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2年前我騎車撞了一位老人,撞出的這份親情延續至今

圖文:杜長明

22年前, 我騎車把一位老人撞成骨折, 由此我們卻成了親戚。 現今, 老人雖然不在了, 我和他們的子女相處的依然如兄妹。

1996年12月30日傍晚, 我在徐州市淮海路上騎自行車帶著一箱子蘋果回家, 蘋果箱子是用塑膠繩捆綁在後座上的, 由於繩子剩餘的太長, 就在後面飄啊飄的, 不曾想掛上了一輛同向行駛的三輪車的車把, 把三輪車拉歪了。

我忙停下來察看, 騎三輪車的老大娘摔倒在地上了, 我把她扶起來, 問她傷著沒有。 她說, 沒有感覺。 她讓我把三輪車給扶起來, 她試試還能不能騎車。 我說, 您不能騎車了,

要去醫院檢查檢查看看。

在送她去附近醫院的路上, 她告訴我, 這幾天運氣不好, 前幾天她走路的時候被人撞倒了, 那人沒有停就跑了。 她接著誇我是好人, 不但沒有走掉, 還帶她去醫院。 我說, 大娘, 別說是我刮倒的您, 就是不是我刮的, 遇到您摔倒, 我也會送您到醫院的。

到了醫院, 拍片結果一出來, 糟了:右上肢、左足部兩處骨折。 我當即就要給大娘辦住院手續, 被老人拒絕了, 她說, 骨折是硬傷, 不耽誤吃不耽誤喝的, 不需要住院, 不如回家修養方便。 無奈, 我就讓醫生給她打上石膏, 把她送回家。

大娘叫房文榮, 當年68歲, 是徐州紡織廠的退休職工, 家住在紡織廠宿舍的一座簡易樓。 房大娘的老伴叫韓廣軍, 70歲了, 是部隊的退役軍人。

我和朋友把房大娘送到家的時候, 已是半夜時分, 韓大爺還沒有睡。 我給韓大爺說明了情況, 並表達了撞傷房大娘的歉意, 看到他們年紀都大了, 晚上願意留下來陪他們。 韓大爺說, 你騎車也不是故意撞倒她的, 你帶她看病, 又把她送回家, 給你添麻煩了, 你們年輕人明天有工作, 回家休息吧, 家裡有我就行了。

回家的路上, 朋友給我開玩笑地說, 沒有三兩個月好不了, 要是落下後遺症你就等著給老太太養老吧, 錢也有你花的了。 朋友說的不無道理, 我做醫生的當然明白, 老年人骨質疏鬆, 骨頭脆, 難長, 誰知道會不會發生褥瘡、下肢血栓形成等併發症呢。 還有, 老人有兒子和閨女, 他們會怎樣對待我呢?我當時的工資也就幾百元,

心裡也挺緊張的。 但想想兩位老人沒有說一句埋怨的話, 連我的名字和單位也沒有問, 應該不會為難我, 也就釋然了。

回到家, 我把情況對愛人說了, 我們合計了一晚上, 計畫好了怎樣陪護房大娘, 怎樣補償他們, 甚至想好了如何對答他們子女的指責。 第二天一早, 我們夫妻買好了營養品來到了房大娘家, 明確表態, 我們除了負責房大娘治療的一切費用外, 每天下班後還會到他們家裡做家務伺候老人, 他們有什麼條件儘管提。 韓大爺反而勸我說, 不要有思想負擔, 更不要影響工作, 有空過來看看就行了, 以後再也不要花錢買東西。

我說讓他們的兒子和女兒過來談談, 有啥要求。 韓大爺頭一昂, 說, 給他們商量什麼?我做主了,

沒事。 臨走, 我們放下1000元錢給房大娘買營養品。 韓大爺生氣了, 眼一瞪:給錢幹啥?我們都是公家的人, 有退休工資, 骨傷慢慢就長上了, 又花不著錢了。 你要是這樣, 以後就不要到我家來了, 我們就當誰也不認識誰!

非常的幸運, 兩個月後, 房大娘的骨折痊癒了, 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春節後的一天, 房大娘對我說, 明天是星期天, 她兒子和女兒都過來, 讓我們全家也都過去, 一起吃頓飯。

第二天, 我和夫人帶著女兒去了房大娘家, 這是第一次和他們的兒子韓龍元和女兒韓龍俠一起吃飯。 龍元大哥在一家汽配廠工作, 家住在北郊的沈場附近。 韓龍俠比我小一歲, 他們都叫她小俠, 我也就隨著喊了。 小俠小的時候患過小兒麻痹症,

遺留下殘疾, 走路不太方便, 她在部隊的一家福利廠工作, 家住在東郊的大郭莊機場。

本來我和夫人早早地過去, 是想幫忙做飯的, 他們卻把我們當成了客人, 不讓我們插手。 吃飯的時候, 他們給我敬酒, 還說感謝我們, 因為他們住得遠, 對父母照顧的少, 這兩個月給我添麻煩了。 這讓我連表示歉意的話都無從出口了。 印象裡, 韓大爺身材高大清瘦, 言談舉止中處處體現著一位老軍人的威嚴, 言傳身教, 子女們傳承了他優良的品格和家風, 知足、勤儉、感恩、寬容……

房大娘對我說, 我們娘倆有緣, 騎車子撞出了一樁親戚。 房大娘說的沒錯, 是誠懇和寬容使我們兩個素不相識的家庭走到了一起, 我和愛人的父母不在身邊, 我們就把兩位老人當成了父母對待,有空就去看看他們,拉拉家常。兩位老人也把我們一家3口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

端午節快到了,房大娘包了一鋼精鍋粽子煮好了騎著三輪車給我們送來,在我住的樓下“長明,長明”地喊我。我們都去上班了,她只好帶回去。中午下班,鄰居告訴我:“你媽媽給你送粽子來了,你家沒有人,走了。”我知道是房大娘,馬上騎車去她家拿粽子。房大娘看到我家的寫字臺前是把木椅子,就到商場給我買了把旋轉椅,說這樣坐著看書寫字不累;還給我女兒買了衣服、書包;那年我本命年,給我買了一件紅襯衫……

我總感到虧欠老人的太多,和愛人合計著帶兩位老人去旅遊,但他們怕我花費,總是推說身體受不了,終究沒有成行。韓大爺說,退休後好久沒有去單位看看了,1997年的9月27日,我們一家人陪著房大娘、韓大爺到韓大爺曾經工作過的單位——大郭莊飛機場去秋遊,看了機場和飛機,又去看了楚王陵,照了幾張照片,可惜的是,我們照的那張“全家福”因為搬家丟失了。

這是我給房大娘和她外孫女培培拍的合影,當年培培4歲,非常天真。小俠心細,在照片的背面記下了拍攝的日期:1997年9月27日

當年楚王陵尚沒有完全建成,小俠庭標的小家庭先來個合影

有個插曲,2000年江蘇電視臺來徐州採訪大黃山煤礦透水的事,在礦務局電視臺工作的朋友張本剛把我和房大娘一家的故事告訴了他們,江蘇電視臺有一檔親情節目,他們就邀請我和房大娘去南京做一期節目,我把這事告訴了房大娘,徵求她的意見。房大娘說,南京太遠,年紀大了,坐車來不了,再說,面對那麼多人,不會說話,那場合不適應,不想去。我們就婉言謝絕了。

韓大爺患有嚴重的氣管炎肺氣腫,我對他說,我在醫院工作,需要的時候,可以帶他到我們醫院看病,照顧起來也方便,他當面答應,可當他病情發作的時候,都是房大娘用三輪車帶著他去其他的醫院看病,不願意給我添麻煩。他說,你的工作忙,不能耽誤你,我有醫保,公家給看病,都很好。

1999年至2002年,我到南京工作了3年,那時候家裡普及了電話,我時常打電話問候他們。不幸的是,其間,兩位老人相繼去世了,他們安然地躺在泉山南麓的山坡上。有一年的清明節,我和龍元大哥、小俠全家一起到那裡看望過老人,那裡地勢向陽,視野開闊。

我回到徐州後,由於工作沒有頭緒,加上兩位老人已經不在了,就與韓家兄妹失去了聯繫。2004年,我工作安頓了下來,時間也有了些許的閒暇,就想起了他們。最需要關心的是小俠一家,小俠身體有殘疾,收入不多,他的丈夫庭標是農村戶口,沒有固定的收入,據我所知,他賣過炒貨,做過保險,在汽車站賣過肉夾饃,在澡堂搓過背,他們有一個上學的女兒,還住在一排幾十平米的簡易平房裡,不知道他們生活的怎麼樣了,這是我心裡的牽掛。

當年的電話已經打不通了,他們住的地方在我的記憶裡也模糊了,考慮再三,我就在都市晨報上登了一個尋人啟事,第二天就接到了小俠的電話,她說是她的一位鄰居看到了報紙告訴她的。失散了幾年的親戚又找到了。

結果只要了2萬元,並且給了我一張借條,上面寫好了借期一年半,一筆一劃地簽上了他們夫妻兩人的名字。他們走後,我就把借條撕了,我決計無論如何不要他們還這個錢。

一年半不到,他們提前兩個月把2萬元送給了我,小俠說,當時借錢的時候算好的,一年半能夠存下2萬元,一年來庭標做生意比較順,提前攢夠了。她還開玩笑說,利息就不給你了!老人們不在了,子女們也不給我任何報答、感恩的機會,留下了2萬元錢,為他們的誠懇、樸實、厚道,我心裡酸酸的。

房大娘、韓大爺雖然不在了,這些年來,我們和龍元大哥、小俠兩家沒有再斷過來往,空閒的時候,我就會打電話給小俠庭標,問一下培培的學習,庭標的工作,有沒有要我幫忙的,他們都是說生活的很好,從來報喜不報憂。

不久前的4月初,我再次去看望他們,他們仍然說的都是喜訊:小俠的退休工資長到一千多了;庭標工作雖然苦點,但一個月可以掙好幾千元;攢夠了10萬多塊錢把10年前買的房子裝修好了,隨時可以搬過去住;女兒培培在電信公司工作,談好了朋友,8月份就要結婚了……我原準備看看他們就走的,小俠把龍元大哥大嫂叫了過來,他們說,培培的對象春節送節禮的酒還給你留著呢,你能不喝?我說,好,喝!

我們開車到街上找酒店,看到了“彭城往事”,咦,就是這裡了。

這家坐落在郭莊路上的“彭城往事”,成了我們回憶往事的最佳選擇

“父母”不在了,我們兄妹的這份親情會一直延續下去

小俠說,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今天俺請客。

龍元大哥說,服務員,來給我們照張全家福。

我說,把酒滿上,一會兒找代駕。

我們就把兩位老人當成了父母對待,有空就去看看他們,拉拉家常。兩位老人也把我們一家3口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

端午節快到了,房大娘包了一鋼精鍋粽子煮好了騎著三輪車給我們送來,在我住的樓下“長明,長明”地喊我。我們都去上班了,她只好帶回去。中午下班,鄰居告訴我:“你媽媽給你送粽子來了,你家沒有人,走了。”我知道是房大娘,馬上騎車去她家拿粽子。房大娘看到我家的寫字臺前是把木椅子,就到商場給我買了把旋轉椅,說這樣坐著看書寫字不累;還給我女兒買了衣服、書包;那年我本命年,給我買了一件紅襯衫……

我總感到虧欠老人的太多,和愛人合計著帶兩位老人去旅遊,但他們怕我花費,總是推說身體受不了,終究沒有成行。韓大爺說,退休後好久沒有去單位看看了,1997年的9月27日,我們一家人陪著房大娘、韓大爺到韓大爺曾經工作過的單位——大郭莊飛機場去秋遊,看了機場和飛機,又去看了楚王陵,照了幾張照片,可惜的是,我們照的那張“全家福”因為搬家丟失了。

這是我給房大娘和她外孫女培培拍的合影,當年培培4歲,非常天真。小俠心細,在照片的背面記下了拍攝的日期:1997年9月27日

當年楚王陵尚沒有完全建成,小俠庭標的小家庭先來個合影

有個插曲,2000年江蘇電視臺來徐州採訪大黃山煤礦透水的事,在礦務局電視臺工作的朋友張本剛把我和房大娘一家的故事告訴了他們,江蘇電視臺有一檔親情節目,他們就邀請我和房大娘去南京做一期節目,我把這事告訴了房大娘,徵求她的意見。房大娘說,南京太遠,年紀大了,坐車來不了,再說,面對那麼多人,不會說話,那場合不適應,不想去。我們就婉言謝絕了。

韓大爺患有嚴重的氣管炎肺氣腫,我對他說,我在醫院工作,需要的時候,可以帶他到我們醫院看病,照顧起來也方便,他當面答應,可當他病情發作的時候,都是房大娘用三輪車帶著他去其他的醫院看病,不願意給我添麻煩。他說,你的工作忙,不能耽誤你,我有醫保,公家給看病,都很好。

1999年至2002年,我到南京工作了3年,那時候家裡普及了電話,我時常打電話問候他們。不幸的是,其間,兩位老人相繼去世了,他們安然地躺在泉山南麓的山坡上。有一年的清明節,我和龍元大哥、小俠全家一起到那裡看望過老人,那裡地勢向陽,視野開闊。

我回到徐州後,由於工作沒有頭緒,加上兩位老人已經不在了,就與韓家兄妹失去了聯繫。2004年,我工作安頓了下來,時間也有了些許的閒暇,就想起了他們。最需要關心的是小俠一家,小俠身體有殘疾,收入不多,他的丈夫庭標是農村戶口,沒有固定的收入,據我所知,他賣過炒貨,做過保險,在汽車站賣過肉夾饃,在澡堂搓過背,他們有一個上學的女兒,還住在一排幾十平米的簡易平房裡,不知道他們生活的怎麼樣了,這是我心裡的牽掛。

當年的電話已經打不通了,他們住的地方在我的記憶裡也模糊了,考慮再三,我就在都市晨報上登了一個尋人啟事,第二天就接到了小俠的電話,她說是她的一位鄰居看到了報紙告訴她的。失散了幾年的親戚又找到了。

結果只要了2萬元,並且給了我一張借條,上面寫好了借期一年半,一筆一劃地簽上了他們夫妻兩人的名字。他們走後,我就把借條撕了,我決計無論如何不要他們還這個錢。

一年半不到,他們提前兩個月把2萬元送給了我,小俠說,當時借錢的時候算好的,一年半能夠存下2萬元,一年來庭標做生意比較順,提前攢夠了。她還開玩笑說,利息就不給你了!老人們不在了,子女們也不給我任何報答、感恩的機會,留下了2萬元錢,為他們的誠懇、樸實、厚道,我心裡酸酸的。

房大娘、韓大爺雖然不在了,這些年來,我們和龍元大哥、小俠兩家沒有再斷過來往,空閒的時候,我就會打電話給小俠庭標,問一下培培的學習,庭標的工作,有沒有要我幫忙的,他們都是說生活的很好,從來報喜不報憂。

不久前的4月初,我再次去看望他們,他們仍然說的都是喜訊:小俠的退休工資長到一千多了;庭標工作雖然苦點,但一個月可以掙好幾千元;攢夠了10萬多塊錢把10年前買的房子裝修好了,隨時可以搬過去住;女兒培培在電信公司工作,談好了朋友,8月份就要結婚了……我原準備看看他們就走的,小俠把龍元大哥大嫂叫了過來,他們說,培培的對象春節送節禮的酒還給你留著呢,你能不喝?我說,好,喝!

我們開車到街上找酒店,看到了“彭城往事”,咦,就是這裡了。

這家坐落在郭莊路上的“彭城往事”,成了我們回憶往事的最佳選擇

“父母”不在了,我們兄妹的這份親情會一直延續下去

小俠說,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今天俺請客。

龍元大哥說,服務員,來給我們照張全家福。

我說,把酒滿上,一會兒找代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