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常過一過“安檢門”(人民論壇)

圖片來源網路

每當遇到安檢門, 總有一種抵觸心理在心底升騰:我不是壞人, 為什麼要像壞人一樣防著我?安檢是用來防壞人的,

為什麼反而給好人造成不便?能不能簡化一下通過流程?現實中, 許多人都有類似的心理反應。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可規矩建起來了, 很多時候卻又感覺被規矩捆住了手腳, 行動不自在, 渾身不舒服。 更有甚者, 放縱不羈愛“自由”, 一聽到“規矩”二字就反感, 總是陽奉陰違、言不由衷, 刻意逃避規矩約束。 這充分提醒我們, 紙面上的規定容易建立起來, 心理層面的制度習慣、規矩意識卻需要經歷一個緩慢的培養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 “人情大於規則”的人治習慣可能捲土重來, “變通一下, 網開一面”的落實乏力問題也會趁機滋生, 諸如“制度麻煩好人”這樣的心理不適, 更可能困擾許多人。

為政者接受監督, 正像是過安檢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監督面前沒有例外, 一把尺子量到底, 為的就是做壞的預設, 確保好的結果。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 自我打包票也不能替代他人監督。 對自己的黨性和政德有自信固然好, 但自信並不妨礙接受監督。 值得警惕的是, 過分的自信就是自負, 不習慣在監督下成長進步, 就可能小錯釀成大錯, 小問題變成大麻煩。 試看那些落馬官員從“好同志”向“階下囚”的滑落軌跡, 多少人都曾是能力出眾、深受好評的好幹部, 但就是因為不願接受紀律規矩約束, 不斷逃避黨紀國法監督, 結果堤潰蟻穴, 在違法亂紀的不歸路上跌了跟頭。

一個好的制度, 不僅可以讓壞人幹不成壞事, 也可以防止好人變壞。 監督是制約權力運用的“緊箍咒”,

也是自我退思補過的“正容鏡”, 更是免於貪腐風險的“護身符”。 嚴管就是厚愛, 放縱等於加害, 缺少監督制度的防護, 到頭來受傷的肯定是好人。 由此而言, 誰也不要把自己當成“免檢產品”, 不能“老虎屁股摸不得”, 也不能“你有你的關門計, 我有我的跳牆法”。 經常過一過“安檢門”, 保持政治清醒, 守住廉政底線, 才能夠官清身正、行穩致遠。

主動接受監督, 過去一直被當成是一種胸襟雅量、道德高標。 今天, 從憲法修正案增寫“監察委員會”一節、監察法獲得審議通過, 到黨內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各類監督形式豐富完善, 黨內監督已覆蓋所有黨組織和黨員、國家監察已覆蓋所有公職人員, 党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逐漸形成。

這意味著, 權力監督不僅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而且沒有禁區、沒有例外, 接受監督在情理上天經地義, 法理上更是理所應當。 無論黨員幹部還是公權力行使者, 誰都不能淩駕於黨紀國法之上。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明確要求領導幹部, “從諫如流, 自覺接受監督”, “不能職務越高就越說不得、碰不得”。 對監督擺正心態, 把接受監督當作責任和義務, 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才能永葆廉潔本色, 中國特色監督體系的制度優勢也必將充分釋放出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