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甘孜丹巴縣的科技種植 讓群眾致富有道

人民網成都4月28日電 (王波)改革開放40年來, 甘孜州丹巴縣農業產業發展有哪些變化?“原來丹巴縣的種植業, 農民大多自給自足, 產量上不去, 農民要從種植業的收入, 相對較少。 如今, 丹巴縣充分運用科技手段, 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 促農增收。 ”丹巴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王桂和說道。

離開丹巴縣城, 沿著小金川河逆流而上27公里, 半扇門鄉喇嘛寺二村正在修建的蔬菜大棚基地, 工人師傅們忙著焊接搭建大棚要用的簡易鋼架。

在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的蔬菜基地裡, 王成億正和她的鄰居給土地翻土,

為種植做準備。 幾十年前, 王成億家裡基本上種點土豆、玉米, 也賣不上好價錢, 全部都是自家食用, 為了解決生計, 她也經常到內地餐館, 酒店給人打工, 一年到頭能掙1萬多元。

隨著改革開放和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地, 丹巴縣立足當地的天然地理優勢和物種優勢, 引進尚作農業科技公司。 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 積極打造高產高效蔬菜種植示範基地。 該基地始建於2017年12月, 現建設有蔬菜基地70畝, 其中大棚蔬菜種植面積有50餘畝。 主要種植番茄、無筋豆及瓜類蔬菜, 冬季配置菌類常規生產。

據介紹, 該基地通過“公司+園區+農戶”的運營模式進行經營, 老百姓通過流轉土地和進廠務工的形式, 可以就近獲得兩份經濟收益。 王成億算了一筆賬,

他家共有3畝土地, 全部流轉給企業, 一畝土地一年收益1300元, 3畝土地共3900元, 加上他在企業進行著日常的管理, 平均每天薪資80元, 這樣算下來, 他每年在家門口就可以賺到2萬多元, 比在外打工划算很多。

王成億說, 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今, 在家門口可以掙錢不說, 還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兼顧著家裡。

“和王成億一樣, 在這裡務工的當地村民已經有7位, 他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 在家門口掙到工資。 ”園區負責人江孝明介紹到, 目前基地建設與生產同步推進, 本月底將完成供水系統建設和大棚基本建設, 5月完善道路及生產生活用房建設, 整個基地建設完成後, 在這裡務工的老百姓將達到20餘個, 人均收入增長近萬元。

如果說從傳統農業種植到大棚基地種植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的甘孜印記,

那麼羊肚菌種植則是丹巴縣加快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膽嘗試。

在喇嘛寺二村的羊肚菌種植基地, 村支部書記袁強帶領著村民們在農田裡搞起了實驗, 種植了10畝羊肚菌, 當年就收益20萬元。 據袁強介紹, 在40年前, 根本就沒有想過種植羊肚菌。 如今, 袁強的第二塊羊肚菌種植試驗工作正在甘孜縣和理塘縣如火如荼的開展著, 採訪結束後, 袁強笑著說, 希望今年又是個好收成。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