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文壇佳話:文采飛揚一對老玩童(劉波濤)

“老驥伏櫪筆耕不輟”, 用在我所認識兩位元筆鋒犀利“老頑童”老師身上, 可以說恰到好處。 能在浩瀚文海中有幸結識他們倆, 也是我今生的幸事!

這兩位“老頑童”老師分別是王乙太和譚豐華。 然他們倆共同的特點:一是年齡相仿, 二是談笑風生文采飛揚, 三是勤奮上進不服老, 四是平易近人風格高, 五是人近耄耋特可愛, 六是風趣瀟灑如頑童。 可以說接觸他們倆, 今生能讓你年輕十歲。

初識譚豐華老師是他的一篇《天山行》深深地吸引了我, 一路春風一路歌, 新疆的天山之美在譚老師的筆下, 風起雲湧多姿多彩如臨仙境, 讓你讀完文章後, 立馬就想提包去新疆。

再賞王乙太老師, 也是看他《邳州大運河航標史話》一文, 深深地打動了我, 此文不光語言美, 更突出作者的細心和用心, 從文章中能看出作者平時對事物觀察細緻入微的程度, 以及力求完美的深度。

他把航標起初的設置、種類和在航海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在使用中對航標顯示變化的分辨, 都一一作出詳細的介紹, 讓人看後自駕船在浩瀚的大海中劈波斬浪前行, 絕不會迷失方向。

是心有靈犀還是趣味相投, 從看文章的初識, 這兩位老師便在我腦海裡留下深深地烙印。

初見譚豐華老師, 是在一次文友的聚會上。 真是見人如見文, 給我第一印象是, 譚老師的外表與實際年齡極為不符, 怎麼看也不像是快近70歲的老人。 席間譚老師豪爽健談文思泉湧, 他面貌慈祥不笑不說話, 首先自我介紹他人生履歷, 並說出他是如何喜歡文學和寫作的初衷。 譚老師說:“人到晚年退休在家沒事做, 看看書練練寫作, 記載一下自己的所見所聞,

把社會上的正能量寫出來通過媒體及時傳播出去, 利國利民還能陶冶自己的情操, 鍛煉自己的大腦, 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挺好, 何樂而不為呢?”話後自己還高興地哈哈大笑起來。 從譚老師的健談中, 讓我深深地領悟到, 他是為什麼年輕的奧妙所在, 心想真是可愛的“老頑童”。

在某一次大運河研究會的座談會上, 讓我初識了王乙太老師, 王老師雖說已70多歲, 但他氣宇軒昂英俊瀟灑, 高高身材及和藹可親的外表, 給人一種很有安全依靠的感覺。 在和王老師的交談中得知, 他退休前任邳州市航道站站長, 在職期間因平時工作很忙, 再則自己還從來沒有寫作過, 所以做夢都沒有想到, 現在還能寫出一些文章來。

他說能夠走上寫作之路, 那還要感謝大運河研究會名譽主席周伯之的啟發和鼓勵。 王乙太老師說:“有一次和周主席相聚, 交談中, 周主席啟發他說, 老王你在航道站工作一輩子啦, 為何不把你所見所聞寫成文章告知社會呢?這也是你對社會的貢獻啊!我說我沒有寫作經驗能寫好嗎?周主席語重心長地告訴他說, 你不寫怎麼知道不行, 即使失敗啦, 那也說明你在寫作道路上嘗試盡力過, 人生終不悔啊!所以在周主席的一再鼓勵下, 我便初試寫了一篇《邳州大運河航標史話》文章, 真沒想到卻一炮打響, 從此便激發我堅持把文章寫下去的信心”。 為了更好提高寫作水準, 王乙太老師還專門報名參加邳州市老年大學寫作班,
通過學習讓他寫作水準有突飛猛進的提高, 從而不斷寫出許多風趣膾炙人口及可讀性很強的文章來。 王乙太老師那妙語連珠的言談、談笑風生和光彩照人的笑容, 特像“玩童般的小老頭”。

這裡祝願兩位“老頑童”老師, 老有所愛佳作連連, 老驥奮蹄馳騁在文壇廣闊的田野上!

劉波濤 喜歡文學,江蘇省、徐州市和邳州市民間協會會員,徐州雜文協會會員,大運河文化研究會理事,邳州文化協會會員,從事電業工作,自1985年開始習作,作品先後在《中國電力報》、《華東電力報》、《江蘇電力報》、《徐州電力報》、《徐州日報》、《邳州日報》、《江蘇民間文學》《鄉土漢風》、《大運河文化研究》《邳州文化》《用電管理》《農村電工》及多家網路媒體,報社,雜誌社等發表文章。

【文化佳園(pzwhyjh),原創首發,歡迎投稿訂閱。主編:徐景洲 投稿信箱:2175339@qq.com 微信號:xjz1956】

劉波濤 喜歡文學,江蘇省、徐州市和邳州市民間協會會員,徐州雜文協會會員,大運河文化研究會理事,邳州文化協會會員,從事電業工作,自1985年開始習作,作品先後在《中國電力報》、《華東電力報》、《江蘇電力報》、《徐州電力報》、《徐州日報》、《邳州日報》、《江蘇民間文學》《鄉土漢風》、《大運河文化研究》《邳州文化》《用電管理》《農村電工》及多家網路媒體,報社,雜誌社等發表文章。

【文化佳園(pzwhyjh),原創首發,歡迎投稿訂閱。主編:徐景洲 投稿信箱:2175339@qq.com 微信號:xjz1956】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