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相聲新秀拋出新疆味道的“包袱”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他們是一群說相聲的年輕人。 留最時尚的髮型, 穿最傳統的長袍。 在專注於引爆笑點, 拋出新疆味道的“包袱”這件事情上,

他們個個風格鮮明, “使活兒”的方式獨一味。

新疆相聲巴紮發展到今天已經是第7個年頭了, 這裡現有16名演員, 其中11名都是90後, 在逐漸壯大的相聲巴紮裡, 這些年輕演員慢慢嶄露頭角。

讓相聲藝術在新疆生根發芽

25日, 記者來到位於7坊街的新疆相聲巴紮, “班主”莫興偉正帶著徒弟們排練新創作的“烏魯木齊市民生建設十大實事”快板詞。

“中國邁進新時代, 烏魯木齊踏上了新征程。 党和政府愛人民, 十大實事惠民生......”從月初創作到完善, 莫興偉已不知道改了多少遍。

“這還不是最終版。 ”莫興偉說, 成熟了, 完善了, 就會到社區、學校等地演出。

用傳統曲藝方式為市民宣講演出, 這不是莫興偉的第一次嘗試。

創建文明城市群口相聲、十九大精神放光輝......他和團隊創作的作品,

在每次演出之後, 總會獲得久久不息的掌聲, 這也讓莫興偉心裡充滿幸福感。

作為團隊裡最年長的一位, 70後莫興偉從小對相聲有著特殊的情懷。

16歲那年, 莫興偉從山東老家來新疆當兵, 在部隊一呆就是十年。 這十年時間, 讓莫興偉瞭解了新疆的風土人情, 感受到了新疆的發展潛力, 他決定留在新疆。

復員後, 莫興偉當過老師, 做過藝術團演員, 可他的心中, 一直渴望擁有一個專屬於傳統曲藝的舞臺, 把更多熱愛相聲藝術的人召集起來, 在新疆生根發芽。

2012年8月1日, 新疆相聲巴紮成立, 莫興偉和5個徒弟沒人知道會不會有未來。

莫興偉說, 李兆帥是自己收的第一個徒弟,

也是一年多沒有工資, 但最終留下來的徒弟。

對於為何留下來, 現年28歲的“逗哏”演員李兆帥用了一句話:“我年輕, 願意用奮鬥點亮我的相聲夢。 ”

至今, 莫興偉清楚地記得, 2013年1月1日, 相聲巴紮迎來首場正式演出, 除去所有花費開支, 相聲巴紮只盈利了35元。

放棄還是繼續堅持?莫興偉準備再搏一把, 把唯一的車賣了。

轉折出現在水磨溝區政府的支援, 在7坊街為相聲巴紮提供了免費場地。 這個舉措, 讓相聲巴紮起死回生。

莫興偉辭退了相聲巴紮中的兼職演員, 留下專職演員進行培養。

創新中延續傳統, 打造疆味相聲

在水磨劇場, 除了傳統相聲, 最常表演的, 是改編經典之後的創新之作。

當前, 莫興偉和團隊加快學習的腳步, 開始琢磨和嘗試將傳統曲藝融入新疆元素。

“創作來源於生活, 作品得接地氣, 講述百姓身邊的事, 大家才愛看。 ”莫興偉說。 他將新疆多民族文化融合進作品中, 力爭將每部作品都帶有“皮牙子味道”。

師傅的言傳身教, 也激發了年輕演員的創作熱情。

李兆帥和搭檔這兩天開始琢磨新作, 名字初步定為《嘻哈新疆人》, 用新疆土話展現新疆人的熱情、好客、豪爽等。

作為後備力量的李兆帥說, 有的作品在內地包袱會響, 在咱們新疆未必, 我們做的是說咱們新疆話, 講咱們新疆事兒, 反映新疆人的生活, 讓新疆人喜歡, 也讓內地的朋友通過新疆相聲巴紮瞭解我們大美新疆。

在每週6場的演出中, 莫興偉發現台下的孩子越來越多。

“孩子們看演出時的眼神,

很認真, 他們很想接觸、瞭解、學習傳統曲藝。 ”莫興偉從去年起, 設班開課, 培養一批傳承、弘揚傳統曲藝的“新生力量”。

拜師學藝的大門一打開, 慕名而來的學生和家長也多了起來。 現在除了週末戲曲課堂, 目前與市第66中學、市第73小學等合作, 開設了傳統曲藝班。

“現在固定學相聲藝術的有150多名各民族的孩子。 ”莫興偉頗為自豪地說。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莫興偉描繪起今年的兩個目標:首先是自己和團隊創作出反映新疆發展、民族團結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正能量作品。

其次, 就是帶著學生們積極參加全國各類活動、比賽, 讓我們的疆味相聲走出新疆, 讓更多人瞭解新疆, 走進新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