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操縱”雜誌的影響因數?

最近幾個關於雜誌的帖子比較火, 一個是關於最新雜誌影響因數的預測的, 據說神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將突破200分, 而Plos One也將重新突破3分, 另外一個比較火的帖子就是關於被剔除的37個雜誌:

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說一下:如何“操縱”雜誌的影響因數?

我們先看影響因數的基本概念:

期刊影響因數(Impact factor, IF), 是代表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 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數, 它實際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 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具體的計算公式是這樣的:

IF(k)= (nk-1+nk-2) / ( Nk-1+Nk-2), 公式看起來複雜, 其實用例子來說就是:

2018年的影響因數是:

2017和2016兩年刊載的論文在2018年的被引總數

除以

雜誌在2017和2016這兩年的載文總數(可引論文)

換句話說:雜誌A在2017和2016兩年發表的文章在2018年分別被引用了2000和3000次, 而2016和2017年分別發表的文章數量是250篇(共計500篇), 那這個雜誌在2018年的影響因數就是:(2000+3000)/(250+250)=10。

好, 下面我們可以看一下Oncotarget這個雜誌的恐怖之處了, 2017年OT共發表文章8015篇, 這個數字太恐怖了(Cell Research的年文章量是75篇, OT是後者的107倍), 這也導致我們以前在搜索文章的時候5分以上的文章常常看到滿屏的OT。 但是, 更加恐怖的是, OT雜誌在被剔除前, 影響因數還保持在5分以上(5.168)。

當然, 已經有人抨擊用影響因數來評價雜誌的問題了:穀歌H指數將取代影響因數?too young, too naïve!, 不過這不是這篇文章要討論的主題。 下面我們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是雜誌的主編, 如何才能“提高”雜誌的影響因數?

單純從公式來看, 只有兩點:一是增加文章引用量, 二是控制發文數量, 套用計劃生育的口號來說:少生優生, 幸福一生。

第二點比較好做, 問題是第一點。 下面我們列幾個常見的策略:

1. 跟大牛約稿:也就是說利用大牛“自帶流量”的屬性, 向某領域裡面有影響力的大牛約綜述性質的文章, 文章性質加上大牛影響力, 可大大增加雜誌文章的引用量, 所以有的時候不能怪大牛“刷臉”發文章, 雜誌也要考慮讀者的心理的,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韓春雨剛發Nature Biotechnolgy的時候辦講座時候的火爆場面:

而很多大牛作為雜誌的編委, 在雜誌困難的時候, 都會“屈尊”把一些品質高的文章投給“自己的”雜誌。

2. 文章類型:文章類型對雜誌影響因數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一般來說綜述>原創的論著>個案報導等,

以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為例, 這個雜誌的每年的Cancer Statistics文章就為雜誌帶來大量的引用, 比如Cancer Statistics,2015的引用量是9741次, Cancer Statistics,2016的引用量是11466次。 我們再看一個雜誌:Nucleic Acids Research, 這個雜誌的影響因數近幾年穩定提升, 從2010年的7.8分到2016年的10.16, 已經邁入10分大關:

年文章量是1250篇左右, 其實也不少了, 在偏重的研究方向裡面,生物資訊學是一個重點,其中就包括了我們平時介紹的各種好用資料庫(核酸研究又放出一大波資料庫工具啦!)。據說在10分以上的文章裡面,大家投稿的順序變為了:Genome Biology和Cell Research>Nucleic Acids Research>Nature Communations了?

3. 綠色通道:這裡的綠色通道不是國內核心期刊的文章買賣,而是考慮到研究的高度競爭性,在處理常式上“加急”的正常程式,我們常在CNS等頂級刊物上看到很多姐妹研究(Sister paper,俗名妹紙),研究的主題是非常類似的,如果其中一篇搶先發表會對另外一個研究團隊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了,因為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你的idea總有一批人想到了並在做,甚至已經做過了,大家搶的是時間。所以從雜誌社角度來說,就可以開放綠色通道,縮短高品質文章的流程,比如Cell Research雜誌就有這樣的“策略”。

呃,不是這張某度的結果,是下面這張:

上面說的是三個比較“正經”的方法,其實還有一些雜誌是“要求”投稿人引用自己雜誌的文章的,當然這樣的好處是增加到了引用量,壞處是雜誌的自引率也就高了,比如我們以前介紹過的某雜誌,這樣的雜誌就比較危險了,大家需要提前規避。

在偏重的研究方向裡面,生物資訊學是一個重點,其中就包括了我們平時介紹的各種好用資料庫(核酸研究又放出一大波資料庫工具啦!)。據說在10分以上的文章裡面,大家投稿的順序變為了:Genome Biology和Cell Research>Nucleic Acids Research>Nature Communations了?

3. 綠色通道:這裡的綠色通道不是國內核心期刊的文章買賣,而是考慮到研究的高度競爭性,在處理常式上“加急”的正常程式,我們常在CNS等頂級刊物上看到很多姐妹研究(Sister paper,俗名妹紙),研究的主題是非常類似的,如果其中一篇搶先發表會對另外一個研究團隊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了,因為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你的idea總有一批人想到了並在做,甚至已經做過了,大家搶的是時間。所以從雜誌社角度來說,就可以開放綠色通道,縮短高品質文章的流程,比如Cell Research雜誌就有這樣的“策略”。

呃,不是這張某度的結果,是下面這張:

上面說的是三個比較“正經”的方法,其實還有一些雜誌是“要求”投稿人引用自己雜誌的文章的,當然這樣的好處是增加到了引用量,壞處是雜誌的自引率也就高了,比如我們以前介紹過的某雜誌,這樣的雜誌就比較危險了,大家需要提前規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