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薯”光照亮脫貧路

“薯”光照亮脫貧路

——安定區馬鈴薯產業助推精准脫貧工作紀實

定西素有“中國薯都”的美譽, 安定區作為“中國薯都”的核心區, 所產馬鈴薯因質優在全國享有盛名。 近年來, 隨著馬鈴薯產業的做大做強, 該區把不起眼的“土蛋蛋”做成了風生水起的大產業, 馬鈴薯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蛋蛋”, 甚至成為撬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力量源。

“一分種子田”的裂變效應

400粒馬鈴薯原種, 每粒按0.5元計算, 價值200元, 剛好能種植一分田, 也就是0.1畝, 當年收穫就能滿足2畝地的原種。 第二年, 這2畝地的原種種植下來可以滿足20畝的一級種。

第三年, 種植20畝的一級種, 畝產按1.5噸計算, 能生產30噸的商品薯, 按近幾年市場價的平均值計算, 收益大約在3萬元左右。

從0.1畝到20畝, 從200元到3萬元, 這樣核裂變式的增長方式不是一組理論資料, 而是甘肅凱凱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定區實施“一分種子田”工程以來在貧困戶身上得到的實實在在的效果。

從2016年開始, 凱凱公司每年向500戶貧困戶免費投放馬鈴薯脫毒微型種薯400粒, 使貧困戶通過種植馬鈴薯畝均收入達到了1500元。

像凱凱公司一樣, 在安定區還有愛蘭、百泉等馬鈴薯種薯企業17家, 它們致力於馬鈴薯種薯繁育推廣體系建設, 年生產脫毒微型薯5億粒, 占全市8億粒的62.5%、全省10億粒的50%、全國15億粒的33%, 其中外銷4.45億粒。

這些企業在全區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道路上, 以企業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帶動著薯農增收, 正從安定區走向更加廣闊的空間。

近年來, 安定區不斷加大馬鈴薯良種調運及補貼力度, 實現了馬鈴薯良種全覆蓋。 今年, 區政府籌集資金1800萬元, 為全區有種植能力和種植意願的13768戶貧困戶免費投放原種6600多噸, 貧困戶戶均種植10畝以上。

農村“三變”變出新天地

在定西農村, 眾多貧困戶的生產狀況各不相同, 他們在固有的土地上種植馬鈴薯, 有的缺資金、缺勞力, 有的缺銷售途徑等眾多難題。 針對這些難題, 安定區以“三變”改革作為脫貧攻堅抓手, 有效地把產業提升、合作社發展和脫貧攻堅結合了起來。

在安定區, 一個貧困戶可享受5萬元的精准扶貧專項貸款。

對於廣大貧困戶來說, 這筆錢該怎麼花?“主角”依然是農業經營主體。 一方面, 對有種植意願的貧困戶來說, 可以通過加入合作社, 通過抱團發展和資源互補的方式, 進行集約化種植發展;另一方面, 對沒有自我發展能力的貧困戶, 可以把土地和扶貧貸款以“折股量化”方式進行入股成為股東, 每年獲得分紅。

甘肅藍天馬鈴薯公司通過“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 與248戶貧困戶建立了幫帶關係, 貧困戶每年分紅91.76萬元, 戶均分紅收入3700元。 隨著龍頭企業的帶動和引領, “專案跟著貧困戶走, 貧困戶跟著產業合作社走, 合作社跟著龍頭企業走, 龍頭企業跟著市場走”的“四跟”模式逐步形成。

藍天公司為了實現企業與基地的有效對接,

按照股份合作方式, 牽頭組建了農民合作聯社, 將上下游的30個合作社、5個農機服務合作社、2000戶家庭農場、600個種植大戶和5萬農戶聯合在一起, 開展馬鈴薯種植、貯藏、收購等多環節的便利經營和社會化服務。

“企業幫扶的最大好處就是彌補了貧困戶的發展短板, 缺資金的企業幫, 缺技術的企業教, 缺市場的企業賣, 這樣就實現了企業對貧困戶的真正幫扶。 ”藍天公司負責人李幸澤說。 企業與貧困戶的“聯姻”, 延長穩固了產業鏈條, 分享並增加了產業收入, 實現了企業和貧困戶在產加銷環節、貿工農各領域的同頻共振、互利共贏、聯動發展, 有力助推了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主食化”隱藏的強大動力

2015年, 隨著 “馬鈴薯主食化”的提出,

為馬鈴薯產業帶來又一次的革命, 也為安定的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帶來重要機遇。 為了順應馬鈴薯主食化發展, 安定區提出了“馬鈴薯種植品種向專用化轉型、加工產品向主食化轉型、消費理念向大眾化轉型”的思路。

隨著主食化的發展, 加工企業對原料的要求也越來越細, 之前只看土豆的“顏值”, 現在更要看“出身”。

2015年以來, 安定區引進篩選試驗示範推廣出新大坪、隴薯10號、冀張薯8號等馬鈴薯主食化品種。 “同樣大小的馬鈴薯, 像隴薯10號等主食化品種的市場收購價要比普通的馬鈴薯每斤高出1毛多。 ”該區高峰鄉牌坊村村民李生科介紹說。

甘肅巨鵬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馬鈴薯饢、甜甜圈、法式小麵包、薯泥薯條等食品已全部投產, 部分產品已打開了中東、東南亞等國際市場。甘肅薯香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3億元建成了1萬噸馬鈴薯全粉生產線。同時,該區積極扶持引導定西土豆全粉烤餅系列產品,已建成加工店10餘家,體驗店3家,良好的工藝技術及經營基礎,具備了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如今,安定區已成為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微型薯繁育能力最強、依靠馬鈴薯增收最多、占生產總值比例最高的縣區之一。2017年,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可支配收入達到1638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為廣大的貧困戶帶來的巨大的隱形收入。參與式扶貧激發了貧困戶強大的內生動力,讓他們成為了產業發展的主角和最大受益者,為安定區精准脫貧和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堅強保障。

部分產品已打開了中東、東南亞等國際市場。甘肅薯香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3億元建成了1萬噸馬鈴薯全粉生產線。同時,該區積極扶持引導定西土豆全粉烤餅系列產品,已建成加工店10餘家,體驗店3家,良好的工藝技術及經營基礎,具備了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如今,安定區已成為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微型薯繁育能力最強、依靠馬鈴薯增收最多、占生產總值比例最高的縣區之一。2017年,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可支配收入達到1638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為廣大的貧困戶帶來的巨大的隱形收入。參與式扶貧激發了貧困戶強大的內生動力,讓他們成為了產業發展的主角和最大受益者,為安定區精准脫貧和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堅強保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