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6年前的民國軍需債券,見證辛亥革命背後的故事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27日訊(記者 向淩燕)民國時期的第一張債券是怎樣的?近日, 武漢收藏愛好者萬先生通過“尋武漢寶藏 講江城故事”活動展示了一張民國元年(1912年)發行的“中華民國軍需公債券”。 這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張公債, 是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唯一一次發行的債券, 也是民國以來由政府發行的最早的還本付息的國內公債, 具有開篇意義。

1911年武昌首義成功後,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 孫中山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 為了創建國民革命軍, 徹底推翻滿清帝國, 孫中山親自批准發行中華民國軍需公債券。

軍需公債自1912年2月2日開始發行, 發行定額一億元, 共有伍圓、拾圓、一佰圓、一仟圓四種面額。 年息八厘, 償還期限六年, 以國家所收錢糧做抵押, 前一年只付息, 後五年每年償還五分之一, 至發行後第六年還清, 屬於還本付息型公債。

萬先生展示的債券, 長34釐米, 寬27釐米。 券面上方有“中華民國軍需公債”“民國元年中央政府發行”“公債發行規則的十條說明”等文字資料, 並蓋有“中華民國財政部之印”, 大總統“孫文之印”, 副總統“黎元洪印”;券面下方是公息票, 背面是公債券的英文版。 與現在一般債券不同的是, 這張債券下半部印有12張息票, 每張息票均有各自的編號。

當時除在國內發行外, 軍需公債還在澳洲、美洲、南洋等地區發行,

得到了華僑的積極回應。 後因種種原因, 公債在同年5月27日停止發行, 剩餘公債全部銷毀, 實發數僅有小面額的數萬元, 不到計畫數的十分之一, 以致存世量較少。

武漢不僅是歷史文化名城, 也是收藏寶地, 經過長江日報“尋武漢寶藏 講江城故事”的活動徵集, 眾多藏家們踴躍報名參加。

如果你家也有寶貝, 趕快報名讓藏品活起來吧。 進入公眾號“長江文博”(微信號:cjrbwenbo)即可報名, 您也可以聯繫工作人員直接報名, 電話:18202758233。

【編輯:符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