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位“醫人” 在水一方

餘家軍撐船行醫十八年 有位“醫人” 在水一方

安徽省響洪甸水庫下游, 崇山峻嶺中的金寨縣有個海島村民組。 村子位於望不見岸的水中央,

仿佛汪洋中的孤島。 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薄弱, 七山二水一分地的孤島, 是當地醫療資源匱乏的特困區域。

在海島組的中間區域, 常年漂著一個船屋, 39歲的餘家軍是船屋的主人, 也是金寨縣麻埠鎮齊山村唯一的村醫。 18年來, 他始終守著船屋, 守著孤島, 守著島上200多位村民。

“一答應就是18年”

清晨, 響洪甸水面上的薄霧散去, 漸漸能看清遠山的輪廓, 山水間出現一艘白船, 速度很快, 旁邊幾艘木筏逐漸被它超過。

“軍子, 慢點開哦, 風浪大。 ”木筏上的老者邊喊邊劃向白船, 從腳邊掏出一捆蔬菜, 不由分說往白船上拋。 白船上的男子放慢速度, 朝他揮揮手便繼續趕路。

島中間, 一座船屋隨波浪起起伏伏, 門口掛著“麻埠鎮齊山村海島衛生站”的牌子。

21歲那年, 餘家軍從衛校畢業回到島上。 父親患有直腸癌, 臨終前, 他拉著餘家軍的手說:“軍子, 咱們海島組缺醫少藥, 你學過醫, 留下來吧。 ”餘家軍答應了, 這一答應就是18年。

餘家軍的老家在海島組東面, 為了讓村民看病方便, 他在海島組中間地帶修了間船屋。 起初, 船屋破陋不堪。 2014年, 在政府幫助下, 船屋整修改造, 木頭換成鋼板, 屋子的密封性也更好, “家”暖和多了。

“他就是我們這裡的120”

“軍子, 我手機打不了電話, 給我瞧瞧。 ”見餘家軍回來, 75歲的李治英奶奶走到跟前。 余家軍接過老人的手機, 發現一時半會修不好, 便說:“我先給您量血壓, 待會慢慢弄手機。 ”

一旁候診的村民劉偉青告訴記者, 李治英丈夫去世得早, 子女都在外打工,

去年一天半夜, 老人在家摔倒, 怎麼都起不來。 餘家軍隨後趕來, 從夜晚護理到淩晨, 確認老人沒傷到筋骨才離開。 而後的一個星期, 軍子每天都到老人家探望。 “他就是我們這裡的120, 夜晚打個電話就來。 海島組上岸看病很不方便, 沒有軍子我們真抓瞎。 ”

給李治英和劉偉青瞧過病, 餘家軍接到村民詹龍祥的電話。 詹龍祥在海島組西島, 下了船還得往山上走500多米, 他的父親詹廣福今年92歲, 這兩天老爺子腰疼得厲害, 想讓餘家軍來看看。 詹龍祥頗有感觸地說, “老爺子活到今天高夀, 全靠軍子。 ”

上世紀50年代, 因修建水庫需要, 金寨縣最繁華的金家寨、麻埠等鄉鎮需要搬遷。 搬遷中, 極少部分村民故土難離, 目前仍有55戶200多人住在島上,

其中100多人常年在外打工。 對留守在島上的老人們而言, 餘家軍不僅是醫生, 更是陪伴者。

“只要村裡還有人, 我就留下來”

從詹龍祥家出來, 餘家軍攤開記錄簿, 記上此次出診的情況。 記者看到, 總共41元藥費, 病人只用出14元。 事實上, 對村民而言的“便宜藥”, 都是餘家軍正價墊付而來, 每銷一筆, 他要拿著單據到上級衛生部門替村民報銷。 按道理, 餘家軍每次出診產生的費用至少15元, 這包括汽艇燃油費、出診費。 可這些, 他從來沒向村民們提過。 “在老鄉家蹭頓飯, 討點青菜, 就夠了。 ”他說。

餘家軍的衛生站年收入在1萬元左右, 主要是藥品零差率補助和公共衛生補助。 此外, 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妻子吳起嬌種植茶葉。

“跟我一般大的年輕人幾乎都出去了。

”餘家軍說, 幾年前在揚州開鐳射印花廠的小舅子打來電話, 希望他去廠裡幫忙。 接電話時, 老鄉查月升正巧聽到了, 當即從船上拿了一大塊豬肉放在門診室, “軍子, 你走了, 我們這幫老頭老太太沒得指望咯。 ”查月升走後, 老鄉們接二連三前來挽留, 餘家軍再三考慮, 決定繼續堅守。

餘家軍說, 隨著脫貧攻堅政策力度加大, 海島組貧困戶普遍能獲得20萬左右購房補助, 因此, 越來越多村民在縣城、鄉鎮買了房。 “現在只有200多人了, 以後還會更少。 但只要村裡還有人, 我就留下來。 ”

2013年5月, 餘家軍登上中國好人榜, 而後又提名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如今, 餘家軍更忙了。 村裡一名男孩被查出患有腦瘤, 餘家軍為男孩聯繫北京的醫院治療, 並通過合肥公益組織為其捐款;與齊山村176位貧困戶簽約,每年都要為簽約戶提供2到6次上門服務;通過“好人朋友圈”,幫助海島組貧困戶趙如全、張廣友、劉偉青銷售了總共近萬元的茶葉……

更多公益力量正延伸至這座不為人知的小島。

並通過合肥公益組織為其捐款;與齊山村176位貧困戶簽約,每年都要為簽約戶提供2到6次上門服務;通過“好人朋友圈”,幫助海島組貧困戶趙如全、張廣友、劉偉青銷售了總共近萬元的茶葉……

更多公益力量正延伸至這座不為人知的小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