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回歸區塊鏈價值投資,人工智慧晶片助力行業“換道超車”

4月27日, 以“區塊之鏈 智慧之芯”為主題的2018區塊鏈+人工智慧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行。 此次峰會由巴比特、比原鏈、比特大陸聯合舉辦, 大會邀請了多位業內領軍人物參會演講, 共同解讀區塊鏈共識演算法創新、人工智慧、AI驅動區塊鏈共識系統進化等相關的前沿科技, 並與區塊鏈同行一起剖析行業熱點、探討未來趨勢, 共同探討風口下的區塊鏈投資邏輯以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在主題為“回歸價值——風口下的區塊鏈投資邏輯”圓桌論壇中, 普華資本合夥人蔣純、時戳資本合夥人李宗乘、啟賦資本合夥人顧凱、德鼎創新基金合夥人李德春,

就他們所理解的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與項目結合落地, 以及最受關注的區塊鏈投資賽道三方面, 進行了深度的交流與分享。

在“什麼才是區塊鏈最關注的投資賽道”的討論中, 蔣純認為:區塊鏈有很多溢出效應, 包括今天發佈會上講的人工智慧晶片。 晶片行業是非常大的藍海, 有非常多的想像空間。 過去沒有資本湧入, (研發晶片)這件事情就是靠著少數一批人在實驗室裡做。 一旦這件事暴露在整個社會注意力之下, 資本就有可能進去, 就會對人工智慧晶片的發展起到更大的推動力。 晶片行業在中國是個弱項, 通過區塊鏈能把算力以及晶片研製的力量引導到人工智慧晶片研發上,

這是意外之喜。

以下為圓桌論壇的主要分享內容, 由巴比特整理。

一、我所理解的區塊鏈

蔣純:我們理解區塊鏈是一個信任的工具。 互聯網發展到現在, 很多商業模式已變得非常集中化, 這違背了互聯網精神的初衷。 如Facebook等公司, 在大資料集中之後都遇到了“大資料殺手”的質疑。

而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 這種集中化的模式對人類威脅更大, 因為資料完全集中之後, 資料全被人工智慧抓取, 最後對世界會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在這樣快速發展的情況下, 我們急需要刹車防止人類社會因為集中化而走向崩潰, 這個刹車就是區塊鏈。 區塊鏈本質上來說不算是刹車, 只是說我們把信任交給演算法, 相信演算法, 相信數學, 相信密碼學, 相信這些全宇宙最公正最基礎的東西。

這和中心化並不矛盾, 也不是互相抵觸。 有些東西確實需要中心化, 中心化更有效率;也有一些東西不能中心化, 也不敢中心化。 後者就可以交給區塊鏈, 互相補充, 共同構築更完美的世界。

李宗乘:若要用一句話說清楚區塊鏈是什麼, 最好的說法是:區塊鏈是信任的機器。 區塊鏈重新構造了信任的形式, 這一點是區塊鏈最本質, 最核心的特點。 互聯網是資訊傳輸協定, 它使資訊傳輸沒有邊界, 也使資訊傳輸的邊界成本極低。 區塊鏈是價值傳輸協定, 能使價值傳輸產生兩個同樣的特點,

使價值傳輸沒有邊界, 使價值傳輸的邊界成本極低。 這兩個特點能夠衍生出什麼樣的商業形態, 接下來還會往哪兒走, 要靠區塊鏈技術的創業者和投資人, 一起共同探索出來。

顧凱:很難用一句話將區塊鏈講得很清楚。 就像最早互聯網的時代, 任何一個新技術背後一定蘊藏著價值觀。 有人說互聯網指向民主, 大資料就有可能指向獨裁。 區塊鏈又是一次對大資料指向的“反動”, 因而可能指向更加民主, 更加美好的前景。

李德春:區塊鏈其實是一個新的革命, 在衝擊社會, 包括投資人原來的價值觀。 原來的革命, 不管是工業革命也好, 還是更早前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 包括世界大戰, 它都是一種文化、經濟各方面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的釋放結果。現在這個社會,現在這個地球也需要一種釋放,我個人認為區塊鏈有可能成為這種釋放比較文明的方式。

二、區塊鏈技術與專案落地方向或實例

蔣純:區塊鏈現在還是個嬰兒,我們希望嬰兒長大後多麼厲害,但現在幫你打瓶醬油都屬於要求過高。長鋏說互聯網世界裡數字都是可複製的,不具備獨特性。但數字世界這個可複製的世界也能誕生不可複製的數字資產,從而使現實生活中有獨特性價值的商品存在流轉、流通和交易的可能性。比如以前投的一家企業是做數字繪畫的,90後、00後們直接在手機上作畫,這是新一代很喜歡,未來也會風靡的形式。

我們希望能看到未來世界裡,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更好地對應,打造出更多的價值。

2015年到2017年年底,區塊鏈的融資有50%-60%集中在核心技術,30%左右是集中在金融領域,還有剩下20%是其它,包括社交、內容等等。資本具有很強的前瞻性,現在區塊鏈的發展階段和互聯網比,有些人說是97、98年。如果按照滲透率來說,它相當於互聯網的88年、89年。相信在場絕大多數人在那時候剛出生不久,或者還沒有出生。現在區塊鏈的滲透率在5%以下,全球有74億人口。現在買賣數字貨幣人口不足5千萬,所以滲透率極低。在這麼低滲透率情況下,你想看到很清晰,很有價值的使用很難。因為區塊鏈和互聯網有個同樣的定律——使用人數越多,其價值就越大。現在在接受人數這麼少的情況下,很難看清它的應用。

顧凱:我們基金投資方向一直在產業互聯網,也在思考區塊鏈如何和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和實體產業結合起來,後來就發現了布比網路。布比做了一套金融解決方案,能夠使核心企業、銀行、無論上下游哪一級供應商和經銷商,同時記帳。這個記帳是可追溯的,不可篡改的。銀行拿到資訊以後,也能夠確認這個資訊交易的真實性,可以使資金流順著這個資訊流無縫的流轉過去,從而降低了整個產業鏈資訊流轉成本,資金成本。經濟擴張是隨著信用擴張而擴張的,所謂的價值傳遞背後真正也是信用機制的傳遞。誰能降低信任成本,誰就能獲得擴張的機遇。

另外一個投資案例——巴比特。當時我們研究區塊鏈的時候,發現80%以上的資訊、研究報告都來自于巴比特論壇,當時沒有別的機構。這兩年,尤其是近半年來區塊鏈火爆了,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上千家社區。但是能夠十年如一日堅持在這個領域長期耕耘,默默長跑的只有巴比特。我們在2016年時只看到了巴比特這樣一家,能夠堅守產業理想的企業,這裡要給長鋏同學大大點贊。

李德春:在這個領域四年以上的人會知道矽谷的Tim Draper,曾經四年以前預言比特幣到一萬美金就是他,前不久他預言四年之後比特幣會到25萬美金。我個人的觀點,也是代表我們對行業的看法。我們認為區塊鏈是一個創新,一個生態,一個革命。而目前,這個行業規模比較小,從業人員大概也就三四千萬。未來的東西,真理永遠是在少數人手上。

從我們的角度看,有一個先後順序。首先是金融行業,大家把數字貨幣視為一個投資品種,套利也好,從中找到自己的希望也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展望。除了金融行業,我們接下來的排序反而不是暴力行業,而是一些公益性的,社會性的東西,例如醫療、公益、教育、娛樂、社會、文化等。

三、最關注的區塊鏈投資賽道

蔣純:基礎的主鏈會很熱,包括相關的錢包,因為這屬於基礎設施,是增加普及率的。我個人的猜測,待各個主鏈都到位之後,下面一波應該是生態之爭,總要角出其中幾個更主要的主鏈。這時候誰在上面的應用越多,誰就越可能獲得不可替代的位置。到那時候,DApp的開發者,包括上面的各種應用,我認為會成為很重要的熱點。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各個基礎主鏈現在手裡的錢還是少了,做生態還達不到現在的“BAT”這樣,因此得需要“四兩撥千斤”的巧勁才能把“杠杆”撬起來,才能讓生態繁榮。

區塊鏈給了我們很多新的啟發,讓我們看到過去沒有看到過的東西。比如說密碼學的很多應用,在有區塊鏈之前這是很冷門的投資,沒有人投。我們老是說大資料,但基本上都以侵犯個人隱私和企業隱私為代價。但現在通過密碼學,同態加密這樣的東西可以讓資料在更加保密、不侵犯隱私的情況下進行交換和處理。

區塊鏈有很多溢出效應,包括今天發佈會上講的人工智慧晶片。過去沒有資本湧入,(研發晶片)這件事情就是靠著少數一批人在實驗室裡做。一旦這件事暴露在整個社會注意力之下,資本就有可能進去,就會對人工智慧晶片的發展有更大的推動力。晶片行業在中國一直是個弱項,通過區塊鏈,比如BTM通過和矩陣運行相關的共識演算法,能把整個算力或者把礦機晶片研製這樣一股力量引導到人工智慧晶片研發上,這是意外之喜。

而市場如何引導大家投到好的地方,投到晶片這樣對今後國計民生有意義的地方光是靠大家喊一喊,成立一個引導基金,政府給一點補貼,是不夠的。如果BTM今後價值很高,大家都參與研發人工智慧相關的晶片,那這對於國家人工智慧晶片行業的發展是價值無量的一件事情。

我們看到晶片這件事情本身是動態的,最早英特爾是霸主,後來ARM又起來了,一代代使用場景的更新推動著晶片的更新換代。你說中國晶片弱,一直都是亦步亦趨地跟隨者英特爾、高通、ARM,這個事情很難贏。原來說彎道超車,現在我們說換道超車,要抓住世界技術發展新潮流超車,才有可能超得過。

晶片,真的是非常大的藍海,有非常多的想像空間。

李宗乘:投哪些細分領域,這是比較含蓄的問法,比較直接的問法是買什麼可以賺錢。這個領域裡做投資要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更偏向專業的投資機構,二級市場更偏向散戶。對於一級市場專業投資機構,我們自己的投資也是分三層:

第一層是機構性的基礎設施性公鏈,目前還沒有幾條基礎性的公鏈被大家普遍接受認可,大規模商用和使用。陸續未來還會有基礎性公鏈出來,它的網路效應價值和使用人數指數呈成比。第二層,通用性工具,幫助大家快速接觸,快速使用區塊鏈的東西。像交易所、錢包、跨鏈,通用性的工具。第三層,一些應用,這些應用偏金融板塊應用。

二級市場,二級市場的幣已經在市場上交易了,很多沒有專業投資經驗的人也能買到,投資的時候第一要注意投資的金額;第二要注意投資的配比,這樣會相對比較安全。如果現在讓我投比特幣和比原幣,我會投哪個。我本身錢不多,也沒有太多錢的時候,願意花小錢博一個大的收益,這時候我願意投比原。如果有很多錢,一兩個億,可能會在兩個上做一個配置,這麼大體量的錢肯定不是以收益為准,而是以安全和保險為准,大部分配置在比特幣上,稍微小一點部分配置在比原幣上。

顧凱:說到投資離不開比特幣,比特幣有三個共識。一是長期形成的社區共識,二是演算法共識,三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與場景結合,形成的市場共識。市場共識反映出來價格持續上漲,最後帶動了區塊鏈的火爆。

我們看區塊鏈項目,雖然現在還是以股權投資為主,但還是回歸到區塊鏈投資的本質,回歸代幣Token的本質。它一定是在應用場景中起到潤滑劑、推進劑作用,最終能夠高效低成本的解決問題,這樣的項目,我們才覺得是站得住腳,有發展前景。這是我們對區塊鏈專案的基本理念,在實踐工作中也是這樣做的。

李德春:首先未來是美好的,大家都要存一點比特幣。我個人的觀點是,2018年會比較殘酷,因為前一波泡沫比較嚴重。二級市場也好,一級市場也好,它對項目的判斷能力,或者說對風險的意識會更強,更強調專案本身價值和可持續性。實際上我們基金投的就是未來,很多東西不是看現在的。因此,我們投的項目不希望走個兩三年就沒了,希望它是可持續的。因此,真正能落地的好場景好項目,是那些有著可持續性價值觀的。這才是我們應該支援,應該去投的項目。

版權聲明: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比特立場。

發文時比特幣價格 ¥58378.43

它都是一種文化、經濟各方面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的釋放結果。現在這個社會,現在這個地球也需要一種釋放,我個人認為區塊鏈有可能成為這種釋放比較文明的方式。

二、區塊鏈技術與專案落地方向或實例

蔣純:區塊鏈現在還是個嬰兒,我們希望嬰兒長大後多麼厲害,但現在幫你打瓶醬油都屬於要求過高。長鋏說互聯網世界裡數字都是可複製的,不具備獨特性。但數字世界這個可複製的世界也能誕生不可複製的數字資產,從而使現實生活中有獨特性價值的商品存在流轉、流通和交易的可能性。比如以前投的一家企業是做數字繪畫的,90後、00後們直接在手機上作畫,這是新一代很喜歡,未來也會風靡的形式。

我們希望能看到未來世界裡,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更好地對應,打造出更多的價值。

2015年到2017年年底,區塊鏈的融資有50%-60%集中在核心技術,30%左右是集中在金融領域,還有剩下20%是其它,包括社交、內容等等。資本具有很強的前瞻性,現在區塊鏈的發展階段和互聯網比,有些人說是97、98年。如果按照滲透率來說,它相當於互聯網的88年、89年。相信在場絕大多數人在那時候剛出生不久,或者還沒有出生。現在區塊鏈的滲透率在5%以下,全球有74億人口。現在買賣數字貨幣人口不足5千萬,所以滲透率極低。在這麼低滲透率情況下,你想看到很清晰,很有價值的使用很難。因為區塊鏈和互聯網有個同樣的定律——使用人數越多,其價值就越大。現在在接受人數這麼少的情況下,很難看清它的應用。

顧凱:我們基金投資方向一直在產業互聯網,也在思考區塊鏈如何和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和實體產業結合起來,後來就發現了布比網路。布比做了一套金融解決方案,能夠使核心企業、銀行、無論上下游哪一級供應商和經銷商,同時記帳。這個記帳是可追溯的,不可篡改的。銀行拿到資訊以後,也能夠確認這個資訊交易的真實性,可以使資金流順著這個資訊流無縫的流轉過去,從而降低了整個產業鏈資訊流轉成本,資金成本。經濟擴張是隨著信用擴張而擴張的,所謂的價值傳遞背後真正也是信用機制的傳遞。誰能降低信任成本,誰就能獲得擴張的機遇。

另外一個投資案例——巴比特。當時我們研究區塊鏈的時候,發現80%以上的資訊、研究報告都來自于巴比特論壇,當時沒有別的機構。這兩年,尤其是近半年來區塊鏈火爆了,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上千家社區。但是能夠十年如一日堅持在這個領域長期耕耘,默默長跑的只有巴比特。我們在2016年時只看到了巴比特這樣一家,能夠堅守產業理想的企業,這裡要給長鋏同學大大點贊。

李德春:在這個領域四年以上的人會知道矽谷的Tim Draper,曾經四年以前預言比特幣到一萬美金就是他,前不久他預言四年之後比特幣會到25萬美金。我個人的觀點,也是代表我們對行業的看法。我們認為區塊鏈是一個創新,一個生態,一個革命。而目前,這個行業規模比較小,從業人員大概也就三四千萬。未來的東西,真理永遠是在少數人手上。

從我們的角度看,有一個先後順序。首先是金融行業,大家把數字貨幣視為一個投資品種,套利也好,從中找到自己的希望也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展望。除了金融行業,我們接下來的排序反而不是暴力行業,而是一些公益性的,社會性的東西,例如醫療、公益、教育、娛樂、社會、文化等。

三、最關注的區塊鏈投資賽道

蔣純:基礎的主鏈會很熱,包括相關的錢包,因為這屬於基礎設施,是增加普及率的。我個人的猜測,待各個主鏈都到位之後,下面一波應該是生態之爭,總要角出其中幾個更主要的主鏈。這時候誰在上面的應用越多,誰就越可能獲得不可替代的位置。到那時候,DApp的開發者,包括上面的各種應用,我認為會成為很重要的熱點。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各個基礎主鏈現在手裡的錢還是少了,做生態還達不到現在的“BAT”這樣,因此得需要“四兩撥千斤”的巧勁才能把“杠杆”撬起來,才能讓生態繁榮。

區塊鏈給了我們很多新的啟發,讓我們看到過去沒有看到過的東西。比如說密碼學的很多應用,在有區塊鏈之前這是很冷門的投資,沒有人投。我們老是說大資料,但基本上都以侵犯個人隱私和企業隱私為代價。但現在通過密碼學,同態加密這樣的東西可以讓資料在更加保密、不侵犯隱私的情況下進行交換和處理。

區塊鏈有很多溢出效應,包括今天發佈會上講的人工智慧晶片。過去沒有資本湧入,(研發晶片)這件事情就是靠著少數一批人在實驗室裡做。一旦這件事暴露在整個社會注意力之下,資本就有可能進去,就會對人工智慧晶片的發展有更大的推動力。晶片行業在中國一直是個弱項,通過區塊鏈,比如BTM通過和矩陣運行相關的共識演算法,能把整個算力或者把礦機晶片研製這樣一股力量引導到人工智慧晶片研發上,這是意外之喜。

而市場如何引導大家投到好的地方,投到晶片這樣對今後國計民生有意義的地方光是靠大家喊一喊,成立一個引導基金,政府給一點補貼,是不夠的。如果BTM今後價值很高,大家都參與研發人工智慧相關的晶片,那這對於國家人工智慧晶片行業的發展是價值無量的一件事情。

我們看到晶片這件事情本身是動態的,最早英特爾是霸主,後來ARM又起來了,一代代使用場景的更新推動著晶片的更新換代。你說中國晶片弱,一直都是亦步亦趨地跟隨者英特爾、高通、ARM,這個事情很難贏。原來說彎道超車,現在我們說換道超車,要抓住世界技術發展新潮流超車,才有可能超得過。

晶片,真的是非常大的藍海,有非常多的想像空間。

李宗乘:投哪些細分領域,這是比較含蓄的問法,比較直接的問法是買什麼可以賺錢。這個領域裡做投資要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更偏向專業的投資機構,二級市場更偏向散戶。對於一級市場專業投資機構,我們自己的投資也是分三層:

第一層是機構性的基礎設施性公鏈,目前還沒有幾條基礎性的公鏈被大家普遍接受認可,大規模商用和使用。陸續未來還會有基礎性公鏈出來,它的網路效應價值和使用人數指數呈成比。第二層,通用性工具,幫助大家快速接觸,快速使用區塊鏈的東西。像交易所、錢包、跨鏈,通用性的工具。第三層,一些應用,這些應用偏金融板塊應用。

二級市場,二級市場的幣已經在市場上交易了,很多沒有專業投資經驗的人也能買到,投資的時候第一要注意投資的金額;第二要注意投資的配比,這樣會相對比較安全。如果現在讓我投比特幣和比原幣,我會投哪個。我本身錢不多,也沒有太多錢的時候,願意花小錢博一個大的收益,這時候我願意投比原。如果有很多錢,一兩個億,可能會在兩個上做一個配置,這麼大體量的錢肯定不是以收益為准,而是以安全和保險為准,大部分配置在比特幣上,稍微小一點部分配置在比原幣上。

顧凱:說到投資離不開比特幣,比特幣有三個共識。一是長期形成的社區共識,二是演算法共識,三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與場景結合,形成的市場共識。市場共識反映出來價格持續上漲,最後帶動了區塊鏈的火爆。

我們看區塊鏈項目,雖然現在還是以股權投資為主,但還是回歸到區塊鏈投資的本質,回歸代幣Token的本質。它一定是在應用場景中起到潤滑劑、推進劑作用,最終能夠高效低成本的解決問題,這樣的項目,我們才覺得是站得住腳,有發展前景。這是我們對區塊鏈專案的基本理念,在實踐工作中也是這樣做的。

李德春:首先未來是美好的,大家都要存一點比特幣。我個人的觀點是,2018年會比較殘酷,因為前一波泡沫比較嚴重。二級市場也好,一級市場也好,它對項目的判斷能力,或者說對風險的意識會更強,更強調專案本身價值和可持續性。實際上我們基金投的就是未來,很多東西不是看現在的。因此,我們投的項目不希望走個兩三年就沒了,希望它是可持續的。因此,真正能落地的好場景好項目,是那些有著可持續性價值觀的。這才是我們應該支援,應該去投的項目。

版權聲明: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比特立場。

發文時比特幣價格 ¥58378.4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