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甘孜州九龍縣海子隊:大山深處的改革開放40年

國際線上四川報導(張黎萍):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第40個年頭, 習近平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主旨演講中深刻指出,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 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放眼今日之中國, 96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熱土, 都在改革中呈現著嶄新的風貌。 40年的光影, 改革開放的號角, 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沒有落下任何一個地方, 更沒有遺忘任何一個人。

藍天白雲下靜謐的彝家新寨(攝影張黎萍)

4月25日, 川西北高原的甘孜州九龍縣子耳鄉萬年村海子隊, 萬里無雲, 豔陽高照。 參與“40光影·甘孜歲月”看甘孜州改革開放40周年報導的中省州級媒體記者沿山經過33道彎的盤山公路來到海拔2650米的海子隊所在地。 大山深處, 靜謐的小山村一派祥和, 壯美的山川似述說著40年來海子隊脫胎換骨的點點滴滴。

老屋新居對比圖(攝影張黎萍舊照由九龍縣委宣傳部供圖)

從低矮破敗的茅草屋到嶄新舒適的新房子, 從靠雙腿進出大山到靠車子來去通暢, 從靠山吃山到靠產業致富增收......改革開放40年來, 這裡的村民從無到有, 從生活單一到形式多樣, 他們用親身經歷親眼見證了偉大奇跡的發生。 “這幾年,

家鄉的變化真是日新月異, 我才兩年沒回家, 剛剛回來卻差點找不到回家的路。 ”開著小車回老家的村民穆庫烏尼自言自語感歎著村子這些年巨大的變化。

蜿蜒的盤山公路代替了昔日常年被沖毀的鄉間小道(攝影張黎萍舊照由九龍縣委宣傳部供圖)

交通出行的改變是海子村百變之首。 天塹變通途, 這是通往萬年村海子隊交通道路的真實寫照。 據瞭解, 2005年, 縣鄉黨委政府整合資金, 老百姓投工投勞, 修通了到萬年村海子隊的近19.5公里毛丕路。 目前, 19.5公里的毛丕路硬化工程已啟動, 總投資916.5萬元, 老百姓投工投勞, 通過村民“一事一議”, 由村委會組織施工。 道路硬化工程的啟動, 將進一步確保道路的暢通性, 徹底改變海子隊老百姓出行靠雙腳, 生產物資靠人背馬駝的歷史, 也會將外面精彩世界的新觀念、新理念帶進大山深處落地生根。

今年46歲的生產隊長阿石尼古說:“13年前, 我們去一趟子耳鄉上, 來回就要走40多公里山路。 記得有次我買了把犁耙和30斤化肥, 背回家整整用了半天時間,

回到家累得我腰酸腿痛。 但現在好了, 有大路可以走了, 騎上摩托車來回鄉上跑一趟, 1個小時簡直綽綽有餘。 ”

從25公里外的煙袋鎮到海子隊流動銷售水果的小商販李春洪一邊用電子秤秤著西瓜, 一邊樂呵呵地講道:“原來我根本就不會到這裡來賣水果, 一是25公里說起短,實際上太耗時了;二是車子進不來,完全靠背,根本不划算;三是這個山卡卡頭(大山深處)的老百姓根本沒得錢買得起水果。”李春洪淺淺一笑,心中掩飾不住的喜悅溢於言表。據他說,因為現在公路通了,鎮上的水果攤就讓他愛人負責打理,他就拉水果到鄰近這幾個村來賣,一天多的時候要賣400至500斤,要不了半天就賣光了。

便利的交通不僅讓老百姓生產生活方式得到了改變,同時也帶活了鄉村經濟的發展,更使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得到了質的飛躍。

家家戶戶門前成片的核桃園(攝影張黎萍)

近年來,九龍縣堅持因地制宜,實施“一村一策”,因路、因地、因氣候實施農業產業化建設。據萬年村支部書記李海虎介紹,縣委縣政府於2017年在萬年村海子隊啟動了青花椒、紅花椒產業發展。今年37歲的村民李海龍說:“幾十年來,我們的地頭(地裡)種的都是包穀(玉米)、洋芋(土豆),就沒有種過其他東西(莊稼)。2017年,政府喊(引導)我們種花椒了,說是以後可以賣花椒掙錢,我們很期待我們的花椒快快進入市場。”截至目前,海子隊已種植青花椒100畝8000多株,種植紅花椒300畝3萬多株,預計在3年後結果。為確保今後老百姓的農業產品能順利變為現金,萬年村現已申請農業專業合作社,正在審批中,今後將按照“支部+合作社+公司”的現代經濟運行模式實現農業產業化路子。

村民正在建新房(攝影張黎萍)

海子隊寨子口,村民阿石依哈正為兒子修房的事張羅不停。如何固定房梁?如何加蓋青瓦?如何做到美觀大方,阿石依哈忙得不亦樂乎。當記者問及他幾十年來寨子有何變化時,他說:“原來窮,窮得叮噹響,記得大約30年前,我和我老婆,還有3個兒子一起住的是用石頭、泥土、木板、茅草搭建的簡陋茅草屋。只要吹風(颳風),屋裡全是灰塵,只要下雨,外面下大雨屋裡必然下小雨。現在,我給兒子修房用的都是水泥空心磚,小青瓦,塑鋼窗等。按縣上實施的’彝家新寨’專案,我們修新房子我們還可以去領補助2.5萬元的補助,可以說活了半輩子,今天最滋潤。”阿石依哈笑得合不攏嘴。

據悉,九龍縣政府於2013年在海子隊實施了“彝家新寨”建設工程,全隊130戶人,已有100多戶已新建彝家新房。一座座充滿彝族文化風格的新房依山依水而建,不但做到了人畜分離,男女廁分開,更是顯得錯落有致而層次分明,整個寨子乾淨、整潔,充滿生機和欣欣向榮的氣息。

家門口前的茶園(攝影張黎萍)

另一個讓村民們十分感慨的是村子裡教育條件的巨大進步。據在這裡土生土長的老阿婆講,原來寨子裡是沒有幼稚園的,一上學就是一年級,根本沒有幼稚園一說。2013年,全縣實施了幼稚教育普村工程,實現“一村一幼”即讓每個村都有幼稚教育,為農村孩子上小學奠定了堅實的教育基礎。海子隊全隊基本實現了娃娃上幼稚園100%的覆蓋率。“還是現在的娃娃有福氣哦,家門口就可以上幼稚園了,幼稚園條件好,路又近,老師年輕,娃娃學得到東西(知識)。”老阿婆搭著話。

海子隊寨子如今煥然一新(攝影張黎萍)

如今,海子隊村民的人居環境和衛生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實現了質的飛躍,各項基礎設施功能日趨完善。農村安全飲水、生活用電、手機電視機已經100%入戶,村級活動室已投入使用。接下來,村民希望手機網路更加流暢。

一是25公里說起短,實際上太耗時了;二是車子進不來,完全靠背,根本不划算;三是這個山卡卡頭(大山深處)的老百姓根本沒得錢買得起水果。”李春洪淺淺一笑,心中掩飾不住的喜悅溢於言表。據他說,因為現在公路通了,鎮上的水果攤就讓他愛人負責打理,他就拉水果到鄰近這幾個村來賣,一天多的時候要賣400至500斤,要不了半天就賣光了。

便利的交通不僅讓老百姓生產生活方式得到了改變,同時也帶活了鄉村經濟的發展,更使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得到了質的飛躍。

家家戶戶門前成片的核桃園(攝影張黎萍)

近年來,九龍縣堅持因地制宜,實施“一村一策”,因路、因地、因氣候實施農業產業化建設。據萬年村支部書記李海虎介紹,縣委縣政府於2017年在萬年村海子隊啟動了青花椒、紅花椒產業發展。今年37歲的村民李海龍說:“幾十年來,我們的地頭(地裡)種的都是包穀(玉米)、洋芋(土豆),就沒有種過其他東西(莊稼)。2017年,政府喊(引導)我們種花椒了,說是以後可以賣花椒掙錢,我們很期待我們的花椒快快進入市場。”截至目前,海子隊已種植青花椒100畝8000多株,種植紅花椒300畝3萬多株,預計在3年後結果。為確保今後老百姓的農業產品能順利變為現金,萬年村現已申請農業專業合作社,正在審批中,今後將按照“支部+合作社+公司”的現代經濟運行模式實現農業產業化路子。

村民正在建新房(攝影張黎萍)

海子隊寨子口,村民阿石依哈正為兒子修房的事張羅不停。如何固定房梁?如何加蓋青瓦?如何做到美觀大方,阿石依哈忙得不亦樂乎。當記者問及他幾十年來寨子有何變化時,他說:“原來窮,窮得叮噹響,記得大約30年前,我和我老婆,還有3個兒子一起住的是用石頭、泥土、木板、茅草搭建的簡陋茅草屋。只要吹風(颳風),屋裡全是灰塵,只要下雨,外面下大雨屋裡必然下小雨。現在,我給兒子修房用的都是水泥空心磚,小青瓦,塑鋼窗等。按縣上實施的’彝家新寨’專案,我們修新房子我們還可以去領補助2.5萬元的補助,可以說活了半輩子,今天最滋潤。”阿石依哈笑得合不攏嘴。

據悉,九龍縣政府於2013年在海子隊實施了“彝家新寨”建設工程,全隊130戶人,已有100多戶已新建彝家新房。一座座充滿彝族文化風格的新房依山依水而建,不但做到了人畜分離,男女廁分開,更是顯得錯落有致而層次分明,整個寨子乾淨、整潔,充滿生機和欣欣向榮的氣息。

家門口前的茶園(攝影張黎萍)

另一個讓村民們十分感慨的是村子裡教育條件的巨大進步。據在這裡土生土長的老阿婆講,原來寨子裡是沒有幼稚園的,一上學就是一年級,根本沒有幼稚園一說。2013年,全縣實施了幼稚教育普村工程,實現“一村一幼”即讓每個村都有幼稚教育,為農村孩子上小學奠定了堅實的教育基礎。海子隊全隊基本實現了娃娃上幼稚園100%的覆蓋率。“還是現在的娃娃有福氣哦,家門口就可以上幼稚園了,幼稚園條件好,路又近,老師年輕,娃娃學得到東西(知識)。”老阿婆搭著話。

海子隊寨子如今煥然一新(攝影張黎萍)

如今,海子隊村民的人居環境和衛生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實現了質的飛躍,各項基礎設施功能日趨完善。農村安全飲水、生活用電、手機電視機已經100%入戶,村級活動室已投入使用。接下來,村民希望手機網路更加流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