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出招華為,有多麼不簡單?

◎智谷趨勢 | S博士

01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 我們提到中興之後, 美國最可能對兩個中國公司採取行動, 其中之一就是華為。

現在, 美國政府果然對華為正式出手了。

我們當時也預計, 在最終結果上, 中興的一幕大概率不會重演。

昨天的《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 美國司法部就華為是否違反對伊朗制裁的事項展開刑事調查。

“刑事調查”比一周前美國商務部、財政部發起的行政調查要嚴重得多。

如果說商務部、財政部調查處於資訊收集階段, 司法部則已經認定華為違法嚴重性遠超“中興”。 因此, 如果最終確認, 那麼美國政府針對華為的不僅是行政處罰、商業制裁, 還可能涉及到具體人的指控。

氛圍被渲染得有點緊張, 不過姑且把心放到肚子裡。

要知道, 2012年美國對中興發起調查的時候, 也是商務部和聯邦調查局一起出的手, 聯邦調查局隸屬司法部, 不過再後來就只見商務部了。

現在, 我們就來做一個更具體的說明。

02

華為會怕美國制裁嗎?

坦率地說:當然怕。

全世界的電信設備製造商, 沒幾個不怕美國制裁的。

下面兩張圖是展示了中興、華為的主要晶片供應商。 由圖可知, 在對美國晶片的依賴度上, 華為比中興要好一些。

但是, 這恐怕也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別了。

世界上接近60%的晶片由美國生產, 尤其是電信設備中的一些關鍵、高端零部件, 剩下還有一些和美國有關, 也就是說, 美國法律也能管到它們。

哪怕你的產品所需零部件90%都能自主解決, 但只要有一個關鍵零件不能,

那就意味著整個產品、整條產業鏈受制於人。

在上圖中, 除了排第一位的海思, 華為其它的上游供應商一水的美國公司, 這還不是華為美國夥伴的全部。 這張圖或許更全面一點。

別想著華為有了可以媲美高通高端晶片的麒麟就能高枕無憂,

其它的配套缺一樣都不行。

如果聯手機都會受到直接衝擊, 那作為華為主營業務的電信設備豈不是受到的影響會更大?因為, 它們使用的積體電路、晶片更多更廣泛。

所以, 只要被制裁, 肯定會有相當一段時間的苦日子過。 最起碼, “世界第一”十有八九要讓出了。

03

為什麼, 我們對華為被調查能保持審慎的樂觀呢?

對與本國產業有高度相互依賴的行業發起制裁, 結果往往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同樣的, 由於不能向中興供貨, 美國供貨方的損失也不會小, 據測算可能達到250億美元。

這還是直接影響。 間接影響會更大。

美國商務部決定制裁中興之後, 高通很快宣佈, 物聯網的團隊裁員減少40%。 伺服器團隊減少50%, 轉崗50%, 裁員總人數將達到1500人左右。

有一些媒體認為這是由美國制裁中興引起的,這實在是有點一廂情願。

高通在中興的供應鏈中是個小角色,2014年的交易額0.42億美元。高通裁員的直接原因是丟失了蘋果的一塊大蛋糕,不得不以此來削減成本。

不過,要說高通完全不會被中興牽連也是不可能的,但高通足夠大,抵禦風險的能力也強。但是中興合作公司中不是只有大公司,還有很多小公司,它們的日子恐怕就沒有那麼好過了。

相比中興,華為更加是龐然大物。

無論是世界市場所占份額、從美國進口的晶片總量、美國的夥伴公司數量……華為都遠超中興。如果採取同等的處罰措施,那麼美國一邊受到的波及也會大得多。

所以,對於華為,只要不是中美撕破臉,僅僅是考慮到美國的企業,一般而言也會下手留一線。

04

在程式和時間方面也有利於華為。

坦率的說,如果美國商務部最先發難的不是中興,而是華為,也許華為應對的難度就要大上許多。

“中興事件”是一記警鐘,它會讓所有和美國有業務往來的中國企業打起十二分精神,而不是對中美經貿相互依存報太多的想像和僥倖。

美國商務部已經把“中興”做成了案例,甚至製作了教學PPt,以警示後來者。同時,它也明白地展示了美國商務部的調查邏輯和行事方式,教給了後來者如何應對的方法,避免你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回顧中興被調查的全過程:

2012年初,美國商務部和聯邦調查局開始對中興立案調查;

2016年3月,由於內部機密檔洩露,美國掌握決定性證據發佈禁止令,美國公司對中興出口必須向商務部申請許可;

經中興與美國協商,美國中止制裁,代之以3個月臨時出口許可,經多次延長,這種臨時措施一直延續到2017年2月底;

2017年3月,中興認錯認罰,承諾開除涉事高管,和美國商務部達成和解;

再然後,中興被舉報引發美國商務部關注,2018年4月,最終制裁生效。

這個過程“一波三折”。其中任何一個波折只要處理得當,都不會引發最糟的後果,只有步步都錯,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按照美國法律,在裁決最終違法之前,華為的市場行為不會受到太多干擾。

刑事調查對證據的要求是最高的,所以調查週期一般會更長。再下一步,不外乎是起訴或者不予起訴。

即便發展到訴訟階段,按照美國法律,請一個好律師,打官司可是費時間了。

當然,所有後續都取決於一個前提,華為不能犯中興犯過的錯——把直接打美國臉的把柄赤裸裸地送給美國。

05

對華為的調查延續多久,比如究竟是在特朗普任內,還是等到美國下一屆總統上任,都會對處理的結果產生微妙的影響。

當然,一旦進入程式,就一定會有一個結果。華為無論如何都會吃點虧。

但華為被調查更是對中國的又一次重要提醒。

如果中興之後不是華為,我們還可以認為,這是中興咎由自取。

但中興之後緊接著就是華為,而且如果美國媒體報導屬實,美國對華為採取了更高壓的姿態,那就基本能認定這是美國鷹牌在接連對中國出招。

由於從調查開始到出結果,會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中國恐怕不能局限於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要儘快從中興、華為事件跳出來,評估美國下一個進攻點,評估調查華為究竟是一次兇猛的攻擊,還是一套組合拳開始時的佯攻。

如果是後者,那麼這套組合拳的猛烈程度恐怕會遠遠超出很多中國人的想像。

畢竟,最近二十多年的中美關係整體上來說太順了。

還是那一句話,如果這真的意味著美國精英重新定義了中國的角色——把中國視為美國的挑戰者,而非過去所提的競爭對手,那對中國而言,就別再報任何僥倖,認認真真地準備迎接“新冷戰”吧。

有一些媒體認為這是由美國制裁中興引起的,這實在是有點一廂情願。

高通在中興的供應鏈中是個小角色,2014年的交易額0.42億美元。高通裁員的直接原因是丟失了蘋果的一塊大蛋糕,不得不以此來削減成本。

不過,要說高通完全不會被中興牽連也是不可能的,但高通足夠大,抵禦風險的能力也強。但是中興合作公司中不是只有大公司,還有很多小公司,它們的日子恐怕就沒有那麼好過了。

相比中興,華為更加是龐然大物。

無論是世界市場所占份額、從美國進口的晶片總量、美國的夥伴公司數量……華為都遠超中興。如果採取同等的處罰措施,那麼美國一邊受到的波及也會大得多。

所以,對於華為,只要不是中美撕破臉,僅僅是考慮到美國的企業,一般而言也會下手留一線。

04

在程式和時間方面也有利於華為。

坦率的說,如果美國商務部最先發難的不是中興,而是華為,也許華為應對的難度就要大上許多。

“中興事件”是一記警鐘,它會讓所有和美國有業務往來的中國企業打起十二分精神,而不是對中美經貿相互依存報太多的想像和僥倖。

美國商務部已經把“中興”做成了案例,甚至製作了教學PPt,以警示後來者。同時,它也明白地展示了美國商務部的調查邏輯和行事方式,教給了後來者如何應對的方法,避免你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回顧中興被調查的全過程:

2012年初,美國商務部和聯邦調查局開始對中興立案調查;

2016年3月,由於內部機密檔洩露,美國掌握決定性證據發佈禁止令,美國公司對中興出口必須向商務部申請許可;

經中興與美國協商,美國中止制裁,代之以3個月臨時出口許可,經多次延長,這種臨時措施一直延續到2017年2月底;

2017年3月,中興認錯認罰,承諾開除涉事高管,和美國商務部達成和解;

再然後,中興被舉報引發美國商務部關注,2018年4月,最終制裁生效。

這個過程“一波三折”。其中任何一個波折只要處理得當,都不會引發最糟的後果,只有步步都錯,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按照美國法律,在裁決最終違法之前,華為的市場行為不會受到太多干擾。

刑事調查對證據的要求是最高的,所以調查週期一般會更長。再下一步,不外乎是起訴或者不予起訴。

即便發展到訴訟階段,按照美國法律,請一個好律師,打官司可是費時間了。

當然,所有後續都取決於一個前提,華為不能犯中興犯過的錯——把直接打美國臉的把柄赤裸裸地送給美國。

05

對華為的調查延續多久,比如究竟是在特朗普任內,還是等到美國下一屆總統上任,都會對處理的結果產生微妙的影響。

當然,一旦進入程式,就一定會有一個結果。華為無論如何都會吃點虧。

但華為被調查更是對中國的又一次重要提醒。

如果中興之後不是華為,我們還可以認為,這是中興咎由自取。

但中興之後緊接著就是華為,而且如果美國媒體報導屬實,美國對華為採取了更高壓的姿態,那就基本能認定這是美國鷹牌在接連對中國出招。

由於從調查開始到出結果,會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中國恐怕不能局限於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要儘快從中興、華為事件跳出來,評估美國下一個進攻點,評估調查華為究竟是一次兇猛的攻擊,還是一套組合拳開始時的佯攻。

如果是後者,那麼這套組合拳的猛烈程度恐怕會遠遠超出很多中國人的想像。

畢竟,最近二十多年的中美關係整體上來說太順了。

還是那一句話,如果這真的意味著美國精英重新定義了中國的角色——把中國視為美國的挑戰者,而非過去所提的競爭對手,那對中國而言,就別再報任何僥倖,認認真真地準備迎接“新冷戰”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