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新立德樹人的課程體系

“我們的44個‘愛心假日雛鷹小隊’, 不僅走進養老院和白血病兒童家庭開展關愛活動, 製作外來務工人員休息亭‘愛心書箱’, 還向市領導提出‘公共監管’建議, 推動全民閱讀活動, 很快收到了市長為‘愛心小使者’的‘小書箱, 大夢想’的點贊。 ”近日,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萬華小學校長王書甯告訴記者, 在德育一體化改革中, 該校利用“社會大課堂”鼓勵學生實踐體驗, 提升了學生道德綜合素養。

“‘全課育人’不僅涵蓋了學校道德教育的載體和實施途徑, 而且強調學校教育在德育一體化中的中心地位, 是德育一體化的核心要素。

”山東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張志勇說, “全課育人”主要是指學校所有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學生的課程, 都應該成為承擔德育的任務, 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學校開設的一些德育特色活動, 其範圍涵蓋了所有具有課程意義的教學內容, 突出了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主導地位。

德育課程:統籌設計引領立德樹人工作

“我們提倡在生活中教育、在活動中教育, 增強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的可操作性, 提高德育課程的主導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張志勇說。

在新的德育課程實施指導綱要中, 山東著重統籌進行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等德育課程, 將小學、初中、高中的德育課程目標、內容等進行一體化設計,

整體規劃德育課程的內容目標, 切實解決學段德育目標不清晰、課程內容簡單重複等問題, 統籌設計引領立德樹人工作導向。

2014年, 臨沂市根據全市中學生思想狀況專題調研梳理出的重點問題, 研究確定了人生理想、法治教育、孝敬、誠信、感恩等15個問題導向的德育專題, 研發了系列課程資源, 通過引導學生觀看課程視頻、分組討論、集中展示、教師總結、課外實踐等形式, 整體推進德育課程改革。

記者在臨沂十一中的“學會交往天地寬”德育大課上看到, 教師引導學生分3次觀看課程視頻, 3次進行分組辨析討論, 3次集中分享展示, 並在課後研製“宿舍管理公約”, 授課教師只是以觀察記錄學生活動和適時引導為主。

“這樣的德育課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

辨明瞭中學生應該如何與人交往的道理。 ”臨沂十一中校長劉書君說, “改革後的德育課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 課堂成了學生思考、討論、分享、展示和成長的舞臺, 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激發了學生心靈的共鳴。 ”

學科課程:確立學科育人主陣地地位

“傳統德育課往往片面化地重視德育學科作用, 忽視和淡化了其他學科的德育功能。 ”張志勇說, “德育一體化改革的意義之一, 就是將立德樹人目標融入各學科教學之中, 根植於學科的核心素養, 緊密結合學科教學內容, 使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融合, 進一步確立學科育人的主陣地地位。 ”

山東在學科德育實施指導綱要中,

充分挖掘語文、數學、英語等14個學科蘊含的內在德育價值, 強化學科核心素養與德育的契合, 突出學科獨有的育人功能。

“‘學科教育’的任務首先要落在對‘人’的‘教育’上, 而不僅僅是‘學科’知識、技能的教學。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巢宗祺說。 以數學為例, 膠州市向陽小學教師紀子成執教的“百分數意義”一課, 就令人耳目一新。

“在這節課上, 紀子成老師補充大量素材, 不僅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 還有助於學生形成去粗取精、綜合分析、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與習慣。 在此基礎上, 紀老師又適時引導學生認識百分數與分數、倍、比之間的聯繫, 並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機會和發表意見的自由,

尤其重視他們與眾不同的疑問和想法, 學生獨立思考後有理有據進行大膽質疑的聲音此起彼伏, 正是數學理性精神的表現。 在課堂小結環節, 紀老師又出示了標有‘會想’‘會問’‘會說’‘會用’等四個代表核心素養和思維品質的‘蘋果’, 引導學生根據課堂表現, 將四個‘蘋果’送給合適的同學, 引導同學們自我反思、相互欣賞, 展現人性之美, 彰顯了德育價值, 落實了立德樹人的目標。 ”山東省小學數學教研員徐雲鴻分析說。

紀子成的這節課在2017年全國小學數學觀摩研討會上榮獲一等獎。 著名數學特級教師吳正憲評價認為:“山東省的小學數學學科德育研究, 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科的育人特色, 實現了從數學‘教學’到數學‘育人’的轉變。 ”

實踐課程:在實踐體驗中內化道德意蘊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2011年出臺的山東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就率先提出了開展“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推出了開展藝術節、科技節等系列活動加強實踐育人的舉措。在實踐活動德育課程實施指導綱要中,山東又系統歸納了12個中小學生實踐活動類型,強化了活動的主題化、生活化、序列化設計,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和道德實踐能力。

此外,山東省教育廳今年還聯合11個部門出臺了《山東省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實施方案》,遴選省、市、縣研學旅行十大示範課程,研製研學旅行實踐十大版圖手機用戶端和電腦端,並研發推出了“行走齊魯”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系統和微信公眾平臺,將中小學生的研學活動記錄納入綜合素質評價範圍。

“我們首先設計好探究學習的目標、方案及評價,通過故事、科學小實驗、參觀海洋館以及引導孩子通過各種形式感謝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等4個課程板塊,引領孩子們通過實踐體驗和表達感謝之情,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青島金門路小學校長徐學紅介紹。該校把課堂搬進了海洋館,實現了校內外實踐課程融合互補。

濰坊市推出了以風箏家族、地質博覽、農業文明、渤海走廊、廉潔傳統、紅色文化六大主題的代表性研學實踐教育路線,其中“廉潔傳統之旅”路線囊括了鄭板橋紀念館、壽光三元朱村省級廉政文化示範點、青州範公亭等考察點,引導學生從當地優秀歷史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從小樹立“廉潔光榮”意識,受到學生歡迎。

近年來,山東已完成7個國家級、5個省級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專案立項,扶持了170個公益性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發展各級各類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超過1000處,每年接待青少年學生已達400萬人次以上。到2020年,山東每個縣將至少建成一處綜合型、多功能的校外活動場所,保障學生實踐教育。

文化課程:立德樹人的鑄魂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山東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又強調,中小學教育不能只重視數理化,我們不能培養數典忘祖的人,要傳承紅色基因。

山東自2008年起就將“傳統文化”納入了義務教育地方必修課程。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山東又在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全面啟用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程,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在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三個學段全面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省份。

“這一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以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為主旨,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培育中小學生正確價值觀、高尚情操和傳統美德為主要目標。”張志勇介紹。

與此相應,山東省教科院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山東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專業委員會,在全國率先宣導和開展了中小學生傳統文化體驗教育,引領全省深入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情境體驗、活動體驗、生活體驗、社會體驗、專案體驗,以及基地體驗等體驗教育活動。

“只有經過個人親身體驗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素,才能被學生有效吸收,融進自己的血脈和基因,融為自己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山東省教科院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義說。針對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虛、亂、單、差”等問題,該中心還專門組織專家研製了《中小學傳統文化體驗教育研究與實踐指導書》,規範指導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傳統文化教育的親和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今年2月,在山東省教育廳指導、山東省教科院主辦的“百年之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山東必修地方課程研討對話會”上,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等一大批專家學者研討認為,山東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地方必修課程,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正是通過德育課程、學科課程、實踐課程及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創造性研發和實施,山東逐步構建起了‘四位一體’的德育課程體系,讓核心價值觀在德育課程中得到系統體現,在學科課程中得到深度挖掘,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涵養佐證,在實踐教育活動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鄧雲鋒說。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7日第1版

實踐課程:在實踐體驗中內化道德意蘊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2011年出臺的山東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就率先提出了開展“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推出了開展藝術節、科技節等系列活動加強實踐育人的舉措。在實踐活動德育課程實施指導綱要中,山東又系統歸納了12個中小學生實踐活動類型,強化了活動的主題化、生活化、序列化設計,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和道德實踐能力。

此外,山東省教育廳今年還聯合11個部門出臺了《山東省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實施方案》,遴選省、市、縣研學旅行十大示範課程,研製研學旅行實踐十大版圖手機用戶端和電腦端,並研發推出了“行走齊魯”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系統和微信公眾平臺,將中小學生的研學活動記錄納入綜合素質評價範圍。

“我們首先設計好探究學習的目標、方案及評價,通過故事、科學小實驗、參觀海洋館以及引導孩子通過各種形式感謝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等4個課程板塊,引領孩子們通過實踐體驗和表達感謝之情,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青島金門路小學校長徐學紅介紹。該校把課堂搬進了海洋館,實現了校內外實踐課程融合互補。

濰坊市推出了以風箏家族、地質博覽、農業文明、渤海走廊、廉潔傳統、紅色文化六大主題的代表性研學實踐教育路線,其中“廉潔傳統之旅”路線囊括了鄭板橋紀念館、壽光三元朱村省級廉政文化示範點、青州範公亭等考察點,引導學生從當地優秀歷史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從小樹立“廉潔光榮”意識,受到學生歡迎。

近年來,山東已完成7個國家級、5個省級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專案立項,扶持了170個公益性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發展各級各類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超過1000處,每年接待青少年學生已達400萬人次以上。到2020年,山東每個縣將至少建成一處綜合型、多功能的校外活動場所,保障學生實踐教育。

文化課程:立德樹人的鑄魂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山東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又強調,中小學教育不能只重視數理化,我們不能培養數典忘祖的人,要傳承紅色基因。

山東自2008年起就將“傳統文化”納入了義務教育地方必修課程。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山東又在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全面啟用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程,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在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三個學段全面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省份。

“這一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以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為主旨,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培育中小學生正確價值觀、高尚情操和傳統美德為主要目標。”張志勇介紹。

與此相應,山東省教科院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山東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專業委員會,在全國率先宣導和開展了中小學生傳統文化體驗教育,引領全省深入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情境體驗、活動體驗、生活體驗、社會體驗、專案體驗,以及基地體驗等體驗教育活動。

“只有經過個人親身體驗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素,才能被學生有效吸收,融進自己的血脈和基因,融為自己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山東省教科院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義說。針對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虛、亂、單、差”等問題,該中心還專門組織專家研製了《中小學傳統文化體驗教育研究與實踐指導書》,規範指導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傳統文化教育的親和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今年2月,在山東省教育廳指導、山東省教科院主辦的“百年之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山東必修地方課程研討對話會”上,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等一大批專家學者研討認為,山東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地方必修課程,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正是通過德育課程、學科課程、實踐課程及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創造性研發和實施,山東逐步構建起了‘四位一體’的德育課程體系,讓核心價值觀在德育課程中得到系統體現,在學科課程中得到深度挖掘,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涵養佐證,在實踐教育活動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鄧雲鋒說。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7日第1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