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貴州鎮遠古城,去後就忘不了的風景,留下來淨化心靈

鎮遠地處湘黔驛道與沅江水路的交匯處, 是貴州唯一有江南水鄉韻味的古城;也是黔東南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從秦定巫建鐔城縣算起, 已有二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鎮遠自古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陸要衝, 也是京城與西南邊陲以及安南、緬甸、暹羅、印度等國禮物獻贈和信使往來的捷徑和必經之地, 故有“南方絲綢之路”要津之美稱。 有諺流傳:鎮遠街, 人擠人, 挑窯罐的被撞破, 擔桐油的擠不出城。 古城曾經的繁容昌盛, 由此可見一斑。

降臨時分, 古鎮民居、商家的紅燈籠、彩帶等各種燈飾, 齊齊點亮, 把個古城裝扮得流光溢彩, 平添不少現代典雅生活氣息。 登船夜遊舞陽河, 臨河房舍的大紅燈籠倒映在汪汪水面上, 就像打翻了的畫板, 洇染出一束束五顏六色的花, 層層疊疊, 此起彼伏, 如夢似幻, 煞是好看。

一盞燈光一個意境, 一束光線一束暖意, 一種色彩一種韻味, 風光無限情調深深意蘊悠遠。 色彩斑斕流光溢彩又古色古香別具風味的舞陽河夜景。

位於古城中心地段的鎮遠博物,

原為鄒姓家族祠堂。 房子建造的很有特色, 三面圍牆是高高的封火牆, 臨街的“大門”建成石牌坊模樣;內部佈局為兩進天井的四合院, 分前殿、後殿及兩側廂房。 館內陳列著實物、圖片等資料, 展示“歷史文化名城”鎮遠的沿革建制和發展, 民風民俗及民居擷萃等。

古城石板路濕漉清潤, 信步前行, 街道兩旁店鋪清一色的灰牆青瓦, 翹角飛簷, 裝修一律古色古香, 懸紅燈籠, 喜氣, 古樸。

昔日渡口、水關所在;如今是遊人觀景拍照好地方。

橫跨于舞陽河的這座石拱橋,明朝動工修建,完工卻在清朝康熙年間,為慶賀康熙皇帝登位,所以此橋命名為“祝聖橋”。據史料記載,這座橋自建成後,就一直成為東南亞各國使節到都城的交通要道。橋上第3孔第4孔之間,建有三層穿鬥式,三重簷,八角攢尖,青筒瓦頂樓閣,名稱“魁星閣”,又稱“狀元樓”。該樓閣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時任鎮遠知府汪炳敖在樓閣上題有三副楹聯,其一幅是:“掃盡五溪煙,漢使浮搓撐頭出;劈天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即是描寫緬甸使者路過鎮遠,經這座橋而過景象。

兩岸絕壁起煙雲,樓閣高掛青龍騰。

青龍洞名“青龍洞”,其實並非單純指洞穴,而是對建在險峻逼仄中河山青龍洞懸崖絕壁上的古建築群的統稱。由青龍洞、中元洞、紫陽洞、石壽宮、香爐岩、祝聖橋等古建築組成,這些古建築群或依崖傍洞,或貼壁淩空,層層疊疊,皆結構精緻,考究典雅,素稱“黔東第一洞天”。有著名古建專家實地考察後,賦詩贊雲:“一山飛峙舞江邊,殿閣亭廊絕壁懸。宮刹三排臨江水,危梯百級任盤旋。清波繞廊泛微浪,老樹垂蘿吐煙霧。入黔何處風光好,鎮遠城頭一洞天。”專家的詩作,傳神而形象至極。

宛若玉帶的舞陽河,流經古城時拐了個彎,古城被這個突如其來的S大彎分成兩半,並蜿蜒成形,自然造就使之成為一個天然的陰陽八卦太極圖,南北兩端的府城和衛城恰如太極圖上的陰陽兩點,鎮遠就此顯出與眾不同,超凡脫俗天造地設,有了“太極古城”美譽。而青龍洞這裡,風景獨好,更是俯瞰鎮遠“太極城”絕佳之點。

穿過老街,繞身進入古巷,踏上一級級臺階,林立的商鋪、紅塵的喧囂,都被拋在身後,消融淹沒巷外。古巷幽長深邃,臺階堅硬清遠,屋舍沉寂迷離,迎著細碎的陽光,滿滿的古樸印入眼簾,盡是斑駁婉約鏡頭,刹那間,仿佛穿越時光,溯回鎮遠舊時節。

古巷的屋舍,門大多偏離道路,側向而開,可謂真正的“邪門歪道”。其實,這是鎮遠特有的建築風格。據說,這種人為偏離,是遵從風水說法,大門不與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決不與大廳正對,而是有意地將門的朝向轉一個角度,斜對著街道,即所謂“邪”(斜)道。如此一“歪”一“斜”,以南為尊,既可給主人帶來富貴,同時還能才不外漏。令人歎為觀止的是,這些古建築、古民居,大都保存完好,皆雕花簷角,粉牆黛瓦,精緻門窗,細刻石墫。因此,這裡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文物保護巷,幾乎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掛著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

一幢幢老宅,一座座庭院,幽深、豪華、典雅、氣派、闊綽。垂花門樓下,粉壁門楣內,“封唐召澤”、“清白家聲”、“義門陳宅”等醒目字樣,無不昭示著屋主曾經的地位輝煌和身份榮譽。些許漸已剝落的牆石,以及斑駁的朱漆大門,顯示出時代的久遠與歲月的蒼老。繁華與落寞,光榮與寂寥,清晰而明顯。

小巷悠悠,古屋沉寂。牆上的飛龍走風,門窗上鐫刻的雕花,古樸清雅。一縷縷陽光透過樹葉,折射在古巷的青石板路上,斑駁迷離,沉澱著現代生活的浮躁,把歲月演繹為小巷裡的靜謐安詳。

鎮遠雲龍洞,一次偶然開採發現的巨大地下宮殿,美輪美奐如夢似幻。雲龍洞全長八百多米,洞內幽深狹長暗流嘩嘩,氣象萬千鐘乳石奇觀遍佈,穿梭其間體會著時空流轉滄海桑田世事風雲變幻,也感受著自然神功造化的深厚魅力;據考證這裡也曾是明建文帝避難之所哦。

鎮遠多佳山水,鐵溪為勝。有著優美神話傳說和奇特瑰麗自然景觀的鐵溪之初窺。翻開的線裝書《儒林外史》形狀的鐵溪大門。門頭之上則架著一枝毛筆的雕塑,那“毛筆”似乎染飽了墨一樣。從大門往裡走了一段路之後,便是一條或石板或泥土的羊腸小徑,行走在青翠的山林間,溶洞、峽谷、飛瀑以及蒼翠茂密的植被,仿佛置身天然氧吧。

舞陽河風景名勝區位於鎮遠縣城至施秉方向17公里處,沿盤山公路,坐車約莫半個小時就可到達。其實,舞陽河全長400多公里,貫穿黔東南山地流入湘西沅江,又經浩淼洞庭湖,最後匯入滾滾長江。因其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於一體,早在1988年,便被國務院審定公佈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嘉慶年間,民族英雄林則徐曾路經鎮遠,為舞陽河沿途風景所陶醉,作詩贊之: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舞陽河將最美的河段,都留在鎮遠境內;稱舞陽河為鎮遠的靈魂,是實至名歸。如此,國家將風景名勝區安於鎮遠,亦是理所當然了。

再次船游舞陽河,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風景如故,心情亦如初。大抵優美純粹風景,無論看多少次,都不會厭倦吧,一如鎮遠古城給人的自在寧靜感覺。

山青青水碧碧舞陽河,風光無限恍若三峽,看小夥伴們玩的多嗨。

高過河自然風景區位於鎮遠北部羊場與尚寨鄉的洞塘,西至大地鄉路臘村境內,是一個鮮為人知而又充滿野趣神韻的旅遊處女地。

高過河河流落差200米,有著會唱歌的河之譽。一路行走,河水或波平如鏡,或白浪如雪,或輕吟淺唱,或咆哮高歌,幾小時的峽谷穿行,高過河一路與我們隨行,演奏著悅耳的山水交響樂,名副其實“會唱歌的河”。盛夏時節來此漂流嬉水,定是刺激又愜意。

水的靈動激越外,高過河峽谷也充滿古老原始清新氣息,處處綠色苔蘚,樹底盤根錯節,樹幹藤蔓纏繞,溪流潺潺異草叢生,山重水複路濕滑曲折,卻有壯觀七絕如左耳瀑布藏深山。深閨密境高過河,等你來探幽訪勝。

沿綿恒古老的城牆下山,山上天高雲淡秋景絢麗空氣清新,山間古道蜿蜒直達古巷,古巷人家綠植扶牆,一路桃源。

昔日渡口、水關所在;如今是遊人觀景拍照好地方。

橫跨于舞陽河的這座石拱橋,明朝動工修建,完工卻在清朝康熙年間,為慶賀康熙皇帝登位,所以此橋命名為“祝聖橋”。據史料記載,這座橋自建成後,就一直成為東南亞各國使節到都城的交通要道。橋上第3孔第4孔之間,建有三層穿鬥式,三重簷,八角攢尖,青筒瓦頂樓閣,名稱“魁星閣”,又稱“狀元樓”。該樓閣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時任鎮遠知府汪炳敖在樓閣上題有三副楹聯,其一幅是:“掃盡五溪煙,漢使浮搓撐頭出;劈天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即是描寫緬甸使者路過鎮遠,經這座橋而過景象。

兩岸絕壁起煙雲,樓閣高掛青龍騰。

青龍洞名“青龍洞”,其實並非單純指洞穴,而是對建在險峻逼仄中河山青龍洞懸崖絕壁上的古建築群的統稱。由青龍洞、中元洞、紫陽洞、石壽宮、香爐岩、祝聖橋等古建築組成,這些古建築群或依崖傍洞,或貼壁淩空,層層疊疊,皆結構精緻,考究典雅,素稱“黔東第一洞天”。有著名古建專家實地考察後,賦詩贊雲:“一山飛峙舞江邊,殿閣亭廊絕壁懸。宮刹三排臨江水,危梯百級任盤旋。清波繞廊泛微浪,老樹垂蘿吐煙霧。入黔何處風光好,鎮遠城頭一洞天。”專家的詩作,傳神而形象至極。

宛若玉帶的舞陽河,流經古城時拐了個彎,古城被這個突如其來的S大彎分成兩半,並蜿蜒成形,自然造就使之成為一個天然的陰陽八卦太極圖,南北兩端的府城和衛城恰如太極圖上的陰陽兩點,鎮遠就此顯出與眾不同,超凡脫俗天造地設,有了“太極古城”美譽。而青龍洞這裡,風景獨好,更是俯瞰鎮遠“太極城”絕佳之點。

穿過老街,繞身進入古巷,踏上一級級臺階,林立的商鋪、紅塵的喧囂,都被拋在身後,消融淹沒巷外。古巷幽長深邃,臺階堅硬清遠,屋舍沉寂迷離,迎著細碎的陽光,滿滿的古樸印入眼簾,盡是斑駁婉約鏡頭,刹那間,仿佛穿越時光,溯回鎮遠舊時節。

古巷的屋舍,門大多偏離道路,側向而開,可謂真正的“邪門歪道”。其實,這是鎮遠特有的建築風格。據說,這種人為偏離,是遵從風水說法,大門不與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決不與大廳正對,而是有意地將門的朝向轉一個角度,斜對著街道,即所謂“邪”(斜)道。如此一“歪”一“斜”,以南為尊,既可給主人帶來富貴,同時還能才不外漏。令人歎為觀止的是,這些古建築、古民居,大都保存完好,皆雕花簷角,粉牆黛瓦,精緻門窗,細刻石墫。因此,這裡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文物保護巷,幾乎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掛著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

一幢幢老宅,一座座庭院,幽深、豪華、典雅、氣派、闊綽。垂花門樓下,粉壁門楣內,“封唐召澤”、“清白家聲”、“義門陳宅”等醒目字樣,無不昭示著屋主曾經的地位輝煌和身份榮譽。些許漸已剝落的牆石,以及斑駁的朱漆大門,顯示出時代的久遠與歲月的蒼老。繁華與落寞,光榮與寂寥,清晰而明顯。

小巷悠悠,古屋沉寂。牆上的飛龍走風,門窗上鐫刻的雕花,古樸清雅。一縷縷陽光透過樹葉,折射在古巷的青石板路上,斑駁迷離,沉澱著現代生活的浮躁,把歲月演繹為小巷裡的靜謐安詳。

鎮遠雲龍洞,一次偶然開採發現的巨大地下宮殿,美輪美奐如夢似幻。雲龍洞全長八百多米,洞內幽深狹長暗流嘩嘩,氣象萬千鐘乳石奇觀遍佈,穿梭其間體會著時空流轉滄海桑田世事風雲變幻,也感受著自然神功造化的深厚魅力;據考證這裡也曾是明建文帝避難之所哦。

鎮遠多佳山水,鐵溪為勝。有著優美神話傳說和奇特瑰麗自然景觀的鐵溪之初窺。翻開的線裝書《儒林外史》形狀的鐵溪大門。門頭之上則架著一枝毛筆的雕塑,那“毛筆”似乎染飽了墨一樣。從大門往裡走了一段路之後,便是一條或石板或泥土的羊腸小徑,行走在青翠的山林間,溶洞、峽谷、飛瀑以及蒼翠茂密的植被,仿佛置身天然氧吧。

舞陽河風景名勝區位於鎮遠縣城至施秉方向17公里處,沿盤山公路,坐車約莫半個小時就可到達。其實,舞陽河全長400多公里,貫穿黔東南山地流入湘西沅江,又經浩淼洞庭湖,最後匯入滾滾長江。因其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於一體,早在1988年,便被國務院審定公佈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嘉慶年間,民族英雄林則徐曾路經鎮遠,為舞陽河沿途風景所陶醉,作詩贊之: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舞陽河將最美的河段,都留在鎮遠境內;稱舞陽河為鎮遠的靈魂,是實至名歸。如此,國家將風景名勝區安於鎮遠,亦是理所當然了。

再次船游舞陽河,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風景如故,心情亦如初。大抵優美純粹風景,無論看多少次,都不會厭倦吧,一如鎮遠古城給人的自在寧靜感覺。

山青青水碧碧舞陽河,風光無限恍若三峽,看小夥伴們玩的多嗨。

高過河自然風景區位於鎮遠北部羊場與尚寨鄉的洞塘,西至大地鄉路臘村境內,是一個鮮為人知而又充滿野趣神韻的旅遊處女地。

高過河河流落差200米,有著會唱歌的河之譽。一路行走,河水或波平如鏡,或白浪如雪,或輕吟淺唱,或咆哮高歌,幾小時的峽谷穿行,高過河一路與我們隨行,演奏著悅耳的山水交響樂,名副其實“會唱歌的河”。盛夏時節來此漂流嬉水,定是刺激又愜意。

水的靈動激越外,高過河峽谷也充滿古老原始清新氣息,處處綠色苔蘚,樹底盤根錯節,樹幹藤蔓纏繞,溪流潺潺異草叢生,山重水複路濕滑曲折,卻有壯觀七絕如左耳瀑布藏深山。深閨密境高過河,等你來探幽訪勝。

沿綿恒古老的城牆下山,山上天高雲淡秋景絢麗空氣清新,山間古道蜿蜒直達古巷,古巷人家綠植扶牆,一路桃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