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夢想著退休後能看看世界,現實是只能在門口廣場跳一場免費廣場舞

如果你曾經聽老薛講過課, 那麼你一定知道我說過的一個“經典案例”:山東的馮大姐。

馮大姐今年五十多歲, 家裡條件非常優渥,

同時也是老薛從事投資諮詢行業這麼多年來, 遇到的最“奇葩”的客戶, 沒有之一。

作為一個幾乎把所有龐氏騙局的“雷”淌了一遍的投資者, 當她找到我時我心裡其實五味雜陳, 無奈於她在投資方面的盲目, 更感慨于像馮大姐這樣的中老年人雖然率先看清了個人養老的沉重負擔、希望通過投資解決養老問題, 但是卻不得法的人還有太多太多。

今天, 老薛就來和大家聊聊個人養老規劃的問題, 希望能夠對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有所幫助。

中國:老齡人口最多的老齡化社會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資料顯示, 2017年末, 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4億, 占總人口的17.3%, 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接近1.6億, 占總人口的11.4%。

在經濟上飛速發展的中國,

正在不可避免的走入其他經濟發達國家在人口結構上的老路, 但是卻又有所不同。

以我們的鄰國日本為例:作為全球老齡化人口占比最高的國家, 日本的老齡化人口占日本總人口的23%, 然而即便如此, 2010年的統計結果顯示, 日本的老齡化人口(日本對於老齡化人口的標準是65歲)“只有”3000萬, 遠遠低於中國老齡人口的數量。

雖然在中國, 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得到普及, 但是作為一個人口大國, 單純地靠社會養老保險也無法解決老人退休後的贍養問題。

按照目前的養老金制度, 即便是現在的年輕人繳納滿35年養老保險, 退休後領到的保險金也只能做到50%左右的替代率。 也就是說, 任何人退休後, 收入水準僅僅有在職是工作收入的一半, 而這一比例很可能隨著老齡化的進一步提升而隨之下降。

想想看, 當我們終於能夠從繁重地工作壓力中解脫出來, 準備享受天倫之樂時, 卻發現退休後的收入連維持當前的生活水準可能都有難度, 更何況還要準備好應急資金。 當初那個“看看世界”的願望,

恐怕只能退上一大步, 改為“當社區廣場上最耀眼的廣場舞者”了。

我沒有底氣僅憑養老金就能安度晚年

電影《戰狼2》中的一句臺詞讓老薛印象深刻。 當醫生詢問吳京飾演的冷鋒是否是在死屍坑中劃傷、擔心他感染拉曼拉病毒時,

吳京笑了笑說:我買醫保了。

記得當時, 這句話引起了所有人的笑聲。 然而, 當我們回到養老問題, 老薛認為養老問題僅靠國家和社會來解決是遠遠不夠的。

讓我們來看看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在很多高福利制度的西方國家, 除了社會性質的養老金制度,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保險也是他們解決個人養老問題的方式,但是這種高福利制度卻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給很多國家當頭一棒;同在亞洲的日本,每年在養老問題上的預算就高達44兆日元,而日本全年收入也不過50兆日元不到,更多支出是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可以說養老問題成為了日本社會的負擔。

讓我們再來看看我們國家自身。在中國,社會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這三個不同維度的保障措施,構成了現行的個人養老制度。

然而, 1997年雖然正式頒佈了《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但是1997年之前參加工作的人從未繳納養老保險形成“空賬”,而且這一部分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嚴重。除此之外,企業年金制度在國內並不健全,很多人在個人養老問題上並不能指望企業年金能夠帶來多少幫助。

在老齡化進程不斷加速的今天,如何才能解決用更少的年輕人來養活更多的老人成為困擾整個中國的難題。所以中國的老百姓——尤其是年輕人——更需要依靠商業養老保險或者相關的理財產品,作為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

靠譜的養老理財產品面面觀

首先,讓我們來看最常見也是最傳統的個人養老理財產品: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商業養老保險。

商業養老保險一般採取年金保險的繳納方式,繳費滿相關年限後達到相關年齡可以終身獲得一定數額養老金,主要分為傳統型養老險和分紅型養老險。

傳統型只有固定收益,優點是風險低,但缺點就是相對利率較低,如果通脹水準長年上升則到期存在貶值風險;分紅型除了最低固定收益外還有一定分紅收益,優點是受益掛鉤保險公司經營業績,如果業績好可以抵禦通脹問題,缺點就是額外分紅部分不確定,如果長期經營不善分紅過低可能最終受益還不如傳統型。

除此之外,較為穩定的長期理財產品也能起到保障個人養老的目的,比如基金類理財產品。

發達國家的養老類基金主要投資於股票市場,雖然這類市場波動風險相對較高,短期確實存在虧損可能,但是以養老目的作為長期投資而言,較長週期之下收益還是相對穩定客觀的。

最後,我要說的是之前炒的很熱的“以房養老”方式。

對於大部分中國百姓而言,房屋是最主要資產,隨著二胎政策全面開放,目前城鎮人口的家庭模式變成了“4+2+2”,老年靠空置房屋變現或抵押養老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老薛想對你說......

個人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困擾整個中國的大難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推測未來30年,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可能減少1.7億,而現在在職場當中充當中流砥柱的人,大多陷入了贍養4個老人和2個孩子的壓力當中。

如果我們現在不通過投資理財來解決個人養老問題,那麼恐怕當我們老去的那一天到來時,“老無所依”就真的會不幸成為現實了。

除了社會性質的養老金制度,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保險也是他們解決個人養老問題的方式,但是這種高福利制度卻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給很多國家當頭一棒;同在亞洲的日本,每年在養老問題上的預算就高達44兆日元,而日本全年收入也不過50兆日元不到,更多支出是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可以說養老問題成為了日本社會的負擔。

讓我們再來看看我們國家自身。在中國,社會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這三個不同維度的保障措施,構成了現行的個人養老制度。

然而, 1997年雖然正式頒佈了《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但是1997年之前參加工作的人從未繳納養老保險形成“空賬”,而且這一部分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嚴重。除此之外,企業年金制度在國內並不健全,很多人在個人養老問題上並不能指望企業年金能夠帶來多少幫助。

在老齡化進程不斷加速的今天,如何才能解決用更少的年輕人來養活更多的老人成為困擾整個中國的難題。所以中國的老百姓——尤其是年輕人——更需要依靠商業養老保險或者相關的理財產品,作為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

靠譜的養老理財產品面面觀

首先,讓我們來看最常見也是最傳統的個人養老理財產品: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商業養老保險。

商業養老保險一般採取年金保險的繳納方式,繳費滿相關年限後達到相關年齡可以終身獲得一定數額養老金,主要分為傳統型養老險和分紅型養老險。

傳統型只有固定收益,優點是風險低,但缺點就是相對利率較低,如果通脹水準長年上升則到期存在貶值風險;分紅型除了最低固定收益外還有一定分紅收益,優點是受益掛鉤保險公司經營業績,如果業績好可以抵禦通脹問題,缺點就是額外分紅部分不確定,如果長期經營不善分紅過低可能最終受益還不如傳統型。

除此之外,較為穩定的長期理財產品也能起到保障個人養老的目的,比如基金類理財產品。

發達國家的養老類基金主要投資於股票市場,雖然這類市場波動風險相對較高,短期確實存在虧損可能,但是以養老目的作為長期投資而言,較長週期之下收益還是相對穩定客觀的。

最後,我要說的是之前炒的很熱的“以房養老”方式。

對於大部分中國百姓而言,房屋是最主要資產,隨著二胎政策全面開放,目前城鎮人口的家庭模式變成了“4+2+2”,老年靠空置房屋變現或抵押養老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老薛想對你說......

個人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困擾整個中國的大難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推測未來30年,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可能減少1.7億,而現在在職場當中充當中流砥柱的人,大多陷入了贍養4個老人和2個孩子的壓力當中。

如果我們現在不通過投資理財來解決個人養老問題,那麼恐怕當我們老去的那一天到來時,“老無所依”就真的會不幸成為現實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