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5後青年深山當“雞司令”

大益陽用戶端記者 蘇鋼 通訊員 李燦 盧思明

“現在我養了綠殼蛋雞, 生活有奔頭了, 真是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4月24日, 在安化縣龍塘鄉六和村“建冬”家庭農場, 村民黃建冬一邊忙碌地撒著雞食, 一邊向前來看望的扶貧幹部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黃建冬是個“85後”。 2001年, 由於父親患有矽肺病, 一家喪失主要勞動力, 高額的醫療費、後續的藥費使家庭欠下巨額債務, 生活變得十分困難。 為改變現狀, 他曾在店裡當過學徒, 在建築工地打過工, 在廣東鞋廠上過班。 2014年, 他家被確認為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去年春天,

龍塘鄉脫貧攻堅全面啟動, 鄉、村的扶貧幹部多次深入黃建冬家中瞭解情況, 並拿出政府制定的產業脫貧功能表, 想方設法説明他家脫貧致富。 “我覺得我要為自己想脫貧的點子, 不等不靠, 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實現脫貧。 ”黃建冬說, 考慮自己的實際, 他選擇了養殖綠殼蛋雞。 這個想法得到了鄉、村的支持。 在黨委政府的幫助下, 黃建冬獲得了小額貼息貸款5萬元。 利用這筆資金, 他購進了雞苗, 自己動手搭建了雞舍, 辦起了“建冬”家庭農場。

去年7月, 第一批1000只雞苗進入雞舍。 勤勞的他把雞苗放養在家門口的山林裡, 每日按時喂起了玉米、豆萁和麥麩等五穀雜糧。 為了學習技術, 黃建冬和請來的技術人員一起打疫苗, 每次打疫苗總要到次日淩晨才收工。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 雞苗茁壯成長。

養殖半年後, 這些雞便可以出欄。 為了打開銷路, 黃建冬每天開摩托馱著雞、蛋跑酒店、跑農家樂推銷。 酒香不怕巷子深, 回來後, 就有客戶打電話訂購。 後來客戶越來越多, 他又轉發朋友圈, 打開新的網路銷售管道……

“為了快銷, 我定價比市場略低。 去掉成本, 每只雞能掙10元, 加上平時農場每天能生產300個蛋, 蛋也可以換錢, 去年一年銷售賺了10萬元, 是打工收入的2倍!”黃建冬從養雞中嘗到了甜頭, 擺脫貧困有希望了。

“現在家裡還有少量債務沒還清, 等還完了債, 我還要擴大規模, 用心管理, 學習技術, 朝著小康生活的目標奔去!”黃建冬對未來信心滿滿。

作者:蘇鋼 編輯:湯革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