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馳騁資訊快車道 精准防控城市安全風險——國家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系統建設成果系列報導③

申城的主汛期將至, 這個時段暴雨、大風、雷電等災害性天氣頻登場, 建築工地安全隱患增多。 “以往進入主汛期後總是提心吊膽, 現在氣象預警實現了‘秒傳工地’, 我們可以及時採取措施, 安心多了。 ”在上海從事建築工地安全管理的陳先生表示。

目前上海4000多個在建工地都能第一時間收到由上海市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中心和市住建委聯合發送的氣象災害預警資訊和防範指引。

建築工地。 圖片來自網路

近年來, 按照國家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系統建設要求, 上海在建立較為完善的“政府主導、市應急辦協調、多部門協同、市氣象局承辦”的預警資訊發佈工作體系基礎上, 不斷推進機制創新, 預警資訊發佈能力顯著提升, 為保障特大型城市安全運行作出了積極貢獻。

零秒回應, 預警發佈速度“跑贏”冷空氣

今年1月24日至26日, 上海遭遇近十年來最強降雪過程。

面對罕見暴雪, 市預警發佈中心忙碌卻井然有序。

在電流和網線間, 無聲的預警資訊與冷空氣展開“賽跑”。

一時間, 道路結冰和暴雪預警資訊傳遍申城大街小巷。 而此時, 交通、路政、住建等30多個部門提前收到消息後, 早已啟動應急預案, 展開防禦行動。

上海市民感歎, 難怪一大早起來, 路上如此乾淨、通暢。

近年來, 隨著預警能力的不斷提升, 上海這個超大型城市即便遭遇突發氣象災害, 應對起來也從容不迫。

統一平臺, 全市各類預警發佈更集約高效

清明節前夕, 市民政局通過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平臺向市民發佈出行指導以及祭掃活動中的注意事項,

提醒市民選擇公共交通錯峰出行、錯時祭掃。

不僅市民政局一家單位,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應急、水務、環保、住建等16個部門使用預警資訊發佈平臺發佈各類預警資訊, 平均每年發佈黃浦江潮位預警、車展大客流預警、防空警報試鳴、空氣重污染預警、災害性天氣預警等各類預警資訊近200次。

今年春節前後, 上海市環保、氣象部門通過預警資訊發佈平臺聯合發佈空氣重污染預警資訊, 提醒市民重污染天氣期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市交通委也與上海市預警發佈中心聯合加強了春運資訊發佈。

越來越多的預警資訊正在逐步接入預警資訊發佈平臺。

從去年開始, 上海市預警發佈中心先後與市地震局、公安局、發改委、經信委等部門建立了震後和震情資訊、反恐怖預警資訊、油氣管道突發事件預警資訊、全市大面積停電事件預警資訊等快速發佈機制。

不斷創新, 城市安全治理能力逐步提升

2016年12月22日晚10時, 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塔冠上首次“亮”出氣象預警。 118層, 632米!在申城的最高點上, 六個藍底白字“寒潮藍色預警”在夜色映襯下明光爍亮, 一目了然。

利用城市地標性建築發佈氣象預警資訊是上海市預警發佈中心在發佈管道上的創新舉措之一。如今,在申城,市民不僅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路、短信等傳統管道,還能通過東方明珠移動電視、“上海預警發佈”微信公眾號、公交站牌顯示幕等新管道第一時間獲取各種預警資訊。

上海市預警發佈中心積極推進部門協同的預警聯動工作機制,建立了由53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上海市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中心暨市氣象災害預警服務聯絡員會議制度;強化基層治理,預警資訊先後接入全市10個市級基層應急管理單元和城市網格化管理平臺。

“目前我們正在籌畫二期建設,預警發佈系統建設將向‘精准化、標準化、直通式、智慧型’發展,更好地為政府決策部署、部門應急聯動、社會公眾防災避災提供重要支撐。”上海市預警發佈中心工作人員楊捷表示。

作者:本報通訊員 朱曄 記者 王瑾

責任編輯:張小娟

利用城市地標性建築發佈氣象預警資訊是上海市預警發佈中心在發佈管道上的創新舉措之一。如今,在申城,市民不僅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路、短信等傳統管道,還能通過東方明珠移動電視、“上海預警發佈”微信公眾號、公交站牌顯示幕等新管道第一時間獲取各種預警資訊。

上海市預警發佈中心積極推進部門協同的預警聯動工作機制,建立了由53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上海市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中心暨市氣象災害預警服務聯絡員會議制度;強化基層治理,預警資訊先後接入全市10個市級基層應急管理單元和城市網格化管理平臺。

“目前我們正在籌畫二期建設,預警發佈系統建設將向‘精准化、標準化、直通式、智慧型’發展,更好地為政府決策部署、部門應急聯動、社會公眾防災避災提供重要支撐。”上海市預警發佈中心工作人員楊捷表示。

作者:本報通訊員 朱曄 記者 王瑾

責任編輯:張小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