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綠色稅法守護一方水土

今年4月, 環境保護稅迎來了首個申報期, 代替了施行近40年的排汙收費制度。 作為完善綠色稅制的重要一步, 環保稅的開徵不僅是我國稅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也是倒逼企業治汙減排、升級產業技術的有力推手。

“費”改“稅” 首征平穩過渡

作為我國首個以環境保護為目的綠色稅種, 環保稅按季申報繳納, 2018年4月迎來首個征期。 記者從市地稅局瞭解到, 在首個征期內, 我市707戶環保稅納稅人全部申報完畢, 申報率100%, 申報稅款210萬元。

開徵環保稅一個重要原則是實現排汙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的平穩轉移。 據市地稅局工作人員介紹,

根據環保稅法, 環保稅的徵稅物件和範圍與之前排汙費基本相同, 徵稅範圍為直接向環境排放的大氣、水、固體和雜訊等污染物。 其中, 大氣污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 水污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4元至14元, 固體廢物污染按不同種類每噸5元至1000元, 雜訊按超標分貝數每月350元至11200元。

市地稅局工作人員表示, 各地出臺的稅額統籌考慮了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要求, 有利於發揮稅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調控作用。 以環境承載能力較小的京津冀為例, 北京市按最低稅額標準10倍的最高上限確定稅額, 其大氣、水污染物稅額分別為每污染當量12元和14元;河北則按照最低稅額標準8倍確定了環北京13個縣的大氣和水中主要污染物的適用稅額。

目前, 除西藏自治區外, 各省區市均已按法定程式出臺了本地區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 安徽省同黑龍江、遼寧、吉林、浙江等12個省份一樣按低限確定稅額, “按照省裡的標準, 我市大氣、水污染物稅額分別為每污染當量1.2元和1.4元。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從首個環保稅徵收申報期整體情況來看, 我市實現了排汙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的平穩過渡。 從污染物類別上看, 首個征期內, 我市大氣污染企業312戶, 申報稅款118萬元, 占總申報稅款的56%;水污染企業354戶, 申報稅款40萬元, 占總申報稅款的19%;固體廢物企業31戶, 申報稅款3萬元,

占總申報稅款的1.4%;雜訊污染企業306戶, 申報稅款49萬, 占總申報稅款的23.6%(部分企業的生產涉及多類污染物, 存在重複統計)。

征管新機制護航“綠色稅收”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環保稅征管對污染物排放監測專業技術要求高, 需借助環保部門的污染物監測管理能力, 稅務機關與環保部門的工作協作配合是否順暢, 關係到環保稅法的實施效果。 環保稅法在貫徹執行上確定了“稅務征管、企業申報、環保監測、資訊共用、協作共治”的征管新機制, 為部門間合作提供了良好範例。

為建立健全征管新機制、確保稅法的實施效果, 我市地稅、環保部門主動靠前、及時謀劃、積極作為, 扎實做好了環保稅開徵前各項準備工作。 市環保局市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王志舉告訴記者,

在首個征期到來之前, 資料、資料等相關移交工作已經完畢, “我們和稅務之間還有一個會商聯絡機制, 如果稅務部門在徵收環保稅過程中遇到困難, 或者有疑惑, 可以和我們聯繫, 我們共同會商”, 王志舉告訴記者, 雖然市環境監察支隊已經不在徵收企業排汙費了, 但支隊監管企業環保的力度只會增強不會下降, “環境監察是我們的本職工作, 費改稅後, 相對來說減輕了我們的工作任務, 有利於我們騰出更多的人力來做好企業的環境監察工作。 ”

據瞭解, 在前期準備階段, 市地稅部門與環保部門協調溝通, 對全市排汙費徵收情況、重大污染源、污染排放等基本情況進行了全面摸底調研,

並對環保納稅人逐條逐項識別。 更新完善了排汙類型、排污口位址、排汙費繳納金額、污染物排放量、排汙費核算方法等納稅人基本資訊, 建立健全了納稅人名冊和基礎稅來源資料庫, 進一步明確了環保稅檔案資料交接範圍、類型、方法等細節問題, 完成了稅源資料交接各項準備, 為夯實環保稅源基礎提供了充分的資料保障。

各項資料的完備為環保稅精准實施打下良好基礎。 從首個徵收申報期的統計資料看, 我市有69家企業採用自動檢測方法計算, 申報稅款40萬元, 占總申報稅款的19%;有182戶企業採用檢測機構監測計算, 申報稅款55萬元, 占總申報稅款的26%;有181家企業採用排汙係數計算, 申報稅款44萬元, 占總申報稅款的21%;有162家企業採用物料衡算計算, 申報稅款53萬元,占總申報稅款的25%;有127家企業採用抽樣測算的方法計算,申報稅款18萬元,占總申報稅款的9%。

先學先測 提升稅法認知度

從排汙費到環保稅,絕不是簡單的名稱變化,而是從制度設計到具體執行的全方位轉變。為確保環保稅平穩、順利落地,市地稅局認真組織辦稅服務廳和一線征管人員參加總局、省局視訊會議,學習環保稅政策解讀、排汙係數和物料衡算計算污染物排放量方法等,並結合金三系統操作演示,著重解讀紙質申報表及電子表單的填寫。每一名工作人員通過登錄金三預生產環境,模擬真實業務,完整體驗從採集資料錄入到申報表填報的全過程,掃除政策知識和實務操作過程中的盲點,確保對環保稅徵收流程全面理解掌握。

“在首個申報期之前,我們也多次組織培訓,讓環保稅納稅人熟悉相關政策、瞭解申報流程”,市地稅局工作人員表示,各基礎稅源管理分局召集環保稅納稅人進行資訊採集與申報培訓,辦稅服務廳也積極與管理分局聯動,對環保稅納稅人進行現場手把手培訓,一同探討操作中遇到的問題,指導納稅人體驗類比操作,梳理申報流程,努力實現納稅人會計算、會填表、會自主申報的“三會”目標。

為擴展政策宣傳面,市地稅部門依託門戶網站、稅企QQ群、大廳顯示幕等管道開展稅法宣傳,利用微信、短信、電話及時向涉稅企業推送稅收政策,提升環保稅認知度。辦稅廳和一線征管人員配備了《環境保護稅法知識問答》和《金三核心征管應用操作手冊》,全市共組織開展了20場次環保稅專題應用培訓,針對環保稅法及條例、核心征管流程、環保稅採集表、申報表填寫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解讀,取得了良好培訓效果,為環保稅開徵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環保意義大於財政稅收

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措施,與籌集財政收入功能相比,環保稅在鼓勵企業治汙減排、促進環境保護方面發揮的杠杆作用更為突出。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開徵環保稅的首要目的並非增加稅收,而是要通過對排汙單位施加持續不斷的價格壓力,引導其主動施行節能減排,環保稅法總則第一條就寫明立法宗旨,開徵環保稅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今年第一季度,安徽華電六安發電廠繳納環保稅12.5萬元。“我們這是符合環保稅減免政策,按照50%減半徵收後的繳納金額。”該企業財務部稅務負責人告訴記者,環保稅的實施對於改進生產工藝、實現治汙減排的企業來說有著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也從側面鼓勵了企業進一步加大在治汙減排方面的投入。已經完成環保稅申報的六安三峰環保發電有限公司財務部長劉康告訴記者,他們公司主要從事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發電等業務,環保稅實施後,由於符合減免稅條件,一季度還減免了部分稅款。這是對環保企業的鼓勵,有利於激勵企業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加大環保投入,提升污染物處理水準。

從統計資料看,環保稅減免政策對鼓勵我市相關企業治汙減排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一季度,我市共減免環保稅稅款22.72萬元。其中,除去城鄉汙水處理廠、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等免征企業,享受減征政策的企業占到減免稅額度的80.9%。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根據環保稅法規定,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徵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五十的,減按百分之五十徵收環境保護稅。這一徵收機制,帶來企業的發展思路轉變,治汙減排成為“有利可圖”的事情,隨著企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調整企業產業結構,推進產品轉型升級,就能夠減少稅收成本,最終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贏。

申報稅款53萬元,占總申報稅款的25%;有127家企業採用抽樣測算的方法計算,申報稅款18萬元,占總申報稅款的9%。

先學先測 提升稅法認知度

從排汙費到環保稅,絕不是簡單的名稱變化,而是從制度設計到具體執行的全方位轉變。為確保環保稅平穩、順利落地,市地稅局認真組織辦稅服務廳和一線征管人員參加總局、省局視訊會議,學習環保稅政策解讀、排汙係數和物料衡算計算污染物排放量方法等,並結合金三系統操作演示,著重解讀紙質申報表及電子表單的填寫。每一名工作人員通過登錄金三預生產環境,模擬真實業務,完整體驗從採集資料錄入到申報表填報的全過程,掃除政策知識和實務操作過程中的盲點,確保對環保稅徵收流程全面理解掌握。

“在首個申報期之前,我們也多次組織培訓,讓環保稅納稅人熟悉相關政策、瞭解申報流程”,市地稅局工作人員表示,各基礎稅源管理分局召集環保稅納稅人進行資訊採集與申報培訓,辦稅服務廳也積極與管理分局聯動,對環保稅納稅人進行現場手把手培訓,一同探討操作中遇到的問題,指導納稅人體驗類比操作,梳理申報流程,努力實現納稅人會計算、會填表、會自主申報的“三會”目標。

為擴展政策宣傳面,市地稅部門依託門戶網站、稅企QQ群、大廳顯示幕等管道開展稅法宣傳,利用微信、短信、電話及時向涉稅企業推送稅收政策,提升環保稅認知度。辦稅廳和一線征管人員配備了《環境保護稅法知識問答》和《金三核心征管應用操作手冊》,全市共組織開展了20場次環保稅專題應用培訓,針對環保稅法及條例、核心征管流程、環保稅採集表、申報表填寫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解讀,取得了良好培訓效果,為環保稅開徵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環保意義大於財政稅收

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措施,與籌集財政收入功能相比,環保稅在鼓勵企業治汙減排、促進環境保護方面發揮的杠杆作用更為突出。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開徵環保稅的首要目的並非增加稅收,而是要通過對排汙單位施加持續不斷的價格壓力,引導其主動施行節能減排,環保稅法總則第一條就寫明立法宗旨,開徵環保稅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今年第一季度,安徽華電六安發電廠繳納環保稅12.5萬元。“我們這是符合環保稅減免政策,按照50%減半徵收後的繳納金額。”該企業財務部稅務負責人告訴記者,環保稅的實施對於改進生產工藝、實現治汙減排的企業來說有著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也從側面鼓勵了企業進一步加大在治汙減排方面的投入。已經完成環保稅申報的六安三峰環保發電有限公司財務部長劉康告訴記者,他們公司主要從事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發電等業務,環保稅實施後,由於符合減免稅條件,一季度還減免了部分稅款。這是對環保企業的鼓勵,有利於激勵企業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加大環保投入,提升污染物處理水準。

從統計資料看,環保稅減免政策對鼓勵我市相關企業治汙減排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一季度,我市共減免環保稅稅款22.72萬元。其中,除去城鄉汙水處理廠、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等免征企業,享受減征政策的企業占到減免稅額度的80.9%。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根據環保稅法規定,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徵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五十的,減按百分之五十徵收環境保護稅。這一徵收機制,帶來企業的發展思路轉變,治汙減排成為“有利可圖”的事情,隨著企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調整企業產業結構,推進產品轉型升級,就能夠減少稅收成本,最終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