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京郊:農田變花田 咱家地裡還能種出景兒

京郊的農田裡, 除了種玉米、小麥等傳統農作物, 還能種些啥?村裡的耕地面積越來越少, 咱家土地如何獲得更大收益?

儘管占GDP的比重不足1%, 但北京農業的功能依然不可或缺。 北京農業作為典型的都市型現代農業, 開展生態景觀田建設, 推動一三產業融合, 是實現城鄉共贏的破題路徑。 近三年來, 本市以品種、技術、模式為抓手, 扶持了一批園區開展農田景觀建設, 並以北京農田觀光季為平臺, 向市民推介了一批優秀農田觀光點。

品種

農田種景兒之

目前, 北京市農田景觀作物面積已達10萬畝左右, 景觀田裡適合種植哪些品種?

據市農技推廣站副站長朱莉介紹, 適合打造景觀的作物包括以油菜、向日葵為代表的油料作物, 萬壽菊、草花、菊花等為代表的觀賞作物, 板藍根、黃芩、金銀花、牡丹等為代表的藥用植物, 以及以水稻、穀子、蕎麥、高粱等為代表的穀類作物。 近年來, 根據市民京郊遊消費習慣, 農技推廣部門推廣了越冬早春開花植物, 如蘭香介、矢車菊、蘭亞麻、虞美人等8個品種, 以及晚秋開花的地被菊和翠菊等9個品種。

除了開展大田景觀作物引進, 本市還引進了具有景觀生態功能的植物種類, 近三年共引進157個。 其中, 具有代表性的有匍枝委陵菜、八寶景天等生態護坡植物, 可用于農田邊坡的覆蓋、減少水土流失;繡線菊、野花組合等適合開花植物,

可用于農田緩衝帶建設, 吸引傳粉昆蟲或為天敵提供棲息場所;不同鐵線蓮品種, 花色豐富, 適合營造多彩的廊架景觀;牡丹、薄荷等觀食兩用的藥用植物, 既能觀賞, 又能作為食材, 可用於製作農家養生藥膳;穿心蓮、紫背天葵等適合作為盆栽的藥用植物, 可作為市民鄉村旅遊的伴手禮。 這些豐富多樣的景觀作物品種將北京的四季串聯起來, 形成了“三月麥田踏青、四月油菜花、五月牡丹香園、六月玫瑰情園、七月草花世界、黃芩茶園、八月向日葵海、萬壽菊台、九月風情菊園、十月觀賞草畔”的鄉村觀光月曆。

技術

農田種景兒之

種了大半輩子玉米、小麥的農戶, 如今想要改種景觀作物, 這傳統的種植管理技術當然也得隨之改變。

市農業技術推廣站以“美觀、生態、高效”為目標, 三年來共開展技術研究28項, 包括景觀輕簡技術、景觀設計技術、產品開發技術三種類型。

在景觀輕簡技術方面, 通過種子處理、引進機械等措施, 提升景觀作物的機械化種植水準。 例如, 針對黃芩播種費工、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齊等問題, 開展了黃芩種子處理及丸化試驗, 在不影響發芽率的前提下增大種子體積, 使其適於機械化播種。 同時, 引進小型藥材精播機, 在延慶和房山等地開展機械化播種試驗, 機械作業效率可達到130畝/天, 比人工作業效率每人4畝/天要快30多倍。

在景觀美化技術方面, 通過同一品種錯期播種, 或不同景觀作物品種搭配,

可達到延長花期作用。 去年春, 油菜播期控制在3月18日至5月20日, 全市觀賞季從4月13日持續至7月15日, 達到3個多月。 去年, 房山天開花海還利用不同顏色的鬱金香品種, 營造出了春日鮮豔奪目的條帶景觀, 之後又利用不同顏色的百日草在夏季打造出色彩和諧的條帶景觀。 在延慶井莊, 以不同顏色的百日草為材料, 以“火盆鍋”logo為意象, 在農田裡種出了具有鄉土氣息的 “火盆鍋”創意造型。

模式

農田種景兒之

想把咱家的農田也種出美麗的景觀, 不用自己摸黑兒瞎琢磨, 農技推廣部門已經幫咱摸索出了大田景觀、溝域景觀和設施景觀三種典型模式。

◆大田景觀

傳統耗水作物種植向景觀田轉變

目前, 京郊的大田景觀約有4.3萬畝, 主要以冬小麥、冬油菜、水稻、紫花苜蓿為主,

以節水、節肥、節藥生產技術為重點, 形成節水生態冬小麥(小黑麥)+青貯(鮮食)玉米、觀光生態冬油菜+向日葵、觀賞生態冬油菜+夏水稻、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和保護性耕作秸稈覆蓋五種農田景觀模式。

·樣板 順義大孫各莊博特園景觀田通過幾年的打造, 已由傳統的玉米和牧草種植, 變成了景觀優美、環境生態的現代都市型農田。 營造了富有視覺衝擊力的冬油菜和向日葵景觀, 還示範種植了連翹、歐李、金銀花、板藍根、荊芥等十餘種觀賞性較好的藥用植物。 從單一集約化種植的玉米和牧草, 到物種豐富的生態景觀田, 吸引了大量市民觀光游憩, 還帶動了周邊民俗村的發展, 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農旅結合結構調整之路。

◆溝域景觀

引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目前,京郊溝域景觀約有7.6萬畝,主要種植向日葵、花卉植物和藥用植物,以旱作農業、周年覆蓋、觀光休閒等產業融合為主導,形成了以多年生中藥材和功能型花卉為主的坡耕地觀光生態模式、以林藥間作和林菌間作為主的果林高效覆蓋模式、以觀賞草和越冬型花卉為主的梯田護坡模式。針對溝域民俗戶缺乏特色問題,打造了以花卉、藥材、葫蘆、南瓜、向日葵、食用菌等為主題的庭院景觀,開發了花卉宴、養生藥膳、葫蘆宴、南瓜宴四種特色民俗餐飲,促進農家院提檔升級,打造屬於溝域的舌尖味道。

·樣板 房山區韓村河鎮天開花海示範種植冬油菜新品種1000畝,營造黃色花海景觀,形成園區油菜花景觀品牌,還示範了創意造型技術,打造“二維碼”農田廣告和大黃鴨、笨熊親子圖案,打造玉米迷宮,提升景觀趣味性。通過農業景觀和民俗旅遊產業的對接和融合,景區1020家農戶每年可獲得土地流轉費318萬元,以及花海經濟效益70%的分紅,戶均增收5000元。帶動周邊新發展民俗戶63家,為當地農民提供工程建設、景區管理、遊客服務、特產銷售等就業崗位621個。

◆設施景觀

引導生產型農業園區休閒化

京郊現有設施景觀約2.5萬畝,主要種植花卉作物、特色經濟作物,引導設施園區開展邊角地覆蓋、行道美化等生態景觀工程,促進生產型農業園區景觀化、休閒化等多元功能的實現。形成了休閒採摘型園區和生產型園區2種景觀發展模式。

·樣板 通州區碧海圓農業生態觀光園針對生產設施周邊景觀單一、棚擋間存在冬春季節性裸露等問題,在設施周邊種植了小面積觀食兩用黃花菜,改善了生產設施周邊單一的景觀效果;在園區道路周邊種植了羽衣甘藍,提升了景觀效果;在圍牆周邊種植耐陰野花組合,進行生態覆蓋;棚檔裸露地種植了花生,解決了部分土地的裸露問題,把園區建設成了環境優美、生態友好的休閒農業園區。

◆溝域景觀

引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目前,京郊溝域景觀約有7.6萬畝,主要種植向日葵、花卉植物和藥用植物,以旱作農業、周年覆蓋、觀光休閒等產業融合為主導,形成了以多年生中藥材和功能型花卉為主的坡耕地觀光生態模式、以林藥間作和林菌間作為主的果林高效覆蓋模式、以觀賞草和越冬型花卉為主的梯田護坡模式。針對溝域民俗戶缺乏特色問題,打造了以花卉、藥材、葫蘆、南瓜、向日葵、食用菌等為主題的庭院景觀,開發了花卉宴、養生藥膳、葫蘆宴、南瓜宴四種特色民俗餐飲,促進農家院提檔升級,打造屬於溝域的舌尖味道。

·樣板 房山區韓村河鎮天開花海示範種植冬油菜新品種1000畝,營造黃色花海景觀,形成園區油菜花景觀品牌,還示範了創意造型技術,打造“二維碼”農田廣告和大黃鴨、笨熊親子圖案,打造玉米迷宮,提升景觀趣味性。通過農業景觀和民俗旅遊產業的對接和融合,景區1020家農戶每年可獲得土地流轉費318萬元,以及花海經濟效益70%的分紅,戶均增收5000元。帶動周邊新發展民俗戶63家,為當地農民提供工程建設、景區管理、遊客服務、特產銷售等就業崗位621個。

◆設施景觀

引導生產型農業園區休閒化

京郊現有設施景觀約2.5萬畝,主要種植花卉作物、特色經濟作物,引導設施園區開展邊角地覆蓋、行道美化等生態景觀工程,促進生產型農業園區景觀化、休閒化等多元功能的實現。形成了休閒採摘型園區和生產型園區2種景觀發展模式。

·樣板 通州區碧海圓農業生態觀光園針對生產設施周邊景觀單一、棚擋間存在冬春季節性裸露等問題,在設施周邊種植了小面積觀食兩用黃花菜,改善了生產設施周邊單一的景觀效果;在園區道路周邊種植了羽衣甘藍,提升了景觀效果;在圍牆周邊種植耐陰野花組合,進行生態覆蓋;棚檔裸露地種植了花生,解決了部分土地的裸露問題,把園區建設成了環境優美、生態友好的休閒農業園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