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特別報導|地震4個月後,失去至親的三哥和二嫂重組新家

△張雲採訪發現, 當地更多的人, 是送給他們祝福和支持。

相互扶持、相互慰藉, 張雲和李澤鳳已走過10年, 原本破碎的家庭有了新的生機,

曾經經歷的傷痛也在慢慢癒合。 他們和很多其他老年人一樣, 照顧孫輩成了最主要的事。

質樸山裡人, 勤勞奮鬥出的家

張雲排行老三, 上面有兩個哥哥, 下面有兩個弟弟。

小時候家貧, 張雲沒有上過一天學。 到現在, 他認識和寫得出的字也不多, 只能歪歪扭扭的寫出自己的名字。

儘管沒什麼文化, 但這個質樸的山裡人明白, 只有靠自己的雙手才能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張雲十幾歲時, 就已經成了家裡的幾個主要勞動力之一。

張雲說他對未來生活沒有太多奢求, “我那會想得很簡單, 有老婆, 有孩子, 靠著雙手住上個大房子。 ”

5兄弟, 守著幾畝薄田過日子, 家裡十分拮据, 想娶個老婆並不容易。

在當時的中灘堡村, 男子一般十八九歲就結婚。

但張雲滿了十八歲時, 結婚這事還一再擱淺, 因為他的兩個哥哥也還沒有結婚。 按照農村的風俗, 要等兩個哥哥結婚之後, 張雲才能娶老婆。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張雲一邊在焦急中等待, 一邊繼續努力的打拼, 想多積攢一些家底, 讓娶妻變得更容易一些。

26歲時, 張雲將小他6歲的老婆娶過了門, 婚後他們有了一雙女兒, 大的名叫張燕, 小女兒叫張慶。

看著兩個可愛的女兒, 張雲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家裡有三四畝田地, 張雲和妻子種植一些土豆和玉米等農作物, 張雲還抽出時間在家鄉做搬運工、修路工、煤礦工等。

辛勞的付出有了相應的回報, 張雲把原來的幾間小土房變成了磚瓦房, 日子一天一天紅火起來。

震前, 張雲的大女兒也結婚生子, 小女兒則在位於映秀的漩口中學讀書。

就在2008年初, 張雲夫妻倆還拿出幾萬塊錢, 給大女兒和女婿在映秀開了一家修理店。

這樣的好日子沒有持續多久, 一切都因地震戛然而止。

△李澤鳳。 攝影/倪兆中

大家庭7人遇難, 家人撮合他們在一起

“5·12”地震, 給震中映秀幾乎帶來了滅頂之災, 張雲一家也未能倖免。

地震當天, 張雲帶著大女兒在都江堰做工, 父女倆僥倖躲過一劫。 得知震中在映秀, 張雲心裡忐忑難安, 不知道家裡是個什麼樣子。 想要回家探望, 但道路已經中斷。

經過一晚的煎熬後, 次日清早, 張雲顧不得餘震的危險, 步行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穿過溝痕縱豁的大山, 踏著泥濘不平的小路, 朝家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 張雲看見的是滿目瘡痍, 他想像不出家裡到底是什麼樣子。 只是在心中默默祈禱, 希望家人平安。

夜幕時分, 張雲終於回到了映秀, 已難以分得清哪是哪。 憑著感覺, 他判斷出家的位置。

幾經尋找之後, 他看到了弟弟張平華,

兩人見面就是抱頭痛哭。

看著辛苦大半輩子修起的房屋, 被塌方滾落的泥土給掩埋, 連原來的地基都難以分辨出, 張雲心裡涼透了。 更讓他傷心的是, 妻子和外孫都埋在廢墟之下, 連屍骨都難以找出, 悲傷、痛苦縈繞著他。

“地震一來, 我屋裡三輩人遇難, 我老婆、女婿、外孫都不在了”。 張雲說, 這場地震讓他的大家庭中共計7人遇難, 遇難的還有二哥、四弟等人, 是整個村遇難人數最多的家庭。

同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其他倖存者一樣, 張雲的精神憔悴起來。 人消瘦了不少, 兩鬢也多了很多白髮, 連說話的語氣都比以前慢。

生活依舊得繼續。 在政府修建的臨時板房內, 張雲同大家庭的其他成員生活在一起, 以便相互有個照應。

看到家裡遭受了這麼大變故,張雲的五弟張平華覺得大家都應該振作起來。在他心裡,逐漸冒出個想法,“既然二哥不在了,三嫂也不在了,三哥可以和二嫂在一起”。

在張平華看來,三哥張雲是個十分踏實勤奮的人,值得託付。二嫂李澤鳳17歲就嫁到了張家,到張家已近三十年,對其為人也十分瞭解。

“反正一個要娶,一個要嫁,不如他們就湊在一起”,張平華說,支持三哥和二嫂結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下一代好相處,“好多重組家庭處不好,都是因為娃娃的問題。”

最初,張平華和其他親屬以開玩笑的口吻對張雲和李澤鳳說,“乾脆你們就在一起算了”。

二人聽到這一“瘋狂”的提法時,都是極力反對,“不開這種玩笑,不要亂說”。

張平華是認真的,私下裡,他又分別找過張雲和李澤鳳,希望他們能為自己的將來考慮。慢慢的,張雲的內心被說動了。想到妻子亡故,他也需要一個完整的家,加之對二嫂李澤鳳知根知底,跟她在一起也是不錯的選擇。

震後第四個月,他們低調重組了家庭

“只有藤纏樹,哪有樹纏藤”。懷著對新家庭的渴望,張雲率先向李澤鳳表達了心意。山裡漢子直來直去,沒有太多拐彎抹角,張雲徑直向李澤鳳表示希望兩個人在一起。

儘管之前有五弟張平華的撮合,但真正面對張雲的表白時,李澤鳳還是有些猶豫,沒有直接答應。

她一方面明白,張雲是個踏實人,值得託付後半生。但她同時也考慮到,丈夫剛剛去世不久,而且當時給的說法是“失蹤”,此時就匆匆再嫁,擔心旁人對此說三道四。

張雲的態度堅定得多,他數次再度向李澤鳳表達心意。看著小叔子的真誠,李澤鳳也有一些軟化,提出要問問孩子們的意見。

李澤鳳有三個女兒,聽說媽媽要跟三爸在一起,幾個人都覺得有些詫異。但考慮到母親的年齡也逐漸變大,需要有個人照顧,女兒並未提出反對意見。

“只要你覺得合適就好,找到你的幸福就可以。”李澤鳳的三女兒張晴對她說。

張雲的二女兒知道爸爸要娶二孃後,擔心外面的閒言碎語,最初並不同意,但也並沒有太過激烈的反對行為。

女兒異議並沒有阻止張雲,他認准了李澤鳳,“即使孩子們反對也要在一起”。

沒有酒席、沒有登記,震後第四個月,經歷了苦難的倖存者張雲和李澤鳳,低調的重組了家庭。

事實上,李澤鳳最初擔心的外界一些流言,也並沒有她所想像的那麼激烈。“只是有一些跟張雲同輩分的人,偶爾會開他的玩笑”。中灘堡村一位村民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地震給當地帶來了太多的災難,張雲李澤鳳兩人好不容易找到新歸宿,旁人實在沒必要說三道四。

△地震後的張雲(右)和李澤鳳。資料圖片

“從小就是叫三爸,大了又改口感覺不習慣”

同李澤鳳在一起後,張雲對生活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儘管地震讓張雲幾乎一無所有,但他明白,一切都只能靠雙手再掙。

地震後,張雲已經年過五旬,身體狀況明顯不再如年輕的時候,但他趁著自己還跑得動,仍然做了多份工作。他曾在當地政府部門做過清潔工,後來又去過其他地方打零工。工資雖然不高,但也為家中多了幾分收入。

2012年,廣東東莞為映秀援建的房屋竣工。按照戶口分房,張雲又住上了新修的大房子。看著統一規劃好的新房,張雲感受到曾經所失去的,也慢慢有了一些彌補。

也就在這前後,張雲的大女兒重新找了對象,小女兒也結婚生子;另一邊,李澤鳳的小女兒也結婚生子。

看著幾個女兒的婚事有了妥善的安排,張雲和李澤鳳二人的心裡也輕鬆了不少。

震後不久,張雲和李澤鳳還買了社會保險,張雲現在一個月能領800多元,李澤鳳一個月可以領到1000來元,老兩口的生活基本不成問題。

平時家裡的開支,主要由晚輩們負擔,老兩口的錢可以用來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對於現在的生活水準,張雲說,“現在的日子比起以前,過得還是不錯,就像我跟下一輩說的,啥都得靠自己去掙”。

儘管生活在一起已經快10年,雙方的女兒基本都沒改口。張雲的女兒還是稱呼李澤鳳為“二孃”,李澤鳳的女兒還是叫張雲三爸。

李澤鳳的小女兒說,“從小就是叫三爸,後面大了又改口感覺不習慣”。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沒改口,李澤鳳的大女兒張順秀就叫張雲為爸,“但有時候也叫三爸,有時候叫爸”。

跟李澤鳳在一起時,張雲總有說不完的話。“三爸的話比較多,我媽的話比較少,他們倆在一起剛好可以互補,”李澤鳳的三女兒張晴說。

去年下半年,張雲到都江堰去照顧小女兒上學的孩子,李澤鳳則在映秀照顧小女兒的小孩。兩人分開時,張雲一天會給李澤鳳打幾個電話,“有時我媽沒聽到,他還會生氣,感覺就像年輕人一樣”。

張雲、李澤鳳二人,都已是滿五六十歲的人,照顧孫輩成了他們現在的主要任務,張雲還有個計畫,就是待有閒暇時間時,帶著李澤鳳去北京旅遊。

上游新聞見習記者 倪兆中 四川映秀報導

看到家裡遭受了這麼大變故,張雲的五弟張平華覺得大家都應該振作起來。在他心裡,逐漸冒出個想法,“既然二哥不在了,三嫂也不在了,三哥可以和二嫂在一起”。

在張平華看來,三哥張雲是個十分踏實勤奮的人,值得託付。二嫂李澤鳳17歲就嫁到了張家,到張家已近三十年,對其為人也十分瞭解。

“反正一個要娶,一個要嫁,不如他們就湊在一起”,張平華說,支持三哥和二嫂結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下一代好相處,“好多重組家庭處不好,都是因為娃娃的問題。”

最初,張平華和其他親屬以開玩笑的口吻對張雲和李澤鳳說,“乾脆你們就在一起算了”。

二人聽到這一“瘋狂”的提法時,都是極力反對,“不開這種玩笑,不要亂說”。

張平華是認真的,私下裡,他又分別找過張雲和李澤鳳,希望他們能為自己的將來考慮。慢慢的,張雲的內心被說動了。想到妻子亡故,他也需要一個完整的家,加之對二嫂李澤鳳知根知底,跟她在一起也是不錯的選擇。

震後第四個月,他們低調重組了家庭

“只有藤纏樹,哪有樹纏藤”。懷著對新家庭的渴望,張雲率先向李澤鳳表達了心意。山裡漢子直來直去,沒有太多拐彎抹角,張雲徑直向李澤鳳表示希望兩個人在一起。

儘管之前有五弟張平華的撮合,但真正面對張雲的表白時,李澤鳳還是有些猶豫,沒有直接答應。

她一方面明白,張雲是個踏實人,值得託付後半生。但她同時也考慮到,丈夫剛剛去世不久,而且當時給的說法是“失蹤”,此時就匆匆再嫁,擔心旁人對此說三道四。

張雲的態度堅定得多,他數次再度向李澤鳳表達心意。看著小叔子的真誠,李澤鳳也有一些軟化,提出要問問孩子們的意見。

李澤鳳有三個女兒,聽說媽媽要跟三爸在一起,幾個人都覺得有些詫異。但考慮到母親的年齡也逐漸變大,需要有個人照顧,女兒並未提出反對意見。

“只要你覺得合適就好,找到你的幸福就可以。”李澤鳳的三女兒張晴對她說。

張雲的二女兒知道爸爸要娶二孃後,擔心外面的閒言碎語,最初並不同意,但也並沒有太過激烈的反對行為。

女兒異議並沒有阻止張雲,他認准了李澤鳳,“即使孩子們反對也要在一起”。

沒有酒席、沒有登記,震後第四個月,經歷了苦難的倖存者張雲和李澤鳳,低調的重組了家庭。

事實上,李澤鳳最初擔心的外界一些流言,也並沒有她所想像的那麼激烈。“只是有一些跟張雲同輩分的人,偶爾會開他的玩笑”。中灘堡村一位村民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地震給當地帶來了太多的災難,張雲李澤鳳兩人好不容易找到新歸宿,旁人實在沒必要說三道四。

△地震後的張雲(右)和李澤鳳。資料圖片

“從小就是叫三爸,大了又改口感覺不習慣”

同李澤鳳在一起後,張雲對生活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儘管地震讓張雲幾乎一無所有,但他明白,一切都只能靠雙手再掙。

地震後,張雲已經年過五旬,身體狀況明顯不再如年輕的時候,但他趁著自己還跑得動,仍然做了多份工作。他曾在當地政府部門做過清潔工,後來又去過其他地方打零工。工資雖然不高,但也為家中多了幾分收入。

2012年,廣東東莞為映秀援建的房屋竣工。按照戶口分房,張雲又住上了新修的大房子。看著統一規劃好的新房,張雲感受到曾經所失去的,也慢慢有了一些彌補。

也就在這前後,張雲的大女兒重新找了對象,小女兒也結婚生子;另一邊,李澤鳳的小女兒也結婚生子。

看著幾個女兒的婚事有了妥善的安排,張雲和李澤鳳二人的心裡也輕鬆了不少。

震後不久,張雲和李澤鳳還買了社會保險,張雲現在一個月能領800多元,李澤鳳一個月可以領到1000來元,老兩口的生活基本不成問題。

平時家裡的開支,主要由晚輩們負擔,老兩口的錢可以用來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對於現在的生活水準,張雲說,“現在的日子比起以前,過得還是不錯,就像我跟下一輩說的,啥都得靠自己去掙”。

儘管生活在一起已經快10年,雙方的女兒基本都沒改口。張雲的女兒還是稱呼李澤鳳為“二孃”,李澤鳳的女兒還是叫張雲三爸。

李澤鳳的小女兒說,“從小就是叫三爸,後面大了又改口感覺不習慣”。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沒改口,李澤鳳的大女兒張順秀就叫張雲為爸,“但有時候也叫三爸,有時候叫爸”。

跟李澤鳳在一起時,張雲總有說不完的話。“三爸的話比較多,我媽的話比較少,他們倆在一起剛好可以互補,”李澤鳳的三女兒張晴說。

去年下半年,張雲到都江堰去照顧小女兒上學的孩子,李澤鳳則在映秀照顧小女兒的小孩。兩人分開時,張雲一天會給李澤鳳打幾個電話,“有時我媽沒聽到,他還會生氣,感覺就像年輕人一樣”。

張雲、李澤鳳二人,都已是滿五六十歲的人,照顧孫輩成了他們現在的主要任務,張雲還有個計畫,就是待有閒暇時間時,帶著李澤鳳去北京旅遊。

上游新聞見習記者 倪兆中 四川映秀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