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記全國文明校園牟坪鎮中心小學校

孩子們跟著音樂的節奏揮動搖鈴。

校園, 作為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 是滋養文明新風的沃土, 是彙聚文明浪潮的涓涓細流……

在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評選中,

翠屏區牟坪鎮中心小學校不僅成為全市唯一一所榮膺“全國文明校園”稱號的學校, 而且更與清華大學、成都市第七中學等全國各地的494所知名學府一同上榜。

牟坪鎮中心小學校何以能夠獲此殊榮?4月25日, 記者走進這所小學, 探尋文明之花在這裡紮根、發芽, 繼而盛開在校園每個角落的點滴之事。

團體沙盤遊戲是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途徑之一。

德育浸潤心靈

文明禮儀伴成長

“每當我們高興的時候, 大家一起拍手;每當同學得到了榮譽, 大家一起拍手;每當看完精彩的表演, 大家一起拍手……”4月25日, 清脆的童聲飄揚在牟坪鎮中心小學校上空。

聆聽著悅耳的歌聲, 漫步校園, 整潔優美、鳥語花香的外部環境將紅白相間的教學樓映襯得格外惹眼, 目之所及, 與宣導文明禮儀相關的標語、展板比比皆是。

無論是在操場還是教室, 耳邊隨時都會響起學生們字正腔圓的問好聲, 隨處可以見到學生們真誠友善的微笑, 沒有一片紙屑隨意被棄, 沒有一張課桌淩亂不堪,

有的只是墨韻飄香的讀書角、栩栩如生的精美畫作……

移步教學樓內, 設置為“學、問、思、辨、行”的樓道主題文化映入眼簾, 每一層樓都張貼著優秀傳統文化掛圖和名言警句, 濃郁的國學風傳遞著蘊藏在傳統文化中的文明禮儀, 這裡的樓道也因此得名“道德齊禮通道”, 濃郁的氛圍感染著學生、薰陶著學生。

置身校園中, 記者處處都能感受到這所學校濃濃的文明氣息, 而這, 僅僅只是學校德育教育促文明禮儀養成的一個縮影。

在“立于勤, 卓於精”的德育辦學思想浸潤中, 學校營造的不單單是“文雅有禮”的外在人文環境 , 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文明校園的內驅力。

學校結合德育主題教育, 開展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活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等,

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為本, 以兒歌傳誦形式, 強化了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以繪畫等形式增強學生參與德育教育實踐的積極性, 同時發揮校園廣播站、師生榜樣欄、榮譽牆的作用, 開闢校園班級網路平臺, 打造師生、家長共同參與的文明教育宣傳交流互動平臺。

“節約水電、愛惜糧食、尊敬師長、排隊守秩序……文明就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小事情, 在我們學校, 文明禮儀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大家都用實際行動在踐行。 ”學生劉瑾的一席話, 道出了 文明禮儀在伴隨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真切感受。

打造特色體系

構築多彩活動陣地

課間時分, 學生在教師圖書角自選課外書。

“紙漿畫是我們學校的一個特色, 在興趣班上, 我學會了如何將一張張衛生紙通過撕碎、浸泡、塗色等步驟製作成紙漿畫, 實在太有意思了。 ” 談及在學校少年宮參加的紙漿畫班時, 學生李晚會滔滔不絕。

“你瞧, 這是我和同學協作完成的紙漿畫, 畫中學生彎腰撿起垃圾的情景就是從日常生活中得到的靈感。 ” 李晚會指著樓道牆壁上懸掛的一副作品自豪地說道。

琴棋書畫、手工製作、籃球……在牟坪鎮中心小學校,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為豐富文明校園文化底蘊,學校著力構建文明校園特色文化體系,構築多彩活動陣地。

目前,鄉村學校少年宮開設了30余個文學、藝體教育專案,“以樂促智、以技促能、以讀養德、以動促長”為宗旨,營造了藝術特色鮮明的社團活動環境,融入學生文明行為養成教育,以培育學生“精勤”品質的要求,設計並開展了讀書節、科技教育展示節等活動。與此同時,結合學校交通安全體驗基地教育,在市交警支隊的支援下,學校還組織了涉及學生家長、全校師生、駕駛員共2000余人的“遵規守紀,文明出行”大型教育和宣誓活動,成立了以學生和家長為主的“文明交通導行員”隊伍,真正將文明外化於形,內化於心。

針對在校生中留守兒童和離異家庭兒童占比較高這一實際情況,學校還專門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站,通過團體和個體沙盤遊戲等有針對性的開展輔導活動。“身心健康不但與文明行為緊密相關,而且是相輔相成、互促互益的,因而身心健康是成為一個文明學生的必要的前提。”學校心理輔導教師陳敏說,每個班都建立了留守兒童和離異家庭兒童資訊名冊,班主任會密切關注這部分孩子的行為動向,並及時與他們溝通交流,配合心裡教師一起疏導孩子,讓他們敞開心扉與人交流。

“不少孩子經過心理疏導,性格明顯開朗起來了,而且也更加願意融入集體生活。”陳敏說,這些孩子也用實際行動為文明校園添磚加瓦。

交通安全體驗室內,教師正在講解交通安全標識志。

厚植育人沃土

鍛造文明師資團隊

教育之樹,教師是根。師資隊伍的建設關係著一所學校文明程度的高低。

然而,當回想起當初創建全國文明校園的歷程時,學校校長袁勇卻直言,教師在認識上的不足是創建中最難的一環。“教師們已經習慣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對於如何將抽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系列關乎德育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的知識融入課堂,他們卻手足無措。” 袁勇說,但“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如果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無法有效融入學校“勤美教育”主題文化中,那又談何文明。

為此,學校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本,培育“愛事業,愛學生”的教師隊伍,專門建立和完善了對班級德育教育的目標管理和考核工作,堅持德育主題展示表彰考核,節假日、紀念日德育教育內容、形式、過程自主申報考核,從制度保障上強化教師們的思想認識,厚植育人沃土,鍛造文明師資團隊。

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思想品德的課程計畫、教學設計和考察考核中,並充分發揮語文等學科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素材,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讓抽象的東西具體化,這才能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袁勇說。

邁步新時代,牟坪鎮中心小學校還將持續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各環節與文明教育相融共贏,繼續譜寫文明校園新篇章。

宜賓日報記者 陳玉霞 文/圖

” 李晚會指著樓道牆壁上懸掛的一副作品自豪地說道。

琴棋書畫、手工製作、籃球……在牟坪鎮中心小學校,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為豐富文明校園文化底蘊,學校著力構建文明校園特色文化體系,構築多彩活動陣地。

目前,鄉村學校少年宮開設了30余個文學、藝體教育專案,“以樂促智、以技促能、以讀養德、以動促長”為宗旨,營造了藝術特色鮮明的社團活動環境,融入學生文明行為養成教育,以培育學生“精勤”品質的要求,設計並開展了讀書節、科技教育展示節等活動。與此同時,結合學校交通安全體驗基地教育,在市交警支隊的支援下,學校還組織了涉及學生家長、全校師生、駕駛員共2000余人的“遵規守紀,文明出行”大型教育和宣誓活動,成立了以學生和家長為主的“文明交通導行員”隊伍,真正將文明外化於形,內化於心。

針對在校生中留守兒童和離異家庭兒童占比較高這一實際情況,學校還專門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站,通過團體和個體沙盤遊戲等有針對性的開展輔導活動。“身心健康不但與文明行為緊密相關,而且是相輔相成、互促互益的,因而身心健康是成為一個文明學生的必要的前提。”學校心理輔導教師陳敏說,每個班都建立了留守兒童和離異家庭兒童資訊名冊,班主任會密切關注這部分孩子的行為動向,並及時與他們溝通交流,配合心裡教師一起疏導孩子,讓他們敞開心扉與人交流。

“不少孩子經過心理疏導,性格明顯開朗起來了,而且也更加願意融入集體生活。”陳敏說,這些孩子也用實際行動為文明校園添磚加瓦。

交通安全體驗室內,教師正在講解交通安全標識志。

厚植育人沃土

鍛造文明師資團隊

教育之樹,教師是根。師資隊伍的建設關係著一所學校文明程度的高低。

然而,當回想起當初創建全國文明校園的歷程時,學校校長袁勇卻直言,教師在認識上的不足是創建中最難的一環。“教師們已經習慣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對於如何將抽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系列關乎德育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的知識融入課堂,他們卻手足無措。” 袁勇說,但“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如果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無法有效融入學校“勤美教育”主題文化中,那又談何文明。

為此,學校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本,培育“愛事業,愛學生”的教師隊伍,專門建立和完善了對班級德育教育的目標管理和考核工作,堅持德育主題展示表彰考核,節假日、紀念日德育教育內容、形式、過程自主申報考核,從制度保障上強化教師們的思想認識,厚植育人沃土,鍛造文明師資團隊。

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思想品德的課程計畫、教學設計和考察考核中,並充分發揮語文等學科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素材,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讓抽象的東西具體化,這才能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袁勇說。

邁步新時代,牟坪鎮中心小學校還將持續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各環節與文明教育相融共贏,繼續譜寫文明校園新篇章。

宜賓日報記者 陳玉霞 文/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