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2018北京TNF50越野完賽小記

跑馬八年多的我一直對越野比較敬畏, 一方面是覺得自己力量比較薄弱, 另外一方面是實在不擅長夜跑, 到點就困;眼看著身邊的朋友們, 玩越野的玩越野, 改鐵三的改鐵三, 新手們也都誇誇其談、躍躍欲試;於是, 2018年報名了久負盛名的TNF北京國際越野賽;
這場比賽新聞不斷, 先是由於連續降雨取消了100公里賽事(加劇了50公里比賽的嚴重擁堵);後來又爆出“大神選手們在50Plus比賽中, 跑錯路線引發集體退賽”的大新聞;不知道這對於TNF是不是常態
對於低速完賽的我, 這場比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總結下, 有幾個意料之中,
也有幾個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1)組織給力, 全程美食 雖然出現了種子選手跑錯路的瑕疵, 但我認為北京TNF經過10年的歷練, 已成長為國內越野賽的標杆, 無論從宣傳策劃、安全保障、補給提供、專業水準等方面都比較令人滿意。 有個小插曲, 可謂百密一疏, 賽前現場領取參賽包的時候, 刷臉+出示身份證, 被告知沒有被分配號碼, 於是臨時製作了一個號碼1927, 由於1字頭號段為100km號段, 完賽後組委會通知我走100km的通道, 被我“嚴詞拒絕”。 以後我有機會拿那個牌子, 現在還不是時候。 補給不愧於The Nice Food, 雖然只吃到一小部分品種, 但沿途看到了豆汁、炒肝、油炒麵兒、噶瘩湯等接地氣的食品, 不入口也是種享受;麵包抹醬豆腐是我的最愛, 炒花生米我吃了三把,
加入榨菜絲的米粥極其美味, 這些東西對於一個跑馬的人來說, 簡直就是滿漢全席。 2)下山的難度和力量的欠缺 我的力量訓練一直比較缺乏,也懂得下山是相對較難的環節。果然,在過了CP1(組委會編號CP6)後的大段下坡,膝蓋就有所感覺,所幸不停調整姿勢,採取側身、小步下山的方式,只出現兩次輕微疼痛,沒有加重。雨後的泥濘確增大了賽事難度,由於對地勢的陌生,我一直非常謹慎的控制步幅、並且選擇有硬石而非泥土的路面。完賽後的第三天,大腿部分仍有酸痛感,力量訓練任重道遠。。。3)保守完賽 由於糟糕的天氣以及惡劣的賽道,後半段的爬坡和下坡我都採取極低的速度行進,只有防火道才會奔跑起來。最終完賽時間為11小時56分,咕咚記錄的時間是10小時36分,這中間的差距就是完全靜止等待的時間。賽前計畫的11小時完賽目標未實現,但落得一個無傷完賽,也算為自己的越野生涯開了一好頭。 回想一下這半年來家庭壓力的驟然增加和自己競技狀態的大幅下降,能夠保守完賽已是最好選擇。沒有受傷、也沒有付出太多的訓練,這樣才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家庭生活。想想家中兩個嗷嗷待哺的娃娃以及病榻中的母親,有時候覺得戶外運動真的是一種奢侈。無論你在外邊多累多疼,回家後都要充滿精力的撐起所有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人到中年’。意料之外:1)擁堵如此嚴重 馬拉松比賽頭幾公里常有擁堵出現,但這次TNF就可謂堵得逆天了,由於七成的100km選手在取消後改選了50km比賽,而非50plus,這就導致了淩晨三點出發的選手大大增加;在CP1的上坡途中,由於道路泥濘狹窄,選手速度嚴重下降,擁堵異常,我的等候時間足足有一個半小時,大家就這樣戴著頭燈看看前邊看看後邊無法前進。 到了最後10km,擁堵再次顯現,因為自己跑的太慢,行進隊伍和25km選手匯合,又一次人滿為患,無法動彈。要知道,山中的道路有一半都是只能容一個人通過的寬度。2)腰部的酸痛和使用手杖的必要性 從未料到越野賽對腰部的衝擊是如此之大,因為自己跑步中腰部從來沒有不適的感覺。而這次在CP2之後就有疼痛的反應,像是間盤消失骨骼撞擊的痛感,大概原因是下山速度過快造成的脊柱衝擊; 鑒於之前有沙漠徒步的經驗,總認為手杖不是必需品。但通過這次TNF比賽,發現一根杖能夠提高速度、保障安全,而且可以緩解腳趾和腰部的疼痛。沒有帶杖的我,無論上山還是下山,都不敢邁出太大的步子,當接觸到濕滑路面的時候,只能到處尋找可以抓拽的樹枝,實在不行只能手腳並用,四肢爬行。或許晴朗天氣手杖的優勢沒有那麼明顯,但,至少對於越野新手來說我是極力推薦手杖的。3)挑戰更遠距離的可能 跑馬不少但抽筋的問題並未解決,原因可能有很多,休息不好,補給不夠, 天氣炎熱等等。這次TNF我也是做好了嚴防抽筋的準備,途中吃了12粒鹽丸,但無論小腿和大腿都沒有一絲抽筋的徵兆。想想原因,其實也簡單,因為越野會用到不同的行進姿勢,使用的肌肉群也會相應變換,不像路跑一樣簡單重複相同動作。 關於夜跑犯困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我吃了三個能量膠,大概咖啡因總含量是60mg,完賽當天回家後像往常一樣帶娃,10點半睡覺,相當於連續40個小時左右沒有睡眠。之前我對100km是抵觸的,覺得太傷身體,現在想想,如果時間能控制在24小時以內,應該也是可以嘗試的。等娃大些了,再提高一下力量和速度,或許可以嘗試一下。 更高更快更強,快樂無傷完賽,和所有跑者一起共勉! 2)下山的難度和力量的欠缺 我的力量訓練一直比較缺乏,也懂得下山是相對較難的環節。果然,在過了CP1(組委會編號CP6)後的大段下坡,膝蓋就有所感覺,所幸不停調整姿勢,採取側身、小步下山的方式,只出現兩次輕微疼痛,沒有加重。雨後的泥濘確增大了賽事難度,由於對地勢的陌生,我一直非常謹慎的控制步幅、並且選擇有硬石而非泥土的路面。完賽後的第三天,大腿部分仍有酸痛感,力量訓練任重道遠。。。3)保守完賽 由於糟糕的天氣以及惡劣的賽道,後半段的爬坡和下坡我都採取極低的速度行進,只有防火道才會奔跑起來。最終完賽時間為11小時56分,咕咚記錄的時間是10小時36分,這中間的差距就是完全靜止等待的時間。賽前計畫的11小時完賽目標未實現,但落得一個無傷完賽,也算為自己的越野生涯開了一好頭。 回想一下這半年來家庭壓力的驟然增加和自己競技狀態的大幅下降,能夠保守完賽已是最好選擇。沒有受傷、也沒有付出太多的訓練,這樣才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家庭生活。想想家中兩個嗷嗷待哺的娃娃以及病榻中的母親,有時候覺得戶外運動真的是一種奢侈。無論你在外邊多累多疼,回家後都要充滿精力的撐起所有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人到中年’。意料之外:1)擁堵如此嚴重 馬拉松比賽頭幾公里常有擁堵出現,但這次TNF就可謂堵得逆天了,由於七成的100km選手在取消後改選了50km比賽,而非50plus,這就導致了淩晨三點出發的選手大大增加;在CP1的上坡途中,由於道路泥濘狹窄,選手速度嚴重下降,擁堵異常,我的等候時間足足有一個半小時,大家就這樣戴著頭燈看看前邊看看後邊無法前進。 到了最後10km,擁堵再次顯現,因為自己跑的太慢,行進隊伍和25km選手匯合,又一次人滿為患,無法動彈。要知道,山中的道路有一半都是只能容一個人通過的寬度。2)腰部的酸痛和使用手杖的必要性 從未料到越野賽對腰部的衝擊是如此之大,因為自己跑步中腰部從來沒有不適的感覺。而這次在CP2之後就有疼痛的反應,像是間盤消失骨骼撞擊的痛感,大概原因是下山速度過快造成的脊柱衝擊; 鑒於之前有沙漠徒步的經驗,總認為手杖不是必需品。但通過這次TNF比賽,發現一根杖能夠提高速度、保障安全,而且可以緩解腳趾和腰部的疼痛。沒有帶杖的我,無論上山還是下山,都不敢邁出太大的步子,當接觸到濕滑路面的時候,只能到處尋找可以抓拽的樹枝,實在不行只能手腳並用,四肢爬行。或許晴朗天氣手杖的優勢沒有那麼明顯,但,至少對於越野新手來說我是極力推薦手杖的。3)挑戰更遠距離的可能 跑馬不少但抽筋的問題並未解決,原因可能有很多,休息不好,補給不夠, 天氣炎熱等等。這次TNF我也是做好了嚴防抽筋的準備,途中吃了12粒鹽丸,但無論小腿和大腿都沒有一絲抽筋的徵兆。想想原因,其實也簡單,因為越野會用到不同的行進姿勢,使用的肌肉群也會相應變換,不像路跑一樣簡單重複相同動作。 關於夜跑犯困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我吃了三個能量膠,大概咖啡因總含量是60mg,完賽當天回家後像往常一樣帶娃,10點半睡覺,相當於連續40個小時左右沒有睡眠。之前我對100km是抵觸的,覺得太傷身體,現在想想,如果時間能控制在24小時以內,應該也是可以嘗試的。等娃大些了,再提高一下力量和速度,或許可以嘗試一下。 更高更快更強,快樂無傷完賽,和所有跑者一起共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