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傳承紅色基因 聚焦全面小康

以“不忘初心為民, 決勝全面小康”為題的公益主題傳播活動4月26日在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之地——汕尾市海豐縣舉行。 廣東廣播電視臺攜手全省廣播同行開展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省廣播公益傳播行動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分“不忘初心, 為民謀幸福”、“一起奔康, 先富幫後富”和“大愛有聲, 唱響新時代”三個篇章。

彭湃烈士的後代、汕尾市紅色文化協會會長彭丹先生(左)講述歷史

海豐是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先導者和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創始人彭湃的故鄉。 紅場是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之地。 走進紅場, 就像走進昨天的崢嶸歲月。 活動現場, 當地文武學校的孩子們表演了由彭湃當年用海豐方言編的童謠, 。

彭丹先生介紹, 當年彭湃正是出於為救國救民、為勞苦大眾謀幸福的初心和理想, 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堅定信念, 英勇獻身,

並帶領和影響了一大批海陸豐共產黨人, 前仆後繼, 投身革命。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但粵東西北發展相對緩慢, 全省2277條相對貧困村基本都分佈在粵東西北地方。 在精准扶貧攻堅過程中, 全省協作、對口幫扶正是改革開放“先富幫後富”的重要體現。 廣東第三輪扶貧攻堅從2016年開始, 採取了“6+12”的戰略, 來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 其中深圳市對口幫扶河源、汕尾市。

深圳本輪共派出235名幫扶幹部, 結對幫扶汕尾109條貧困村, 主要從“三大抓手”“兩個精准”著力。 “三大抓手”指的是產業共建、城區擴容和交通互聯;“兩個精准”是指精准扶貧和精准脫貧。

新一輪, 深圳共投入幫扶資金84.45億元, 兩輪共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32個, 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3個;深圳投資16億元援建的深汕中心醫院將於2020年底竣工驗收;深汕高鐵、深汕第二高速、海上旅遊航線等項目進展順利,

汕尾中心城區面積由建市初的20平方公里擴容至環品清湖區域約42平方公里。

汕尾市貧困人口約13萬, 分佈在多個貧困村和分散村。 在大力幫扶下, 汕尾市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 從抓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和政策兜底方面入手, 逐步由“輸血”幫扶向“造血”幫扶轉變, 兩年來實現9萬人脫貧。 同時, 汕尾還利用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優勢, 從貧困村中選取了海豐縣8個村打造為紅色文化示範村, 取得了一定成效。

活動現場, 廣東省扶貧辦王金昌調研員介紹全省對口幫扶情況, 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黃華洲介紹了深圳幫扶汕尾的情況,

汕尾扶貧辦副主任李旭介紹汕尾近兩年精准扶貧的成果。 廣東廣播電視臺有關領導向廣東廣播新聞中心、廣東新聞廣播、珠江經濟台等省廣播媒體以及中山廣播電視臺等全省21個地級市廣播電視臺同行授旗, 同時發出關於攜手開展“大愛有聲,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省廣播公益傳播行動的倡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