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江蘇省開發區條例》五一起施行

央廣網南京4月28日消息記者從江蘇省商務廳今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瞭解到:全國第一個統籌各類開發區的地方法規《江蘇省開發區條例》將從今年5月1日起施行。

據介紹, 開發區是江蘇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和靚麗風景線。 江蘇是全國興辦開發區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發展最快、規模最大、效益最優的省份之一。

從產出總量看, 全省開發區創造了全省1/2的地區生產總值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完成了全省4/5的進出口總額, 吸納4/5的實際使用外資, 開發區內從業人數達到1200多萬人。 從產業素質看, 外商在江蘇投資的高新技術產業,

90%以上設在開發區。 從園區類型看, 由單一加工貿易為主向“一區多園”形態發展。 從發展路徑看, 加快由粗放型發展向創新型發輾轉型、走生態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加強環境保護成為全省開發區發展的新共識。

類型齊備、功能完整、佈局均衡是江蘇開發區的一大亮點。 全省現有各級各類開發區131家, 其中國家級46家、省級85家。 國家級開發區中, 包括26家經濟技術開發區, 占全國的12%;17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占全國的11%, 均居全國第一。 率先實現了每個設區市都有國家級開發區、每個縣(市)都有省級開發區的總體佈局, 並成為全國首個實現設區市國家級高新區全覆蓋的省份。 全省開發區結構佈局日益完善, 功能配套更趨合理,

整體建設水準全國領先, 構建了經開區和高新區優勢互補, 海關特殊功能區內外資源分享, 蘇南、蘇中和蘇北區域聯動的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不論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昆山市自費建設開發區走出了“昆山之路”、蘇州工業園區開創兩國政府間合作的國際合作典範, 還是現在的蘇州工業園區全國首個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域;以“區域能評、環評+區塊能耗、環境標準”取代項目能評、環評, 這些全省開發區發展中探索出的寶貴經驗, 都是未來開發區改革創新高品質發展的寶貴財富。

此次制定的《江蘇省開發區條例》主要內容聚焦以下幾個方面:根據國務院有關檔對開發區集中精力抓好經濟管理和投資服務的定位,

《條例》強調全省開發區建設的目標是向現代產業園區轉型, 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和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引領區、高水準營商環境和便利創業創新的示範區、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區、深化改革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 《條例》規定省和設區的市要組織編制開發區總體規劃的內容, 明確開發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 嚴格建設專案產業政策、環境評價、用地標準等方面的條件, 鼓勵科技含量高、投資強度高、品質效益高、產業關聯度高、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項目進入開發區。 《條例》對開發區整合優化、轉型升級提出要求, 對開發區報批設立、升級、更名、調區等重大事項的牽頭部門和法定程式作出規定。
為增強開發區內生發展動力, 明確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開發區統一協調機制, 細化考核評價和動態管理, 對開發區實行優勝劣汰。 《條例》規定開發區管理機構是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在規定的職責範圍內行使經濟管理許可權。 根據開發區聚焦經濟發展的功能定位, 規定了開發區管理機構組織實施規劃、投資專案審批、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具體職責。 《條例》根據國家和省有關鼓勵創新、彙聚人才等方面的檔精神, 將開發區建設和發展所涉及的轉型升級、體制機制創新、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有關政策措施上升為法規規範, 為開發區建設和發展提供法制保障、創造良好營商環境。
在招商引資方面, 《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及開發區管理機構可以在法定許可權內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等四類產業支持力度以及開發區管理機構應當完善重大招商專案跟蹤服務機制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