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茶界的盛會 市民的節日 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將於2018年4月28日在信陽市隆重開幕

韻律茶鄉景色

信陽老區農民新居

信陽毛尖春茶採摘

茶鄉信陽茶鄉信陽

1992年, 信陽以中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為載體, 舉辦了首屆“信陽茶葉節”。 2004年第12屆開始, 經批准, 更名為信陽茶文化節, 擴大了辦節的文化內涵。 20多年來, 信陽茶文化節經歷了名稱的變更,

文化內涵的擴大, 專業性、開放性、國際性、市場性的不斷提升, 逐漸成長為具有豫南風情和中原特色的茶專業節會, 為茶界交流合作提供了共用平臺, 成為中國茶界的一個重要節會品牌, 已辦成為“茶界的盛會、市民的節日”, 為信陽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推動了產業發展。 茶文化節是信陽的一塊金字招牌, 是信陽市茶產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促進了茶產業規模的擴大, 提升了信陽茶品牌形象, 開拓了國內外市場, 提高了信陽茶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佔有率, 使茶葉真正成為信陽茶農的致富之源、茶企的發展之機。 通過25屆茶文化節的舉辦和持續推動, 信陽茶葉總產值達105億元, 一、二、三產綜合產值超過150億元,

茶農人均種茶收入超5500元。 信陽已成為我國江北地區最大的茶葉產銷基地。

搭建了交流平臺。 信陽茶文化節致力於服務茶界, 搭建全省、全國乃至世界茶產業交流合作的平臺, 促進國內外茶界資源在這個平臺上交流融通, 形成本地外地、國內國際共用機遇, 共贏發展的格局。 近幾屆茶文化節, 每年都有國內外近200家茶企業參展, 超過10萬人次參觀採購。 隨著國家級信陽茶葉市場的建成運營, 信陽已成為“南茶北銷, 國茶外銷”的重要平臺。

促進了對外開放。 “茶節搭台, 經貿唱戲”。 通過茶文化節這個視窗, 信陽市不斷擴大對外開放, 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有識之士來信投資興業。 每屆茶文化節期間,

信陽市都舉辦不同形式的經貿洽談活動, 僅去年第25屆, 信陽市就邀請省、市級37個豫商團體、300多名客商參會, 達成簽約專案54個, 總投資額354.45億元, 取得了豐碩成果。

提升了城市形象。 每屆茶文化節, 信陽市都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 並邀請各級媒體聚集信陽進行廣泛深入地報導, 讓外界更好地認識信陽、瞭解信陽, 提升了信陽在國內外的形象。 茶文化節的舉辦還促進了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美化亮化工程建設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目前, 信陽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98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達87萬人, 信陽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惠及了廣大市民。 每屆茶文化節, 信陽市都安排了豐富多彩、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 提高市民的參與性和滿意度。通過舉辦茶文化節,信陽市把城市裝扮漂亮了,讓市民切身感受到茶文化節舉辦為信陽帶來的可喜變化,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截至目前,信陽市連續九屆蟬聯“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稱號,連續七屆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信陽,毛尖茶已成為鄉愁的名片、城市的符號與靈山秀水的表徵。從1992年開始,信陽茶文化節已成功舉辦了25屆。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信陽茶文化節既是見證者,又是踐行者。信陽茶文化節作為信陽市對外開放的視窗,為信陽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信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將於2018年4月28日在信陽市隆重開幕。

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活動安排從4月20日持續到5月1日,更加突出專業性、文化性、開放性和參與性,將舉辦20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版塊:

開幕式。定於4月28日上午9:00在信陽廣播電視臺時空劇院舉行,採取開幕式和文藝演出相結合的形式,充分展示獨具信陽地方特色的文化魅力和美麗茶鄉的獨特風情,為茶文化節營造喜慶、熱烈的濃厚氛圍。

茶事活動。茶事活動是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的核心內容,其中,“2018全國春茶產銷形勢分析會暨全國茶行業社團組織聯席會”將於4月28日下午2:00舉行,是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主辦的國家級專業會議,會議將為2018年全國春茶產銷工作做出分析研判並提出指導性意見。“中國國際茶商大會”將於4月29日上午8:30舉行,將邀請國際茶組織及世界主要產茶國茶葉生產商、經銷商和行業組織代表,國內著名茶葉專家學者、知名茶企茶商和茶葉採購商參加,圍繞當前茶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食品安全、品質追溯體系建設、品牌創建等方面分析研判當前茶產業發展形勢,加強合作交流,推動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信陽市出口茶企與‘一帶一路’沿線有關國家貿易對接洽談會”將於4月29日下午3:00舉行,會議切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佈局,符合信陽茶產業發展實際,將為信陽茶企走出國門搭建交流的平臺,拓展合作的管道。“信陽毛尖傳統手工炒制大賽”於4月21日至22日在美麗的茶鄉溮河區舉行,組織全市各產茶縣區制茶能手參加,通過現場炒制並經專家評審,評出優勝選手,傳承和弘揚信陽毛尖傳統手工炒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貿活動。首屆“信商大會”將於4月29日上午10:00舉行。將針對重點區域和重點專案,結合優勢主導產業謀劃招商專案,以“鄉情為紐帶”,加強同海內外信陽籍企業家的溝通聯繫,借助商會資訊資源優勢與行業龍頭企業廣泛開展合作,著力開展好專案對接洽談。

文化體驗活動。其一,“百家媒體看信陽”活動將邀請全國百家主流媒體記者來信陽茶區采風、考察,深入採訪報導信陽市風土人情、秀麗風光和發展成就,讓大家更好地認識信陽,瞭解信陽,愛上信陽。其二,“環南灣湖特色茶旅體驗活動”是信陽茶旅融合的集中體現,歡迎海內外賓朋前往信陽,切身體驗信陽毛尖茶採制技藝,欣賞信陽茶區自然風景茶園美麗風光,品飲信陽毛尖茶和茶鄉特色美食。其三,“信陽茶歌茶舞彙報演出”於4月27日晚19:40舉行,圍繞信陽茶文化元素編創茶歌茶舞等多種優秀藝術形式節目,進行專場文藝展演。挖掘和弘揚信陽茶文化,豐富群眾節日文化生活,烘托節日文化氛圍。

展示展銷活動。主要包括:信陽茶業博覽會、信陽茶旅遊及旅遊產品展、信陽特色農產品展、“遇見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展出時間為4月27日—5月1日,地點在信陽市百花會展中心和金牛山文化產業園。採取“五展聯辦”的形式,更加集中地展示信陽的特色產品,同時還鼓勵企業現場推介和銷售,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既注重宣傳效果,也注重經濟效益,讓來賓和遊客既能參觀,又能選購。

體育活動。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期間,還將舉辦“信陽毛尖杯”第九屆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信陽站)和“信陽毛尖杯”第十屆全國自行車公開賽,歡迎海內外徒步和自行車愛好者報名參賽。

好山好水好信陽

信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她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地處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南北氣候過渡帶和南北文化交匯處,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的美譽,連續九屆蟬聯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是一個大家非常願意來、來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

好在山清水秀,宜居宜遊。信陽山多水多,山區和丘陵面積占到全市總面積的3/4以上,森林覆蓋率達36.11%。大別山在信陽境內綿延數百里,當年大詩人李白登上此山,看到山南山北二側景色截然不同,不禁讚歎:“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於他山也!”大別山由此得名;中國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橫貫信陽全境,占千里淮河總長的三分之一。信陽擁有大中小水庫984座,是我國水庫密度最大的省轄市之一,還有25萬多個萬方大塘,全市水資源總量近90億立方米,水環境品質穩居河南省前列。好山好水出好景,獨特的自然稟賦造就了信陽豐富的旅遊資源,擁有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的雞公山、中原明珠南灣湖、千年古刹靈山寺、中原神水湯泉池、國家地質公園金剛台、國家森林公園黃柏山等旅遊景點。

好在紅綠相映,相得益彰。一方面,信陽是著名的茶鄉,擁有一紅一綠兩大茶葉品牌,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綠茶之一,“信陽紅”也是中國十大紅茶品牌之一。另一方面,信陽擁有一紅一綠兩大旅遊資源。信陽是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同時還是中央確定的全國十二個重點紅色旅遊景區之一,這裡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革命戰爭年代,信陽軍民用熱血和生命創造了“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奇跡。《八月桂花遍地開》等革命歌曲也是從這裡唱遍了全國。

好在古洋相伴,厚重聞名。信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商周時期建立了息、申、黃、蔣等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楚在此設立申、息、期思等縣。東漢置義陽縣,北宋改義陽為信陽一直沿用至今。信陽是南北文化的交匯處,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此交融、發展,形成了具有“豫風楚韻”鮮明特色的淮河文化。信陽是姓氏之根,當今漢姓100個大姓中,有黃、賴、羅、蔣等13個源於信陽或有一支源頭在信陽。先後走出一代名相孫叔敖、開漳聖王陳元光、閩王王審知、史學泰斗司馬光等眾多歷史名人。

好在茶香菜美,別有風味。“淮南茶信陽第一”,大文豪蘇東坡對信陽茶早有定論。信陽是中國茶的原產地之一,擁有2300多年的種茶歷史。信陽毛尖更是飲譽海內外,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榮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目前,信陽茶園面積超過210.8萬畝,茶葉產量6萬噸,總產值超過105億元,信陽毛尖品牌價值達到63.52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初步形成了茶葉種植、加工、流通和茶旅遊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信陽菜也是遠近聞名,既有充滿鄉土氣息的民間菜,又有高貴氣派的高檔菜;既有經久不衰的傳統名菜,又有新近創制的現代名菜,而且製作獨具特色,兼融南北風味,在鄭州就有信陽菜館3800多家。

好在區位優越,前景美好。信陽地處中原經濟區、武漢城市圈、皖江經濟帶三個國家級經濟增長板塊結合部,在300公里半徑範圍內有鄭州、武漢、合肥三個省會城市,500公里半徑範圍內還有長沙、南昌、南京、西安等省會城市,周邊均為人口密集區。信陽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擁有京廣、京九、寧西三條鐵路,京港澳、大廣、滬陝三條高速,106、107、312三條國道,特別是京廣高鐵讓信陽與全國很多大城市聯繫更加緊密,京九高鐵、西合高鐵前期工作順利推進;淮河淮濱港是中原地區通往東南沿海的水運要塞,明港機場將於2018年通航,形成發達的陸、水、空立體交通網絡,信陽的交通優勢將進一步鞏固提升。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搶抓“三區一群”國家戰略機遇,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良好態勢。信陽市積極謀劃重大專題,深入推進戰略合作,信陽先後被國務院批復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確定為3個核心發展區域之一,被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淮河生態經濟帶確定為3個核心發展城市之一,被中辦國辦《關於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援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確定為重點支援地區,被中國證監會《關於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確定為享受“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的優先支援地區。目前,信陽已進入蓄勢崛起、轉型發展的新階段,正迎來利好政策多重疊加的新機遇。當前,信陽市正緊緊圍繞“一市一區三樞紐”的發展定位,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著力建設實力信陽、生態信陽、活力信陽、誠信信陽、清風信陽,努力為造福信陽、添彩中原作出新的貢獻。

信陽之好,好在民風淳樸,好人集聚。近年來,“信陽好人”不斷湧現,引人注目;他們根生信陽,不斷地將忠孝善良勇敢的正能量傳遞到全國。“感動中國”的魏青剛;潢川縣700多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兒子黃久生;開國上將許世友長子許光、“三闖火海”救人犧牲的烈士李道洲……迄今為止,信陽獲得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的共6人,數量居全國地級市前列。“信陽好人”現象正愈來愈突出並引人注目。

信陽毛尖——

百年金獎溢彩流香

信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茶的原產地之一。信陽種茶始于東周、名于唐、興于宋、盛於清、發展於當代,擁有2300多年的歷史,享有崇高的榮譽。

茶聖陸羽“淮南、以光州上”、大文豪蘇東坡“淮南茶信陽第一”,是對信陽茶的千古定論;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中國十大名茶”、國家品質金獎、世界綠茶大會最高金獎、中國毛尖之都等諸多榮譽稱號,是對百年信陽毛尖的最好褒獎。

雞公山大茶溝山區,擁有唐宋遺株60棵,最大古茶樹根部周長88.8釐米,樹高4.2米,是信陽茶歷史的活化石;光山淨居寺景區,現有清代茶樹600多叢,這些古茶樹給這座文化高山增添了亮麗的風采。

信陽博物館,珍藏的這些精美茶具和傳統制茶工藝,無言地講述著那久遠而又璀璨的茶歷史和茶文化。

在唐代,信陽是著名的“淮南茶區”,所產茶葉品質上乘,被列為貢品。

相傳,一代女皇武則天在飲了信陽茶治好了腸胃病後,特賜在毛尖茶原產地車雲山上建了一座千佛塔,以彰茶功。

宋代時,信陽茶產量占全國的1/5,是當時重要的茶葉集散地;到清代,信陽已有6個縣區產茶,逐步形成了信陽茶獨特的炒制工藝。

1913年,信陽茶正式定名為“信陽毛尖”。1958年,“信陽毛尖”更是冠壓群芳,躍居全國十大名茶之列,至此聲名大噪,天下盡知。目前,信陽是全國最大名優綠茶生產大市之一。

千百年來,種茶制茶、品茶論茶,以茶為生、以茶為樂、以茶會友、以茶抒情……

茶,已融入信陽人的血脈;茶,已成為信陽人的驕傲。

茗香千百年,產業大發展。茶產業,是信陽傳統產業、特色產業,潛力巨大,前景廣闊。近年來,信陽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拉長產業鏈條,研發生產出了“信陽紅”紅茶,形成了紅綠爭豔、比翼齊飛的發展格局;加快生產黑茶、白茶、花茶和出口精製茶,開發茶食品、茶飲料、茶保健品和茶機械、茶器具等,呈現出產業集聚、良性互動的發展態勢,茶經濟不斷壯大。

2017年,信陽茶園面積達210.8萬畝,茶葉總產量超6萬噸,總產值達105億元,已成為我國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茶葉產銷集散地、“南茶北銷,國茶外銷”的重要平臺和獨具特色的茶文化旅遊目的地;信陽現有中國馳名商標8個;有茶企業1000多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16家;中國茶行業百強企業9家;有超過100萬茶農,超過120萬涉茶從業人員,茶農人均種茶收入達5500元。

2017年,信陽市被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授予“中國毛尖之都”榮譽稱號。

2018年信陽毛尖茶被認定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信陽毛尖品牌價值攀升至63.52億元,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二。

茶,綠了信陽山,揚了信陽名,富了信陽人。

目前,信陽加強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戰略合作,加快有機、綠色、無公害生態茶園建設,實現茶園規模化、良種化、標準化、生態化,把信陽打造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生態茶區。

繁榮茶文化,發展茶旅遊,讓信陽茶文化與根親文化、紅色文化競相發展。深入挖掘和整理民間茶歌舞、茶史茶藝,創作、創新茶文藝作品;建設茶文化一條街、茶文化廣場等設施,開發茶鄉風情、生態觀光和茶體驗游等茶文化旅遊線路,把信陽打造成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茶文化休閒旅遊城市。

提高市民的參與性和滿意度。通過舉辦茶文化節,信陽市把城市裝扮漂亮了,讓市民切身感受到茶文化節舉辦為信陽帶來的可喜變化,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截至目前,信陽市連續九屆蟬聯“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稱號,連續七屆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信陽,毛尖茶已成為鄉愁的名片、城市的符號與靈山秀水的表徵。從1992年開始,信陽茶文化節已成功舉辦了25屆。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信陽茶文化節既是見證者,又是踐行者。信陽茶文化節作為信陽市對外開放的視窗,為信陽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信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將於2018年4月28日在信陽市隆重開幕。

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活動安排從4月20日持續到5月1日,更加突出專業性、文化性、開放性和參與性,將舉辦20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版塊:

開幕式。定於4月28日上午9:00在信陽廣播電視臺時空劇院舉行,採取開幕式和文藝演出相結合的形式,充分展示獨具信陽地方特色的文化魅力和美麗茶鄉的獨特風情,為茶文化節營造喜慶、熱烈的濃厚氛圍。

茶事活動。茶事活動是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的核心內容,其中,“2018全國春茶產銷形勢分析會暨全國茶行業社團組織聯席會”將於4月28日下午2:00舉行,是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主辦的國家級專業會議,會議將為2018年全國春茶產銷工作做出分析研判並提出指導性意見。“中國國際茶商大會”將於4月29日上午8:30舉行,將邀請國際茶組織及世界主要產茶國茶葉生產商、經銷商和行業組織代表,國內著名茶葉專家學者、知名茶企茶商和茶葉採購商參加,圍繞當前茶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食品安全、品質追溯體系建設、品牌創建等方面分析研判當前茶產業發展形勢,加強合作交流,推動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信陽市出口茶企與‘一帶一路’沿線有關國家貿易對接洽談會”將於4月29日下午3:00舉行,會議切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佈局,符合信陽茶產業發展實際,將為信陽茶企走出國門搭建交流的平臺,拓展合作的管道。“信陽毛尖傳統手工炒制大賽”於4月21日至22日在美麗的茶鄉溮河區舉行,組織全市各產茶縣區制茶能手參加,通過現場炒制並經專家評審,評出優勝選手,傳承和弘揚信陽毛尖傳統手工炒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貿活動。首屆“信商大會”將於4月29日上午10:00舉行。將針對重點區域和重點專案,結合優勢主導產業謀劃招商專案,以“鄉情為紐帶”,加強同海內外信陽籍企業家的溝通聯繫,借助商會資訊資源優勢與行業龍頭企業廣泛開展合作,著力開展好專案對接洽談。

文化體驗活動。其一,“百家媒體看信陽”活動將邀請全國百家主流媒體記者來信陽茶區采風、考察,深入採訪報導信陽市風土人情、秀麗風光和發展成就,讓大家更好地認識信陽,瞭解信陽,愛上信陽。其二,“環南灣湖特色茶旅體驗活動”是信陽茶旅融合的集中體現,歡迎海內外賓朋前往信陽,切身體驗信陽毛尖茶採制技藝,欣賞信陽茶區自然風景茶園美麗風光,品飲信陽毛尖茶和茶鄉特色美食。其三,“信陽茶歌茶舞彙報演出”於4月27日晚19:40舉行,圍繞信陽茶文化元素編創茶歌茶舞等多種優秀藝術形式節目,進行專場文藝展演。挖掘和弘揚信陽茶文化,豐富群眾節日文化生活,烘托節日文化氛圍。

展示展銷活動。主要包括:信陽茶業博覽會、信陽茶旅遊及旅遊產品展、信陽特色農產品展、“遇見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展出時間為4月27日—5月1日,地點在信陽市百花會展中心和金牛山文化產業園。採取“五展聯辦”的形式,更加集中地展示信陽的特色產品,同時還鼓勵企業現場推介和銷售,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既注重宣傳效果,也注重經濟效益,讓來賓和遊客既能參觀,又能選購。

體育活動。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期間,還將舉辦“信陽毛尖杯”第九屆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信陽站)和“信陽毛尖杯”第十屆全國自行車公開賽,歡迎海內外徒步和自行車愛好者報名參賽。

好山好水好信陽

信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她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地處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南北氣候過渡帶和南北文化交匯處,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的美譽,連續九屆蟬聯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是一個大家非常願意來、來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

好在山清水秀,宜居宜遊。信陽山多水多,山區和丘陵面積占到全市總面積的3/4以上,森林覆蓋率達36.11%。大別山在信陽境內綿延數百里,當年大詩人李白登上此山,看到山南山北二側景色截然不同,不禁讚歎:“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於他山也!”大別山由此得名;中國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橫貫信陽全境,占千里淮河總長的三分之一。信陽擁有大中小水庫984座,是我國水庫密度最大的省轄市之一,還有25萬多個萬方大塘,全市水資源總量近90億立方米,水環境品質穩居河南省前列。好山好水出好景,獨特的自然稟賦造就了信陽豐富的旅遊資源,擁有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的雞公山、中原明珠南灣湖、千年古刹靈山寺、中原神水湯泉池、國家地質公園金剛台、國家森林公園黃柏山等旅遊景點。

好在紅綠相映,相得益彰。一方面,信陽是著名的茶鄉,擁有一紅一綠兩大茶葉品牌,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綠茶之一,“信陽紅”也是中國十大紅茶品牌之一。另一方面,信陽擁有一紅一綠兩大旅遊資源。信陽是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同時還是中央確定的全國十二個重點紅色旅遊景區之一,這裡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革命戰爭年代,信陽軍民用熱血和生命創造了“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奇跡。《八月桂花遍地開》等革命歌曲也是從這裡唱遍了全國。

好在古洋相伴,厚重聞名。信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商周時期建立了息、申、黃、蔣等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楚在此設立申、息、期思等縣。東漢置義陽縣,北宋改義陽為信陽一直沿用至今。信陽是南北文化的交匯處,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此交融、發展,形成了具有“豫風楚韻”鮮明特色的淮河文化。信陽是姓氏之根,當今漢姓100個大姓中,有黃、賴、羅、蔣等13個源於信陽或有一支源頭在信陽。先後走出一代名相孫叔敖、開漳聖王陳元光、閩王王審知、史學泰斗司馬光等眾多歷史名人。

好在茶香菜美,別有風味。“淮南茶信陽第一”,大文豪蘇東坡對信陽茶早有定論。信陽是中國茶的原產地之一,擁有2300多年的種茶歷史。信陽毛尖更是飲譽海內外,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榮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目前,信陽茶園面積超過210.8萬畝,茶葉產量6萬噸,總產值超過105億元,信陽毛尖品牌價值達到63.52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初步形成了茶葉種植、加工、流通和茶旅遊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信陽菜也是遠近聞名,既有充滿鄉土氣息的民間菜,又有高貴氣派的高檔菜;既有經久不衰的傳統名菜,又有新近創制的現代名菜,而且製作獨具特色,兼融南北風味,在鄭州就有信陽菜館3800多家。

好在區位優越,前景美好。信陽地處中原經濟區、武漢城市圈、皖江經濟帶三個國家級經濟增長板塊結合部,在300公里半徑範圍內有鄭州、武漢、合肥三個省會城市,500公里半徑範圍內還有長沙、南昌、南京、西安等省會城市,周邊均為人口密集區。信陽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擁有京廣、京九、寧西三條鐵路,京港澳、大廣、滬陝三條高速,106、107、312三條國道,特別是京廣高鐵讓信陽與全國很多大城市聯繫更加緊密,京九高鐵、西合高鐵前期工作順利推進;淮河淮濱港是中原地區通往東南沿海的水運要塞,明港機場將於2018年通航,形成發達的陸、水、空立體交通網絡,信陽的交通優勢將進一步鞏固提升。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搶抓“三區一群”國家戰略機遇,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良好態勢。信陽市積極謀劃重大專題,深入推進戰略合作,信陽先後被國務院批復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確定為3個核心發展區域之一,被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淮河生態經濟帶確定為3個核心發展城市之一,被中辦國辦《關於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援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確定為重點支援地區,被中國證監會《關於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確定為享受“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的優先支援地區。目前,信陽已進入蓄勢崛起、轉型發展的新階段,正迎來利好政策多重疊加的新機遇。當前,信陽市正緊緊圍繞“一市一區三樞紐”的發展定位,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著力建設實力信陽、生態信陽、活力信陽、誠信信陽、清風信陽,努力為造福信陽、添彩中原作出新的貢獻。

信陽之好,好在民風淳樸,好人集聚。近年來,“信陽好人”不斷湧現,引人注目;他們根生信陽,不斷地將忠孝善良勇敢的正能量傳遞到全國。“感動中國”的魏青剛;潢川縣700多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兒子黃久生;開國上將許世友長子許光、“三闖火海”救人犧牲的烈士李道洲……迄今為止,信陽獲得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的共6人,數量居全國地級市前列。“信陽好人”現象正愈來愈突出並引人注目。

信陽毛尖——

百年金獎溢彩流香

信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茶的原產地之一。信陽種茶始于東周、名于唐、興于宋、盛於清、發展於當代,擁有2300多年的歷史,享有崇高的榮譽。

茶聖陸羽“淮南、以光州上”、大文豪蘇東坡“淮南茶信陽第一”,是對信陽茶的千古定論;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中國十大名茶”、國家品質金獎、世界綠茶大會最高金獎、中國毛尖之都等諸多榮譽稱號,是對百年信陽毛尖的最好褒獎。

雞公山大茶溝山區,擁有唐宋遺株60棵,最大古茶樹根部周長88.8釐米,樹高4.2米,是信陽茶歷史的活化石;光山淨居寺景區,現有清代茶樹600多叢,這些古茶樹給這座文化高山增添了亮麗的風采。

信陽博物館,珍藏的這些精美茶具和傳統制茶工藝,無言地講述著那久遠而又璀璨的茶歷史和茶文化。

在唐代,信陽是著名的“淮南茶區”,所產茶葉品質上乘,被列為貢品。

相傳,一代女皇武則天在飲了信陽茶治好了腸胃病後,特賜在毛尖茶原產地車雲山上建了一座千佛塔,以彰茶功。

宋代時,信陽茶產量占全國的1/5,是當時重要的茶葉集散地;到清代,信陽已有6個縣區產茶,逐步形成了信陽茶獨特的炒制工藝。

1913年,信陽茶正式定名為“信陽毛尖”。1958年,“信陽毛尖”更是冠壓群芳,躍居全國十大名茶之列,至此聲名大噪,天下盡知。目前,信陽是全國最大名優綠茶生產大市之一。

千百年來,種茶制茶、品茶論茶,以茶為生、以茶為樂、以茶會友、以茶抒情……

茶,已融入信陽人的血脈;茶,已成為信陽人的驕傲。

茗香千百年,產業大發展。茶產業,是信陽傳統產業、特色產業,潛力巨大,前景廣闊。近年來,信陽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拉長產業鏈條,研發生產出了“信陽紅”紅茶,形成了紅綠爭豔、比翼齊飛的發展格局;加快生產黑茶、白茶、花茶和出口精製茶,開發茶食品、茶飲料、茶保健品和茶機械、茶器具等,呈現出產業集聚、良性互動的發展態勢,茶經濟不斷壯大。

2017年,信陽茶園面積達210.8萬畝,茶葉總產量超6萬噸,總產值達105億元,已成為我國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茶葉產銷集散地、“南茶北銷,國茶外銷”的重要平臺和獨具特色的茶文化旅遊目的地;信陽現有中國馳名商標8個;有茶企業1000多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16家;中國茶行業百強企業9家;有超過100萬茶農,超過120萬涉茶從業人員,茶農人均種茶收入達5500元。

2017年,信陽市被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授予“中國毛尖之都”榮譽稱號。

2018年信陽毛尖茶被認定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信陽毛尖品牌價值攀升至63.52億元,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二。

茶,綠了信陽山,揚了信陽名,富了信陽人。

目前,信陽加強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戰略合作,加快有機、綠色、無公害生態茶園建設,實現茶園規模化、良種化、標準化、生態化,把信陽打造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生態茶區。

繁榮茶文化,發展茶旅遊,讓信陽茶文化與根親文化、紅色文化競相發展。深入挖掘和整理民間茶歌舞、茶史茶藝,創作、創新茶文藝作品;建設茶文化一條街、茶文化廣場等設施,開發茶鄉風情、生態觀光和茶體驗游等茶文化旅遊線路,把信陽打造成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茶文化休閒旅遊城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