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堅守在前沿 危難勇擔當

大益陽用戶端記者 伍挺 通訊員 羅曉丹 袁婷

人物檔案:1977年3月出生, 黨員, 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從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近20年。 期間, 多次獲年度考核優崗;5次獲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去年獲評市抗洪救災先進個人。

雨季, 銀城雨腳如麻。

25日18時10分, 伍飛高合上《市爛泥湖垸澇區近期重點工程初步設計報告》, 緩步走到窗邊, 遠望煙雨朦朧窗外, 眼神變得親切起來。

20年前, 走進設計院, 他按下了水利人生的“啟動鍵”。 從技術員到總工程師, 他對工作的喜愛讓忙碌成為一種樂趣、一份自信、一片希冀。

忙碌,

累並快樂著

40出頭的伍飛高皮膚有些黑, 身材不算高, 不太苟言笑, 靜若處子;說起專案設計頭頭是道, 一套一套的, 不像同事口中“沉默寡言”的人。

怎麼也想不到, 他會用“經常加班”來形容工作特點——做設計的, 不加班不正常, 加班是常態。 “水利工程設計不是在前人的曲子上填詞,

而是重新作一首新歌。 ”他說, 一個大工程要繪製上千份圖紙, 要一年多時間;小的項目也有20份到30份, 也要一個多月完成;經過不斷比對、篩選, 確定了最終方案。 他與同事常常為一些細節問題討論到深夜。 去年, 設計赫山區的一個項目, 他和他的團隊在辦公室睡了一個月。

院裡一年平均要設計300個到400個項目, 7時30分到辦公室, 22時回家是自然的事情。 春節的假日可以保證, 其他節假日、雙休日要碰運氣, 能修完一個全的, 是運氣好。 白天踏勘測量;晚上收集資料、確定內容, 碰上稍微大一點的項目, 大家習慣睡辦公室。

和客戶不斷提出新想法來說, 這些設計加班又是“小事一樁”。 有時, 方案剛出來, 客戶就提新要求,

又要推倒重來。 他們哪裡曉得, 又得重新踏勘測量、收集資料、確定內容……簡直是一種折磨, 但“上帝”的話總是要聽的。 “上帝”的話聽多了, 親人的話就聽得少了。 女兒住院期間, 他未請假陪護, 甚至通宵加班;外公逝世也是出殯的當天才盡孝的。

一起看看他有多忙, 從業來主持或參與完成的規劃設計專案1300餘個, 其中獲省級一等獎2次、省級二等獎1次, 省級三等獎1次。 伍飛高說, 獲獎是榮譽, 當然高興;更高興的是設計變成一個個水利工程, 發揮著效益。

臨險, 怕並支撐著

27日22時15分, 伍飛高還在審查《資陽區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專案初步設計》, 一個一個技術點的核定, 一會喊個設計員來, 硬是“指點”了一通。

坐上總工程師的位子, 他有點如履薄冰的感覺。

隊員正風華正茂, 業務也風生水起, 怕什麼?

“項目設計隱患是最大的安全隱患, 後面的建設‘歪打不可能正著’;一個設計不僅為了自己, 也是為了親朋戚友、甚至下一代負責。 不把這些告訴他們, 我會覺得愧疚。 ”伍飛高說, 就怕因設計一個小小的“疏忽”引起工程的安全隱患。

於是, 他甚至“凶巴巴的”, 指導專案設計、審定方案、 核定要點……團隊裡的“疏忽分子”誰都不怕, 就怕伍總叫到辦公室問設計的“節點漏洞”, 逮著就夠其“喝一壺”的;但一天學習一個技術, 一天積累一點, 一天進步一點, 也覺得值了。

還有次涉險, 想起來可怕。 去年7月3日, 赫山區爛泥湖垸羊角堤段發生特大管湧險情的情景。 當時, 他與市防指技術小組專家及現場搶險群眾組成搶險敢死隊,

站在管湧口處搶險, 展開技術指導。 險情的不斷反復, 搶險的群眾有了質疑:還搶得住嗎?“我是學水利的, 相信我, 一定搶得住!”他的話穩住了軍心, 為最終搶險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說, 儘管曉得堵得住, 心裡還是發慌, 也只能硬撐著;但是群眾在搶, 自己這個黨員不能走吧, 部隊官兵在搶, 本地人先走就“不像話”了。

深沉而專情, 讓設計改變生活, 是伍飛高始終如一的目標。

作者:伍挺 編輯:湯革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