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牢記囑託,打好脫貧“組合拳”

4月的大別山, 滿山翠綠, 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六安市金寨縣吳家店鎮東高村, 平整的水泥路通往每一個村民組, 嶄新的電線架設在山間嶺頭, 貧困戶家家屋頂裝上了光伏發電板, 村集體經濟每年有近20萬元的穩定收益, 村民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習近平總書記牽掛我們老區群眾, 國家的各項扶貧政策好, 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東高村黨支部書記朱英鵬說。

近年來, 六安市各級各部門以實際行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把脫貧攻堅當作最大的政治、頭等的工作來抓。

省委常委、六安市委書記孫雲飛帶領一班人走遍每個貧困村, 強調要把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落到實處, 扶貧工作要做到抓鐵有痕。 “我們對脫貧工作要求全面摸清、全部覆蓋, 全體動員、全力以赴, 全速推進、全程問效。 六安脫貧工作中的一套組合拳打出了成效。 從2015年以來, 六安市貧困村由442個降至185個, 貧困人口由46.72萬人降至23.86萬人, 貧困發生率降至4.76%。 ”六安市扶貧辦主任梁修才告訴記者。

找准產業脫貧路

“今年我養了9頭黑毛豬、11只羊, 還有幾十隻雞鴨, 出欄後的收入加上扶貧專案補貼, 脫貧沒問題!”近日, 記者來到六安市裕安區新安鎮小牛村, 村民陳可如講述著扶貧專案給他家帶來的實惠。 小牛村圍繞村級專案清單建設,

一大批扶貧專案高效實施, 使該村擺脫了產業貧乏、設施落後的局面, 群眾增收顯著。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時指出, 要脫貧也要致富, 產業扶貧至關重要, 產業要適應發展需要, 因地制宜、創新完善。 為把總書記的指示落到實處, 六安市堅持將產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 深入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 即:各類園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能人大戶(家庭農場)帶動, 貧困群眾自我調整種養結構發展產業。 同時, 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脫貧”“鄉村旅遊+脫貧”“互聯網+脫貧”“光伏+脫貧”“新型經營主體+脫貧”, 推動產業接地氣、接政策、接農戶、接龍頭、接市場。 短短兩年時間, 六安市貧困村共與9318個經營主體建立特色種養業扶貧帶動關係,

帶動14.66萬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 累計在442個貧困村和21.48萬戶貧困戶實施28萬個特色種養業扶貧項目, 僅2017年直接投入特色種養業的扶貧資金就達21.4億元。

六安市還建設村級光伏電站692個、戶用光伏電站58244個、集中式光伏電站2個, 裝機總規模達53.36萬千瓦, 居全省前列, 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村光伏扶貧電站全覆蓋, 幫扶8.6萬戶貧困戶增收。 該市在精准扶貧過程中, 牢牢抓住因地制宜、產業扶貧的牛鼻子, 讓貧困戶脫貧致富更有奔頭, 路徑更加清晰。

織牢貧困兜底網

4月20日, 記者來到舒城縣河棚鎮泉石村, 村民胡聖美剛從自家茶園採茶歸來。 一年前, 胡聖美被查出患有食道癌。 “家裡本來就不寬裕, 上有老、下有小, 真拿不出錢去治了。

”胡聖美說。 國家實施的“351”健康扶貧政策, 對胡聖美這樣的特困戶, 相關政策迅速落實, 他被送到省城合肥的一家醫院治療, 病情有了明顯好轉。 “看病花了10多萬元, 我自己只掏了1萬多元, 要不是有這個兜底的扶貧措施, 我這病是肯定治不起的。 ”胡聖美告訴記者。

社會兜底脫貧工程是整個脫貧攻堅戰役中的最後一道防線。 “總書記在六安視察時指出, ‘扶貧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 在醫保、新農合方面給予更多扶持。 ’近兩年來, 我們以此為目標, 不斷織牢完善六安市兜底扶貧這張網。 ”六安市人社局局長王永峰說。

六安市克服農村低保人數多、支出壓力大等實際困難, 連續上調全市城鄉低保標準, 2017年將各縣區農村低保標準上調到了3800元/人/年,

比上年度增長26.7%, 這使得該市農村低保標準達到並超過了國家扶貧標準線, 實現了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要求。 統計資料顯示:從2016年至2018年3月, 六安市累計發放農村低保資金9.12億元, 農村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265元。 同時, 在全市範圍內實現貧困人口就醫“一站式”結算, 本地常住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率為100%, 享受城鄉居民綜合醫療保障待遇的貧困人口21.9萬人, 發生醫療總費用9.58億元。

長效機制補短板

六安市是老區、山區、貧困區, 社會發展中的短板較多。 “我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 注重建立長效機制, 補齊過去社會發展中的短板。 ”六安市扶貧辦主任梁修才告訴記者。

補齊短板, 貧困村的產業發展才有了堅實的基礎。 金寨縣東高村從2016年開始,對該村的村組道路實施了硬化、拓寬,保證6個村民組組組通路,同時在2017年對全村電網進行了改造升級,新建了高位引水工程,徹底改善了當地村民的安全飲水問題。該村還對全村近千畝茶園進行了高標準農田改造,修復農田水利,徹底改善了當地農田的灌溉條件。“咱們窩在大山裡,水、電、路是多少年都沒解決的問題。現在改善了基礎設施,山裡的茶葉、生薑、天麻這些傳統產業都得到了發展。”朱英鵬說。

近兩年,六安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預算安排11.71億元,整合涉農資金52.7億元,一大批脫貧攻堅的重點基礎工程落地見效。該市38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7329公里農村道路得到修整、拓寬,5678戶貧困戶實現異地搬遷。“隨著貧困地區硬體、軟體設施不斷改善,我們不僅有信心在2020年完成全市脫貧的任務,還為未來的全面發展、走上富裕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梁修才說。

金寨縣東高村從2016年開始,對該村的村組道路實施了硬化、拓寬,保證6個村民組組組通路,同時在2017年對全村電網進行了改造升級,新建了高位引水工程,徹底改善了當地村民的安全飲水問題。該村還對全村近千畝茶園進行了高標準農田改造,修復農田水利,徹底改善了當地農田的灌溉條件。“咱們窩在大山裡,水、電、路是多少年都沒解決的問題。現在改善了基礎設施,山裡的茶葉、生薑、天麻這些傳統產業都得到了發展。”朱英鵬說。

近兩年,六安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預算安排11.71億元,整合涉農資金52.7億元,一大批脫貧攻堅的重點基礎工程落地見效。該市38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7329公里農村道路得到修整、拓寬,5678戶貧困戶實現異地搬遷。“隨著貧困地區硬體、軟體設施不斷改善,我們不僅有信心在2020年完成全市脫貧的任務,還為未來的全面發展、走上富裕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梁修才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