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雷軍所說的5%淨利潤率 看似又是一場行銷

4月25日, 小米在武漢大學召開了發佈會, 發佈了一款基本上沒什麼懸念的手機小米6X, 然而短短幾天之後, 小米就成為了熱點頭條。 這一次的熱點並非是小米的產品, 而是小米總裁雷軍在發佈會最後宣佈:“小米手機的硬體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 如有超出的部分, 將全部返還給使用者”。 這句話乍聽之下貌似很符合小米一直追求性價比的價值觀, 但事情貌似沒有這麼簡單, 因為經過調查之後才發現, 目前好像還沒有一家中國手機廠商可以將手機淨利率做到5%以上。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事淨利率

首先, 我們要搞清楚毛利率和淨利率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兩者在定義和計算方法都一定的區別。 通俗的來講毛利率是指商品銷售的收入減去銷售成本的差額;淨利率是指毛利率減去各項不可預測費用的差額。

資料來說話 結果很驚人

經過上面的解釋恐怕大家心裡應該也有點數了,

在競爭激烈的智慧手機市場中能將手機淨利潤率做到超過5%的確實很難, 當然, 這並不代表沒有廠商可以做到。 比如大洋彼岸的蘋果公司,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在2017年公佈的2016年全球智慧手機利潤情況, 僅在2016年, 全球智慧手機行業的營業利潤為537億美元, 其中蘋果的利潤就高達449億美元, 行業淨利潤率達到了32.4%。

蘋果公司總淨利潤營收位居行業第一名

位居第二寶座的就是三星手機, 三星手機的行業利潤為83億美元, 其營業淨利潤率大約在8%左右。 剩下的個位數就是其他手機品牌來進行瓜分, 這裡面大部分都是國產廠商來進行收割。 雖然這僅僅是2016年的資料, 但那時國產手機已經開始展現出強大的實力, 但在蘋果和三星面前, 確實存在著一定差距。

同樣來自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資料, 在2017年第一季度, 蘋果手機在行業的營業淨利潤就高達101億美元, 營業淨利率達到了30.7%, 第二名依舊是三星, 淨利率也達到了9.7%。 也就是說所有國產廠商拼命幹一年所賺的錢還不如蘋果一個季度賺的多。

差距雖然明顯 但我們在努力

看過了兩大巨頭的資料, 再來看看我們國產廠商的資料情況。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提供的資料, 2016年, 作為國產手機出貨量前兩名的OPPO和vivo, 其營業淨利潤率也僅為1.5%和1.3%;而華為按照財報中9.29億美元營業利潤來計算, 營業淨利率也僅為3.2%。

2017年, 對於國產手機行業來說算是進入到了一個春天, 可以用生機蓬勃來形容, 各家的利潤表現也較2016年有了一定的增長。 根據資料顯示, 2017年第一季度OPPO收入約54.1億美元, 營業利潤2.54億美元, 營業淨利潤率4.7%;華為營收67.4億美元, 營業利潤為2.26億美元, 營業利淨潤率3.35%。 但與兩大巨頭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應該也有自己的答案了, 對於國產手機來說,

能將淨利潤率做到5%以上, 真的可以堪稱是暴利產品。

不光手機利潤低 其他行業也一樣

看過了手機行業的的利潤表現恐怕大家心已經涼了一半, 沒關係, 我們接下來就看看其他行業的情況。

英特爾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營收淨利率達到28%

我們來看看晶片巨頭英特爾的情況, 就在今天英特爾公佈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情況。在今年第一季度英特爾總營收161億美元,根據美國通用會計推算,英特爾第一季度的淨利潤為45億美元,再經過推算英格爾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率約為28%。

AMD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營收淨利率0.4%

同樣作為晶片巨頭的AMD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在2017年年底,AMD公佈了同年第四季度的財報情況。報告中顯示,AMD在第四季度總營收達到了14.8億美元,而淨利潤為6100萬美元,淨利率約為0.4%。不難看出AMD從利潤方面相較於英特爾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惠普公司2017年營收淨利率為5.3%

我們在再來看看PC行業,惠普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財報中顯示,惠普在第三季度淨營收為131億美元,總淨利潤為6.96億美元,淨利潤率大約為5.3%。

從以上的行業內可以看出,無論是在PC還是在晶片,能在淨利率超過5%的廠商真的是鳳毛菱角,能達到這一數字的也基本都是行業內的巨頭公司。

謎一樣的5% 拿來行銷恐怕不合適

眾所周知,小米硬體的毛利率一直是很低的,廣告等互聯網服務才是小米的盈利大頭,過去小米硬體的淨利潤從未超過5%,這不是個改變,只是種延續。

根據爆料,小米2016年盈利額達到了9.13億元,收入組成中,79%來自於硬體,21%來自於互聯網服務業務。硬體業務的淨利潤率僅為2.8%,而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淨利潤率則超過40%。而2017年,小米在硬體業務的收入占比下降到了68.3%。另外,有分析師推斷,預計到2019年,小米在互聯網業務的收入占比將超高過硬體部分,因此小米想要在硬體淨利率超過5%不是不想,而是不太可能。

另外,5%這個數字,也沒法公開透明地去查證。即便小米上市後公開資料,也不會涉及到硬體淨利潤率這麼具體的指標。成本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一項資料,軟體投入算不算成本?行銷投入算不算成本?資料無從考證的情況下,超不超,普通消費者無法得知。

再回歸到發佈會上雷總提到的小米手機不會超過5%的硬體淨利潤率,筆者認為,小米用一個過去自己實現的,並且用戶很難查證的東西來給自己的未來背書,實在談不上什麼“偉大的革命”了,說是噱頭也不過分。

國產手機本身利潤低這是已經不再是什麼新聞,畢竟在一些核心技術上確實是軟肋,因此要支付大量的專利費和版權費等。所以想要將售價壓低只能通過降低利潤的方法來實現,這本該是用戶所支持的事情,但卻還要單獨拿出來炫耀一波恐怕真的就不合適了。

只有自主研發才能徹底擺脫採購的命運

如今國產廠商所面臨的壓力不光是國內市場的飽和,還可能將面臨由美國為首的國際複雜形勢。國產手機的前途可以說十分嚴峻,剛才也說到,目前我國的國產手機之所以在利潤方面會落後蘋果如此之多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核心技術。尤其是在晶片方面,我們過分依賴與採購,導致每年我們都要在這上面花掉上千億美元,這樣的代價真的是巨大的。

作為大部分用戶來說,目前在考慮智慧手機的時候,價格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是更希望國產手機廠商能夠拿出更優秀的產品,而不是靠著行銷話題來吸引目光。隨著國際形勢的愈發複雜,無論是手機還是其他行業,還是希望“中國製造”能夠徹底的變成中國製造,套用某知名足球解說主持人的名言“留給中國廠商的時間貌似並不多了”。

就在今天英特爾公佈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情況。在今年第一季度英特爾總營收161億美元,根據美國通用會計推算,英特爾第一季度的淨利潤為45億美元,再經過推算英格爾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率約為28%。

AMD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營收淨利率0.4%

同樣作為晶片巨頭的AMD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在2017年年底,AMD公佈了同年第四季度的財報情況。報告中顯示,AMD在第四季度總營收達到了14.8億美元,而淨利潤為6100萬美元,淨利率約為0.4%。不難看出AMD從利潤方面相較於英特爾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惠普公司2017年營收淨利率為5.3%

我們在再來看看PC行業,惠普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財報中顯示,惠普在第三季度淨營收為131億美元,總淨利潤為6.96億美元,淨利潤率大約為5.3%。

從以上的行業內可以看出,無論是在PC還是在晶片,能在淨利率超過5%的廠商真的是鳳毛菱角,能達到這一數字的也基本都是行業內的巨頭公司。

謎一樣的5% 拿來行銷恐怕不合適

眾所周知,小米硬體的毛利率一直是很低的,廣告等互聯網服務才是小米的盈利大頭,過去小米硬體的淨利潤從未超過5%,這不是個改變,只是種延續。

根據爆料,小米2016年盈利額達到了9.13億元,收入組成中,79%來自於硬體,21%來自於互聯網服務業務。硬體業務的淨利潤率僅為2.8%,而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淨利潤率則超過40%。而2017年,小米在硬體業務的收入占比下降到了68.3%。另外,有分析師推斷,預計到2019年,小米在互聯網業務的收入占比將超高過硬體部分,因此小米想要在硬體淨利率超過5%不是不想,而是不太可能。

另外,5%這個數字,也沒法公開透明地去查證。即便小米上市後公開資料,也不會涉及到硬體淨利潤率這麼具體的指標。成本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一項資料,軟體投入算不算成本?行銷投入算不算成本?資料無從考證的情況下,超不超,普通消費者無法得知。

再回歸到發佈會上雷總提到的小米手機不會超過5%的硬體淨利潤率,筆者認為,小米用一個過去自己實現的,並且用戶很難查證的東西來給自己的未來背書,實在談不上什麼“偉大的革命”了,說是噱頭也不過分。

國產手機本身利潤低這是已經不再是什麼新聞,畢竟在一些核心技術上確實是軟肋,因此要支付大量的專利費和版權費等。所以想要將售價壓低只能通過降低利潤的方法來實現,這本該是用戶所支持的事情,但卻還要單獨拿出來炫耀一波恐怕真的就不合適了。

只有自主研發才能徹底擺脫採購的命運

如今國產廠商所面臨的壓力不光是國內市場的飽和,還可能將面臨由美國為首的國際複雜形勢。國產手機的前途可以說十分嚴峻,剛才也說到,目前我國的國產手機之所以在利潤方面會落後蘋果如此之多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核心技術。尤其是在晶片方面,我們過分依賴與採購,導致每年我們都要在這上面花掉上千億美元,這樣的代價真的是巨大的。

作為大部分用戶來說,目前在考慮智慧手機的時候,價格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是更希望國產手機廠商能夠拿出更優秀的產品,而不是靠著行銷話題來吸引目光。隨著國際形勢的愈發複雜,無論是手機還是其他行業,還是希望“中國製造”能夠徹底的變成中國製造,套用某知名足球解說主持人的名言“留給中國廠商的時間貌似並不多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