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山村放牛娃到全國勞動模範 他的焊接就像是藝術品

好購 Hao-go

吃喝玩樂購, 盡在好購!

吉票兒

優惠門票, 首選“吉票兒”

演出/賽事/景點/展會/溫泉/滑雪

可能是隔行如隔山, 從沒想過技術工種能上升到藝術範疇。

“在一些焊工技能大賽上, 有的時候第一名和第二名的焊口就差幾毫米, 甚至不到幾毫米。 那就是一種感覺了。 ”2018年4月19日鄭秋林對記者說。

焊接時腳站的位置、手的方向以及身體重心的位置、電流的大小, 這些都很重要, 通過經驗的判斷以及不斷地學習積累, 勇於嘗試創新, 這樣才能成就一幅完美的焊接作品。

如果從一個外行的角度去看的話, 記者認為這焊接的技能就像是攝影, 通過各種參數、利用經驗和肌肉記憶去找到一種感覺, 完成作品。

現如今的鄭秋林是中油吉林化建培訓中心的一名焊接教練、是全國勞動模範, 隨著多年來他在自身崗位上的不斷鑽研進取, 各種榮譽也接踵而至。

但是提起年輕的時候, 他還是一名來自蛟河農村的農民工。

鄭秋林從小家住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鎮東靠山村, 兄弟姊妹6個。 鄭秋林初中剛畢業時, 家裡貸款買了頭奶牛, 奶牛的飼養和賣奶的活兒全部落在了鄭秋林的肩上。 然而好景不長, 奶粉廠倒閉, 牛奶賣不出去。

買牛的貸款還沒有還清, 萬般無奈鄭秋林賣掉奶牛, 揣著賣牛得的2000多元錢來到蛟河職業高中, 他決心學門手藝以技謀生。

1994年, 吉化30萬噸乙烯工程開始施工, 吉林化建公司在蛟河市招收農民工。 讀了一年土建專業的鄭秋林被學校安排到公司實習。 鄭秋林興奮極了, 他終於有機會到城裡打工掙錢了。

“當年您師傅收您做徒弟, 是看中了您哪一點呢?”記者問。

“因為我技術最好, 最能吃苦, 在技術上我總要拿第一。 ”鄭秋林對記者說。 那時候按公司要求他們要被分配到班組, 由老師傅親自帶。 培訓班的教練、焊工班班長劉成友把每個徒工的名字點一遍, 分配給不同的師傅, 惟獨沒有點鄭秋林的名字。 鄭秋林心裡納悶兒, 是不是自己學得不好, 沒有師傅願意收自己?師傅都領著徒弟走了, 只剩下他和教練劉成友。 鄭秋林膽怯地問:“師傅, 怎麼沒有給我安排師傅?”劉成友笑笑:“我當你師傅不行嗎?”劉成友可是當時化建公司焊工中出類拔萃的人物, 也是焊工班班長, 能做他的徒弟那是一種榮幸!劉成友打心眼裡喜歡上了這個能吃苦又善於動腦筋的小夥子。

焊接技術重要的是經驗, 劉成友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多年來在各工程中累積起來的經驗全都教給鄭秋林。 在師傅的指導下, 他的技術突飛猛進。

1996年, 吉化30萬噸乙烯工程建設進入關鍵時期, 鄭秋林隨師傅被派到工地參加會戰, 負責乙烯裝置外管線預製安裝。 鄭秋林白天蹲在管廊上焊接, 晚上別人歇息時他躲在角落裡琢磨焊接的方法和經驗。 師傅看著徒弟好學的勁兒, 摸著他總是不停琢磨事的腦袋, 歡喜得合不攏嘴。 過去總是師傅教他在一旁聽著, 現在, 他能夠有些技術上的見解和師傅進行探討了。 乙烯工程結束了, 鄭秋林的技術有了一個飛躍。

1997年,為了在吉化集團公司首屆焊工崗位明星選拔賽中取得好成績,只有初中文化的鄭秋林在每月僅有的90多元工資裡省出幾十元錢買來技術書籍苦讀。清晨4時,勞累一天的工友們還在熟睡當中,他已經起床“啃”起了書本,一個月下來,硬是將焊工理論熟記在心。憑藉嫺熟的技藝和理論知識,在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第四名,讓師傅們刮目相看。

緊接著,鄭秋林又被派到高碳醇專案搶建施工中。該項目是吉化重中之重,國內僅此一家,國際上也為數不多,工期只有一年。鄭秋林謹慎地工作,偶爾遇到探傷不合格的焊口,他便反復琢磨出現問題的根源。經過幾個來回兒,他總結出經驗,在接下來的焊接中,焊接速度上來了,品質也提高了。最後他一人竟完成了1300個工藝管線預製安裝焊接當量,創下了本單位月焊接當量最高紀錄,探傷一次合格率達98%。

經過大施工錘煉的鄭秋林,焊接技能有了顯著提高,他先後取得了多種材質的焊接合格證,兩次被化建公司派往國外參加工程建設。他先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專案施工中大顯身手。成功掌握了氬弧搖把焊,解決了以往焊接中存在的難題。利用氬弧倒流焊接技術解決了在馬來西亞芳烴工程焊接難題。

回國後,鄭秋林又投身於國內各項工程建設中。在吉化公司煉油廠施工中,在施工環境複雜、管線間距離狹窄等諸多不利條件下,他仔細分析現場情況、管線走向、焊縫位置,制定焊接的步驟。一個月下來,硬是完成200多道焊口,探傷合格率達98%。

2000至2003年,鄭秋林兩次參加吉化公司崗位明星選拔賽,均獲冠軍,被破格晉升為工人技師,成為當時吉林化建“農民工技師第一人”。2003年,在吉林市職工職業技能選拔賽中,鄭秋林被授予“吉林市技術能手”稱號,被吉林市技術協會聘為高級工人技師。2006年,鄭秋林從一名一線工人被提拔為培訓中心焊接教練,並負責焊接技術開發和實驗。兩年後,他被企業破格轉為正式員工。2013年,鄭秋林被吉林省總工會派駐新疆參加技術援疆專案。行程1600多公里,途經一市四縣進行技術傳授與指導工作,為西部貧困邊遠地區的專業技術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組織“海油杯”焊工大賽集訓,團隊取得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20多年來,鄭秋林為企業焊接技能水準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並為施工一線輸送優秀焊接技術工人4000余人,獨立完成焊評試件143項,指導完成焊接評定30項目。作為國家級考評員,組織考試近百場、考試專案近5000項,檢查評審各種試件近萬件。同時,他歷經6個月的時間,馬不停蹄地走進大連、大慶、呼和浩特、成都等多個施工現場提供技術服務。多年來,鄭秋林喜獲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吉林省特等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農民工、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勞動模範等多項殊榮,還被中油集團公司聘為技能專家。

逆境可以造就人才,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創新可以成就夢想。鄭秋林,一個從蛟河大山裡走出的農家放牛娃,他用21年的刻苦鑽研,以孜孜以求,不倦探索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一條成長成才之路,成長為企業的焊接專家、工人技師和金牌教練。他用“努力、求實、創新、奉獻”塑造了當代工人的完美形象,譜寫了創新創造的華美樂章,為實現“中國夢、企業夢,我的夢”體現了人生的價值。

吉網 吉刻APP 記者 王書橋

新吉林 njilin.com

吉林自媒體門戶網站

點點吉林

吉林新媒體用戶端

1997年,為了在吉化集團公司首屆焊工崗位明星選拔賽中取得好成績,只有初中文化的鄭秋林在每月僅有的90多元工資裡省出幾十元錢買來技術書籍苦讀。清晨4時,勞累一天的工友們還在熟睡當中,他已經起床“啃”起了書本,一個月下來,硬是將焊工理論熟記在心。憑藉嫺熟的技藝和理論知識,在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第四名,讓師傅們刮目相看。

緊接著,鄭秋林又被派到高碳醇專案搶建施工中。該項目是吉化重中之重,國內僅此一家,國際上也為數不多,工期只有一年。鄭秋林謹慎地工作,偶爾遇到探傷不合格的焊口,他便反復琢磨出現問題的根源。經過幾個來回兒,他總結出經驗,在接下來的焊接中,焊接速度上來了,品質也提高了。最後他一人竟完成了1300個工藝管線預製安裝焊接當量,創下了本單位月焊接當量最高紀錄,探傷一次合格率達98%。

經過大施工錘煉的鄭秋林,焊接技能有了顯著提高,他先後取得了多種材質的焊接合格證,兩次被化建公司派往國外參加工程建設。他先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專案施工中大顯身手。成功掌握了氬弧搖把焊,解決了以往焊接中存在的難題。利用氬弧倒流焊接技術解決了在馬來西亞芳烴工程焊接難題。

回國後,鄭秋林又投身於國內各項工程建設中。在吉化公司煉油廠施工中,在施工環境複雜、管線間距離狹窄等諸多不利條件下,他仔細分析現場情況、管線走向、焊縫位置,制定焊接的步驟。一個月下來,硬是完成200多道焊口,探傷合格率達98%。

2000至2003年,鄭秋林兩次參加吉化公司崗位明星選拔賽,均獲冠軍,被破格晉升為工人技師,成為當時吉林化建“農民工技師第一人”。2003年,在吉林市職工職業技能選拔賽中,鄭秋林被授予“吉林市技術能手”稱號,被吉林市技術協會聘為高級工人技師。2006年,鄭秋林從一名一線工人被提拔為培訓中心焊接教練,並負責焊接技術開發和實驗。兩年後,他被企業破格轉為正式員工。2013年,鄭秋林被吉林省總工會派駐新疆參加技術援疆專案。行程1600多公里,途經一市四縣進行技術傳授與指導工作,為西部貧困邊遠地區的專業技術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組織“海油杯”焊工大賽集訓,團隊取得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20多年來,鄭秋林為企業焊接技能水準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並為施工一線輸送優秀焊接技術工人4000余人,獨立完成焊評試件143項,指導完成焊接評定30項目。作為國家級考評員,組織考試近百場、考試專案近5000項,檢查評審各種試件近萬件。同時,他歷經6個月的時間,馬不停蹄地走進大連、大慶、呼和浩特、成都等多個施工現場提供技術服務。多年來,鄭秋林喜獲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吉林省特等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農民工、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勞動模範等多項殊榮,還被中油集團公司聘為技能專家。

逆境可以造就人才,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創新可以成就夢想。鄭秋林,一個從蛟河大山裡走出的農家放牛娃,他用21年的刻苦鑽研,以孜孜以求,不倦探索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一條成長成才之路,成長為企業的焊接專家、工人技師和金牌教練。他用“努力、求實、創新、奉獻”塑造了當代工人的完美形象,譜寫了創新創造的華美樂章,為實現“中國夢、企業夢,我的夢”體現了人生的價值。

吉網 吉刻APP 記者 王書橋

新吉林 njilin.com

吉林自媒體門戶網站

點點吉林

吉林新媒體用戶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