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尿病患者必存!糖尿病人低血糖更可怕 如何能預防?

有報導稱, 資料顯示, 我國約有1.14億名糖尿病患者, 其中46.4%的患者得到確診, 僅有12.9%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血糖控制。 但無論是初發患者還是多年的“老糖友”, 只是一味地顧著控制高血糖, 卻不知道要預防低血糖。

【糖尿病人低血糖更可怕】

北京醫院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內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介紹, 血糖值過高會加速血管動脈粥樣硬化, 引起心臟、腎臟、眼睛等慢性併發症。 但血糖值過低也並非好事, 由於腦細胞所需的能量主要來源於血糖, 短暫的低血糖就可導致腦功能損傷、神經系統受損和行為異常。

嚴重或延誤6小時以上的低血糖可引起腦細胞不可逆性的損傷, 甚至危及生命。

對於糖尿病人, 最關心的是什麼原因會導致低血糖呢?郭立新表示, 未規律進食, 用藥後未按時進餐或進食量減少;活動量增大, 未適當加餐, 或減少降糖藥物用量;初發糖尿病, 經胰島素強化治療出現“蜜月期”, 胰島素未及時減量;1型糖尿病或多年的2型糖尿病、脆性糖尿病, 常常因為生活方式的輕微變化即出現血糖波動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學專業委員會終身顧問潘長玉強調, 常見引發低血糖反應的原因還包括胰島素使用過量、胰島素注射時間錯誤、濫用口服降糖藥等。 新上市的長效基礎胰島素類似物類比人體基礎胰島素分泌曲線,

超長作用時間能較好地穩定血糖值。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 如果血糖低過3.9mmol/L, 就會呈現不同程度的低血糖現象, 這也是糖尿病急性併發症之一。 “低血糖的危險性比高血糖更快更急, 因此, 要儘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自我血糖監測能明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率。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表示, 準確的自我血糖監測能及時發現高血糖和低血糖, 能及時干預或維持正常的血糖水準, 使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危險降至最低。 有些患者病情不穩定, 常發生夜間低血糖, 因此睡前應監測血糖, 如果血糖偏低, 可在睡前適量加餐;對於無症狀地低血糖患者應加強血糖監測, 及時降低胰島素的劑量, 調整飲食和運動治療方案。

此外, 糖尿病人日常也要隨身攜帶糖果、餅乾等食物, 比如活動量較平時增大, 一旦有低血糖症狀時, 可立即進食, 有助於症狀較快緩解。

【8大營養意見請收藏!】

為了幫助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方面更好地控糖, 中國營養學會在2017年發佈了我國首份糖尿病膳食指南——《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指南向糖友推薦了八大營養健康意見。

吃、動平衡,

合理用藥, 控制血糖,

達到或維持健康體重

有些糖尿病患者總是怕吃藥, 想僅僅通過控制飲食來降糖, 但效果往往並不如意。 為了引起糖友的重視, 指南的第一條推薦就提出了要將飲食與規律運動、用藥相結合, 以此來控制血糖。

在運動方面, 中老年糖友最好選擇有氧運動(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太極拳),

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在飲食方面, 糖友要特別注意多種多樣, 營養均衡, 不要想當然地以為營養不良只是骨瘦如柴人的專利, 很多肥胖的人更有可能是營養不良。

主食定量, 粗細搭配,

全穀物、雜豆類占1/3

主食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最經濟和最主要的來源, 控制主食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糖, 但如果主食攝入過少將會產生頭暈、心悸、腦功能障礙等問題, 嚴重者會導致低血糖昏迷。 因此, 糖友每天的主食量不能少於130克, 大概是5兩饅頭、8兩米飯。

另外, 糖友飲食也少不了粗糧, 蒸米飯時可以按照大米:雜豆(或全穀物)是2:1的比例, 簡單地說就是抓兩把大米, 一把雜豆(或全穀物)。

全穀物有全小麥、大麥、燕麥、玉米等;雜豆類是除大豆外的其他豆類。

多吃蔬菜, 水果適量,

種類、顏色要多樣

按照指南要求, 糖尿病患者餐餐都要有新鮮蔬菜, 但最重要的還是烹飪方法, 推薦急火快炒,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價值。

建議糖友每天吃1斤(500克)左右蔬菜, 其中, 顏色比較深的蔬菜應占一半。

另外, 糖友不是不能吃水果, 而是應按照一定的規則來吃。 首先, 一次不能多吃;在兩餐中間吃水果, 一般上午9時到9時半, 下午3時到4時, 晚上睡前9時左右為宜;根據血糖控制的好壞來選擇;把水果中的熱量計入熱量攝取的總量裡。

常吃魚禽,

蛋類和畜肉適量,

限制加工肉類

糖友要常吃魚禽, 是因為魚肉和禽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優質蛋白質, 而且肉質嫩軟,非常適合老年糖友食用;而畜肉則要適量,且要減少肥肉的攝入。

糖友每週吃雞蛋不要超過4個,不能不吃蛋黃,因為蛋黃中含有抗氧化劑、維生素B12、維生素A、鐵等營養素。

另外,建議糖友要少吃煙熏、烘烤、醃制等加工肉類製品,這類食品的脂肪含量很高且以飽和脂肪為主,對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極為不利;而且這類食品還是高鹽食品,糖尿病食用後會給腎臟增加負擔。

奶類豆類天天有

零食加餐

合理選擇

建議糖友每天要飲用300g左右液態奶或相當量的乳製品。牛奶中含有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糖友不能隨便放棄;如果糖友乳糖不耐受,可以先嘗試少量飲用牛奶,實在不能飲用牛奶可以用豆漿替換。此外,還要重視大豆及其製品的攝入,比如豆腐、豆腐乾、腐竹等。糖友加餐要建立在每天熱量一定的基礎上,減少正餐量,每餐只吃六七分飽。每次加餐食物所含熱量應控制在50~100大卡,用零食加餐可適量選擇堅果,推薦三類:一是核桃,一天可吃2個;二是開心果,每天可吃一小把;三是扁桃仁。

清淡飲食

足量飲水

限制飲酒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少老人的味覺靈敏度會下降,平時吃飯不知不覺中就會變得很鹹,對此,糖友做菜時不要通過嘗菜來加鹽,而是用控鹽勺放入定量的鹽,每人每天攝入鹽的量控制在6克以內。除了少鹽,還要少油,每人每天不要超過半兩(25克)油。

糖友不能為了少尿而少喝水,不能等到口渴了再喝水,糖友和普通人一樣,每天平均需要2500毫升的水,除了飲食中含有的部分水外,還有1600~2000亳升的水要靠外部飲水供應。也可適量飲用檸檬水、淡茶或咖啡,但不推薦患者飲酒。

定時定量,

細嚼慢嚥,

注意進餐順序

只有定時吃飯了才能定時吃藥,這就要求糖友作息要規律,不能今天8點起床,明天10點起床。至於糖友每天是吃三餐還是四餐要根據糖友的病情來定。

糖友還要控制進餐速度,細嚼慢嚥。有些糖友會誤認為快點吃完飯,腸道吸收的慢,血糖也就升得慢了,但更多真實的情況是,糖友吃得越快,飯也吃得很多,所以建議糖友吃飯要嚼十幾下,吃飯不要圖快。

另外,糖友在吃飯時最好先吃蔬菜、肉類,最後吃主食,當然糖友也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定進餐順序。

注重自我管理

定期接受

個體化營養指導

第八個推薦是前面七個推薦的總結。不少糖尿病患者會自學糖尿病知識或去醫院聽專家講授糖尿病知識,學習了這麼多最終就是要落實到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血糖。糖友要特別注重包括飲食控制、適度體力活動、遵醫囑用藥、監測血糖、足部護理以及預防低血糖這六方面的自我管理。

其中糖友要特別注意低血糖。幾乎每個糖友都經歷過低血糖,糖友要學會辨析“偽裝”的低血糖,如心慌、失眠等低血糖前期表現。

另外,建議糖友要定期去諮詢、接受營養(醫)師的個體化營養指導,每年至少4次。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吃水果按照最佳時間點】

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水果,而是要會選時間點。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應在兩餐之間、饑餓和體力活動之後,一般選擇在上午九點、下午三點或是晚餐後的一小時和睡前的一小時,作為能量和營養的補充。

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不能餐前或餐後立即吃水果,因為如果餐後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混合性食物會阻塞消化快的水果,即所有食物在胃內攪在一起,易出現胃脹、泛酸等不適症狀;而且,還會因一次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升高,加重胰腺的負擔。

具體來說,糖尿病人吃哪些水果好,首先要明確水果也會升高血糖,尤其部分糖分比較高的水果,但不是絕對禁忌,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一般空腹血糖<7.8mmol/L,餐後血糖<10mmol/L和糖化血紅蛋白<7.5以下的,不常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患者可在指導下選用含糖量交低,味道酸甜的水果。

包括西瓜、獼猴桃、番茄、柚子、柳丁、檸檬、桃子、李子、杏、枇杷、鳳梨、草莓、青梅、櫻桃、椰子乳等。

蘋果吃半個:蘋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起到調節機體血糖的作用,預防血糖驟升驟降,糖友吃蘋果要適量,建議每天吃半個蘋果。

櫻桃不要過10個:櫻桃中含有的維生素E,對於糖尿病患者防治腎臟併發症有益,還能説明糖尿病患者預防心血管系統的併發症,建議糖友每天食用櫻桃不要超過10個。

獼猴桃不要超1個:獼猴桃可以減輕患者的胰腺負擔,幫助其吸收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果膠,某些微量元素還可以提高和改善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活性。建議糖友每天食用100克左右即可,不要超過1個。

【挑血糖儀要注意五點】

挑選血糖儀,有5方面需要注意。

1. 準確性:市場上的血糖儀只要是正規品牌的合格產品,準確度都是很高的,但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定期維護和校準。

2. 簡便性:儘量選擇操作步驟少、使用簡便的產品。

3. 測試時間:不同血糖儀測試時間有別,有的要幾十秒,有的僅需幾秒,可儘量選擇耗時更少的。

4. 記憶功能:建議選擇記憶容量大的產品,以便查閱以往的血糖情況。

5. 試紙條價格:血糖儀不是一次性消費,還需要考慮血糖試紙的價格,如果血糖儀便宜但試紙偏貴,也不夠經濟實惠。注意買正規廠家生產的試紙條,價格合理且不影響檢測結果。

綜合自人民網-健康時報、人民網-生命時報、羊城晚報

而且肉質嫩軟,非常適合老年糖友食用;而畜肉則要適量,且要減少肥肉的攝入。

糖友每週吃雞蛋不要超過4個,不能不吃蛋黃,因為蛋黃中含有抗氧化劑、維生素B12、維生素A、鐵等營養素。

另外,建議糖友要少吃煙熏、烘烤、醃制等加工肉類製品,這類食品的脂肪含量很高且以飽和脂肪為主,對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極為不利;而且這類食品還是高鹽食品,糖尿病食用後會給腎臟增加負擔。

奶類豆類天天有

零食加餐

合理選擇

建議糖友每天要飲用300g左右液態奶或相當量的乳製品。牛奶中含有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糖友不能隨便放棄;如果糖友乳糖不耐受,可以先嘗試少量飲用牛奶,實在不能飲用牛奶可以用豆漿替換。此外,還要重視大豆及其製品的攝入,比如豆腐、豆腐乾、腐竹等。糖友加餐要建立在每天熱量一定的基礎上,減少正餐量,每餐只吃六七分飽。每次加餐食物所含熱量應控制在50~100大卡,用零食加餐可適量選擇堅果,推薦三類:一是核桃,一天可吃2個;二是開心果,每天可吃一小把;三是扁桃仁。

清淡飲食

足量飲水

限制飲酒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少老人的味覺靈敏度會下降,平時吃飯不知不覺中就會變得很鹹,對此,糖友做菜時不要通過嘗菜來加鹽,而是用控鹽勺放入定量的鹽,每人每天攝入鹽的量控制在6克以內。除了少鹽,還要少油,每人每天不要超過半兩(25克)油。

糖友不能為了少尿而少喝水,不能等到口渴了再喝水,糖友和普通人一樣,每天平均需要2500毫升的水,除了飲食中含有的部分水外,還有1600~2000亳升的水要靠外部飲水供應。也可適量飲用檸檬水、淡茶或咖啡,但不推薦患者飲酒。

定時定量,

細嚼慢嚥,

注意進餐順序

只有定時吃飯了才能定時吃藥,這就要求糖友作息要規律,不能今天8點起床,明天10點起床。至於糖友每天是吃三餐還是四餐要根據糖友的病情來定。

糖友還要控制進餐速度,細嚼慢嚥。有些糖友會誤認為快點吃完飯,腸道吸收的慢,血糖也就升得慢了,但更多真實的情況是,糖友吃得越快,飯也吃得很多,所以建議糖友吃飯要嚼十幾下,吃飯不要圖快。

另外,糖友在吃飯時最好先吃蔬菜、肉類,最後吃主食,當然糖友也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定進餐順序。

注重自我管理

定期接受

個體化營養指導

第八個推薦是前面七個推薦的總結。不少糖尿病患者會自學糖尿病知識或去醫院聽專家講授糖尿病知識,學習了這麼多最終就是要落實到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血糖。糖友要特別注重包括飲食控制、適度體力活動、遵醫囑用藥、監測血糖、足部護理以及預防低血糖這六方面的自我管理。

其中糖友要特別注意低血糖。幾乎每個糖友都經歷過低血糖,糖友要學會辨析“偽裝”的低血糖,如心慌、失眠等低血糖前期表現。

另外,建議糖友要定期去諮詢、接受營養(醫)師的個體化營養指導,每年至少4次。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吃水果按照最佳時間點】

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水果,而是要會選時間點。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應在兩餐之間、饑餓和體力活動之後,一般選擇在上午九點、下午三點或是晚餐後的一小時和睡前的一小時,作為能量和營養的補充。

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不能餐前或餐後立即吃水果,因為如果餐後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混合性食物會阻塞消化快的水果,即所有食物在胃內攪在一起,易出現胃脹、泛酸等不適症狀;而且,還會因一次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升高,加重胰腺的負擔。

具體來說,糖尿病人吃哪些水果好,首先要明確水果也會升高血糖,尤其部分糖分比較高的水果,但不是絕對禁忌,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一般空腹血糖<7.8mmol/L,餐後血糖<10mmol/L和糖化血紅蛋白<7.5以下的,不常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患者可在指導下選用含糖量交低,味道酸甜的水果。

包括西瓜、獼猴桃、番茄、柚子、柳丁、檸檬、桃子、李子、杏、枇杷、鳳梨、草莓、青梅、櫻桃、椰子乳等。

蘋果吃半個:蘋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起到調節機體血糖的作用,預防血糖驟升驟降,糖友吃蘋果要適量,建議每天吃半個蘋果。

櫻桃不要過10個:櫻桃中含有的維生素E,對於糖尿病患者防治腎臟併發症有益,還能説明糖尿病患者預防心血管系統的併發症,建議糖友每天食用櫻桃不要超過10個。

獼猴桃不要超1個:獼猴桃可以減輕患者的胰腺負擔,幫助其吸收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果膠,某些微量元素還可以提高和改善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活性。建議糖友每天食用100克左右即可,不要超過1個。

【挑血糖儀要注意五點】

挑選血糖儀,有5方面需要注意。

1. 準確性:市場上的血糖儀只要是正規品牌的合格產品,準確度都是很高的,但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定期維護和校準。

2. 簡便性:儘量選擇操作步驟少、使用簡便的產品。

3. 測試時間:不同血糖儀測試時間有別,有的要幾十秒,有的僅需幾秒,可儘量選擇耗時更少的。

4. 記憶功能:建議選擇記憶容量大的產品,以便查閱以往的血糖情況。

5. 試紙條價格:血糖儀不是一次性消費,還需要考慮血糖試紙的價格,如果血糖儀便宜但試紙偏貴,也不夠經濟實惠。注意買正規廠家生產的試紙條,價格合理且不影響檢測結果。

綜合自人民網-健康時報、人民網-生命時報、羊城晚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