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驅動書寫精彩答卷

兩年, 彈指一揮間。

兩年前的春天,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稱讚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有優勢, 要求我們下好創新先手棋, 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

作為革命老區六安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發展工業經濟的主平臺, 兩年來, 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牢記總書記的囑託, 著力下好創新發展“先手棋”, 加快推動園區轉型發展, 全力打造全市綠色振興核心增長極, 交上了一份經濟穩中求進、進中提質的精彩答卷。

2017年, 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GDP、財政收入、進出口總額、利用外資, 達到76.9億元、18.8億元、14522萬美元、5700萬美元,

分別是2015年末的1.2倍、1.4倍、1.3倍、1.3倍。

這份答卷, 緊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書寫了提質增效、綠色振興的新篇章——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不創新就要落後, 創新慢了也要落後。 兩年來, 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鼓勵引領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該區制訂出臺《六安開發區支援企業“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獎勵辦法》, 設立“支持企業轉型發展專項資金”並列入年度財政預算, 專項用於兌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獎勵資金, 引導企業自主創新、轉型發展, 推動全區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 2016、2017年累計兌現各類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4000余萬元。

同時, 加強人才隊伍和創新平臺建設。

研究出臺高層次人才引進實施辦法, 努力構築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 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 加快推進長江精工“六安創客小鎮”等項目建設, 並著力引導企業加強研發機構建設, 推動大中型企業普遍設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 打造科技創新、人才引進交流平臺。 截至目前, 該區擁有市級眾創空間兩家, 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創新型企業10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10家, 市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4家。

在此基礎上, 該區進一步強化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 鼓勵銀行和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科技創新的信貸支持, 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投資。 與深創投合作設立20億元的六安紅土創業投資基金;成立管委平臺公司東都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出臺產業引導基金管理辦法。 兩年來, 該區先後獲批“省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和“六安市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截至2017年底, 該區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57件, 位居全市第一位, 高出全省平均水準48件, 高出全市平均水準55件;高新技術企業數23家, 居全市第二位;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入庫數36家, 居全市第一位。 2017年, 該區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83.4億元, 是2015年末的1.2倍;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實現產值42.8億元, 是2015年末的1.4倍。

這份答卷, 緊扣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書寫了破解難題、開拓進取的時代擔當——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讓創新驅動發展,

最緊迫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兩年來, 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把發展的難點作為改革的重點, 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 讓人才、資金、專案等創新要素在園區充分活躍起來。

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小政府、大服務”的理念, 該區整合管委內設機構, 優化職能配置, 理順部門職責, 提升工作效率。 同時, 進一步深化崗位聘任制、績效薪酬制和全員績效考評制, 持續啟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讓幹部員工隊伍成為“一池活水”。

堅持問題導向, 緊盯關鍵環節和痛點堵點, 該區創新性推出了“三重兩上”項目(重大招商專案、重點建設工程、重要遺留問題, 規上工業企業、限上商貿企業)調度工作機制, 以點帶面、綱舉目張,

促進了辦事效能提升、服務水準提質、重點工作提速、發展品質提優。

圍繞提高辦事服務效率, 謀劃“智慧園區”專案, 推進“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之家(政務服務中心)”建設, 提升政務服務水準, 實現“一網、一個視窗”辦理;暢通招商引資、專案建設、企業幫扶“綠色通道”, 全面落實全程幫辦、現場辦公、跟蹤服務, 提供高效便捷優質服務。

緩解企業發展和創新資金“瓶頸”, 設立金融辦, 出臺激勵政策, 建立上市後備企業名庫, 組織實施三年直接融資行動計畫。 截至目前, 管道網路上市在審, 五糧泰生物確定輔導券商並完成盡職調查, 奔馬先端啟動韓國境外上市, 瀚海新材料、星星服裝在“新三板”成功掛牌;康泰玻業、永成電子啟動上市計畫。

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該區也進一步創新思路,借助外力,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進行開發區基礎設施類專案建設,加強與北京東方園林集團的合作,加快總投資7.2億元的城市文化生態旅遊專案建設,促進工業與旅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生產與生活相結合,提升園區整體形象。

創新不停歇,發展不止步。今年一季度,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態勢,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1.8億元,增長17.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億元,增長10.2%;進出口總額3789萬美元,增長24.4%;實現財政收入6.6億元,增長28.6%。

科技引領發展,創新贏得未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站在新的起點上,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繼續把創新發展放在核心位置,進一步弘揚創新基因,向科技要優勢、向創新要動力,持之以恆推動園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書寫“工業強市主陣地、高品質發展增長極”的新畫卷!

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該區也進一步創新思路,借助外力,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進行開發區基礎設施類專案建設,加強與北京東方園林集團的合作,加快總投資7.2億元的城市文化生態旅遊專案建設,促進工業與旅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生產與生活相結合,提升園區整體形象。

創新不停歇,發展不止步。今年一季度,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態勢,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1.8億元,增長17.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億元,增長10.2%;進出口總額3789萬美元,增長24.4%;實現財政收入6.6億元,增長28.6%。

科技引領發展,創新贏得未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站在新的起點上,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繼續把創新發展放在核心位置,進一步弘揚創新基因,向科技要優勢、向創新要動力,持之以恆推動園區經濟轉型創新發展,書寫“工業強市主陣地、高品質發展增長極”的新畫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