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泌陽縣金融扶貧讓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河南經濟報記者 張明洋 石繼峰 通訊員 鄧敏 文/圖

近日, 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調研組來到泌陽縣調研扶貧小額信貸工作。

調研組同志對泌陽縣的金融扶貧工作給予肯定:“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小額信貸工作, 制定謀劃政策有遠見, 工作推進有力度, 風險防控有成效;各級金融機構主動參戰, 結合各類產業發展實際, 積極給予信貸支援, 推動發展扶貧產業, 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特別是探索出的三方受託支用監管模式, 確保扶貧貸款真正用在發展生產上, 而不是用在消費等方面, 不但有效把控了貸款資金風險,

而且讓群眾受益大、滿意度高。 ”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 泌陽縣始終把金融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 積極探索扶貧小額信貸模式, 著力解決貧困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7年, 該縣共發放扶貧小額貸款4.62億元, 扶持帶貧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64個, 帶動貧困戶7854戶, 惠及貧困人口1.79萬人, 獲貸率為31.43%, 戶貸率為12%, 位居全市領先位次。

強化工作保障, 上下聯動齊推進

泌陽縣轄22個鄉鎮(街道)354個行政村, 總面積2335平方公里, 總人口92.5萬, 其中農村人口80.65萬。 作為省級貧困縣, 全縣未脫貧貧困村30個(深度貧困村1個), 貧困人口14457戶26215人。 鄉村振興, 擺脫貧困是前提。 作為金融扶貧機構, 泌陽縣金融扶貧服務中心義不容辭地扛起金融精准扶貧責任和擔當,

全力做好金融扶貧服務工作。

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第一副組長的金融扶貧工作領導小組, 統籌指導全縣金融扶貧工作;定期召開常委擴大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 對金融扶貧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建立了金融扶貧聯席會議制度, 每週召開一次工作會, 通報工作進展, 集中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問題和困難。

強化政策保障。 根據上級扶貧小額信貸各項政策規定, 結合實際, 深入細緻研究金融扶貧政策, 先後出臺了《泌陽縣金融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泌陽縣金融扶貧貸款管理辦法(試行)》《泌陽縣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管理辦法》《泌陽縣金融扶貧擔保貸款實施辦法(試行)》《泌陽縣金融扶貧貸款貼息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文件,

明確了金融扶貧的工作內容、運作程式、工作要求等, 為推進金融扶貧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強化考核保障。 出臺了《泌陽縣銀行業扶貧小額信貸工作考評辦法(暫行)》, 切實加強對扶貧小額貸款合作銀行的考核, 激勵和促進其加大工作力度, 擴大信貸投放。

強化督導保障。 縣督查委圍繞“四大體系”建設、信用等級評定、資訊錄入及貸款簽約發放等工作, 每週對各鄉鎮(街道)進行督導通報, 強力推進工作開展。

健全四大體系, 突出產業樹導向

為認真落實中央關於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相關政策, 泌陽縣著眼于金融生態環境優化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建立健全助推產業發展的信用機制,

將信用體系建設與金融扶貧整體規劃、整體推進,實現信用增值、信用支持的長期、可持續性。

健全金融扶貧服務體系。 在縣級層面, 成立了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為主任的金融扶貧服務中心;在鄉級層面, 全縣22個鄉鎮(街道)建立了以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為站長的金融扶貧服務站;在村級層面, 全縣350個行政村均設立了以村“兩委”一把手為負責人的金融扶貧服務部, 明確了縣、鄉、村三級職責分工, 形成了“牽頭推進有機構、辦事服務有人員、貸款發放有流程”的工作格局。

健全信用評價體系。 以開展創建“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活動為載體, 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重點, 逐步覆蓋全縣所有農戶。

目前, 全縣354個行政村、195046戶農戶已完成評級授信, 完成率100%。

健全風險防控體系。 縣政府設立金融扶貧專項擔保基金和金融扶貧風險補償金, 與省農信擔保公司簽訂了河南省扶貧小額信貸助推泌陽縣脫貧攻堅合作協定, 縣農信聯社、郵儲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玉川村鎮銀行等合作銀行按照不低於風險補償金10倍的額度向貧困戶和帶貧企業發放貸款, 進一步放大了財政扶貧資金帶動效應。 49歲的李新旗, 家住泌陽縣高店鄉中門村委中二組, 家庭人口4人, 家庭住房面積大約120平方米, 自有土地4.3畝。 2014年李新旗患腰椎疾病, 妻子在2015年患子宮癌需要長期治療, 家庭因治病每年的醫療開支約4萬元, 還有一兒一女在校上學, 經濟負擔沉重。泌陽縣農信聯社於2016年12月24日向李新旗發放扶貧小額貸款5萬元,3年期,月利率3.625‰,由政府財政貼息,貸款擔保形式為信用,貸款用途為種植桃樹、蓮藕等經濟作物。李新旗獲得貸款後通過流轉土地種植蓮藕6畝,在2017年春節前收穫,已經銷售收入2萬餘元;在鄉政府的引導下種植果木(矮化桃樹)5畝,兩年後掛果,可每年增收1.5萬餘元。

健全產業支撐體系。首先,突出產業集群帶貧。大力發展以恒都食品集團為主的夏南牛產業集群、以懿豐油脂為代表的食用油產業集群、以雨露菌業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集群。譬如:河南恒都夏南牛開發有限公司採用“企貸企用”的形式帶貧,對自身無致富技能、無勞動能力、缺乏脫貧信心的貧困戶,每年從企業獲得一定額度的產業分紅資金。該公司對縣政府扶貧辦推薦的460戶貧困戶實行定向幫扶,每戶每年產業分紅受益資金不少於3000元。此舉一方面使企業獲得了流動資金,解決了企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公司獲得貸款後利用扶貧貸款資金增加存欄牛的數量。貸款前該企業有存欄牛約4000頭,在有效利用扶貧貸款資金後企業存欄牛增加到近7000頭,有效增加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貧困戶脫貧難問題,該企業已連續兩年帶動460戶貧困戶增加收入,累計發放幫扶資金276萬元,平均到每戶為3000元,通過這種模式使貧困戶增加了收入,進一步提高了生活水準,也讓貧困戶逐步實現了脫貧。其次,突出龍頭企業帶貧。大力發展以豐盈制衣、神藝服飾為龍頭的紡織服裝業,以億健食品為龍頭的食用菌深加工業。如:泌陽縣豐盈制衣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學校+基地”的形式帶動農戶就業,目前該公司在銅山鄉、高店鄉、官莊鎮、馬谷田鎮、雙廟鄉、楊家集鄉、賒灣鎮等鄉鎮農村人口集中地設立了17個制衣分廠,帶動就業近1000人,主要解決了農村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就業45人。同時還直接為貧困戶提供產業分紅資金,每年為180戶貧困戶提供了54萬元的產業分紅資金,為當地貧困戶脫貧增加了一條持續有效的脫貧之路。再次,突出特色優勢產業帶貧。大力發展林果業、種植業、養殖業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殖基地,並結合各類產業發展實際,積極給予信貸支援,推動發展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強化宣傳培訓,提升認識廣參與

針對多數群眾存在“怕借款”“等救濟”“無產業”等思想誤區,會同合作銀行創新宣傳方式,加大金融扶貧政策宣傳力度。

強化集中宣傳。通過出動宣傳車、刷寫牆體廣告、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深入開展金融扶貧政策集中宣傳月活動。活動期間,出動宣傳車300多輛(次)、刷寫牆體標語500多條、製作金融扶貧噴繪450幅、發放金融扶貧政策明白紙近10萬份,做到金融扶貧政策知識家喻戶曉。

強化教育培訓。通過召開金融扶貧政策培訓會、座談會等形式,對各鄉鎮(街道)黨政正職、分管領導、扶貧辦主任、金融服務站和金融服務部工作人員以及駐村幫扶幹部解讀金融扶貧政策,講解扶貧信貸申請辦理程式,著力提升一線扶貧幹部運用金融扶貧助推脫貧攻堅的能力和水準。

強化媒體宣傳。充分發揮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優勢的同時,積極運用網路、泌陽縣金融扶貧微信公眾號等新興媒體,構建多管道、廣覆蓋的金融知識宣傳平臺。

強化入戶宣傳。以開展創建“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活動為載體,以鄉級金融服務站和村級金融服務部為主體,組織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村“兩委”幹部逐戶宣傳金融扶貧政策和申請辦理流程,切實打通金融扶貧工作“最後一公里”。

完善擔保體系,破解難題防風險

為切實防範扶貧小額信貸風險,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在認真落實上級貸款政策的基礎上,泌陽縣結合實際,探索出“企貸企用”“戶貸戶用”“社貸社用”“1+1”“戶貸社用”五種模式,打好金融扶貧貸款“組合拳”。

創新扶貧貸款模式。在“企貸企用”帶貧模式上,縣農信聯社於2016年年底向河南恒都夏南牛開發有限公司發放扶貧貸款2300萬元,利率為銀行同期基準利率,政府按照《泌陽縣金融扶貧貸款貼息管理辦法(試行)》進行貼息,公司對460戶貧困戶實行定向幫扶,不僅解決了企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而且增加了貧困戶收入,還解決了貧困戶脫貧難問題。

創新風險分擔模式。縣政府創新設立金融扶貧風險補償金4360萬元、金融扶貧擔保基金2000萬元,按約定比例分擔實際發生的代償損失,與縣擔保機構、合作金融機構、省農信擔保公司、省擔保集團形成“五位一體”的風險共擔機制。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扶貧小額貸款實際發生的風險,縣政府風險補償金與縣政府設立的擔保機構、合作金融機構、省農信擔保公司、省擔保集團分別按照20%、10%、10%、40%和20%的比例分擔;對帶貧農業企業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際發生的信貸風險,分別按照20%、10%、20%、30%和20%的比例由縣政府風險補償金與縣政府設立的擔保機構、合作金融機構、省農信擔保公司、省擔保集團分擔;對帶貧非農企業實際發生的信貸風險,縣政府風險補償金、合作金融機構各分擔20%,縣政府設立的擔保機構和省擔保集團共擔60%,具體分擔比例按雙方簽訂的再擔保協議執行。通過設立風險補償金,有效發揮了財政資金的風險緩釋作用,建立了扶貧信貸風險防範體系和風險分散機制,調動了金融機構的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金融扶貧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產業帶貧模式。為確保貸款資金的精准使用,泌陽縣探索出三種金融貸款資金使用模式,即:自主創業模式、入股分紅模式、生產帶動模式。在自主創業方面,2017年,泌陽縣累計為2558戶貧困對象發放貸款9171萬元,讓貧困對象結合夏南牛、食用菌、煙葉等特色產業,自選項目、自主經營、增收脫貧。在生產帶動方面,依託河南恒都食品和億龍食品、泌花食品等,讓貧困物件通過優工優酬、掛靠綁帶等形式,帶動貧困戶發展肉牛養殖和食用菌種植,確保每戶年均收益不少於3000元。2017年,全縣建成夏南牛幫扶基地16個,建成食用菌種植大棚4000個,4700戶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增收。在入股分紅方面,對無勞動能力或勞動力不足的貧困戶,把金融扶貧貸款資金注入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實行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核算,項目收益按比例分成,目前全縣已有900戶2870人受益。

強化四項措施,依法依規嚴管理

為創新脫貧增收新路徑,泌陽縣創新服務流程,規範高效操作,依法依規嚴格管理,將扶貧小額信貸與縣域特色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確保了資金安全。

健全管理辦法。出臺了《泌陽縣金融扶貧擔保貸款實施辦法》《泌陽縣金融扶貧貸款風險補償擔保基金管理辦法(試行)》等檔,成立了金融扶貧貸款聯合評審委員會,建立健全扶貧貸款和擔保資金管理章程、資金操作規程,規範金融扶貧資金運作程式。

嚴格操作流程。對貧困戶和企業貸款,全部制定規範的操作流程。貧困戶貸款,在保證其具有發展生產能力、有貸款意願的前提下,由本人申請後,村級、鄉級金融扶貧服務組織及其相關負責人逐級簽字把關,做到“誰簽字,誰負責”;企業(農業合作社)貸款,必須由合作銀行和鄉鎮金融扶貧服務站審核推薦,確保符合帶貧條件和貸款要求。

優化管理服務。對建檔立卡貧困戶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的扶貧小額貸款,實行免抵押、免擔保、財政貼息“兩免一貼”優惠政策;積極推進合作銀行支援“四有”貧困戶貸款發展生產經營,即對有產業專案、有創業潛質、有經營能力、有貸款意願、有較強信用意識的貧困戶,不設前置條件和貸款人數上限,做到應貸盡貸。對帶動貧困戶脫貧的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簡化貸款流程,通過實施“貸款直通車”、開設“綠色通道”等形式直接放貸,變審查、審批為“一站式”服務,簡化手續和放貸流程,增強扶貧貸款的易得性。

加強貸後管理。堅持實行“寬授信、嚴管理”“寬貸嚴支”的原則,切實加強對扶貧小額信貸資金的管理。嚴格貧困戶貸款資金使用支用申請、審批制度,確保貸款資金全部用於產業發展上。村級金融扶貧服務部發現借款人的生產經營情況、家庭生活情況、資金使用情況發生異常的,第一時間告知鄉級金融扶貧服務站;一旦發現貸款逾期,由鄉、村兩級金融扶貧服務機構負責清收。同時,建立金融扶貧貸款投訴平臺,暢通投訴管道,建立台賬,及時處理,既提高了信貸資產管理精細化水準,又實現了企業受惠、貧困戶受益、銀行貸款風險可控的“三方共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面對未來,泌陽縣將更好地發揮金融杠杆作用,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協作配合、繼續探索扶貧模式和方法,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貧困戶的信貸支持,確保金融扶貧貸款用得出、用得好、用得准、有效果,有效發揮金融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支撐作用,推動泌陽縣脫貧攻堅工作平穩健康發展。

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調研組到泌陽調研金融扶貧工作

泌陽副縣長王慶懷主持召開全縣金融扶貧座談會

泌陽縣常務副縣長劉志一行到郭集鄉督導金融扶貧工作

泌陽縣金融扶貧服務中心的同志會同合作銀行深入到各鄉鎮(街道)開展集中扶貧貸款簽約活動

泌陽縣金融扶貧服務中心組織召開農村信用資訊採集培訓會

經濟負擔沉重。泌陽縣農信聯社於2016年12月24日向李新旗發放扶貧小額貸款5萬元,3年期,月利率3.625‰,由政府財政貼息,貸款擔保形式為信用,貸款用途為種植桃樹、蓮藕等經濟作物。李新旗獲得貸款後通過流轉土地種植蓮藕6畝,在2017年春節前收穫,已經銷售收入2萬餘元;在鄉政府的引導下種植果木(矮化桃樹)5畝,兩年後掛果,可每年增收1.5萬餘元。

健全產業支撐體系。首先,突出產業集群帶貧。大力發展以恒都食品集團為主的夏南牛產業集群、以懿豐油脂為代表的食用油產業集群、以雨露菌業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集群。譬如:河南恒都夏南牛開發有限公司採用“企貸企用”的形式帶貧,對自身無致富技能、無勞動能力、缺乏脫貧信心的貧困戶,每年從企業獲得一定額度的產業分紅資金。該公司對縣政府扶貧辦推薦的460戶貧困戶實行定向幫扶,每戶每年產業分紅受益資金不少於3000元。此舉一方面使企業獲得了流動資金,解決了企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公司獲得貸款後利用扶貧貸款資金增加存欄牛的數量。貸款前該企業有存欄牛約4000頭,在有效利用扶貧貸款資金後企業存欄牛增加到近7000頭,有效增加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貧困戶脫貧難問題,該企業已連續兩年帶動460戶貧困戶增加收入,累計發放幫扶資金276萬元,平均到每戶為3000元,通過這種模式使貧困戶增加了收入,進一步提高了生活水準,也讓貧困戶逐步實現了脫貧。其次,突出龍頭企業帶貧。大力發展以豐盈制衣、神藝服飾為龍頭的紡織服裝業,以億健食品為龍頭的食用菌深加工業。如:泌陽縣豐盈制衣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學校+基地”的形式帶動農戶就業,目前該公司在銅山鄉、高店鄉、官莊鎮、馬谷田鎮、雙廟鄉、楊家集鄉、賒灣鎮等鄉鎮農村人口集中地設立了17個制衣分廠,帶動就業近1000人,主要解決了農村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就業45人。同時還直接為貧困戶提供產業分紅資金,每年為180戶貧困戶提供了54萬元的產業分紅資金,為當地貧困戶脫貧增加了一條持續有效的脫貧之路。再次,突出特色優勢產業帶貧。大力發展林果業、種植業、養殖業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殖基地,並結合各類產業發展實際,積極給予信貸支援,推動發展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強化宣傳培訓,提升認識廣參與

針對多數群眾存在“怕借款”“等救濟”“無產業”等思想誤區,會同合作銀行創新宣傳方式,加大金融扶貧政策宣傳力度。

強化集中宣傳。通過出動宣傳車、刷寫牆體廣告、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深入開展金融扶貧政策集中宣傳月活動。活動期間,出動宣傳車300多輛(次)、刷寫牆體標語500多條、製作金融扶貧噴繪450幅、發放金融扶貧政策明白紙近10萬份,做到金融扶貧政策知識家喻戶曉。

強化教育培訓。通過召開金融扶貧政策培訓會、座談會等形式,對各鄉鎮(街道)黨政正職、分管領導、扶貧辦主任、金融服務站和金融服務部工作人員以及駐村幫扶幹部解讀金融扶貧政策,講解扶貧信貸申請辦理程式,著力提升一線扶貧幹部運用金融扶貧助推脫貧攻堅的能力和水準。

強化媒體宣傳。充分發揮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優勢的同時,積極運用網路、泌陽縣金融扶貧微信公眾號等新興媒體,構建多管道、廣覆蓋的金融知識宣傳平臺。

強化入戶宣傳。以開展創建“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活動為載體,以鄉級金融服務站和村級金融服務部為主體,組織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村“兩委”幹部逐戶宣傳金融扶貧政策和申請辦理流程,切實打通金融扶貧工作“最後一公里”。

完善擔保體系,破解難題防風險

為切實防範扶貧小額信貸風險,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在認真落實上級貸款政策的基礎上,泌陽縣結合實際,探索出“企貸企用”“戶貸戶用”“社貸社用”“1+1”“戶貸社用”五種模式,打好金融扶貧貸款“組合拳”。

創新扶貧貸款模式。在“企貸企用”帶貧模式上,縣農信聯社於2016年年底向河南恒都夏南牛開發有限公司發放扶貧貸款2300萬元,利率為銀行同期基準利率,政府按照《泌陽縣金融扶貧貸款貼息管理辦法(試行)》進行貼息,公司對460戶貧困戶實行定向幫扶,不僅解決了企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而且增加了貧困戶收入,還解決了貧困戶脫貧難問題。

創新風險分擔模式。縣政府創新設立金融扶貧風險補償金4360萬元、金融扶貧擔保基金2000萬元,按約定比例分擔實際發生的代償損失,與縣擔保機構、合作金融機構、省農信擔保公司、省擔保集團形成“五位一體”的風險共擔機制。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扶貧小額貸款實際發生的風險,縣政府風險補償金與縣政府設立的擔保機構、合作金融機構、省農信擔保公司、省擔保集團分別按照20%、10%、10%、40%和20%的比例分擔;對帶貧農業企業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際發生的信貸風險,分別按照20%、10%、20%、30%和20%的比例由縣政府風險補償金與縣政府設立的擔保機構、合作金融機構、省農信擔保公司、省擔保集團分擔;對帶貧非農企業實際發生的信貸風險,縣政府風險補償金、合作金融機構各分擔20%,縣政府設立的擔保機構和省擔保集團共擔60%,具體分擔比例按雙方簽訂的再擔保協議執行。通過設立風險補償金,有效發揮了財政資金的風險緩釋作用,建立了扶貧信貸風險防範體系和風險分散機制,調動了金融機構的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金融扶貧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產業帶貧模式。為確保貸款資金的精准使用,泌陽縣探索出三種金融貸款資金使用模式,即:自主創業模式、入股分紅模式、生產帶動模式。在自主創業方面,2017年,泌陽縣累計為2558戶貧困對象發放貸款9171萬元,讓貧困對象結合夏南牛、食用菌、煙葉等特色產業,自選項目、自主經營、增收脫貧。在生產帶動方面,依託河南恒都食品和億龍食品、泌花食品等,讓貧困物件通過優工優酬、掛靠綁帶等形式,帶動貧困戶發展肉牛養殖和食用菌種植,確保每戶年均收益不少於3000元。2017年,全縣建成夏南牛幫扶基地16個,建成食用菌種植大棚4000個,4700戶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增收。在入股分紅方面,對無勞動能力或勞動力不足的貧困戶,把金融扶貧貸款資金注入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實行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核算,項目收益按比例分成,目前全縣已有900戶2870人受益。

強化四項措施,依法依規嚴管理

為創新脫貧增收新路徑,泌陽縣創新服務流程,規範高效操作,依法依規嚴格管理,將扶貧小額信貸與縣域特色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確保了資金安全。

健全管理辦法。出臺了《泌陽縣金融扶貧擔保貸款實施辦法》《泌陽縣金融扶貧貸款風險補償擔保基金管理辦法(試行)》等檔,成立了金融扶貧貸款聯合評審委員會,建立健全扶貧貸款和擔保資金管理章程、資金操作規程,規範金融扶貧資金運作程式。

嚴格操作流程。對貧困戶和企業貸款,全部制定規範的操作流程。貧困戶貸款,在保證其具有發展生產能力、有貸款意願的前提下,由本人申請後,村級、鄉級金融扶貧服務組織及其相關負責人逐級簽字把關,做到“誰簽字,誰負責”;企業(農業合作社)貸款,必須由合作銀行和鄉鎮金融扶貧服務站審核推薦,確保符合帶貧條件和貸款要求。

優化管理服務。對建檔立卡貧困戶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的扶貧小額貸款,實行免抵押、免擔保、財政貼息“兩免一貼”優惠政策;積極推進合作銀行支援“四有”貧困戶貸款發展生產經營,即對有產業專案、有創業潛質、有經營能力、有貸款意願、有較強信用意識的貧困戶,不設前置條件和貸款人數上限,做到應貸盡貸。對帶動貧困戶脫貧的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簡化貸款流程,通過實施“貸款直通車”、開設“綠色通道”等形式直接放貸,變審查、審批為“一站式”服務,簡化手續和放貸流程,增強扶貧貸款的易得性。

加強貸後管理。堅持實行“寬授信、嚴管理”“寬貸嚴支”的原則,切實加強對扶貧小額信貸資金的管理。嚴格貧困戶貸款資金使用支用申請、審批制度,確保貸款資金全部用於產業發展上。村級金融扶貧服務部發現借款人的生產經營情況、家庭生活情況、資金使用情況發生異常的,第一時間告知鄉級金融扶貧服務站;一旦發現貸款逾期,由鄉、村兩級金融扶貧服務機構負責清收。同時,建立金融扶貧貸款投訴平臺,暢通投訴管道,建立台賬,及時處理,既提高了信貸資產管理精細化水準,又實現了企業受惠、貧困戶受益、銀行貸款風險可控的“三方共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面對未來,泌陽縣將更好地發揮金融杠杆作用,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協作配合、繼續探索扶貧模式和方法,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貧困戶的信貸支持,確保金融扶貧貸款用得出、用得好、用得准、有效果,有效發揮金融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支撐作用,推動泌陽縣脫貧攻堅工作平穩健康發展。

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調研組到泌陽調研金融扶貧工作

泌陽副縣長王慶懷主持召開全縣金融扶貧座談會

泌陽縣常務副縣長劉志一行到郭集鄉督導金融扶貧工作

泌陽縣金融扶貧服務中心的同志會同合作銀行深入到各鄉鎮(街道)開展集中扶貧貸款簽約活動

泌陽縣金融扶貧服務中心組織召開農村信用資訊採集培訓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