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興國:“精神扶貧”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客家新聞網訊 黃志勇 陳鵬 見習記者謝東宸

“那是我這輩子最光榮的時刻, 讓我對今後的生活有了更充足的信心。 ”提起前不久興國縣召開的全縣婦女表彰大會, 獲得“優秀‘興國表嫂’家政服務能手”的興國縣瀲江鎮楊澄村貧困戶黃芳興奮不已。

4年前, 黃芳的丈夫因車禍不幸身亡, 留下兩個年邁老人和5歲的女兒。 這場意外讓她一度生活態度消極, 喪夫之痛和來自家庭的壓力幾近壓垮了這位“90後”媽媽。

“很多貧困戶像黃芳一樣, 遭遇變故後就失去了脫貧致富的鬥志。 因此, 脫貧攻堅更要注重精神上的扶貧。

”興國縣精准辦負責人告訴記者, 扶貧先扶志, 興國縣積極把“精神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突破口, 鼓舞貧困戶脫貧的志氣。

圖為家政服務培訓班培訓現場。

針對內生動力不足、道德失範等瓶頸性問題, 該縣用政策宣傳開路, 深入挖掘、宣傳貧困群眾身邊的脫貧典型,

創作鮮活優秀的文藝作品, 並結合“三下鄉”活動, 充分發揮“興國山歌”“鄉村舞臺”“村級文化廣場”的作用。 以文藝小分隊的形式, 為貧困群眾講政策、講形勢, “送經驗、送技術”, 解決貧困戶“視野狹隘、信心不足, 精神萎靡、動力不強, 技能缺乏、致富無門”等突出問題, 實現志智雙扶。

2017年4月, 在幫扶幹部的鼓勵下, 黃芳鼓起勇氣, 報名參加了該縣組織的“興國表嫂”家政服務員免費培訓班。 培訓結束後, 有了一技之長的她, 開始了月嫂工作。 一年來, 她工作勤勤懇懇, 獲得了一個又一個雇主的信賴和好評, 月薪從開始的2600元提高到了現在的6800元, 真正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感謝政府的幫扶, 是家政培訓幫我打開了致富之門。

”黃芳感激地說。

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近年來, 興國縣通過文化素質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產品行銷知識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就業服務等, 增強貧困戶致富本領, 解決貧困群眾因沒有一技之長而“不會脫貧”的問題。

此外, 該縣還積極開展不孝行為專項治理行動, 由公檢法等多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依法治理不孝行為推進法治扶貧專項工作的通告》, 對明確拒絕贍養老人、不盡贍養義務的, 列入誠信“黑名單”, 取消其享受的相關政策待遇。 通過道德教育, 教育感化一批、選樹褒獎一批、輿論譴責一批、法律制裁一批, 解決農村中存在的不贍養老人、敗壞社會風氣的現象, 營造尊老、愛老、敬老新風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