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興會:垃圾處理負荷運轉,垃圾分類不能再等了

作者:李興會

這裡綠樹成蔭, 垂柳依依, 輕盈小樹在微風吹拂的暮春中搖擺著婀娜身姿;這裡山路潔淨整齊、錯落有致, 拾級而上, 條條延伸的觀光路將綠色山體一圈圈環繞, 令人仿佛置身於城市街心公園一景。

然而, 綠色景觀靚麗, 心情卻難言美麗。 因為景觀下面, 是居民的生活垃圾。 據齊魯晚報報導, 由於近些年來濟南市垃圾增速的加快, 處於鏈條終端的垃圾處理廠, 或將面臨超負荷運轉, 垃圾分類勢在必行。 2017年3月份, 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 濟南作為省會城市, 被列入 46個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之一。

導致城市垃圾指數級增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城鄉環衛一體化制度的實施, 使得原先通過其他途徑分流的垃圾都運到了此處;有人口快速增長和物質生活的豐富所帶來的副產品;還有可再生資源回收業的日漸式微等等。 如果將垃圾處理廠比作一輛貨車, 那麼很明顯它即將面臨超載的危險。 要為其“減負”, 垃圾分流、減量當是根本切入點。

減量的路徑之一就是控制源頭。 這就要我們每個人強化生態危機意識, 自覺培養垃圾分類的良好生活習慣。 須知, 並不是扔的垃圾越多, 每個月所繳納的物業費和衛生費就越值。 維護生態平衡, 少製造垃圾, 低碳節約, 不僅是公德意識的體現,

更是在踐行健康而實惠的生活理念。

減量的路徑之二是扶植發展廢舊物資回收產業。 垃圾增速加快的一個外在因素, 就是作為“配套產業”的回收業日漸式微。 如果垃圾減量是迴圈經濟的成果, 那麼發達的回收產業則是迴圈經濟的基石。 沒有高度發達的回收體系, 垃圾減量必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根之樹。

要扶植這一綠色環保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基本思路應當從完善市區內網點佈局, 延長產業鏈條, 擴大經營業務範圍, 提升處理工藝降低成本和增強行業創新能力等方面引導和支持。

由此, 在一個回收系統高度發達、完備的迴圈經濟社會裡, 垃圾不僅有可分流的途徑, 更將帶來一定量可變現的收益。 在這種語境下,

分流效率自然會提高, 進而就減輕了終端環節的壓力。 如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廢舊金屬、廢紙、塑膠等的高效率回收, 就是很好的例證。

減量的思路之三就是綠色無公害處理技術。 這主要針對有害垃圾和餐餘垃圾這兩類。 對於垃圾處理廠來講, 隨著處理技術日漸與國際接軌, 一般垃圾都實現了有效焚燒。 而最令其頭疼的, 當屬有毒有害垃圾。 由於無法有效清除, 毒害垃圾所帶來的水污染、輻射、滲透等不僅加大了處理難度, 更提升了處理成本。 但現實卻是, 目前國內很多省份對電子廢棄物的處理技術和設備均處於空白, 這亟需儘快填補。

廚餘垃圾部分, 近些年逐漸興起的“廚餘垃圾處理器”就是不錯的嘗試。 早在2016年,

濟南市槐蔭區城管局就曾在某社區搞過這項試點工程, 結果顯示試點結束時, 垃圾量減少了四成。

事實上, 類似裝備在發達國家早已非常普及, 但在我國的推廣還存在諸多制約因素。 人力、財力、生活習慣、環保理念等方面都將會面臨不小壓力, 需要逐漸克服。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齊魯網立場, 僅供參考。 】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 歡迎投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