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未被破解的納瓦霍密碼 助美國贏得了太平洋戰場勝利

按:自有文字以來, 密碼就隨之誕生, 破解密碼一直是具有高度智慧的人們不可抗拒的誘惑。 編碼和解碼的戰爭持續了3000多年, 在漫長的密碼戰爭中, 破解者的每一次勝利, 都導致了新的編碼法的誕生, 將人類科技文明推向不可思議的極限, 最終成就了今天的電腦甚至於令人瞠目結舌的量子密碼。

在《碼書》中, 作者西蒙·辛格用極其流暢簡明的筆觸為讀者描繪出一部密碼演化史, 揭露了眾多不為人知的隱秘歷史;在激烈的商場戰爭和軍事戰爭中, 誰掌握了密碼學上優勢, 誰就能透視對方的底牌,

為此, 各個學科的頂級人才都投入到密碼戰爭中;作者還討論了在資訊時代, 密碼術為何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以及加密技術怎樣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 在《序言》中, 西蒙·辛格說:“歷史的標點符號是密碼打上去的。 ”看起來, 加密與解密這場戰爭遠未結束, 它勢必將人類推到一個更加輝煌的文明階段。

本書涉及學科包括且不限於語言學、統計學、數學、通信學、物理學、電腦學等, 可以說它不僅是一本關於密碼的科普書, 還是多種學科的交叉的科普書。 不過, 讀懂燒腦的加密與解密過程並不是打開這本書的唯一方式, 僅僅將其看作BBC資深製作人講述的一段跌宕起伏的歷史傳奇, 也是一次足夠令人滿足的閱讀體驗了。

經出版社授權, 介面文化, 很多日本軍人上過美國大學, 會講流利的英語, 包括鄙俗的詞語。 美國的戰略與戰術資訊經常落入敵人手裡。

菲力浦·約翰斯頓(Philip Johnston)是首先為這個問題提出對策的人士之一。 他是駐在洛杉磯的工程師, 因年紀太大而無法參戰, 但仍想為戰事盡一份心力。 1942年初, 他從孩童時代的經驗獲取靈感, 發明了一種加密系統。 身為新教傳教士兒子的約翰斯頓在亞利桑那州的納瓦霍(Navajo)保留區長大, 完全沉浸在納瓦霍的文化裡。 他是少數能講一口流利納瓦霍語的非納瓦霍人, 納瓦霍人與政府官員討論事務時, 常請他口譯。 他這份工作甚至讓他在9歲時隨同兩位納瓦霍人前往白宮, 懇求羅斯福總統善待他們族人。

注意到這個語言對非本族人多麼難懂, 約翰斯頓想到了一個主意:納瓦霍或任何其他美洲原住民的語言, 都可以作為幾乎無法破解的密碼。 如果太平洋地區的每一戰鬥營都任用幾位美洲原住民當無線電通訊員, 他們的通訊保證安全。

他跑去聖達戈週邊的艾力特營(Camp Elliott), 向該營區的通訊官詹姆斯·鐘斯中校(Lieutenant. Colonel James E.Jones)提出他的構想。 對這位錯愕的軍官拋出幾串納瓦霍片語後, 約翰斯頓就說服了他這個構想值得認真考慮。 兩個星期後, 約翰斯頓帶來兩名納瓦霍人, 準備在高階的海軍陸戰隊軍官面前做一次示範。 這兩位納瓦霍人被各置一處。 他們給其中一位元6則典型的英文資訊, 由他翻譯成納瓦霍語, 再用無線電傳送給他的同伴。

在接收端的納瓦霍人把資訊轉譯回英文, 交給這些軍官, 讓他們跟原始資訊比較。 納瓦霍人密語傳話的示範, 證實沒有瑕疵, 這些陸戰隊軍官批許了實驗計畫, 並下令馬上開始招募人員。

然而在招募任何人以前, 鐘斯中校和菲力浦·約翰斯頓必須先決定, 要用納瓦霍語還是其他語言來進行這項前導研究。 約翰斯頓請納瓦霍人做第一次的示範, 是因為他和這個部族有私人交情, 但他們不一定就是最理想的選擇。 最重要的選擇標準是人數:陸戰隊所需要的部族, 必須要能提供大量會講流利的英語而且識字的人。 由於美國政府對原住民疏於照顧, 大部分保留區的識字率也就非常低, 因此只有四個最大的部族可以考慮:納瓦霍、蘇族(Sioux)、齊本瓦(Chippewa)和皮瑪帕帕戈(Pima-Papago)。

納瓦霍是最大的一族, 識字率卻最低。 相反地, 皮瑪帕帕戈識字率最高, 族群人數卻也最少。 這四個部族都差不多, 最後的決定是基於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官方對約翰斯頓的構想所做的報告:

納瓦霍是20年來唯一還沒有被德國學生騷擾過的美國部族。 這些德國人, 以藝術學生、人類學家等身份做掩飾, 研究了多種部族的語言, 一定對納瓦霍語之外的各部族語言都已有充分的實際瞭解。 因此, 納瓦霍是唯一能為這類工作提供絕對安全的部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 納瓦霍部族的語言對其他部族和所有其他人而言, 是完全無法理解的, 除了28位元已經研究過這個語言的美國人可能是例外。 這個語言相當於安全的密碼系統,非常適用于快速、安全的通訊。

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際,納瓦霍的生活環境非常艱困,被當成次等人來對待。儘管如此,他們的部族會議仍支持這項戰爭行動,宣告他們的忠誠之心:“沒有人會比原始美國人對美國更忠誠。”納瓦霍人很想參與作戰,以至於有的謊報年齡,有的吞下好幾串香蕉,有的灌下大量的水,好達到55公斤的體重下限。同樣地,尋找擔任納瓦霍密語通話員的適當人選,也不是難事。在珍珠港被襲後的四個月內,29名納瓦霍人,有的年僅15歲,開始了海軍陸戰隊主辦的8周通訊課程。

開始進行訓練以前,海軍陸戰隊必須先克服另一個目前為止唯一以美國原住民語言為密碼所曾遭遇到的問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北部,141步兵團第四連的連長宏內上尉(Captain E.W.Homer)任命八名查投族人(Choctaw)當無線電通訊員。敵方顯然無人懂得他們的語言,查投語也就成了非常安全的通訊媒介。然而,這個密碼系統有一個基本缺點:查投語沒有現代軍事術語的同義詞,資訊裡的軍事術語可能會因此翻譯成涵義較模糊的查投詞語,而導致收信人詮釋錯誤的風險。

納瓦霍語也可能出現同樣的問題。有鑑於此,陸戰隊計畫編造一套納瓦霍詞彙來取代難以翻譯的英文字,杜絕資訊意義含糊的問題。這些受訓人員協助編纂了這套辭典。他們傾向于使用描繪自然世界的字彙來代表特定軍事術語。因此,鳥的名字被用來代表各式飛機,魚的名字代表船艦。指揮官變成“戰鬥族長”(warchief),軍隊單位“排”變成“爛泥族”(mudclan),碉堡變成“穴居地”(cavedwelling),迫擊炮則是“蹲著的槍”(gun that squats)。

儘管整本辭典包含了274個單詞,要翻譯較難預料的單詞以及人名、地名時,仍會有困難。他們的解決方法是,設計一套語音改寫字母集來拼寫難字。例如,Pacific就拼成“pig、ant、cat、ice、fox、ice、cat”,翻譯成納瓦霍語則是“bi-sodih、wol-la-chee、moasi、tkin、ma-e、tkin、moasi”。在8個星期內,受訓人員熟記了整本辭典和字母集,不需再編制密碼簿,因而排除了密碼簿落入敵手的風險。對納瓦霍人而言,把所有東西都記在腦海裡,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因為納瓦霍語沒有文字,他們習慣於默記他們的民間傳說故事和家族歷史。正如受訓人員威廉·麥卡(William McCabe)所說的:“納瓦霍人,什麼東西都在腦海裡——歌曲、禱文、任何東西。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訓練結束時,他們做了一次測試。發信人把一些英文資訊譯成納瓦霍文,傳送出去,收信人把這些資訊翻譯回英文——必要時,會用到他們腦海裡的辭典和字母集。結果每個單詞都正確。為了檢測這個系統的強度,他們把測試的錄音交給海軍情報部,這個單位已破解日本最難纏的“紫色”密碼。密集分析了三個星期,海軍的解碼專家仍舊對這些資訊束手無策。他們說納瓦霍語是“一連串奇怪的喉音、鼻音、饒舌的聲音......我們甚至無法用普通文字寫下它,更遑論破解它”。納瓦霍密碼成功通過檢驗。兩位納瓦霍士兵約翰·本諾利(John Benally)和強尼·曼紐裡投(Johnny Manuelito)被留下來訓練下一批新兵,其餘27位納瓦霍密語通話員被編入四個旅,遣往太平洋戰區。

日本於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不久就主宰了西太平洋的大半區域。日本在12月10日佔領美軍在關島的要塞,在12月13日拿下所羅門群島中的瓜達爾卡納爾島(Guadalcanal),12月25日香港失守,1942年1月2日菲律賓群島上的美軍宣告投降。日本計畫在當年夏天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建造機場作為轟炸機的基地,以摧毀同盟國的供給線,讓同盟國無法反擊,以鞏固他們對太平洋的控制。厄尼斯特·金上將(Admiral Ernest King),美國海軍作戰本部總司令,急於在機場建造完成以前攻擊該島。8月7日,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率先攻擊瓜達爾卡納爾島。頭幾批登陸部隊中,第一組密語通話員也在裡面體驗實際的戰爭行動。

雖然這些納瓦霍人自信他們的技巧會對陸戰隊極有幫助,但頭幾次的嘗試卻只引發一場混亂。很多正規的通訊員不知道這種新密碼,使得整座島嶼傳遍他們發出的驚惶資訊,說日本人用了美國的調頻廣播。負責的上校立即停用納瓦霍通訊系統,直到他能確信這套系統值得使用。

其中一位密語通話員憶及納瓦霍密碼終於被派上用場的過程:

這位上校想出一個主意。他說,如果我能勝過他的“白色密碼”——一個機械式、滴滴答答響的圓筒狀東西——他才會留下我們。我們兩人各自發出資訊,他用他的白色圓筒,我用我的聲音。我們倆都會收到回訊,而這場比賽就是看誰能先解譯出回訊。他問我:“你會需要多少時間?兩小時?”“兩分鐘比較可能。”我回答道。我在四分鐘半內聽清楚了我的回訊時,那個傢伙還在做解譯的工作。我說:“上校,你什麼時候才要放棄那個圓筒東西?”他悶不吭聲,點了煙斗,轉身走開。

這些密語通話員很快就證明了他們在戰場的價值。塞班島(Saipan)曾發生一段插曲。有一營的陸戰隊佔領了原由日軍駐守的據點後,忽然連續飛來好多炸彈。那是自己人所發射的炮火——友軍部隊不知道他們前進到這裡了。他們急忙以英語廣播,向對方解釋現狀,炸彈卻繼續齊發而來,因為攻擊的美軍部隊相信,這些資訊是由擅於模仿聲調的日軍發出來愚弄他們的。直到接獲納瓦霍資訊,他們才認清自己的錯誤,停止這場猛烈的攻擊。納瓦霍資訊是假造不了的,永遠可以信任的。

密語通話員的名聲馬上傳開,1942年底,部隊要求增添83位。這些納瓦霍人全在六個陸戰隊師服役,有時候也會被其他軍種借用。他們的語言武器很快就使這些納瓦霍人變成英雄。其他士兵常會自願幫他們扛無線電和步槍,有些單位甚至會派給他們私人保鏢,部分原因是要防止他們被自己人攻擊。這些密語通話員,至少有三次曾被美國士兵誤認為日本人而被俘,只有在同營弟兄挺身擔保後才獲釋。

納瓦霍密碼之所以難以破解,是因為納瓦霍語屬於納丁(Na Dene)語系,跟任何亞洲、歐洲語言都沒有關聯。例如,納瓦霍語的動詞不僅會隨著主語,也會隨著賓語做變化。動詞的結尾端視賓語的類別而定:長的(例如煙斗、鉛筆),細瘦且有彈性的(例如蛇、皮帶),含顆粒的(例如糖、鹽),成束的(例如乾草),黏黏的(例如泥巴、糞便),以及很多其他類別。動詞也會結合特定的副詞,以說明講話者所談述的事是親身經驗或只是傳聞。因此有時候單單一個動詞就等於一整個句子,外人幾乎完全沒有辦法解析出它的意義。

雖然納瓦霍密碼的強度很高,但仍有兩項顯著的缺點。第一,在自然的納瓦霍詞彙裡或那本列有274個代號的辭典都找不到的單詞,必須利用特殊的字母拼出來。這很耗費時間。因此他們決定給這本辭典添加234個常用字詞,例如國名就用納瓦霍語給個綽號來替代:澳大利亞是“卷帽”,英國是“四面環海”,中國是“辮子”,德國是“鐵帽”,菲律賓是“浮動的地”,西班牙是“綿羊痛”。

第二個問題則牽涉到那些還是得拼出來的單詞。如果日本人知道有些字是拼出來的,他們就會想到用頻率分析法來辨認哪些納瓦霍單詞代表哪些字母。他們很快就會發現最常用到的單詞是dzeh,麋鹿(elk)的意思,代表英文最常用的字母e。拼出瓜達爾卡納爾島(Guadalcanal),而重複wol-la-chee(螞蟻;ant)這個單詞四次,會給他們哪個字代表字母a的明顯線索。解決方法是用更多單詞來代表常用字母(同音法)。六個最常用的字母e、t、a、o、i、n各多加了兩個單詞來代表,次常用的六個字母s、h、r、d、l、u則各多加了一個單詞。例如,字母a也可以用be-la-sana(apple,蘋果)或tsenihl(axe,斧頭)來替代。這樣一來,拼出Guadalcanal時,就只會重複一個單詞了:klizzie、shi-da、wol-la-chee、lha-cha-eh、be-la-sana、dibeh-yazzie、moasi、tse-nihl、nesh-chee、tse-nihl、ah-jad(山羊goat、舅舅uncle、螞蟻ant、狗dog、蘋果apple、小羊lamb、貓cat、斧頭axe、核桃nut、斧頭axe、腿leg)。

太平洋的戰局變得更加熾熱時,美軍從所羅門群島前進到沖繩時,納瓦霍密語通話員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加重要。在攻擊硫磺島(Iwo Jima)的頭幾天,他們總共交換了超過800則的納瓦霍資訊,全都沒有失誤。霍華德·康納少將(Major General Howard Conner)表示:“沒有這些納瓦霍人,陸戰隊拿不下硫磺島。”若考慮到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常得面對、克服他們內心最深的恐懼,這些納瓦霍密語通話員的貢獻就顯得更加非凡。納瓦霍人相信,沒有被安葬好的死者靈魂(chindi),會向活人報仇。太平洋戰役特別血腥,每個戰場都遍地橫屍。儘管chindi的觀念一直縈繞於心,這些密語通話員仍舊鼓起勇氣執行他們的任務。在多麗思·保羅(Doris Paul)的著作《納瓦霍密語通話員》(The Navajo code Talkers)裡,一位納瓦霍通話員所憶及的一段情景,即彰顯了他們的勇敢、專注與沉著:

戰火非常激烈,只要把頭抬高15釐米,你就沒命了。然後在清晨,我們雙方都緊繃著,一片死寂。有一名日本人想必是被逼得再也受不了了。他站起來,狂呼,大聲尖叫,沖向我們的壕溝,揮舞一把長長的武士刀。我相信他被射擊了25至40次才倒下來。

在壕溝裡,有一位夥伴跟我在一起。可是,那名日本人揮砍了他的喉嚨,直直砍到他頸背的韌帶。他的氣管還在喘氣;他掙扎著要呼吸的聲音恐怖極了。當然,他死了。那個日本鬼子砍過來時,溫血濺滿我握著麥克風的手。我正用密碼呼叫求救。他們告訴我,儘管如此,我所說的每個音節都清楚地傳達過去了。

這場大戰總共用了420位納瓦霍密語通話員。儘管他們英勇的行為得到褒獎,他們保護通訊安全的特殊角色則列為機密。政府不准他們談論他們的工作,他們特殊的貢獻一直未被公開。就像圖靈和其他布萊切利園的密碼分析家一樣,納瓦霍人被忽視了20多年。直到1968年,納瓦霍密碼終於解除機密,這些密語通話員在來年首度舉行聯誼會。1982年,美國政府公開表揚他們,明定八月十四日為“納瓦霍密語通話員國定紀念日(National Navajo Code Talkers Day)”。事實上,這些納瓦霍人獲得的最大肯定是,他們的密碼是少數有史以來從未被破解的密碼之一。日軍情報首腦有末精三中將(Lieutenant General Seizo Arisue)承認,他們破解了美國空軍的密碼,卻對納瓦霍密碼束手無策。

……………………………………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介面文化”【ID:BooksAndFun】

這個語言相當於安全的密碼系統,非常適用于快速、安全的通訊。

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際,納瓦霍的生活環境非常艱困,被當成次等人來對待。儘管如此,他們的部族會議仍支持這項戰爭行動,宣告他們的忠誠之心:“沒有人會比原始美國人對美國更忠誠。”納瓦霍人很想參與作戰,以至於有的謊報年齡,有的吞下好幾串香蕉,有的灌下大量的水,好達到55公斤的體重下限。同樣地,尋找擔任納瓦霍密語通話員的適當人選,也不是難事。在珍珠港被襲後的四個月內,29名納瓦霍人,有的年僅15歲,開始了海軍陸戰隊主辦的8周通訊課程。

開始進行訓練以前,海軍陸戰隊必須先克服另一個目前為止唯一以美國原住民語言為密碼所曾遭遇到的問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北部,141步兵團第四連的連長宏內上尉(Captain E.W.Homer)任命八名查投族人(Choctaw)當無線電通訊員。敵方顯然無人懂得他們的語言,查投語也就成了非常安全的通訊媒介。然而,這個密碼系統有一個基本缺點:查投語沒有現代軍事術語的同義詞,資訊裡的軍事術語可能會因此翻譯成涵義較模糊的查投詞語,而導致收信人詮釋錯誤的風險。

納瓦霍語也可能出現同樣的問題。有鑑於此,陸戰隊計畫編造一套納瓦霍詞彙來取代難以翻譯的英文字,杜絕資訊意義含糊的問題。這些受訓人員協助編纂了這套辭典。他們傾向于使用描繪自然世界的字彙來代表特定軍事術語。因此,鳥的名字被用來代表各式飛機,魚的名字代表船艦。指揮官變成“戰鬥族長”(warchief),軍隊單位“排”變成“爛泥族”(mudclan),碉堡變成“穴居地”(cavedwelling),迫擊炮則是“蹲著的槍”(gun that squats)。

儘管整本辭典包含了274個單詞,要翻譯較難預料的單詞以及人名、地名時,仍會有困難。他們的解決方法是,設計一套語音改寫字母集來拼寫難字。例如,Pacific就拼成“pig、ant、cat、ice、fox、ice、cat”,翻譯成納瓦霍語則是“bi-sodih、wol-la-chee、moasi、tkin、ma-e、tkin、moasi”。在8個星期內,受訓人員熟記了整本辭典和字母集,不需再編制密碼簿,因而排除了密碼簿落入敵手的風險。對納瓦霍人而言,把所有東西都記在腦海裡,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因為納瓦霍語沒有文字,他們習慣於默記他們的民間傳說故事和家族歷史。正如受訓人員威廉·麥卡(William McCabe)所說的:“納瓦霍人,什麼東西都在腦海裡——歌曲、禱文、任何東西。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訓練結束時,他們做了一次測試。發信人把一些英文資訊譯成納瓦霍文,傳送出去,收信人把這些資訊翻譯回英文——必要時,會用到他們腦海裡的辭典和字母集。結果每個單詞都正確。為了檢測這個系統的強度,他們把測試的錄音交給海軍情報部,這個單位已破解日本最難纏的“紫色”密碼。密集分析了三個星期,海軍的解碼專家仍舊對這些資訊束手無策。他們說納瓦霍語是“一連串奇怪的喉音、鼻音、饒舌的聲音......我們甚至無法用普通文字寫下它,更遑論破解它”。納瓦霍密碼成功通過檢驗。兩位納瓦霍士兵約翰·本諾利(John Benally)和強尼·曼紐裡投(Johnny Manuelito)被留下來訓練下一批新兵,其餘27位納瓦霍密語通話員被編入四個旅,遣往太平洋戰區。

日本於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不久就主宰了西太平洋的大半區域。日本在12月10日佔領美軍在關島的要塞,在12月13日拿下所羅門群島中的瓜達爾卡納爾島(Guadalcanal),12月25日香港失守,1942年1月2日菲律賓群島上的美軍宣告投降。日本計畫在當年夏天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建造機場作為轟炸機的基地,以摧毀同盟國的供給線,讓同盟國無法反擊,以鞏固他們對太平洋的控制。厄尼斯特·金上將(Admiral Ernest King),美國海軍作戰本部總司令,急於在機場建造完成以前攻擊該島。8月7日,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率先攻擊瓜達爾卡納爾島。頭幾批登陸部隊中,第一組密語通話員也在裡面體驗實際的戰爭行動。

雖然這些納瓦霍人自信他們的技巧會對陸戰隊極有幫助,但頭幾次的嘗試卻只引發一場混亂。很多正規的通訊員不知道這種新密碼,使得整座島嶼傳遍他們發出的驚惶資訊,說日本人用了美國的調頻廣播。負責的上校立即停用納瓦霍通訊系統,直到他能確信這套系統值得使用。

其中一位密語通話員憶及納瓦霍密碼終於被派上用場的過程:

這位上校想出一個主意。他說,如果我能勝過他的“白色密碼”——一個機械式、滴滴答答響的圓筒狀東西——他才會留下我們。我們兩人各自發出資訊,他用他的白色圓筒,我用我的聲音。我們倆都會收到回訊,而這場比賽就是看誰能先解譯出回訊。他問我:“你會需要多少時間?兩小時?”“兩分鐘比較可能。”我回答道。我在四分鐘半內聽清楚了我的回訊時,那個傢伙還在做解譯的工作。我說:“上校,你什麼時候才要放棄那個圓筒東西?”他悶不吭聲,點了煙斗,轉身走開。

這些密語通話員很快就證明了他們在戰場的價值。塞班島(Saipan)曾發生一段插曲。有一營的陸戰隊佔領了原由日軍駐守的據點後,忽然連續飛來好多炸彈。那是自己人所發射的炮火——友軍部隊不知道他們前進到這裡了。他們急忙以英語廣播,向對方解釋現狀,炸彈卻繼續齊發而來,因為攻擊的美軍部隊相信,這些資訊是由擅於模仿聲調的日軍發出來愚弄他們的。直到接獲納瓦霍資訊,他們才認清自己的錯誤,停止這場猛烈的攻擊。納瓦霍資訊是假造不了的,永遠可以信任的。

密語通話員的名聲馬上傳開,1942年底,部隊要求增添83位。這些納瓦霍人全在六個陸戰隊師服役,有時候也會被其他軍種借用。他們的語言武器很快就使這些納瓦霍人變成英雄。其他士兵常會自願幫他們扛無線電和步槍,有些單位甚至會派給他們私人保鏢,部分原因是要防止他們被自己人攻擊。這些密語通話員,至少有三次曾被美國士兵誤認為日本人而被俘,只有在同營弟兄挺身擔保後才獲釋。

納瓦霍密碼之所以難以破解,是因為納瓦霍語屬於納丁(Na Dene)語系,跟任何亞洲、歐洲語言都沒有關聯。例如,納瓦霍語的動詞不僅會隨著主語,也會隨著賓語做變化。動詞的結尾端視賓語的類別而定:長的(例如煙斗、鉛筆),細瘦且有彈性的(例如蛇、皮帶),含顆粒的(例如糖、鹽),成束的(例如乾草),黏黏的(例如泥巴、糞便),以及很多其他類別。動詞也會結合特定的副詞,以說明講話者所談述的事是親身經驗或只是傳聞。因此有時候單單一個動詞就等於一整個句子,外人幾乎完全沒有辦法解析出它的意義。

雖然納瓦霍密碼的強度很高,但仍有兩項顯著的缺點。第一,在自然的納瓦霍詞彙裡或那本列有274個代號的辭典都找不到的單詞,必須利用特殊的字母拼出來。這很耗費時間。因此他們決定給這本辭典添加234個常用字詞,例如國名就用納瓦霍語給個綽號來替代:澳大利亞是“卷帽”,英國是“四面環海”,中國是“辮子”,德國是“鐵帽”,菲律賓是“浮動的地”,西班牙是“綿羊痛”。

第二個問題則牽涉到那些還是得拼出來的單詞。如果日本人知道有些字是拼出來的,他們就會想到用頻率分析法來辨認哪些納瓦霍單詞代表哪些字母。他們很快就會發現最常用到的單詞是dzeh,麋鹿(elk)的意思,代表英文最常用的字母e。拼出瓜達爾卡納爾島(Guadalcanal),而重複wol-la-chee(螞蟻;ant)這個單詞四次,會給他們哪個字代表字母a的明顯線索。解決方法是用更多單詞來代表常用字母(同音法)。六個最常用的字母e、t、a、o、i、n各多加了兩個單詞來代表,次常用的六個字母s、h、r、d、l、u則各多加了一個單詞。例如,字母a也可以用be-la-sana(apple,蘋果)或tsenihl(axe,斧頭)來替代。這樣一來,拼出Guadalcanal時,就只會重複一個單詞了:klizzie、shi-da、wol-la-chee、lha-cha-eh、be-la-sana、dibeh-yazzie、moasi、tse-nihl、nesh-chee、tse-nihl、ah-jad(山羊goat、舅舅uncle、螞蟻ant、狗dog、蘋果apple、小羊lamb、貓cat、斧頭axe、核桃nut、斧頭axe、腿leg)。

太平洋的戰局變得更加熾熱時,美軍從所羅門群島前進到沖繩時,納瓦霍密語通話員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加重要。在攻擊硫磺島(Iwo Jima)的頭幾天,他們總共交換了超過800則的納瓦霍資訊,全都沒有失誤。霍華德·康納少將(Major General Howard Conner)表示:“沒有這些納瓦霍人,陸戰隊拿不下硫磺島。”若考慮到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常得面對、克服他們內心最深的恐懼,這些納瓦霍密語通話員的貢獻就顯得更加非凡。納瓦霍人相信,沒有被安葬好的死者靈魂(chindi),會向活人報仇。太平洋戰役特別血腥,每個戰場都遍地橫屍。儘管chindi的觀念一直縈繞於心,這些密語通話員仍舊鼓起勇氣執行他們的任務。在多麗思·保羅(Doris Paul)的著作《納瓦霍密語通話員》(The Navajo code Talkers)裡,一位納瓦霍通話員所憶及的一段情景,即彰顯了他們的勇敢、專注與沉著:

戰火非常激烈,只要把頭抬高15釐米,你就沒命了。然後在清晨,我們雙方都緊繃著,一片死寂。有一名日本人想必是被逼得再也受不了了。他站起來,狂呼,大聲尖叫,沖向我們的壕溝,揮舞一把長長的武士刀。我相信他被射擊了25至40次才倒下來。

在壕溝裡,有一位夥伴跟我在一起。可是,那名日本人揮砍了他的喉嚨,直直砍到他頸背的韌帶。他的氣管還在喘氣;他掙扎著要呼吸的聲音恐怖極了。當然,他死了。那個日本鬼子砍過來時,溫血濺滿我握著麥克風的手。我正用密碼呼叫求救。他們告訴我,儘管如此,我所說的每個音節都清楚地傳達過去了。

這場大戰總共用了420位納瓦霍密語通話員。儘管他們英勇的行為得到褒獎,他們保護通訊安全的特殊角色則列為機密。政府不准他們談論他們的工作,他們特殊的貢獻一直未被公開。就像圖靈和其他布萊切利園的密碼分析家一樣,納瓦霍人被忽視了20多年。直到1968年,納瓦霍密碼終於解除機密,這些密語通話員在來年首度舉行聯誼會。1982年,美國政府公開表揚他們,明定八月十四日為“納瓦霍密語通話員國定紀念日(National Navajo Code Talkers Day)”。事實上,這些納瓦霍人獲得的最大肯定是,他們的密碼是少數有史以來從未被破解的密碼之一。日軍情報首腦有末精三中將(Lieutenant General Seizo Arisue)承認,他們破解了美國空軍的密碼,卻對納瓦霍密碼束手無策。

……………………………………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介面文化”【ID:BooksAndFu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