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彭的“一碗湯”距離(圖)

老彭的“一碗湯”距離

戴冠偉

資料片

同事老彭原來與兒子住在同一個社區, 是時下許多人嚮往的那種“一碗湯”的距離——步行五六分鐘的功夫,

就從自家到兒子家了, 既相互照應方便, 又有私人空間。 但美中也有不足, 那就是兒子家住房面積小。 於是兒子經過十多年打拼, 積蓄加上貸款, 買下了一套三室一廳的新樓房。 住房改善後的喜悅蕩漾在全家人臉上沒多長時間, 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新樓距離老彭家比先前足足遠了十裡地。

對此, 老彭愁眉苦臉地向我訴苦:“我過去寫點東西, 兒子晚上少看一集電視劇就給打出來了, 現在我自己幹, 兩個小時打不了五百字;手機上的應用軟體, 我老是鼓搗不好, 原來抬腿就可以到兒子家, 讓他手把手地教我, 現在靠打電話請教, 成了遠端教育啦, 雖然他說得清楚, 但我就是聽不明白, 唉!”

其實, 兒子買房搬家在家庭會議上多次討論,

最後經老彭“審查批准”, 不然他怎麼還贊助了10萬元裝修費呢?但也正像他抱怨的那樣, 兒子搬走後帶來的諸多不便, 實在超出了他的預料。

我一邊聽老彭訴苦, 一邊暗自思忖, 這些問題細琢磨也不是沒法解決, 如果真像他講的那樣, 有成千上萬的老人, 兒女遠在天南地北, 甚至工作打拼在海外, 日子不就都沒法過了嗎?我深知老彭的性格, 由於相交多年, 也就不客氣地把心裡話對他講了, 最後勸他:你常跟我講“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的道理, 世界上的人與事, 無一不是雙刃劍, 有利就有弊, 以我們現在的年齡, 至少還可以健康生活10多年, 兒子的家搬遠了, 我們好像少了一隻手, 但細想一下, 反倒可以逼我們多長一些能耐。

過了些日子我又見到老彭, 他一改之前的垂頭喪氣, 居然是一副志滿意得的樣子。 他對我說:“兄弟, 報告你一個好消息, 我兩個小時能打一千多字啦。 ”老彭同時為自己制定了健身計畫, 每月兩至三次步行去兒子家, 他打趣地說, 你看, 我現在經過鍛煉, 腰不酸了, 腿也不疼了, 吃嘛嘛香!

看著老彭春風得意的樣子, 我不由地想:老人與子女之間住得遠近倒在其次, 相互惦記才是最重要的, “一碗湯”的距離中包涵著辯證法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