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從“赤腳醫生”到杏林高手的“仁術”歷練|奮鬥者

【微語錄】

“醫者仁術是我從醫30多年的座右銘”

“感謝劉醫生, 太感謝你啦!” 85歲高齡的張明軍大爺向面前穿白大褂的帥小夥深深地鞠躬。 小夥叫劉建, 是長沙市開福區福德堂中醫館的坐堂醫師, 他用家傳秘方治好了困擾張大爺40多年的濕疹。 這樣感人的畫面, 在劉建30多年從醫生涯裡幾乎每天都會出現。

劉建家傳秘術為皮膚病患者治療。

跋山涉水, 搜集260多個偏方

劉建家住湖南省漢壽縣崔家橋鄉大西沖村, 伯伯劉國華是當地遠近聞名的中醫, 小時候, 劉建跟隨伯伯走鄉串村給人治病, 看著伯伯為一個個在死亡線上掙扎的村民挽回生命, 他被中醫神奇的魅力征服。 讀高中時, 劉建開始自學《黃帝內經》等中醫典籍, 還拜名醫劉了初的後代劉季伯為師。

在中醫實踐過程中, 劉建發現一些民間偏方很有研究價值, 於是, 他深入偏遠山區和古老村莊, 搜集了260多個偏方,

其中有些具有神奇療效的偏方幾近失傳。 很多個日日夜夜, 劉建一頭紮進這些方子裡, 將伯伯傳給他的家傳秘方和民間偏方裡的藥材進行研究, 針對各種疑難雜症、各類皮膚病、腎病, 摸索了一套獨特的治療方法。

為了保證治療效果, 劉建在藥材上下功夫, “藥材不地道, 有再好的藥方, 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有些秘方裡的藥材, 劉建會光著腳板挽起褲腿到田間地頭去挖, 村民笑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赤腳醫生”。

家鄉周邊的金牛山、老鴉山、牯牛山留下了劉建采藥的足跡。 劉建還與湖南省藥材公司負責人、藥劑師朋友賴四清多次去雲南、西藏等地考察某些藥材原產地的生長狀況、功效和獨特製作方法。

1989年,

劉建考入湖南中醫學院中醫醫療系, 畢業後考取了中醫執業資格證, 與同樣精通中醫的妻子劉小妹在家鄉的小鎮上開了家診所。

樂此不疲, 奔波于鄉村和省城之間

因身懷絕技, 加上良好口碑, 方圓數十公里的村民都喜歡找劉建看病。 有些大醫院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 劉建僅用幾十元錢的草藥就能治癒。

長沙市開福區福德堂中醫館開業前, 中醫館的老闆慕名而來, 驅車百余裡來到劉建的鎮上門診, 盛情邀約他到中醫館坐堂看門診。 劉建放不下父老鄉親, 但又不想失去與省城名醫學習切磋的機會, 於是與中醫館協商, 決定週一至週五在中醫館坐堂看門診, 週六周日在鎮上的門診值班。

傳遞愛心, 免費為特困戶醫治

在劉建的病人裡, 有一些是村裡的特困戶和孤寡老人, 多年來, 劉建堅持為他們提供免費治療。 特困戶劉慶功的妻子身患疾病多年, 劉建耐心為其免費救治。 到外地進貨買草藥, 出門前, 他會在處方背面寫上密密麻麻的囑託並叮囑妻子細心處理——“黃家灣的彭大爺的痛風還要治療半個月, 他家裡很貧困, 取藥時不要收他的錢, 劉慶球家境不好, 也不要收他的錢……”

施仁術, 救治落水者不收分文

“醫者仁術”這四個字一直掛在劉建家的床頭, 更掛在他的心坎裡。 劉建說, 醫者是仁和術的結晶, 首先要有仁愛之心, 再就是要身懷絕技。 劉建也正是以此嚴格要求自己的。

2015年夏天, 兩位中學生划船到小村附近的小河裡玩耍, 船突然側翻,

其中一個會游泳的慌亂上岸, 另一個打撈上來已無生命體征, 正巧劉建去縣城買藥途經小河邊, 發現群眾呼救後, 他立馬下車, 採用心肺復蘇術將孩子救活, 學生家長送上18000元現金感謝他的救命之恩, 被他委婉拒絕。 去年9月, 一輛轎車翻入小河, 劉建獲悉險情後, 立馬趕到現場, 將其中一個7歲小孩救活, 小孩親屬送上大紅包, 也被他拒絕, 只收了一小袋水果。

“凡為醫道, 必先正己, 然後正物。 正己者, 謂明理而盡數也;正物者, 謂能用藥以對病也。 ”劉建隨口背誦的這段中國醫德古訓出自南宋《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醫工論》, 他說他還要繼續修煉, 很多方面爭取做得更好。

文圖│《金鷹報》記者 劉歡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