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海I號”船艙內發現非黃種人遺骸

“南海I號”自2007年打撈上岸入駐水晶宮後, 文物發掘工作在有序進行。 800年的古沉船裡到底埋藏著多少秘密, 一直為社會各界所關心。 今天(27)記者在從“南海I號”考古現場瞭解到, 借助新科技手段, 專家們又有了一個重要的新發現——甲板下船艙內部發現非黃種人遺骸。

廣東省考古所副所長、南海1號考古隊隊長崔勇一直參與“南海I號”考古和發掘工作。 據他介紹, 在進行發掘工作的過程中時, 他們在甲板下船艙內部意外地發現了人類遺骸。

經過DNA測序, 考古人員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 測序最終的結果排除了遺骸是黃種人的可能, 這也給研究結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有關“南海I號”的年代, 此前專家們根據出土瓷器、銅錢和水下試掘時所見船體水下部分和船殼弧度等, 推知沉船年代應是南宋時期。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船體構造復原和分析、裝載貨物種類和產地, 判斷“南海I號”沉船是由福建泉州起航, 駛向東南亞進行商貿活動。 由於沉船上採購和儲備的植物類食物以產于華南特別是福建的當地植物品種為主,

此前專家推測沉船的上船員, 主要來自閩地沿海地區。 由於骸骨發現的位置是在不容易逃生的下艙內, 而船主以及隨行人員多居住在甲板之上。 結合這次DNA測序的結果, 有可能當時南宋時期已經有了外籍水手。 另外, 這個結果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貿易繁榮和對外開放的程度。

隨著考古和發掘的深入, “南海I號”古沉船承載的秘密將慢慢展現在我們面前, 對於後續的新發現, 我們也會繼續追蹤。

文字、攝像:何輝 李揮 吳怡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