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碧水清流入畫來——廣漢市新豐鎮強力推進河長制工作走筆

近日, 記者來到位於廣漢市新豐鎮卡房村6組的姚井堰看到:堰渠內水流清澈, 歡暢流淌;堰渠堤岸邊樹木繁茂, 固坡草坪芳草萋萋, 綠意盎然, 好一幅令人嚮往的春風吐綠、草木萌發的春光圖。

這是自河長制工作全面啟動以來, 新豐鎮扎實有效推動水環境持續改善的一個切片。

新豐鎮範圍內共有湔江、青白江、馬牧河、沙河堰等河道、管道15條, 最長的馬牧河過境18公里, 過境斷面複雜、治理難度大。 為加快推進河道水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 新豐鎮強力推進河長制工作。

強化治理

解決突出問題

新豐鎮以“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目標,

以河道清理、清障和周邊環境衛生整治、污染源排查整治為工作重點, 全面開展落實河長制各項工作。

——疏浚河道硬化河堤, 推進管網建設。 沙河堰位於新豐鎮中小企業園區區域內, 主要污染源為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畜禽污染和工業污染, 污染源直排入馬牧河, 流入青白江流域, 對青白江流域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河道淤積嚴重。 為此, 對沙河堰和類似的蔣家河、楊家堰等9條溝渠實施清淘轉運淤泥8.2萬多立方米, 切斷面源污染源。 在此基礎上, 實施河堤建設以及管網建設。

——關閉養殖場、建設化糞池, 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治理。 2017年, 關閉養殖場54家, 徹底切斷畜禽污染源。 同時, 結合新農村建設新建一體化汙水處理站一座,

引進汙水處理設備, 汙水處理站日處置污水50噸, 徹底滿足新農村聚居點污水和過境污水處置。 該鎮還集中修建農村院落垃圾池45個, 徹底切斷生活污染源;及時新建聚居點化糞池3座, 有效收納群眾日常生活廢水, 減少污染物直接排放。

——栽植水生植物、投入生物治理, 推進生態治理。 該鎮率先在黃土堰溝渠內栽植水生美人蕉、菖蒲等水生植物1140㎡, 通過水生植物吸收營養物質的特性降低水體營養水準, 並且與成都大開公司進行黑臭水體改良實驗, 引進Rhp微生物水質改良菌提升水質, 逐步消除黑臭水體, 並達到國家規定的水質標準。

——打擊盜采、護河護堤, 推進岸線管護。 在姚景堰溝渠沿線整治綠化用地及野生灌木8745㎡,

栽種植物、固坡草坪;在沙河堰栽植桂花200株, 徹底美化環境;在湔江順河村段沿河綠化2公里。 成立專門綜治隊伍, 24小時不間斷開展河道巡邏, 全年打擊盜采、亂傾倒垃圾20餘件次, 非法捕魚10餘件次, 以實際行動保護岸線安全以及河道漁業生態。

強化監管

構建長效機制

為建立河道管護的長效機制, 新豐鎮探索建立完善了“1+3”監管機制:

轄區舉報查處資訊共用機制, 人人都能監管。 在全鎮範圍各村居建立微信群、qq群, 建立河道資訊共用、通報機制。 利用為村平臺, 村民可線上向村級河段長報告水質情況, 做到監管全覆蓋和及時性。

鎮村級河長巡河聯席機制, 共同研究解決涉水問題。 通過對轄區內15條河流兩岸的排污口、排洪口等情況進行“地毯式”排查,

畫出污染源示意圖。 鎮河長制辦以及鎮級河長定期進行督促檢查和集中整治, 履行護河職責。 開展聯席會議研究不同河道治理措施、監管方案, 統籌協調環境執法等部門做到監管全覆蓋。

左右岸上下游交叉聯防機制, 構建無縫隙體系。 在全鎮範圍內9家重點企業建立線上視頻監管平臺, 線上監測水質情況;和相鄰鄉鎮建立上下游、左右岸監管以及保潔機制, 共同維護河道整潔;該鎮瓦窯溝、順河路邊溝以及馬牧社區污水管網改造等一批項目被廣漢住建部門、德陽高新西區納入治理範圍。

隨著一項項規劃設計日臻完善, 一項項有效措施深入實施, 新豐鎮確定的“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水生態治理預期目標正在成為現實。

(德陽日報記者 唐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