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如何避免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這個平臺有答案

2017年12月, 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辦的聯合國環境大會上, 有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代表提出, 怎麼確保每個專案能為當地人民造福?

面對台下種種憂慮, 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國梅回應:“一帶一路會充分考慮沿線國家的綠色需求, 中國以人為本, 在環保方面也會把當地人民的需求納入主要考慮範圍中。 ”

2018年4月27日, “一帶一路”綠色供應鏈合作平臺正式上線, 提供了政策法規、最佳實踐、評價工具以及優秀案例等多個專業體系以及實際的案例。

“國家及各部委相繼發佈的宣導綠色供應鏈管理相關政策表明,

綠色供應鏈已被黨和國家在政治層面上納入綠色發展的範疇, 成為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重要橋樑。 ”別濤表示, 綠色供應鏈制度體系建設將進一步完善。

作為綠色供應鏈在中國“從無到有”的見證人, 沈國舫指出, 希望綠色供應鏈工作可以繼續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 服務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事實上, 早在2011年,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就開展了綠色供應鏈專題政策研究。 此間, 房地產企業聯合、NGO研發在華供應鏈環境管理表現評價體系, 民間亦有不少實踐, 平臺逐一列舉了這些案例。

(平臺截圖/圖)

“不只是政府推動, 還有企業、民間組織、公眾的行為驅動。 ”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建宇認為, 當綠色供應鏈和第四波環保浪潮結合, 很難說是誰在推動環境保護, 各方此起彼伏, 將助力我們走向更加綠色的世界。

根據該合作平臺運營辦法, 平臺將充分發揮政府、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具有影響力的行業協會、企業等作用, 聯合有志於推動綠色供應鏈工作的國內外合作夥伴,

收集並分享綠色供應鏈管理相關資訊, 開展政策研究、標準制定、技術示範、交流推廣等工作, 務實推動地區綠色供應鏈管理與合作。

“如果我們把最先進的綠色‘一帶一路’理念帶給沿線國家, 告訴他們材料拆除怎麼再重新利用等等, 我想沿線國家一定會非常歡迎。 ”作為首批加入的會員, 北新建材董事長王兵說道。

生態環境部此前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 “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國家普遍面臨工業化和全球產業轉移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退化等多重挑戰:沿線國家和地區國土面積不到世界40%, 人口卻占世界的70%以上, 人口密度比世界平均水準高出一半以上;地區年境內水資源量只有世界的35.7%,

但年水資源開採量占世界的66.5%;排放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方面, 沿線國家和地區占世界的55%以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