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記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耿軍、耿曉康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 ——記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耿軍、耿曉康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

為狠狠還擊越南小霸, 偉大的自衛還擊戰鬥打響了。 在黨中央的統一指揮下, 一批又一批的部隊奔赴前線。 年青的戰士們懷著對敵人無比的仇恨, 對祖國深深的愛, 告別了父母兄妹, 踏上了戰鬥的征程。 我的兩個弟弟耿軍、耿曉康同時參加了戰鬥, 並雙雙為國獻出了他們年青的生命。

一、生命之花

我們子妹4人。 大弟耿軍, 生於1958年10月1日, 二弟耿曉康生於1961年8月4日。 他們從小就在党的陽光哺育下, 在父母的嚴格教育下健康地成長。

1977年元月, 部隊內部實行了招兵。 當時正下農村的二弟耿軍, 隨同部隊知青點的青年們, 按照內招條件, 光榮地加入了人民解放軍的行列。

三弟耿曉康還在學校上初中二年級, 但他從小想當兵, 想像爸爸那樣戴著閃閃的帽徽,

穿著綠色的軍裝, 挎著手槍多威武啊!特別是當他看到哥哥、姐姐都穿上了綠軍裝, 心裡是多麼的著急啊。 他和自己的小夥伴們商量, 也要當兵。 於是在77年3月X號(已記不清)的一天, 他終於和幾個年齡相當, 都在讀初二的孩子, 瞞著父母, 坐火車到哥哥當兵的150師448團去找爸爸當年的老戰友(當時主要找的是團劉兆興副參謀長), 同他吵著要當兵。 劉副參謀長把這一情況, 打電話告訴了我爸爸、媽媽。 此時, 爸爸、媽媽在家裡正為找不著曉康弟弟而急得團團轉。 得知孩子偷偷跑去當兵一事, 放下心來。 考慮到曉康年僅14歲, 還不怎麼懂事, 怎麼能夠適應部隊緊張的生活?況且這麼小年紀當兵也不合規定啊!爸爸在電話上告訴劉副參謀長,
讓他幫做工作, 把曉康動員回來。 然而, 我的曉康弟弟當兵的決心很大, 他哭著就是不回家。 他對團裡的首長說:“叔叔, 留下我吧!你們不要看我年紀小, 我個子大, 力氣大, 只要讓我當兵, 喂豬煮飯, 幹什麼都行。 ”首長們看著說服他們, 動員又動員不回去, 只好決定把他們暫時留在團教導隊幫炊事班煮飯。 這對於曉康弟弟來說是很滿足的了, 起碼來說是生活在解放軍的大集體中了。 他堅持每天記日記, 學習文化知識, 虛心向老同志學習, 與首長、同志們相處的很好。 同志們都非常喜歡他, 說他是“一等兵”他聽了心裡美滋滋的幹起活來, 更加帶勁了。 炊事班壘豬圈, 別人一次最多只搬6匹磚, 他卻一次就抱10匹磚,
班長關心地對他說:“曉康, 少搬點, 你年紀小別累倒了。 ”“不得。 ”曉康弟弟用手抹一把汗水, 幹的更歡了。 教導隊一開訓, 吃飯的就有近兩百人, 每天早晨蒸饅頭都要蒸幾十斤麵粉的, 加之, 炊事班只有3人, 工作量很大。 曉康弟弟在家排行老三, 家裡的活有哥哥、姐姐幹, 更不要說煮大鍋飯了。 但是, 他在炊事班, 認真地向老同志請教, 在短時間內很快地掌握了炊事技術, 不久便單獨上灶煮飯了。 1977年國慶, 部隊放假, 我們三子妹一起回到了家裡, 大家興奮地談論著半年多來在部隊的成長情況。 曉康弟弟帶著幼稚的口氣對我們說:“姐姐, 在部隊我什麼都不怕, 再苦再累的活兒我都能幹, 就是怕早晨起床蒸饅頭那一關。 早晨5點鐘非要班長喊我才醒得來。
姐姐, 當時我是多麼想能在家裡那樣, 一覺睡到天亮啊!可是想到同志們在等吃早飯, 他們吃不了飯, 怎麼訓練啊!所以我就下定決心, 把鬧鐘放到枕頭邊上, 但這樣還是不得行, 我的瞌睡太大了。 ”聽了他的話, 我和耿軍弟弟都笑了。 曉康弟弟在教導隊呆了1年半時間, (1977年3月~1978年10月)每天除了煮三頓飯外, 其餘的時間全用來學習文化, 學習軍事技術。 他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單、雙杠一、二、三練習, 並學習了軍事基礎知識, 如:射擊、刺殺、投彈等, 並堅持記日記。 (詳見曉康弟弟留下的日記本)曉康弟弟年齡雖小, 文化程度僅初中二年級, 但從他的日記中可以看出, 他在部隊的大熔爐裡飛快地成長起來。 他處處以雷鋒同志為榜樣, 默默地為同志們做好事。如班裡有同志生病,他把媽媽從信封裡寄來的僅有的兩元錢買成罐頭送到同志床邊(曉康弟弟在教導隊,由於不是正式兵,部隊只管飯,不發津貼。從77年3月到78年10月)同志的衣服髒了,他總是幫著洗,在工作中,他吃苦耐勞,搶髒活重活幹(曉康弟弟留下一件棉衣,上邊在衣服的前襟和袖口有多處炭火燒成的小洞。據炊事班同志講,那是他在燒火煮飯時,為了爭時間,保證按時開飯,掏爐渣時燒的。)弟弟年紀小,還不怎麼會補衣服,他就去衛生隊要幾塊膠布貼在棉衣洞上。(這件棉衣由於看著心裡實在悲痛,在交遺物時,我們要求團裡首長給換了)1978年10月,曉康弟弟分下了連隊(448團二營六連)成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戰士,他的心裡多高興啊!他給爸爸、媽媽寫了信,表示一定要在部隊好好幹,做人民的好戰士(詳見信件)1978年11月的一天早晨,那是,曉康弟弟為了鍛煉身體,每天都比大家早起半小時練長跑,當他剛練完長跑回到宿舍,一陣劇烈地疼痛,使他幾乎暈過去,他雙手捂著肚子,一步一停地走到團衛生隊,經醫生檢查是患了急性闌尾炎,需馬上動手術。當醫生徵求他們意見時,曉康弟弟誠懇地對醫生說:“陳醫生,你們就在這裡給我作手術吧,我挺得住。”由於衛生隊醫療條件較差,使簡單的闌尾手術進行了5個多小時,據在場的女衛生員黃英同志講:“曉康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沒有哼一聲,只見他把嘴皮咬的緊緊的,手術中流了很多血,滿滿的一痰盂。失血過多,使他幾乎休克。”曉康弟弟很懂事,為了不使爸爸、媽媽操心,他讓哥哥及戰士們一定要為他保密,不讓爸爸、媽媽得知他動手術的消息。一個星期後,他傷口拆線回到了連隊。由於手術過程中,流血太多,加之連隊每天0.47元的生活標準,緊張的訓練,使得曉康弟弟的臉色蒼白,心跳加快,頭昏眼花,他拖著沉重的步子,到衛生隊找醫生看病。醫生告訴他,這是貧血所致,注意營養多喝點白糖開水就會好的。當時,團裡服務店的白糖是憑票供應給幹部、家屬的,戰士根本買不到。在這樣的情況下,曉康弟弟才給媽媽寫去了信,說他得了點小病,需要一點白糖。媽媽托人給他帶去了兩斤白糖和一袋奶粉。就是這點東西,他也捨不得一人吃,班裡有同志不舒服,他把濃濃的白糖水送過去;想到自己的哥哥在部隊農場種地,勞動強度大,生活艱苦,他又把一半白糖給了哥哥。曉康弟弟儘管年紀小,但他是這樣的懂事,在他幼小的心靈裡,他知道應該怎樣生活,關於他的許許多多的事蹟,只有找他當年的小夥伴們,現在還活著的戰友,但更多的事蹟是人們所無法知道的。他沒有枉度17個春秋,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他在部隊短短的兩年中,有一年半的時間為戰友們燒火煮飯,然而,就在這連正式兵都不是的情況下 ,他處處以人民戰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短暫而光輝的歷史。

我的耿軍弟弟與曉康弟弟比起來,要成熟得多了。他1976年高中畢業,同年8月下到了綿陽燈塔公社知青點,在農村勞動的幾個月時間裡,他虛心向貧下中農學習,在艱苦的勞動中磨練自己。一次生產隊安排他挑穀子,其他知青都嫌活太重,不願意幹,但我耿軍弟弟卻帶頭和社員一起挑著百十斤重的擔子,一趟趟地往返於田間地頭。儘管他的肩壓腫了,腰也累痛了,但他卻樂呵呵地對媽媽說:“勞動就是鍛煉人,肩膀腫,腰杆痛,證明我的勁大了。要當一個新式農民,沒有一把勁是不行的。”每天勞動回來,在昏黃的油燈下,他堅持學習文化知識及農業生產技術書籍(他看過的書,如農機簡易維修等,至今仍保存在家裡)。知青點離城15裡路,吃菜蔬較困難,知青點伙食團每天只做三頓飯,不做菜,菜大都是知青們從自家屋裡帶去吃。耿軍弟弟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自己買了一個泡菜罐子,泡些蘿蔔、白菜。媽媽看他勞動強度大,身體又比較瘦弱,家裡有點好吃的,總要捎信叫他回來,耿軍弟弟不但不回家,還請同學捎口信讓媽媽不要為他操心。他堅持一個月回來一次,換洗換洗衣服,帶點辣椒醬、鹹菜,常常是當天回來,當天回去。在農村勞動的幾個月時間裡,除回家的幾天外,他沒有缺過一天工,他利用工余時間為社員理髮、辦黑板報,當地社員都誇他是好知青。

1977年2月,耿軍弟弟參軍了,分在448團三營八連一班當戰士。當時,他所在的連隊正擔負著耕種團農場幾百畝水田的生產任務。一個連隊一百多人,每人平均幾畝地,任務重,生活艱苦,這對耿軍弟弟來說是一個大的考驗。緊張的“雙搶”季節來到了,戰士們從早上5點鐘下地,到晚上九點多鐘收工,三頓飯都在地頭上吃。連隊其他的幾個幹部子弟有的要求下炊事班,有的乾脆就通過父親調離了連隊,但耿軍弟弟沒有這樣,他自覺地在艱苦的生活中磨煉自己。在這段時期,他的思想上一度產生了一些想法,認為當兵太苦了,“比當農民還苦”(詳見 年 月 日信件)。然而,在連隊的大家庭裡,在同志們的幫助下,他很快端正了思想,他在給我的來信中談到:“一定要在火熱的生活中鍛煉自己。”在緊張的勞動中,他向農村入伍的戰友學習,栽秧子,打穀子,樣樣農活他都幹。耿軍弟弟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勤儉節約,艱苦樸素,他一個月6元錢的津貼,除了買書、買肥皂、牙膏以外,其餘的全存了起來。就在打仗臨出發前的幾天,他還把節約下來的60元錢,寄給了媽媽,並和曉康弟弟一起給媽媽寫下了一封情深意長的信。信中表示了兒子對母親的愛,對敵人的恨,也表示了他們決心在戰鬥中貢獻青春的情。他們在信中寫道:“在這臨上前線的日子裡,兒子有多少話要對媽媽講啊!但畢竟是紙短話長,媽媽你放心吧:您的兒子是不會給您丟臉的。”並附了一首他們寫的詩:“父母嚴教思情長,孩兒牢記在心上。兄弟雙雙赴疆場,定為祖國爭光耀,捷報飛來慰親人。”(此信已交弟弟生前所在部隊150師組織科)耿軍弟弟在連隊與同志們相處的很好,他誠實正直,虛心好學,戰友們都親切地叫他老實人。

一次,連隊派公差,耿軍弟弟和另外一個戰友到離駐地12裡路遠的雲西鎮上去拉糧,當他們拉著幾百斤糧食汗流浹背的趕回連隊時,午飯已經開過了。他和戰友到炊事班泡了點冷飯,正吃著,他所在班的班長走過來了,(因是排長派的公差他不知道)不問青紅皂白的吼起來,“好啊,耿軍你還在這吃飯,大家都在練瞄準,你的組織紀律性那去了?”耿軍弟弟忙放下碗,解釋說:“班長,我出公差剛回來。”“好啊,你還狡辯。”班長更厲害的吼起來,弟弟見說了也沒有用,放下碗筷,飛快地奔進宿舍,提起槍就向靶場走去。事情就這樣平息了。但是那位班長卻懷恨在心,他一直主觀片面地認為,耿軍目無他班長,沒有紀律,跑到連長那去告耿軍,說耿軍目中無人,自高自大。

1977年的部隊,“十年浩劫”過後,一切都在恢復時期,連隊的一些風氣是很不正常的。往往是老老實實的戰士總是換刮,能說會道的反而受表揚。連長在不瞭解事實真象,不深入調查研究的情況下,在軍人大會上又不點名地批了一頓。一個又一個生活的挫折,使弟弟的思想更進了一層。他在給我的信中說:“姐姐: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吃虧,花言巧語的人反而吃的開?……部隊不是真空,是社會生活的縮影。” (詳見 年 月 日信件),耿軍弟弟在連隊是一個能吃苦耐勞,勤學上進的好青年,但是往往評表揚,嘉獎卻沒他的份,正如他生前的戰友所說:“耿軍就是嘴巴不會說,不會吹捧當官的。” “耿軍的心就像炭火一樣,溫暖別人,貢獻自己。” “耿軍是幹部子弟,但我們和他相處兩年,就是不知道。他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有許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 戰友們的話,是對耿軍弟弟最公正的評價。有這樣一件事,更能證明這一點。這裡讓我們的時針倒轉到1968年。那時,爸爸是448團的副團長,按照部隊規定,團級幹部都配備了一名警衛員。跟隨爸爸的警衛員叫XXX,他一直跟爸爸身邊4年,以後下連當了排長。有誰能想到:爸爸當年的警衛員,卻當了耿軍弟弟所在連隊的連長,而且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連隊還有一名戰士是老首長的兒子。那是“雙搶”過後,7月的一天,焦辣辣的太陽把大地都曬裂了。時值正午,部隊已進入午休。空曠的操場上,曬著一片片金燦燦的穀粒。只見一個細高個子,曬得黝黑的年青戰士,頭戴一頂舊草帽,揮舞著長長的竹杆,跑前跑後地吆喝,催趕著前來覓食的麻雀,大概汗流的太多,他的嘴唇已經乾裂了,搖一搖放在地下的水壺早已底朝天。炎熱、幹喝、勞累,使得他的頭劇烈的膨脹起來,心裡悶得透不過氣,眼睛一陣陣的發花,他已意識到,中暑了。怎麼辦?我的任務還沒完成啊!他喃喃地自語著,又奮力的揮起了長竹杆。在一陣橫掃以後,他終於支持不住一屁股坐在了谷地上。就在這個時候,午休起來上廁所的連長路過曬場,一眼瞅見耿軍頭搭拉著坐在那裡,一股無以言狀的怒火頓時湧上心間,“哼,不象話,你自己爭到來守穀子,卻在這裡打瞌睡。”說著,一隻穿著涼皮鞋的重重的腳踢在瘦弱的,已經處於半昏迷狀態的戰士身上。可憐我的耿軍弟弟還摸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就挨了連長狠狠的一腳。“還不快給我起來”,說著又準備踢出第二腳,大概因為他那唬人的聲音把弟弟震清醒了吧!耿軍弟弟強撐著竹杆站起來,對連長說:“連長,天氣太熱我中……”說著一手捂著被他踢痛的小腹又往下蹬。“嘿,你還裝相,你他媽的今晚罰你站兩班崗。”同志們啊,這就是軍閥作風在某些連隊幹部身上的表現。看到這裡,我們能不感到痛心嗎?起床號響了,由於XXX又吵又罵,立即圍攏了一堆人,人群中,原團作戰參謀,當時已升任二營副營長的王XX擠上來,把XXX拉出人群,打了他一巴掌說:“XXX,你咋個的呦,老首長的兒子都認不得啦?耿軍在這裡守了一上午的穀子,一會都沒休息過,你這樣做,對不對啊?” “什麼?”XXX頓時臉色發白,“耿軍是哪個首長的兒子?” “就是耿副參謀長的老二嘛。”(我爸爸已于1970年調150師任副參謀長) “副參謀長的老二不是叫征途嗎?” “那是他的小名。”“嘿,我這個人啦,乍個這麼昏” 此時,耿軍弟弟已在戰友們的攙扶下,站了起來,一個戰友給他端來了涼茶水,他一仰脖子咕嘟、咕嘟的喝個精光。XXX看耿軍把水喝完,走上前去,拉著他的手說:“耿軍,你回去好好休息吧,我不瞭解情況,錯怪了你。”只見耿軍弟弟擺了擺手對XXX說:“連長,沒什麼。”這件事,在連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對於連長XXX來說,也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使他明白了,怎麼當好一個連隊幹部。怎樣帶好兵,怎樣愛護戰士,特別是怎樣對待不愛接近他的戰士。這以後,XXX常找耿軍弟弟談心,交換思想。當XXX問他:“到連隊這麼久,為什麼不說你爸爸就是我當年的老首長?” 耿軍弟弟告訴他,“這有什麼必要呢?爸爸是爸爸,我是我”。

1978年元月,複補工作結束了,新兵補入了連隊。耿軍擔任了八連一班副班長,為了帶好全班戰士,他處處以身作則,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班裡有同志生病,他把熱騰騰的麵條端到床邊,班裡有位河南籍的新戰友,由於年齡較小,加之不習慣部隊緊張的生活,思想包袱很重。耿軍弟弟在生活上處處關心他,思想上鼓勵他戰勝困難,使這位戰友很快地適應了部隊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光榮地加入了共青團。耿軍弟弟忠於職守,模範執行紀律的事蹟在戰友中傳為佳話。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耿軍弟弟正警惕地站在哨位上,注視著周圍的一切。忽然,他發現前面50公尺的地方,有兩個人影在晃動,他機智地悄悄逼近人影,不料腳一滑一個趔趄,兩個人影驚慌地朝部隊圍牆奔去。“站住”!耿軍弟弟在後面緊緊地追著,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黑乎乎的東西,重重地砸了過來,耿軍弟弟被擊了一下,一跟鬥栽倒在雨地裡,兩個黑影乘機翻牆跑了。耿軍弟弟拾起地上的東西一看是個大包袱,裡邊全是戰友們的衣服、鞋襪、有幹的有濕的,像是從繩子上收取的。他提著包袱,背起槍,快步向哨位走去。此時,他的衣服全部濕透了,雨水順著帽沿一滴滴流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完全可以叫戰友來接崗,自己回去換換衣服,然而,他沒有這樣。他穿著透濕的軍裝,緊握鋼槍,堅守在哨位上。直接接崗的戰友到來。

1978年4月,耿軍弟弟受連隊戰友們的委託,和另外兩名戰友一起到師教導隊參加為期半年的集訓。當時,爸爸還沒有轉業下地方,我們家就住在師部大院裡。師教導隊設在綿陽東方紅大橋師通訊營處,步行20分鐘就可回家。在住師教導隊半年時間裡,弟弟只利用星期天回過兩次家。媽媽曾問他:

“ 為什麼星期天不回家看看 ”。弟弟告訴媽媽說:“ 其他同志能回家嗎?我不能因為離家近就每星期往家跑,我是一個戰士,要嚴格要求自己 ”。7

8年10月,教導隊結束了,給每個學員放了三天假,弟弟考慮到連隊工作,想到久別的戰友,在家只耍了一天就急急地趕回了部隊。他帶著優異的成績,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回到了戰友們中間。耿軍弟弟由於自己刻苦努力,嚴格要求,在學習上,軍事技術上都取得了好成績。連隊進行負重5公里越野賽,他是第一名;投彈他投得最遠;打靶常常是“滿堂紅”。同年11月,部隊進行了冬季野營拉練。在拉練途中,耿軍弟弟主動為戰友們背背包,扛步槍,還把自己的水讓給戰友喝。每到宿營地,他總是把背包一放,忙著給戰友們打洗腳水,幫炊事班燒火,戰友們總愛逗他:“耿軍,你的家到底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依我看你跟我們農村兵沒有兩樣。但是,你的信太多了,又都是部隊番號,你爸爸是幹什麼的?”每當問到這些,耿軍弟弟總是笑笑說:“我跟你們一樣,是一個兵。”隻字不提家庭的事。一次,一個城市入伍的新戰士指著耿軍自己縫補的粗針大線的黃襪子說:“副班長,你家裡一定很窮吧?你盡穿部隊發的線襪子,連雙尼龍襪子都捨不得買。”耿軍弟弟笑著告訴他:“艱苦樸素是我軍的光榮傳統,我們不發揚誰發揚啊。部隊已經發了襪子,何必又花錢去買呢?我們應該向雷鋒同志學習啊”!(寫到這裡,又使我不得不停下筆來,作個說明。我們幾子妹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們要艱苦樸素,我們小時候大都是穿爸爸的黃軍裝改的衣服。弟弟們參軍後,部隊發什麼穿什麼,媽媽想到他們在連隊訓練任務重,襯衣很容易破,就一人給他們做了一件春紡色府綢襯衣。但是,他們捨不得穿,一直放在枕頭底下。77年8月4日是我曉康弟弟的生日,為表示當姐姐的心意,我從眉山部隊給他們各寄一雙絲光襪子,然而,他們一直沒有穿。這些東西至今仍放在他們的遺物裡,襪子上的標箋都沒扯。自衛還擊戰前夕,很多和他們同年入伍的戰友都戴上了手錶,穿上了新的確良衫衣。然而,弟弟他們僅僅拿出了平常捨不得穿的新軍裝,新膠鞋)拉練途中,耿軍弟弟接到了命令,到成都軍部,參加軍工學院的考試,考試3天回來他又追上了拉練途中的隊伍,繼續進行拉練。1978年11月16日耿軍弟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預備黨員。

耿軍弟弟犧牲時,年僅19歲。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蹟來,但他高尚的品質,崇高的思想境界卻深深印在人們的腦海裡。多少同學、老師、多少戰友、同志提起他,提起他們兄弟倆個,無一不深感痛惜的。他們為耿軍、曉康的犧牲惋惜、悲痛,他們為耿軍、曉康的犧牲,驕傲、自豪。

——未完待續——

默默地為同志們做好事。如班裡有同志生病,他把媽媽從信封裡寄來的僅有的兩元錢買成罐頭送到同志床邊(曉康弟弟在教導隊,由於不是正式兵,部隊只管飯,不發津貼。從77年3月到78年10月)同志的衣服髒了,他總是幫著洗,在工作中,他吃苦耐勞,搶髒活重活幹(曉康弟弟留下一件棉衣,上邊在衣服的前襟和袖口有多處炭火燒成的小洞。據炊事班同志講,那是他在燒火煮飯時,為了爭時間,保證按時開飯,掏爐渣時燒的。)弟弟年紀小,還不怎麼會補衣服,他就去衛生隊要幾塊膠布貼在棉衣洞上。(這件棉衣由於看著心裡實在悲痛,在交遺物時,我們要求團裡首長給換了)1978年10月,曉康弟弟分下了連隊(448團二營六連)成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戰士,他的心裡多高興啊!他給爸爸、媽媽寫了信,表示一定要在部隊好好幹,做人民的好戰士(詳見信件)1978年11月的一天早晨,那是,曉康弟弟為了鍛煉身體,每天都比大家早起半小時練長跑,當他剛練完長跑回到宿舍,一陣劇烈地疼痛,使他幾乎暈過去,他雙手捂著肚子,一步一停地走到團衛生隊,經醫生檢查是患了急性闌尾炎,需馬上動手術。當醫生徵求他們意見時,曉康弟弟誠懇地對醫生說:“陳醫生,你們就在這裡給我作手術吧,我挺得住。”由於衛生隊醫療條件較差,使簡單的闌尾手術進行了5個多小時,據在場的女衛生員黃英同志講:“曉康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沒有哼一聲,只見他把嘴皮咬的緊緊的,手術中流了很多血,滿滿的一痰盂。失血過多,使他幾乎休克。”曉康弟弟很懂事,為了不使爸爸、媽媽操心,他讓哥哥及戰士們一定要為他保密,不讓爸爸、媽媽得知他動手術的消息。一個星期後,他傷口拆線回到了連隊。由於手術過程中,流血太多,加之連隊每天0.47元的生活標準,緊張的訓練,使得曉康弟弟的臉色蒼白,心跳加快,頭昏眼花,他拖著沉重的步子,到衛生隊找醫生看病。醫生告訴他,這是貧血所致,注意營養多喝點白糖開水就會好的。當時,團裡服務店的白糖是憑票供應給幹部、家屬的,戰士根本買不到。在這樣的情況下,曉康弟弟才給媽媽寫去了信,說他得了點小病,需要一點白糖。媽媽托人給他帶去了兩斤白糖和一袋奶粉。就是這點東西,他也捨不得一人吃,班裡有同志不舒服,他把濃濃的白糖水送過去;想到自己的哥哥在部隊農場種地,勞動強度大,生活艱苦,他又把一半白糖給了哥哥。曉康弟弟儘管年紀小,但他是這樣的懂事,在他幼小的心靈裡,他知道應該怎樣生活,關於他的許許多多的事蹟,只有找他當年的小夥伴們,現在還活著的戰友,但更多的事蹟是人們所無法知道的。他沒有枉度17個春秋,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他在部隊短短的兩年中,有一年半的時間為戰友們燒火煮飯,然而,就在這連正式兵都不是的情況下 ,他處處以人民戰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短暫而光輝的歷史。

我的耿軍弟弟與曉康弟弟比起來,要成熟得多了。他1976年高中畢業,同年8月下到了綿陽燈塔公社知青點,在農村勞動的幾個月時間裡,他虛心向貧下中農學習,在艱苦的勞動中磨練自己。一次生產隊安排他挑穀子,其他知青都嫌活太重,不願意幹,但我耿軍弟弟卻帶頭和社員一起挑著百十斤重的擔子,一趟趟地往返於田間地頭。儘管他的肩壓腫了,腰也累痛了,但他卻樂呵呵地對媽媽說:“勞動就是鍛煉人,肩膀腫,腰杆痛,證明我的勁大了。要當一個新式農民,沒有一把勁是不行的。”每天勞動回來,在昏黃的油燈下,他堅持學習文化知識及農業生產技術書籍(他看過的書,如農機簡易維修等,至今仍保存在家裡)。知青點離城15裡路,吃菜蔬較困難,知青點伙食團每天只做三頓飯,不做菜,菜大都是知青們從自家屋裡帶去吃。耿軍弟弟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自己買了一個泡菜罐子,泡些蘿蔔、白菜。媽媽看他勞動強度大,身體又比較瘦弱,家裡有點好吃的,總要捎信叫他回來,耿軍弟弟不但不回家,還請同學捎口信讓媽媽不要為他操心。他堅持一個月回來一次,換洗換洗衣服,帶點辣椒醬、鹹菜,常常是當天回來,當天回去。在農村勞動的幾個月時間裡,除回家的幾天外,他沒有缺過一天工,他利用工余時間為社員理髮、辦黑板報,當地社員都誇他是好知青。

1977年2月,耿軍弟弟參軍了,分在448團三營八連一班當戰士。當時,他所在的連隊正擔負著耕種團農場幾百畝水田的生產任務。一個連隊一百多人,每人平均幾畝地,任務重,生活艱苦,這對耿軍弟弟來說是一個大的考驗。緊張的“雙搶”季節來到了,戰士們從早上5點鐘下地,到晚上九點多鐘收工,三頓飯都在地頭上吃。連隊其他的幾個幹部子弟有的要求下炊事班,有的乾脆就通過父親調離了連隊,但耿軍弟弟沒有這樣,他自覺地在艱苦的生活中磨煉自己。在這段時期,他的思想上一度產生了一些想法,認為當兵太苦了,“比當農民還苦”(詳見 年 月 日信件)。然而,在連隊的大家庭裡,在同志們的幫助下,他很快端正了思想,他在給我的來信中談到:“一定要在火熱的生活中鍛煉自己。”在緊張的勞動中,他向農村入伍的戰友學習,栽秧子,打穀子,樣樣農活他都幹。耿軍弟弟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勤儉節約,艱苦樸素,他一個月6元錢的津貼,除了買書、買肥皂、牙膏以外,其餘的全存了起來。就在打仗臨出發前的幾天,他還把節約下來的60元錢,寄給了媽媽,並和曉康弟弟一起給媽媽寫下了一封情深意長的信。信中表示了兒子對母親的愛,對敵人的恨,也表示了他們決心在戰鬥中貢獻青春的情。他們在信中寫道:“在這臨上前線的日子裡,兒子有多少話要對媽媽講啊!但畢竟是紙短話長,媽媽你放心吧:您的兒子是不會給您丟臉的。”並附了一首他們寫的詩:“父母嚴教思情長,孩兒牢記在心上。兄弟雙雙赴疆場,定為祖國爭光耀,捷報飛來慰親人。”(此信已交弟弟生前所在部隊150師組織科)耿軍弟弟在連隊與同志們相處的很好,他誠實正直,虛心好學,戰友們都親切地叫他老實人。

一次,連隊派公差,耿軍弟弟和另外一個戰友到離駐地12裡路遠的雲西鎮上去拉糧,當他們拉著幾百斤糧食汗流浹背的趕回連隊時,午飯已經開過了。他和戰友到炊事班泡了點冷飯,正吃著,他所在班的班長走過來了,(因是排長派的公差他不知道)不問青紅皂白的吼起來,“好啊,耿軍你還在這吃飯,大家都在練瞄準,你的組織紀律性那去了?”耿軍弟弟忙放下碗,解釋說:“班長,我出公差剛回來。”“好啊,你還狡辯。”班長更厲害的吼起來,弟弟見說了也沒有用,放下碗筷,飛快地奔進宿舍,提起槍就向靶場走去。事情就這樣平息了。但是那位班長卻懷恨在心,他一直主觀片面地認為,耿軍目無他班長,沒有紀律,跑到連長那去告耿軍,說耿軍目中無人,自高自大。

1977年的部隊,“十年浩劫”過後,一切都在恢復時期,連隊的一些風氣是很不正常的。往往是老老實實的戰士總是換刮,能說會道的反而受表揚。連長在不瞭解事實真象,不深入調查研究的情況下,在軍人大會上又不點名地批了一頓。一個又一個生活的挫折,使弟弟的思想更進了一層。他在給我的信中說:“姐姐: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吃虧,花言巧語的人反而吃的開?……部隊不是真空,是社會生活的縮影。” (詳見 年 月 日信件),耿軍弟弟在連隊是一個能吃苦耐勞,勤學上進的好青年,但是往往評表揚,嘉獎卻沒他的份,正如他生前的戰友所說:“耿軍就是嘴巴不會說,不會吹捧當官的。” “耿軍的心就像炭火一樣,溫暖別人,貢獻自己。” “耿軍是幹部子弟,但我們和他相處兩年,就是不知道。他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有許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 戰友們的話,是對耿軍弟弟最公正的評價。有這樣一件事,更能證明這一點。這裡讓我們的時針倒轉到1968年。那時,爸爸是448團的副團長,按照部隊規定,團級幹部都配備了一名警衛員。跟隨爸爸的警衛員叫XXX,他一直跟爸爸身邊4年,以後下連當了排長。有誰能想到:爸爸當年的警衛員,卻當了耿軍弟弟所在連隊的連長,而且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連隊還有一名戰士是老首長的兒子。那是“雙搶”過後,7月的一天,焦辣辣的太陽把大地都曬裂了。時值正午,部隊已進入午休。空曠的操場上,曬著一片片金燦燦的穀粒。只見一個細高個子,曬得黝黑的年青戰士,頭戴一頂舊草帽,揮舞著長長的竹杆,跑前跑後地吆喝,催趕著前來覓食的麻雀,大概汗流的太多,他的嘴唇已經乾裂了,搖一搖放在地下的水壺早已底朝天。炎熱、幹喝、勞累,使得他的頭劇烈的膨脹起來,心裡悶得透不過氣,眼睛一陣陣的發花,他已意識到,中暑了。怎麼辦?我的任務還沒完成啊!他喃喃地自語著,又奮力的揮起了長竹杆。在一陣橫掃以後,他終於支持不住一屁股坐在了谷地上。就在這個時候,午休起來上廁所的連長路過曬場,一眼瞅見耿軍頭搭拉著坐在那裡,一股無以言狀的怒火頓時湧上心間,“哼,不象話,你自己爭到來守穀子,卻在這裡打瞌睡。”說著,一隻穿著涼皮鞋的重重的腳踢在瘦弱的,已經處於半昏迷狀態的戰士身上。可憐我的耿軍弟弟還摸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就挨了連長狠狠的一腳。“還不快給我起來”,說著又準備踢出第二腳,大概因為他那唬人的聲音把弟弟震清醒了吧!耿軍弟弟強撐著竹杆站起來,對連長說:“連長,天氣太熱我中……”說著一手捂著被他踢痛的小腹又往下蹬。“嘿,你還裝相,你他媽的今晚罰你站兩班崗。”同志們啊,這就是軍閥作風在某些連隊幹部身上的表現。看到這裡,我們能不感到痛心嗎?起床號響了,由於XXX又吵又罵,立即圍攏了一堆人,人群中,原團作戰參謀,當時已升任二營副營長的王XX擠上來,把XXX拉出人群,打了他一巴掌說:“XXX,你咋個的呦,老首長的兒子都認不得啦?耿軍在這裡守了一上午的穀子,一會都沒休息過,你這樣做,對不對啊?” “什麼?”XXX頓時臉色發白,“耿軍是哪個首長的兒子?” “就是耿副參謀長的老二嘛。”(我爸爸已于1970年調150師任副參謀長) “副參謀長的老二不是叫征途嗎?” “那是他的小名。”“嘿,我這個人啦,乍個這麼昏” 此時,耿軍弟弟已在戰友們的攙扶下,站了起來,一個戰友給他端來了涼茶水,他一仰脖子咕嘟、咕嘟的喝個精光。XXX看耿軍把水喝完,走上前去,拉著他的手說:“耿軍,你回去好好休息吧,我不瞭解情況,錯怪了你。”只見耿軍弟弟擺了擺手對XXX說:“連長,沒什麼。”這件事,在連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對於連長XXX來說,也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使他明白了,怎麼當好一個連隊幹部。怎樣帶好兵,怎樣愛護戰士,特別是怎樣對待不愛接近他的戰士。這以後,XXX常找耿軍弟弟談心,交換思想。當XXX問他:“到連隊這麼久,為什麼不說你爸爸就是我當年的老首長?” 耿軍弟弟告訴他,“這有什麼必要呢?爸爸是爸爸,我是我”。

1978年元月,複補工作結束了,新兵補入了連隊。耿軍擔任了八連一班副班長,為了帶好全班戰士,他處處以身作則,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班裡有同志生病,他把熱騰騰的麵條端到床邊,班裡有位河南籍的新戰友,由於年齡較小,加之不習慣部隊緊張的生活,思想包袱很重。耿軍弟弟在生活上處處關心他,思想上鼓勵他戰勝困難,使這位戰友很快地適應了部隊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光榮地加入了共青團。耿軍弟弟忠於職守,模範執行紀律的事蹟在戰友中傳為佳話。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耿軍弟弟正警惕地站在哨位上,注視著周圍的一切。忽然,他發現前面50公尺的地方,有兩個人影在晃動,他機智地悄悄逼近人影,不料腳一滑一個趔趄,兩個人影驚慌地朝部隊圍牆奔去。“站住”!耿軍弟弟在後面緊緊地追著,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黑乎乎的東西,重重地砸了過來,耿軍弟弟被擊了一下,一跟鬥栽倒在雨地裡,兩個黑影乘機翻牆跑了。耿軍弟弟拾起地上的東西一看是個大包袱,裡邊全是戰友們的衣服、鞋襪、有幹的有濕的,像是從繩子上收取的。他提著包袱,背起槍,快步向哨位走去。此時,他的衣服全部濕透了,雨水順著帽沿一滴滴流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完全可以叫戰友來接崗,自己回去換換衣服,然而,他沒有這樣。他穿著透濕的軍裝,緊握鋼槍,堅守在哨位上。直接接崗的戰友到來。

1978年4月,耿軍弟弟受連隊戰友們的委託,和另外兩名戰友一起到師教導隊參加為期半年的集訓。當時,爸爸還沒有轉業下地方,我們家就住在師部大院裡。師教導隊設在綿陽東方紅大橋師通訊營處,步行20分鐘就可回家。在住師教導隊半年時間裡,弟弟只利用星期天回過兩次家。媽媽曾問他:

“ 為什麼星期天不回家看看 ”。弟弟告訴媽媽說:“ 其他同志能回家嗎?我不能因為離家近就每星期往家跑,我是一個戰士,要嚴格要求自己 ”。7

8年10月,教導隊結束了,給每個學員放了三天假,弟弟考慮到連隊工作,想到久別的戰友,在家只耍了一天就急急地趕回了部隊。他帶著優異的成績,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回到了戰友們中間。耿軍弟弟由於自己刻苦努力,嚴格要求,在學習上,軍事技術上都取得了好成績。連隊進行負重5公里越野賽,他是第一名;投彈他投得最遠;打靶常常是“滿堂紅”。同年11月,部隊進行了冬季野營拉練。在拉練途中,耿軍弟弟主動為戰友們背背包,扛步槍,還把自己的水讓給戰友喝。每到宿營地,他總是把背包一放,忙著給戰友們打洗腳水,幫炊事班燒火,戰友們總愛逗他:“耿軍,你的家到底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依我看你跟我們農村兵沒有兩樣。但是,你的信太多了,又都是部隊番號,你爸爸是幹什麼的?”每當問到這些,耿軍弟弟總是笑笑說:“我跟你們一樣,是一個兵。”隻字不提家庭的事。一次,一個城市入伍的新戰士指著耿軍自己縫補的粗針大線的黃襪子說:“副班長,你家裡一定很窮吧?你盡穿部隊發的線襪子,連雙尼龍襪子都捨不得買。”耿軍弟弟笑著告訴他:“艱苦樸素是我軍的光榮傳統,我們不發揚誰發揚啊。部隊已經發了襪子,何必又花錢去買呢?我們應該向雷鋒同志學習啊”!(寫到這裡,又使我不得不停下筆來,作個說明。我們幾子妹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們要艱苦樸素,我們小時候大都是穿爸爸的黃軍裝改的衣服。弟弟們參軍後,部隊發什麼穿什麼,媽媽想到他們在連隊訓練任務重,襯衣很容易破,就一人給他們做了一件春紡色府綢襯衣。但是,他們捨不得穿,一直放在枕頭底下。77年8月4日是我曉康弟弟的生日,為表示當姐姐的心意,我從眉山部隊給他們各寄一雙絲光襪子,然而,他們一直沒有穿。這些東西至今仍放在他們的遺物裡,襪子上的標箋都沒扯。自衛還擊戰前夕,很多和他們同年入伍的戰友都戴上了手錶,穿上了新的確良衫衣。然而,弟弟他們僅僅拿出了平常捨不得穿的新軍裝,新膠鞋)拉練途中,耿軍弟弟接到了命令,到成都軍部,參加軍工學院的考試,考試3天回來他又追上了拉練途中的隊伍,繼續進行拉練。1978年11月16日耿軍弟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預備黨員。

耿軍弟弟犧牲時,年僅19歲。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蹟來,但他高尚的品質,崇高的思想境界卻深深印在人們的腦海裡。多少同學、老師、多少戰友、同志提起他,提起他們兄弟倆個,無一不深感痛惜的。他們為耿軍、曉康的犧牲惋惜、悲痛,他們為耿軍、曉康的犧牲,驕傲、自豪。

——未完待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