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十七屆北京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科普報告會舉行

第十七屆北京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已經開幕了, 與往年一樣, 今年也有科普報告會。

這場題為《在青少年中尋找機器人的未來》的科普報告會於2017年3月17日晚上六點半在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舉行。 主講人是來自北京工商大學電腦與資訊工程學院的吳葉蘭副教授。 第十七屆北京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全體參賽選手、來自京津冀地區的科協領導以及北京工商大學校領導出席了本次科普報告會。

講座一開始, 吳老師首先通過《鋼鐵俠》等電影介紹了機器人的基本概念, 機器人一般指的是具有可程式設計能力的與電腦相關的機械裝置。

隨後, 吳葉蘭副教授講解了三代機器人的進化歷史。

機器人一共分為三代, 第一代機器人是只會做一些重複勞動的工業機器人——汽車生產流水線上的機械手就是第一代機器人。 第二代機器人則是具有“感覺”的,

這種機器人上面安裝了很多感測器, 可以形成聽覺、觸覺與視覺等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掃地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遇見障礙物能躲開, 就是因為它上面裝了紅外線的感測器, 形成了它的“感覺”。 而第三代機器人則是具有思維能力的人工智慧類機器人 , 吳老師主要講到日本的本田公司研發的ASIMO機器人與波士頓動力公司研發的“大狗”機器人——ASIMO會端茶, 也能擰開杯蓋, 還能倒飲料遞給主人, 而 “大狗”能在野外雪地上行走, 而且被推倒在地面還能爬起來。

科普講座過程中, 吳老師還講到了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到的“機器人三原則”, 來闡述機器人與人類的倫理關係:無論機器人技術這麼發展, 都不應該出現機器人傷害人類而失控的情景。 最後, 吳老師講了機器人如何為人類所用, 提到到很多機器人的應用領域。

隨後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大三學生張晨陽作為參加過多次大學生機器人競賽的師姐給參加本次活動的青少年選手們傳授了比賽經驗, 也提醒了一些在機器人比賽中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

在本次科普講座的最後環節, 安排了雙足機器人與智慧車的現場展示。 由張晨陽等多名大學生參與研發製作的雙足機器人在現場表演了機器人舞蹈, 伴隨著音樂跳舞的機器人顯得十分可愛, 引起參賽選手的陣陣掌聲。

蝌蚪君還特地採訪了張晨陽, 她說:“跳舞機器人身上一共安裝了17個舵機, 每條腿上各有5個, 每個胳膊上分別由2個, 左右肩膀上各有1個 , 頭部有1個。 每個舵機可以180度旋轉, 用程式把這些舵機控制起來, 機器人就可以跳舞了。 ”

所謂“舵機”就是不提供動力, 但可以提供轉向能力的硬體, 一般用在機器人的各個需要活動的關節上。

那麼, 吳葉蘭老師在講座一開始提到的機器人要具有可程式設計能力, 究竟用什麼電腦語言可以寫出讓機器人跳舞的程式呢?

張晨陽告訴蝌蚪君, Robotbasic語言是一種專門為控制機器人而設計的程式, 她們是用這種程式語言來程式設計, 從而來控制機器人的運動。

本次科普報告會結束後, 很多青少年選手感到意猶未盡,紛紛表示通過本次科普講座又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而這也達到了舉辦機器人比賽科普講座的預期,正如吳葉蘭副教授說的那樣:“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將伴隨著青少年的成長。我們要在青少年中尋找機器人的未來!”

很多青少年選手感到意猶未盡,紛紛表示通過本次科普講座又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而這也達到了舉辦機器人比賽科普講座的預期,正如吳葉蘭副教授說的那樣:“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將伴隨著青少年的成長。我們要在青少年中尋找機器人的未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