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外的抖音也有人跳海草舞嗎?恩,這好像有點意思

好多人都說自己中了抖音的毒, 被快手洗腦, 起初我是不以為然的, 雖然我們極客之選已經是 60 萬粉絲的抖音大V(歡迎各位老鐵關注), 但我一直以為短視頻只是少數人的狂歡。 直到上周出去看電影, 一路上有三個拍短視頻的人, 一個小妹妹在跳舞, 一個帥氣的滑板女孩, 還有正在拍她們的我。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 拍抖音好像已經成了很多人生活中重要的娛樂方式。

上個月給家裡買了個薄餅機, 我自己也下單了很多好玩的手機殼, 這些都是從抖音上看到的。 「帶貨」只是抖音的魔力之一, 它上面還有火遍全網的海草舞、我最喜歡看的變裝秀,

還有點了幾次贊後就不斷推薦的《火影忍者》視頻。 抖音上還有不少有趣的人, 「國民小奶狗」費啟鳴, 「國民扳手」俊哲迪迪, 以及各行各業的高人展示自己的才藝, 有的還會出教程, 變著法子求贊。

短視頻平臺上如此多元化的內容當然也不局限於國內, 抖音自己就有海外版本 Tik Tok, 2017 年 11 月, 今日頭條還收購了北美的同類應用 musical.ly。 海外的短視頻竟然也如此火熱, 已經看慣國內套路的我不禁好奇:難道國外的抖音也有人跳海草舞嗎?

Tik Tok:熟悉的背景音樂, 一樣的套路

最容易比較的當然是抖音的海外版本 Tik Tok。 這幾天在 Tik Tok 最火的視頻有幾個:魔性舞蹈 BOOM、98K 音效、I need your love, 這些都是首頁的推薦。 也許是因為國內的抖音玩得太多, 推薦演算法已經受了影響, 雖然推送的視頻都是以喜歡的為主, 但刷得多了難免會膩。 所以在 Tik Tok 看了半天, 新奇感是有的。 這裡有泰國小學生、印度大叔, 還有日本的漂亮小姐姐。 這和抖音在海外的戰略有關, Tik Tok 主要市場是東南亞和日韓, musical.ly 則是歐美市場。

在 Tik Tok 中選擇不同的語言就能看到各個國家的內容。日韓地區明星較多,他們的娛樂產業本來就很成熟,所以有很多偶像團體的成員都入駐到了 Tik Tok。內容上也是各有特色,日本的妹子多,可愛賣萌型的舞蹈為主,當然日本的搞笑藝人也是 Tik Tok 上獨特的風景。發現欄中首頁推薦裡有一些品牌的合作,可以看出 Tik Tok 在日本的發展還不錯。2017 年 11 月,Tik Tok 還登上了日本 App Store 免費榜的第一名。

韓國 Tik Tok 中的背景歌曲都以本地的音樂為主,這裡同樣有不少韓國藝人入駐,女團、男團本來就是韓國娛樂產業的特色,Tik Tok 音樂短視頻的形式自然是適合他們生長的土壤。國內的不少抖音神曲就是來自韓國,不知道是不是先在 Tik Tok 火了,然後引進國內的。

泰國地區的活躍使用者也不少,一個明顯的特徵是小學生居多,但他們的創作能力就很有限了。在資訊流裡看到了很多重複性的內容,一個小學生受欺負,下一個鏡頭是搖人叫來一群兄弟,配以恢弘的音樂。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土味」。

本身文化有特色的幾個國家,頭部使用者的內容都比較創新,但想把產品推給大眾,還是要靠官方的引導,將參與難度降低,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國內抖音上已經成熟的模式照搬到海外。比如把已經經過試驗,火過的挑戰放到 Tik Tok 中,由頭部用戶做示範,其他用戶模仿就可以了。這樣做能夠最大化地激發創作熱情,但到最後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大量重複性內容,事實上看到的也是如此。

在 Tik Tok 上最火的視頻和抖音並無明顯區別,漂亮小姐姐跳舞有人看,網紅教化妝也受歡迎,絕地求生全世界人民都在玩,所以 98K 音效的視頻也很多。抖音上去年就火過了的我是一隻貓,外國朋友玩得也很開心。我們已經看膩,認為很「土」的門框粘膠帶惡搞,我喜歡看的變裝秀,還有熟悉的手指舞、C 哩 C 哩,這裡全部都有。我甚至刷到了馮提莫的佛系少女、老公要抱抱、離人愁這些中文背景音樂,這算是文化出海?當然,我也看到了最熟悉的海草舞。

熟悉的背景音樂,一樣的套路,一樣的「土」,這就是我看到的抖音海外版 Tik Tok。

musical.ly:特色更多,矯情更少

今日頭條收購的另一家短視頻平臺 musical.ly 實際上出現要比抖音更早,中國人做的產品,在北美火了起來。這裡的內容就和 Tik Tok 就有了較大區別,畢竟覆蓋區域就不一樣。musical.ly 主打歐美市場,內容上看到了很多運動相關的東西,還有各種職業人的才藝,也有很多技術流,抖音上見過的運鏡玩法,這裡也有很多大神在玩。有個大叔也是技術流,不過走的是奇幻風,魔術師路線。就我看到的而言,在 musical.ly 中你能看到更多豐富的多樣化內容,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

說說國內外抖音的不同吧,雖然國內抖音上重複的內容越來越多,但總體類型是多樣的,它的形態、功能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除了前面說的帶貨能力,抖音同樣是各大品牌的短視頻合作平臺,上了很多綜藝,所以你能看到有不少機構號入駐抖音。僅我們關注的科技類型帳號,就有小米、錘子、支付寶等。而在國外,並沒有抖音神器這一說(也許是因為沒淘寶),雖然也有不少人展示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兒,但主要是沖著視頻創意去的,而不是推薦東西,帶貨。國外的 Tik Tok 也和不少明星團體合作,讓藝人開了帳號,但還是以個人宣傳為主,沒有看到機構號的出現,似乎是短視頻平臺的影響力還沒有達到讓機構重視的程度,或者是他們還沒意識到這是個有潛力的平臺。

另外個人很喜歡的一點,國外平臺少了很多刻意感動人的矯情橋段,還有明顯是作秀的惡搞視頻。沒有小姐姐加微信、電梯摸手、地鐵摸手,刷抖音總算沒那麼尬了。

我們沒啥不一樣

看了這麼多國外的抖音視頻,對比國內,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我們沒啥不一樣」。萌寵、酷炫、惡搞、小姐姐、「小奶狗」,到哪裡都是吃香的,這就是大眾審美。但對於短視頻平臺來說,只是單純當搬運工是不夠的,頭部用戶要有區別,這樣才能形成各地特色,與當地文化融合,然後帶動更多普通用戶參與。如果各地的抖音都沒區別,那做海外版也就沒意義了。

其實短視頻和遊戲一樣,最好玩的就是剛開始的那段時期,一切都是新的,每個功能都想嘗試,當玩法開始重複,人就會感覺到膩。抖音或者說今日頭條的機器推薦有個好處,就是可以讓每個視頻物盡其用,精准投放到感興趣的人那裡,所以互動會高,資料會好看。但如果你是沉默的大多數,只看不發,很容易就會看膩。抖音說到底是個 UCG 平臺,所以才用挑戰、尬舞機等各種方法刺激創作。玩得好的是頭部用戶,但普通用戶如果有好的創意,也有機會火。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可能在 15 分鐘內出名,而在抖音中是 15 秒。

「天下大同」,這是我觀察國內外抖音得出的結論。實際上不光是短視頻,每個使用者量大的產品都是迎合了大眾審美,解決了大眾痛點。我們能在國外也看到海草舞,這不正是很好的證明嗎?

在 Tik Tok 中選擇不同的語言就能看到各個國家的內容。日韓地區明星較多,他們的娛樂產業本來就很成熟,所以有很多偶像團體的成員都入駐到了 Tik Tok。內容上也是各有特色,日本的妹子多,可愛賣萌型的舞蹈為主,當然日本的搞笑藝人也是 Tik Tok 上獨特的風景。發現欄中首頁推薦裡有一些品牌的合作,可以看出 Tik Tok 在日本的發展還不錯。2017 年 11 月,Tik Tok 還登上了日本 App Store 免費榜的第一名。

韓國 Tik Tok 中的背景歌曲都以本地的音樂為主,這裡同樣有不少韓國藝人入駐,女團、男團本來就是韓國娛樂產業的特色,Tik Tok 音樂短視頻的形式自然是適合他們生長的土壤。國內的不少抖音神曲就是來自韓國,不知道是不是先在 Tik Tok 火了,然後引進國內的。

泰國地區的活躍使用者也不少,一個明顯的特徵是小學生居多,但他們的創作能力就很有限了。在資訊流裡看到了很多重複性的內容,一個小學生受欺負,下一個鏡頭是搖人叫來一群兄弟,配以恢弘的音樂。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土味」。

本身文化有特色的幾個國家,頭部使用者的內容都比較創新,但想把產品推給大眾,還是要靠官方的引導,將參與難度降低,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國內抖音上已經成熟的模式照搬到海外。比如把已經經過試驗,火過的挑戰放到 Tik Tok 中,由頭部用戶做示範,其他用戶模仿就可以了。這樣做能夠最大化地激發創作熱情,但到最後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大量重複性內容,事實上看到的也是如此。

在 Tik Tok 上最火的視頻和抖音並無明顯區別,漂亮小姐姐跳舞有人看,網紅教化妝也受歡迎,絕地求生全世界人民都在玩,所以 98K 音效的視頻也很多。抖音上去年就火過了的我是一隻貓,外國朋友玩得也很開心。我們已經看膩,認為很「土」的門框粘膠帶惡搞,我喜歡看的變裝秀,還有熟悉的手指舞、C 哩 C 哩,這裡全部都有。我甚至刷到了馮提莫的佛系少女、老公要抱抱、離人愁這些中文背景音樂,這算是文化出海?當然,我也看到了最熟悉的海草舞。

熟悉的背景音樂,一樣的套路,一樣的「土」,這就是我看到的抖音海外版 Tik Tok。

musical.ly:特色更多,矯情更少

今日頭條收購的另一家短視頻平臺 musical.ly 實際上出現要比抖音更早,中國人做的產品,在北美火了起來。這裡的內容就和 Tik Tok 就有了較大區別,畢竟覆蓋區域就不一樣。musical.ly 主打歐美市場,內容上看到了很多運動相關的東西,還有各種職業人的才藝,也有很多技術流,抖音上見過的運鏡玩法,這裡也有很多大神在玩。有個大叔也是技術流,不過走的是奇幻風,魔術師路線。就我看到的而言,在 musical.ly 中你能看到更多豐富的多樣化內容,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

說說國內外抖音的不同吧,雖然國內抖音上重複的內容越來越多,但總體類型是多樣的,它的形態、功能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除了前面說的帶貨能力,抖音同樣是各大品牌的短視頻合作平臺,上了很多綜藝,所以你能看到有不少機構號入駐抖音。僅我們關注的科技類型帳號,就有小米、錘子、支付寶等。而在國外,並沒有抖音神器這一說(也許是因為沒淘寶),雖然也有不少人展示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兒,但主要是沖著視頻創意去的,而不是推薦東西,帶貨。國外的 Tik Tok 也和不少明星團體合作,讓藝人開了帳號,但還是以個人宣傳為主,沒有看到機構號的出現,似乎是短視頻平臺的影響力還沒有達到讓機構重視的程度,或者是他們還沒意識到這是個有潛力的平臺。

另外個人很喜歡的一點,國外平臺少了很多刻意感動人的矯情橋段,還有明顯是作秀的惡搞視頻。沒有小姐姐加微信、電梯摸手、地鐵摸手,刷抖音總算沒那麼尬了。

我們沒啥不一樣

看了這麼多國外的抖音視頻,對比國內,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我們沒啥不一樣」。萌寵、酷炫、惡搞、小姐姐、「小奶狗」,到哪裡都是吃香的,這就是大眾審美。但對於短視頻平臺來說,只是單純當搬運工是不夠的,頭部用戶要有區別,這樣才能形成各地特色,與當地文化融合,然後帶動更多普通用戶參與。如果各地的抖音都沒區別,那做海外版也就沒意義了。

其實短視頻和遊戲一樣,最好玩的就是剛開始的那段時期,一切都是新的,每個功能都想嘗試,當玩法開始重複,人就會感覺到膩。抖音或者說今日頭條的機器推薦有個好處,就是可以讓每個視頻物盡其用,精准投放到感興趣的人那裡,所以互動會高,資料會好看。但如果你是沉默的大多數,只看不發,很容易就會看膩。抖音說到底是個 UCG 平臺,所以才用挑戰、尬舞機等各種方法刺激創作。玩得好的是頭部用戶,但普通用戶如果有好的創意,也有機會火。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可能在 15 分鐘內出名,而在抖音中是 15 秒。

「天下大同」,這是我觀察國內外抖音得出的結論。實際上不光是短視頻,每個使用者量大的產品都是迎合了大眾審美,解決了大眾痛點。我們能在國外也看到海草舞,這不正是很好的證明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