司沒上市, 卻一直被傳該上市了。 那一定是小米。

這些年, 小米經歷了“成長-衰退-逆轉”的逆襲之路。 從專注于智慧手機到互聯網電視以及智慧硬體生態鏈建設, 小米用了8年時間, 從創業公司向科技獨角獸的轉變, 小米的每一次傳言上市, 市場都賦予了極大的關注。

小米赴港上市的背景則是, 4月24日港交所宣佈, 決定大致落實《上市規則修訂諮詢檔》的建議, 將於下週一(4月30日)起接受上市申請。 港交所還規定, 欲採納AB股(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時, 相關擬上市公司上市最低預期市值不得少於400億港元,

如果預期市值低於400億港元, 申請人在最近一個財政年度必須錄得10億港元的收益。 此外, 不同投票權只可以給予上市公司在上市時或者上市後的董事, 且不同投票權不可超過普通股投票權的10倍, 接下來的懸念是, 誰是第一家?

小米IPO保薦人花落中信、高盛、摩根士丹利三家

小米上市傳聞成為一場近年來全球最受矚目的IPO, 有數十家中外投行參與了這場激烈的承銷商資格競逐, 目前已有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和德銀率先搶得入場席位。

據騰訊《一線》獨家獲悉, 小米上市的主要投行目前已最終確定。 此次負責小米赴港IPO的保薦人, 中資投行為中信證券, 外資保薦人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關於中資投行中信證券的加入, 與之前傳聞原本為中金不一樣。 對小米IPO熟悉的知情人士表示, 這是因為某關鍵人士極力推薦及要求小米的IPO保薦人中方為中信證券。

騰訊《一線》就此向中信證券董秘鄭京求證, 她表示, 自己沒有辦法回答, “關於此問題只有我們的公關公司能回答”, 截至發稿, 暫未能聯繫到小米等置評。

與此同時, 不同的信源》表示, 當下市傳小米估值超1000億美元, 稱或將為今年最大IPO, 可能創出2014年阿裡巴巴250億美元上市以來的最高紀錄。

近年來, 小米打造的生態帝國漸漸顯露, 各項指標均符合港交所關於同股不同權上市的規定。 2010年創立, 小米在8年內迅速成長, 2017年手機銷量超9240萬台, 增長74%, 年收入超1000億元。 除手機外,

小米將業務不斷延伸, 形成生態鏈。 在生態鏈硬體上, 2017年小米生態鏈企業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在軟體與互聯網服務上, 小米應用商店在國內 Android 應用商店中已經躍居第四;在新零售上, 相繼成立了線上小米商城, 線下“小米之家”等。 自成立以來, 小米估值實現了爆炸式增長, 從2010年的2.5億美元, 到2015年的E輪融資時450億美元, 上漲了180倍。

小米IPO迷局:究竟值多少錢?憑什麼值這個錢?

估值:雷軍的2000億美元, 讓我們先看看小米的估值變遷史。

1月8日, 有媒體報導小米將於今年下半年IPO, 雷軍定調估值2000億美元, 並受到投行的認可。 之後, 1000億美元的說法亦不脛而走。

2017年6月, 雷軍曾在辦公室會晤了曾多次投資小米的世界頂級投資人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 米爾納曾表示,

小米公司的估值還有望再翻一倍以上, 達到1000億美元。 此外, 一些投行對小米的估值甚至超過1000億美元, 以目前中間價測算, 約為6540億元人民幣。

而此後媒體曝光小米的Pre-IPO融資推介材料則顯示, 小米的估值為680億美元。 如果小米今年四季度上市, 則估值將在854億至1351億美元。

公開信息顯示, 2014年12月, 小米完成了最後一輪融資, 金額為11億美元, 當時其估值達到了450億美元。 之後的兩年, 隨著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的低迷, 小米的業績也出現了下滑。

“某種意義上, 2000億、1000億, 還是680億美元, 這些都不是定論, 更可能是小米反復測試市場對其估值區間接受度的輿論策略。 ”——某接近小米的資本人士對記者說。

真實的小米能否撐起夢幻的估值

自小米放出上市的風聲起,

其估值就成為市場的焦點, 而市場的聲音不外乎是:“太貴”。

對標“蘋果”是小米估值的“通常演算法”。 按照傳聞中2017年12億美元的淨利潤, 680億美元的估值, 意味著小米的市盈率約56倍。 在業內人士看來, 蘋果的最新市盈率僅超過17。 這個價格上市, 小米無疑“太貴”了。

那麼, 小米究竟應該怎麼估值?要弄清這個問題, 就必須先客觀理解小米的商業定位:優秀的多產品硬體廠商、創新的零售管道商、壟斷的互聯網生態服務商、以及未來全球最大的智慧硬體IOT平臺商。

對於多產品線的硬體廠商與創新的零售管道商, 市場幾乎沒有爭議, 但也顯示出小米利潤率低、低端用戶缺乏忠誠度、安卓系統致使互聯網業務收入存在不確定性等諸多隱患。

有投資人認為,“小米的光環再大,也是Apple或Google的模仿者,現在曝出來的營收與估值過高,特別是市盈率數字是過高的。”

蘋果目前市值為9131.7億美元,市盈率為18.34倍。若按照相同的市盈率計算,目前擁有10億美元利潤的小米估值應在183.4億美元左右,遠低於該公司目前在私募市場的估值。即便是對標目前中國估值最高的科技公司——騰訊,其目前市盈率為63.7倍。按照相同的市盈率,小米估值也只有637億美元。

不過按多次融資的情況來看,估值超過500億美元,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雷軍有望成中國首富

企查查資料顯示,目前雷軍為小米科技的第一大股東,股權比例為77.8022%。如果上述1000億美元為投前估值,那麼持股比例為77.8%的雷軍身家將超過778億美元(約5020億元)成為中國首富。

據福布斯資料,目前中國首富為許家印,身家為2813.5億元人民幣。

IPO尚未成功,小米高管團隊大變動 聯合創始人周光平黃江吉雙雙離職

小米雷軍在4月27日晚間發佈內部信稱,任命CFO周受資為公司高級副總裁,另外聯合創始人周光平和黃江吉(KK)辭去公司職務。

在小米IPO臨近之前的高管調整,透露出了其中不同尋常的意味。

周受資此前在小米擔任CFO職務。雷軍在內部信中稱,周受資於2015年7月加入公司後,以其傑出的領導能力與業務管理能力,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公司決定任命他為CFO兼高級副總裁,期待他在財務、投資和HR等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對於周光平和黃江吉兩位聯合創始人離職,雷軍稱,周光平為小米手機的研發和生產打下了重要的基礎,黃江吉帶領了米聊、小米雲、IOT戰略等多項業務的拓荒。他們為小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小米奇跡的共同締造者。

小米公司目前有8位聯合創始人,分別為雷軍、黎萬強、林斌、洪鋒、黃江吉、周光平、劉德、王川。

周光平早期在小米負責手機硬體及BSP硬體源碼團隊,同時主抓小米手機供應鏈體系。當時是小米手機的核心人物。此前曾有傳言稱,由於周光平在小米之前曾在摩托羅把手機 部門先後擔任要職,因此在小米與供應商合作過程中較為強硬,直接導致小米與供應商之間關係的緊張。這成為小米2016年前後業績下滑的導火索。

2016年5月,雷軍開始直接負責手機研發和硬體供應鏈的具體事務,並對手機部門人員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優化。周光平被調整為“首席科學家”,負責手機技術前沿領域研究。2017年春節後,雷軍親自掛帥擔任品質委員會主席,設立了專屬品質辦公室,對產品品質一抓到底。這一年也成為小米手機的逆轉之年。

2017年11月,小米內部高管又進行了調整。總裁林斌兼任手機部總經理。林斌之前負責的小米網改名銷售與服務部,任命汪淩鳴為公司副總裁兼銷售與服務部總經理。黎萬強被任命為品牌戰略官,專注公司品牌建設,黎萬強同時還出任順為資本投資合夥人,強化小米和順為在投資領域的協同。

同時,任命洪鋒、劉德、王川和祁燕為公司高級副總裁。智慧產品部併入生態鏈部,任命唐沐為生態鏈部門副總裁。

在其他創始人都有重要調整時,黃江吉和周光平兩位聯合創始人在這次調整中並沒有變化。

去年11月的這次高管調整,似乎已經為黃江吉和周光平的離職埋下了伏筆。

對於黃江吉的離職,小米內部部分人也表達了不理解。搜狐科技注意到,2016年後,小米組建了“小米探索實驗室”,黃江吉與唐沐成為這個實驗室的負責人。唐沐之後多次出現在對外的場合,而黃江吉在2015年後則很少對外露面。

在談到從小米離職時,黃江吉在朋友圈稱,“有緣分和大家一起創辦小米,永遠是我人生最最自豪的事情。”

不過相信黃江吉對8年前那個春天做的決定肯定不會感到後悔,參與創辦小米讓他名聲大振,身價暴漲。後悔的應該是自己沒有在小米做出順風順水的業務,最終導致自己邊緣化而離開。

經過了周受資的升職和黃江吉、周光平的離職,小米離IPO越來越近了。就在兩天前,小米在武漢宣佈未來硬體綜合淨利率永遠不超5%,與其說這是小米對用戶的承諾,還不如說這是雷軍對小米管理層的承諾更為貼切。

有投資人認為,“小米的光環再大,也是Apple或Google的模仿者,現在曝出來的營收與估值過高,特別是市盈率數字是過高的。”

蘋果目前市值為9131.7億美元,市盈率為18.34倍。若按照相同的市盈率計算,目前擁有10億美元利潤的小米估值應在183.4億美元左右,遠低於該公司目前在私募市場的估值。即便是對標目前中國估值最高的科技公司——騰訊,其目前市盈率為63.7倍。按照相同的市盈率,小米估值也只有637億美元。

不過按多次融資的情況來看,估值超過500億美元,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雷軍有望成中國首富

企查查資料顯示,目前雷軍為小米科技的第一大股東,股權比例為77.8022%。如果上述1000億美元為投前估值,那麼持股比例為77.8%的雷軍身家將超過778億美元(約5020億元)成為中國首富。

據福布斯資料,目前中國首富為許家印,身家為2813.5億元人民幣。

IPO尚未成功,小米高管團隊大變動 聯合創始人周光平黃江吉雙雙離職

小米雷軍在4月27日晚間發佈內部信稱,任命CFO周受資為公司高級副總裁,另外聯合創始人周光平和黃江吉(KK)辭去公司職務。

在小米IPO臨近之前的高管調整,透露出了其中不同尋常的意味。

周受資此前在小米擔任CFO職務。雷軍在內部信中稱,周受資於2015年7月加入公司後,以其傑出的領導能力與業務管理能力,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公司決定任命他為CFO兼高級副總裁,期待他在財務、投資和HR等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對於周光平和黃江吉兩位聯合創始人離職,雷軍稱,周光平為小米手機的研發和生產打下了重要的基礎,黃江吉帶領了米聊、小米雲、IOT戰略等多項業務的拓荒。他們為小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小米奇跡的共同締造者。

小米公司目前有8位聯合創始人,分別為雷軍、黎萬強、林斌、洪鋒、黃江吉、周光平、劉德、王川。

周光平早期在小米負責手機硬體及BSP硬體源碼團隊,同時主抓小米手機供應鏈體系。當時是小米手機的核心人物。此前曾有傳言稱,由於周光平在小米之前曾在摩托羅把手機 部門先後擔任要職,因此在小米與供應商合作過程中較為強硬,直接導致小米與供應商之間關係的緊張。這成為小米2016年前後業績下滑的導火索。

2016年5月,雷軍開始直接負責手機研發和硬體供應鏈的具體事務,並對手機部門人員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優化。周光平被調整為“首席科學家”,負責手機技術前沿領域研究。2017年春節後,雷軍親自掛帥擔任品質委員會主席,設立了專屬品質辦公室,對產品品質一抓到底。這一年也成為小米手機的逆轉之年。

2017年11月,小米內部高管又進行了調整。總裁林斌兼任手機部總經理。林斌之前負責的小米網改名銷售與服務部,任命汪淩鳴為公司副總裁兼銷售與服務部總經理。黎萬強被任命為品牌戰略官,專注公司品牌建設,黎萬強同時還出任順為資本投資合夥人,強化小米和順為在投資領域的協同。

同時,任命洪鋒、劉德、王川和祁燕為公司高級副總裁。智慧產品部併入生態鏈部,任命唐沐為生態鏈部門副總裁。

在其他創始人都有重要調整時,黃江吉和周光平兩位聯合創始人在這次調整中並沒有變化。

去年11月的這次高管調整,似乎已經為黃江吉和周光平的離職埋下了伏筆。

對於黃江吉的離職,小米內部部分人也表達了不理解。搜狐科技注意到,2016年後,小米組建了“小米探索實驗室”,黃江吉與唐沐成為這個實驗室的負責人。唐沐之後多次出現在對外的場合,而黃江吉在2015年後則很少對外露面。

在談到從小米離職時,黃江吉在朋友圈稱,“有緣分和大家一起創辦小米,永遠是我人生最最自豪的事情。”

不過相信黃江吉對8年前那個春天做的決定肯定不會感到後悔,參與創辦小米讓他名聲大振,身價暴漲。後悔的應該是自己沒有在小米做出順風順水的業務,最終導致自己邊緣化而離開。

經過了周受資的升職和黃江吉、周光平的離職,小米離IPO越來越近了。就在兩天前,小米在武漢宣佈未來硬體綜合淨利率永遠不超5%,與其說這是小米對用戶的承諾,還不如說這是雷軍對小米管理層的承諾更為貼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