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三明安探路,你懂嗎?三元路名大解密……

●民青

新市路和工業路

三元縣於民族抗戰期間設縣, 是三明市最晚設立的縣, 1949年前人口少縣中心區小, 1958年建設福建省工業基地,

市區面積擴大發展, 要對許多新地方新道路命名。 對市區主要道路的命名沿著沙溪兩岸, 東岸從徐碧到東霞, 西岸從原三明東站到台江, 最後經討論分別定名為新市路和工業路, 這是從朱德為三明題的詩《三明新市》得到的啟示, 也是為了紀念老一輩革命家朱德——1961年2月, 朱德委員長視察三明, 有感於新舊三明(三元)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寫了一首詩《三明新市》:“上饒集中營, 拘留盡群英。 軍渡長江後, 遷移到三明。 多少英雄漢, 就地遭非刑。 青山埋白骨, 綠水吊忠魂。 將此殺人地, 變為工業城。 ”

這樣的命名, 有城市發展和工業發展的基礎。 新市路位於沙溪東岸, 是市民生活區和商業區, 工業路位於沙溪西岸, 旁邊有三明鋼鐵廠、化工廠等許多工廠,

是工廠集中區, 與當時兩條路的特點是相符合的, 命名新市路和工業路很恰當。

由朱德《三明新市》的詩衍生出的地名還有幾個, 如三明鋼鐵廠廠部所在地原叫道院窠、山頭, 傳說這裡曾是國民黨殺害革命志士的地方, 命名為青山新村。 又如三鋼、三化一帶還有綠水社區、群英社區等, 也是由朱德的詩的啟發而命名。

富興路、長興路、永興路

1958年, 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大軍彙聚三明, 建設以三明鋼鐵廠、三明化工廠為標誌的福建省工業基地。 在三元區也有一個被稱為三元區的老工業基地, 集中一些區屬為主的企業, 這就是位於三元南部的富興堡一帶, 在這一帶以前的老三元人隨便說說, 就能數出幾個耳熟能詳的工廠,

如八四五O廠、雨傘廠、五金廠、塑膠廠、玻璃廠、電鍍廠、通用廠、陶瓷廠、針織廠等等, 相對集中聯在一起不下數十個, 雖然規模都不是很大。 溝通連接這片廠區有三條南北走向的道路, 都以“興”字命名, 就是富興路、長興路和永興路, 富興路的得名來自路的北端曾有一個土堡——福興堡, 永興路得名來自路南端曾有一個三元城關古老的小村永興堡, 而長興路在20世紀八十年代前後的地名普查中命名, 就是因為這一帶工廠集中, 命名為長興路是祈盼工廠長久興旺。 位於長興路末端的三明塑膠廠曾經是一個經濟和社會效益俱佳的中型國營工廠, 在20世紀八十年代初輝煌時期, 人們很想到廠裡當工人。 現在這些廠先後或改制或消失,
只是三元區的老工業基地還留在人們的記憶裡。

受惠於文筆山的饋贈, 緊靠文筆山麓的新市中路、富興路、永興路一帶曾有許多口山泉流出, 為人們長期取水來源。 幾十年來由於環境、人口、建設的變化, 這些山泉相繼改道、隱沒, 或斷流、枯竭, 但在永興路邊的陶瓷廠門口, 前些年還有一口山泉堅強地默默汩汩流淌, 像山泉們最後一滴清亮的眼淚, 後來也在某一天驟然消失了。

安探路

在三元城關省安社區(一)期前, 三明一中背後, 有一條長約千米的新道路, 有個響亮而美麗的名字:安探路。

為什麼叫安探路?很簡單, 一頭連著福建省安裝公司三明分公司, 常簡稱省安三明分公司, 更簡稱省安, 取第二個字“安”,

一頭連著閩西地質大隊, 常簡稱地質隊, 這裡作了一些委婉的轉換, 地質隊的業務之一是探礦, 取“探”字, 故稱安探路。

省安社區(一)期建成後, 大門口前這條新路還沒有名字, 給群眾生活和社會治理帶來不便。 約在2004年有關部門徵詢富興堡街道的意見, 富興堡街道建議命名為安探路, 立即被採納, 在富文一路與新路交界口, 立上安探路的路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