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慈善家鄭鋼:以慈善詮釋“80後”的社會擔當

2018年4月25日, 第十五屆(2018)中國慈善榜在北京水立方正式發佈, 江蘇省慈善總會副會長、江蘇南播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鄭鋼榮獲“年度慈善家”稱號。

獲獎感言

感謝各位領導、嘉賓、朋友們!

感謝專家評委對我的認可與鼓勵!

非常榮幸獲得“年度慈善家”稱號。

我曾經是貧困生, 依靠獎助學金才順利完成學業。 但我始終堅持做人要“有理想、知奮鬥、懂感恩、講情懷”, 也始終希望, 自己要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這正是我走上慈善之路的初心。

“達則兼濟天下”, 在擁有人生中的第一個1000萬時, 我就捐出190萬元;總資產2000多萬時, 又捐出1000萬, 捐贈數額占個人資產的比例很高, 目前已累計回饋母校和社會近億元。 我認為自己只是社會財富的搬運工, 回報社會才是我不懈奮鬥的使命。 我會一如既往地弘揚慈善文化、踐行慈善精神, 與大家一起奮進, 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再次感謝《公益時報》社和組委會!感謝所有媒體和朋友們對我的關心和支持!謝謝大家!

我要為國家和社會做事情, 做財富的搬運工, 把錢花到最需要的地方。

——鄭鋼

1986年出生的鄭鋼是著名青年企業家、金融投資人、慈善家。 畢業于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理科強化班的他曾是依靠獎助學金完成學業的貧困生, 卻在29歲時向母校南大捐款上千萬元。 如今, 鄭鋼已是江蘇省慈善總會最年輕的副會長, 南京大學最年輕的校董。 鄭鋼正在不斷闡釋屬於自己的精神特質, 並通過創辦“南播玩”微信公益平臺、推進公益慈善事業等多種多樣的方式,

把正能量傳遞到新時代的青年中。

他曾是依靠獎助學金完成學業的貧困生, 卻在29歲時向母校捐贈上千萬元;他是江蘇省慈善總會最年輕的副會長, 公益投入近億卻始終保持簡樸。 他說:“我要為國家和社會做事情, 做財富的搬運工, 把錢花到最需要的地方。 ”

他叫鄭鋼。 理想、奮鬥、感恩、情懷, 他不斷詮釋著屬於“80後”一代的精神特質, 把正能量傳遞到新時代的青年當中。

向母校捐款千萬的窮小子

鄭鋼2008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公認最強的學院——匡亞明學院。 該學院招收的全是來自各重點中學的尖子生, 大量畢業生已成為國內外各學科領域的精英。

鄭鋼少年時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 然而他卻是學院極少數早早告別科研道路的學生。 鄭鋼成長在單親家庭, 母親一人僅靠每月千餘元的打工收入養活他。 求學期間, 鄭鋼每年都獲得各類獎助學金, 品學兼優的他從未有過一絲懈怠。 大學畢業那年, 母親的身體已經被類風濕、糖尿病等各種疾病擊垮, 幾乎沒有勞動能力,治病又欠下了不少外債。這一切,母親都默默自己扛著,沒有告訴兒子,但鄭鋼隱約還是感覺到了家裡的困難。畢業那年,當同學們紛紛攻讀碩、博學位時,孝順的鄭鋼放棄保研和出國深造的機會,收拾行囊奔向就業市場。

誰都沒想到,2014年,曾經的窮小子鄭鋼在28歲時回到母校,向學校捐贈190萬元,那時他個人的資產才不過1000萬元;一年後,在他個人資產還不到3000萬元時,又再次捐出了1000萬元,轟動了校園內外。南大一位老教授經過儀式現場,目睹這一切,不禁感慨道:“年紀這麼輕就能這樣回報母校,難能可貴!”

“要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鄭鋼在校期間就顯現出了比常人果斷、努力的品質。大三那年,他毅然從數學物理轉到生物化學專業,並輔修金融,比旁人付出多幾倍的努力,讓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廣一些。而這種廣度和視野以及專業方法,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礎。在同學們眼裡,鄭鋼特別能吃苦、能堅持,每天早起讀書,下課和老師討論,周末節假日早出晚歸、泡自習室,提前半年學C語言,囊括國家獎學金、政府獎學金一等獎……

鑽研和奮鬥已經成了鄭鋼的習慣。在走入社會後,鄭鋼仍堅持每天學習,從沒在晚上12點前睡過覺。超越常人的勤奮和刻苦,也讓他在各項工作中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他首先投身於房地產工作,很快從後臺轉崗做了銷售,並在三年內成為華東銷售冠軍。這時他開始構想未來藍圖,“我還想做得更大、走得更遠”。

權衡之下,辭去穩定的工作,鄭鋼和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家投資公司,然而不到一年半公司倒閉,之前賺的錢也全部打水漂。不肯認輸的他堅持每天鑽研到淩晨,為了夢想忙碌而充實。三年後,他厚積薄發,憑著專業眼光和技術,投資做得順風順水,財富飛快累積起來。

“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是他如今的夢想:“我花的錢其實很少,我一定會捐出去的。”最初給母校的幾次捐款,他的想法特別簡單,“我當年在鼓樓的教學樓看書差點中暑了”,於是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的教學樓裝上了空調;大學時代還是貧困生的他為社團活動忍痛貼錢,“有些社團活動根本沒辦法拉到外聯,還是要支持他們一把”,於是成立了南京大學社團發展基金,彌補了學生時代的遺憾。

漸漸地,捐贈項目和社會活動越來越多,鄭鋼也越發在這些有意義的事情中找到一份特殊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詮釋80後一代擔當精神

年少時,鄭鋼家境困難,但母親從小就教育他,做人一定要“有理想、知奮鬥、懂感恩、講情懷”。當年靠著學校獎助學金支撐學業,這份恩情讓他始終銘記于心並湧泉相報。從2014年11月捐出人生中的第一筆捐款起,鄭鋼在公益慈善路上的前行就再未停歇。他設立南京大學鄭鋼基金、鄭鋼學者獎勵計畫、鄭鋼獎助學金、新媒體發展基金、亞太發展研究基金、社團基金、國際完形與藝術療法研究基金,支持成立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菁英人才培育中心等,捐贈成立江蘇省慈善總會鄭鋼基金、江蘇省青基會鄭鋼公益基金等,再加上對社會上的一些其他資助,以及目前在洽談的捐助意向,鄭鋼的捐助金額已接近1億元,涉及教育、文化、助困、扶貧等各個領域,當選為2017江蘇年度最具影響力公益人物。

2017年10月,鄭鋼受聘為江蘇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出資3000萬元在省慈善總會設立專項基金。他說:“我出身貧寒,得益於社會、學校、師長的關心關懷才順利完成學業,也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他把自己的濃濃感恩之情化作了回報社會的實際行動。

作為“新時代”成長起來的新的社會階層代表,鄭鋼少年時當科學家的理想沒有實現,但他更明確了自己新的理想: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人,這個理想可以說是部分實現了。

“我要為國家和社會做事情,做財富的搬運工,把錢花到最需要的地方。”是鄭鋼在各個活動中始終強調的一句話,他正在不斷闡釋著屬於他自己的精神特質——理想、奮鬥、感恩、情懷,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把正能量傳遞到青年一代。

- END -

本文為公益時報原創首發,歡迎轉載

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獲得授權,違者必究

責任編輯| 高文興 微信編輯 | 吳麗萍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直接閱讀文章 -

慈善榜榜單分析〡第十五屆(2018)中國慈善榜

公益時報

政策解讀/公益活動/熱點事件/社會創新

想留言嗎?果斷在留言區發言吧!

幾乎沒有勞動能力,治病又欠下了不少外債。這一切,母親都默默自己扛著,沒有告訴兒子,但鄭鋼隱約還是感覺到了家裡的困難。畢業那年,當同學們紛紛攻讀碩、博學位時,孝順的鄭鋼放棄保研和出國深造的機會,收拾行囊奔向就業市場。

誰都沒想到,2014年,曾經的窮小子鄭鋼在28歲時回到母校,向學校捐贈190萬元,那時他個人的資產才不過1000萬元;一年後,在他個人資產還不到3000萬元時,又再次捐出了1000萬元,轟動了校園內外。南大一位老教授經過儀式現場,目睹這一切,不禁感慨道:“年紀這麼輕就能這樣回報母校,難能可貴!”

“要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鄭鋼在校期間就顯現出了比常人果斷、努力的品質。大三那年,他毅然從數學物理轉到生物化學專業,並輔修金融,比旁人付出多幾倍的努力,讓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廣一些。而這種廣度和視野以及專業方法,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礎。在同學們眼裡,鄭鋼特別能吃苦、能堅持,每天早起讀書,下課和老師討論,周末節假日早出晚歸、泡自習室,提前半年學C語言,囊括國家獎學金、政府獎學金一等獎……

鑽研和奮鬥已經成了鄭鋼的習慣。在走入社會後,鄭鋼仍堅持每天學習,從沒在晚上12點前睡過覺。超越常人的勤奮和刻苦,也讓他在各項工作中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他首先投身於房地產工作,很快從後臺轉崗做了銷售,並在三年內成為華東銷售冠軍。這時他開始構想未來藍圖,“我還想做得更大、走得更遠”。

權衡之下,辭去穩定的工作,鄭鋼和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家投資公司,然而不到一年半公司倒閉,之前賺的錢也全部打水漂。不肯認輸的他堅持每天鑽研到淩晨,為了夢想忙碌而充實。三年後,他厚積薄發,憑著專業眼光和技術,投資做得順風順水,財富飛快累積起來。

“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是他如今的夢想:“我花的錢其實很少,我一定會捐出去的。”最初給母校的幾次捐款,他的想法特別簡單,“我當年在鼓樓的教學樓看書差點中暑了”,於是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的教學樓裝上了空調;大學時代還是貧困生的他為社團活動忍痛貼錢,“有些社團活動根本沒辦法拉到外聯,還是要支持他們一把”,於是成立了南京大學社團發展基金,彌補了學生時代的遺憾。

漸漸地,捐贈項目和社會活動越來越多,鄭鋼也越發在這些有意義的事情中找到一份特殊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詮釋80後一代擔當精神

年少時,鄭鋼家境困難,但母親從小就教育他,做人一定要“有理想、知奮鬥、懂感恩、講情懷”。當年靠著學校獎助學金支撐學業,這份恩情讓他始終銘記于心並湧泉相報。從2014年11月捐出人生中的第一筆捐款起,鄭鋼在公益慈善路上的前行就再未停歇。他設立南京大學鄭鋼基金、鄭鋼學者獎勵計畫、鄭鋼獎助學金、新媒體發展基金、亞太發展研究基金、社團基金、國際完形與藝術療法研究基金,支持成立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菁英人才培育中心等,捐贈成立江蘇省慈善總會鄭鋼基金、江蘇省青基會鄭鋼公益基金等,再加上對社會上的一些其他資助,以及目前在洽談的捐助意向,鄭鋼的捐助金額已接近1億元,涉及教育、文化、助困、扶貧等各個領域,當選為2017江蘇年度最具影響力公益人物。

2017年10月,鄭鋼受聘為江蘇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出資3000萬元在省慈善總會設立專項基金。他說:“我出身貧寒,得益於社會、學校、師長的關心關懷才順利完成學業,也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他把自己的濃濃感恩之情化作了回報社會的實際行動。

作為“新時代”成長起來的新的社會階層代表,鄭鋼少年時當科學家的理想沒有實現,但他更明確了自己新的理想: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人,這個理想可以說是部分實現了。

“我要為國家和社會做事情,做財富的搬運工,把錢花到最需要的地方。”是鄭鋼在各個活動中始終強調的一句話,他正在不斷闡釋著屬於他自己的精神特質——理想、奮鬥、感恩、情懷,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把正能量傳遞到青年一代。

- END -

本文為公益時報原創首發,歡迎轉載

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獲得授權,違者必究

責任編輯| 高文興 微信編輯 | 吳麗萍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直接閱讀文章 -

慈善榜榜單分析〡第十五屆(2018)中國慈善榜

公益時報

政策解讀/公益活動/熱點事件/社會創新

想留言嗎?果斷在留言區發言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