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環球音樂或將拆分上市,音樂產業進入收割期?

近日, IFPI發佈了《2018年全球音樂報告》。 報告顯示, 2017年全球錄製音樂產業收入達到173億美元, 同比增長13億美元, 增幅為8.1%。 這是全球連續第三年增長, 也是IFPI自1997年開始統計市場資料以來最高的增長幅度。

資料顯示, 在流媒體音樂(增長41.1%)的強勢驅動下, 數位音樂收入佔據了全球錄製音樂市場收入的一半以上(54%)。 同時, 截止到2017年底, 全球約有1.76億付費用戶, 同比增長了6400萬用戶。

這些都表明, 經過十多年的低迷後, 整個音樂行業終於開始逐漸恢復元氣, 走上正軌。 對於參與其中的流媒體平臺和唱片公司來說, 同樣也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期。

本月初4月3日, 世界流媒體巨頭Spotify成功在紐交所上市, 以接近300億美元的開盤市值倒逼資本市場對於音樂行業的關注。

而據《金融時報》報導, 去年營收首次衝破60億美元大關的環球音樂正在為接下來的IPO做準備, 這則消息也得到了Vivendi集團首席執行官Arnaud De Puyfontaine的確認。

在整個行業產值逐步回升, 流媒體平臺和唱片公司紛紛上市的背景下, 音樂產業似乎到了收割期?

環球音樂或將拆分上市, 套現好時機?

其實, 關於環球音樂業務拆分上市的議題, Vivendi董事長Vincent Bolloré早在十個多月前和股東們就進行過交流。 在巴黎的股東大會上,

他曾表示這不失為一個有意思的可能, 並提到“上市的關鍵問題是選擇時點。 就像烤芝士泡芙一樣, 需要在正確時點把它拿出來。 ”

作為法國傳媒集團Vivendi旗下的支柱企業, 2017年環球音樂的EBIT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利潤率達到20.6%, 大約7.6億歐元(折合約8.6億美元), 堪稱當之無愧的創收大戶。 其中, 流媒體板塊收入更是自2015年起翻了一番, 從9.5億歐元增長到19.7億歐元, 業務發展速度和Spotify一致, 增速驚人。

在今年2月的業績報告會上, Vivendi首席執行官 Arnaud De Puyfontaine提到, 2017年環球音樂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從35.8%增長到36.7%, 上升了將近一個百分點。

而世界三大唱片中(環球、索尼、華納)去年的總體營收增長了10.4億美元, 其中環球音樂同比增長佔據了市場的總體增量的一半, 約5.03億美元(從46.49億美元上升至51.52億美元)。

而這5億美元的業績增長動能絲毫沒有放緩的跡象。 上周, 環球音樂發行的唱片在美國Billboard200前十位唱片中佔據了了八席, 還包攬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榜首專輯(Migos的《 Culture II》)和榜首歌曲(Drake的《God’s Plan》)。

當然, 還有其他的邏輯支撐Vivendi拆分環球音樂業務上市。

這就不得不提近期上市的Spotify, 它對於環球音樂來說是個足夠好的參考範本。 上市兩周後, 這家流媒體公司股價已達到$150美元/股, 比上市前非公開交易價格高出了13%。

顯然, Spotify成功上市引爆了機構投資者的熱情, 音樂板塊也順勢成為了他們樂於追逐的投資主題。 在投資者的樂觀預測下,在不擁有任何版權的情況下Spotify上市前就被估出了270億美元的高價。

紐約獨立版權代理商Round Hill Music的CEO Josh Gruss(一位資深的金融家)在上個月提到,“Spotify給華爾街上了音樂生態的第一課,這個上市範例為未來其他音樂公司上市鋪了路,因為Spotify已經培育了一部分投資者。”

基於環球音樂在市場的主導地位,流媒體市場的迅速發展以及整個行業對於資本化運作的樂觀態度,讓Vivendi集團似乎嗅到了一個套現的好時機。

唱片公司和流媒體平臺,上市孰優孰劣?

Spotify上市後,投資者們大多沉浸在分析師強烈看好的預期之中。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部的Mark Mahaney認為,Spotify股價未來可以上漲至$220美元/股,估值超過400億美元。當然,他並不是唯一個給出高估值的分析師。

然而,不論大家口中的Spotify再神乎其神,在華爾街另一撥人的眼裡,它還是存在著軟肋——在經常被拿來和Netflix作比較時,Spotify並沒有手握原創內容或者版權。因此,在和Tidal或者蘋果、亞馬遜比拼時,內容同質化的趨勢下它必然是處於劣勢的。

另一方面,無論Spotify CEO Daniel Ek如何與音樂產業的“守門人”(即版權公司)抗衡,他仍無可避免會遇到重重阻力。畢竟在去年在Spotify上的播放量中,世界三大唱片和獨立音樂版權代理商Merlin就占到了87%。

在可預見的未來裡,版權公司在原創內容上呈寡頭壟斷的格局下,他們的話語權是遠遠大於管道商Spotify的。

就這點來看,環球音樂的上市或許要比Spotify更具優勢。因為無論Spotify未來的命運如何,是否被蘋果還是亞馬遜趕超,環球音樂在這場博弈中都會是勝手。

作為站在音樂產業鏈頂端的版權公司,環球音樂大可以滿懷信心地向投行們娓娓道來一個性感的資本故事:“我們擁有大量的音樂作品版權和音樂出版業務,並且業務增速和Spotify一樣快。即使Apple Music和Amazon Music蠶食了Spotify的市場份額,我們仍然不會受到影響;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在這個競爭局面中立於不敗之地。”

除了手握版權籌碼的硬實力之外,2018年上市對於環球而言是一個絕佳時點,這基於其對資金的需求和當下時點的高估值。

在高達20.6%的利潤率之下,有一個財務指標顯得非常突兀:營業性現金流在過去一年下滑了2.6%至6.46億歐元。對此,Vivendi高層的解釋是,過去12個月中環球音樂忙於和巨星簽訂多年合約。

在業績處於高增長狀態時,環球音樂續約的動作非常符合商業邏輯。一方面,可以以目前的資金優勢鎖定歌手和公司的長期合作關係;另一方面,藝人以及其附屬價值作為公司無形資產的一部分,這又非常自然地對於現有估值產生相當積極的影響。

當然,環球音樂的上市前景雖然看上去一片光明,但也有一些潛藏風險。

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風險和Spotify息息相關,即Spotify的市場優勢是否能夠為環球所用,並為其取得高毛利率?

Spotify首席財務官Barry McCarthy表示,在授權合約中增加新專輯發行的兩周“視窗期”(即唱片公司可以選擇僅對平臺的會員群體做發行,首發兩周後,作品再對免費使用者開放)條件下,三大唱片在去年同意減少收取版權費,這在2017年為Spotify節省了2.8億歐元(約3.45億美元)的版權費,使其毛利率增長了7%。

那麼,未來隨著Spotify市場地位和話語權提高,環球是否仍然會以同樣讓利的方式換取市場資源,這也許對公司業績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在這種蛋糕(版權收益)相對固定的情況下,這唱片公司和流媒體平臺必然存在著“你多我少”的分配問題,這也預示著二者之間的博弈可能長期持續。

在IFPI發佈了《2018年全球音樂報告》中,流媒體以38%的占比第一次超過了實體(30%),這也再次例證了流媒體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某種程度上來說,近年來流媒體業務的發展帶動了音樂產業復興,填補了實體音樂下跌的空缺。而Spotify的成功上市,既是產業發展的邏輯使然,也成了隱喻式的時代標記。

可以預見,隨著音樂產業(尤其是流媒體業務)逐步成為資本追逐的新領地,必然會吸入大量的資本進入。一方面,我們樂見行業內具備合理商業模式的企業在資本的助推下快速擴張;另一方面,從全球產業發展來看,也要警惕在資本大量投入的過程中很有可能發生行業過熱的現象。畢竟Spotify這家以音樂為核心業務的公司仍未獲利,且沒有明確的發展路徑,但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估值已接近300億美元,神話是否可持續還有待驗證。

去年11月,Vivandi首席執行官Arnaud de Puyfontaine在巴賽隆納和摩根士丹利(歐洲)與會時表示,根據一家未披露名字的銀行建議,環球音樂目前估值超過400億美元。這是環球2017年EBITA收入的46倍左右。

也許正是基於音樂產業發展前景的看好,這位CEO早有意向推動環球音樂的上市,並在去年就開始試探資本市場對音樂版權業務的興趣和泡沫之間的微妙界限。當然,Arnaud De Puyfontaine可能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事:當每個人都想分一塊芝士泡芙時,你就可以任意定價了。

作者 | 韓穎楨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交流、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在投資者的樂觀預測下,在不擁有任何版權的情況下Spotify上市前就被估出了270億美元的高價。

紐約獨立版權代理商Round Hill Music的CEO Josh Gruss(一位資深的金融家)在上個月提到,“Spotify給華爾街上了音樂生態的第一課,這個上市範例為未來其他音樂公司上市鋪了路,因為Spotify已經培育了一部分投資者。”

基於環球音樂在市場的主導地位,流媒體市場的迅速發展以及整個行業對於資本化運作的樂觀態度,讓Vivendi集團似乎嗅到了一個套現的好時機。

唱片公司和流媒體平臺,上市孰優孰劣?

Spotify上市後,投資者們大多沉浸在分析師強烈看好的預期之中。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部的Mark Mahaney認為,Spotify股價未來可以上漲至$220美元/股,估值超過400億美元。當然,他並不是唯一個給出高估值的分析師。

然而,不論大家口中的Spotify再神乎其神,在華爾街另一撥人的眼裡,它還是存在著軟肋——在經常被拿來和Netflix作比較時,Spotify並沒有手握原創內容或者版權。因此,在和Tidal或者蘋果、亞馬遜比拼時,內容同質化的趨勢下它必然是處於劣勢的。

另一方面,無論Spotify CEO Daniel Ek如何與音樂產業的“守門人”(即版權公司)抗衡,他仍無可避免會遇到重重阻力。畢竟在去年在Spotify上的播放量中,世界三大唱片和獨立音樂版權代理商Merlin就占到了87%。

在可預見的未來裡,版權公司在原創內容上呈寡頭壟斷的格局下,他們的話語權是遠遠大於管道商Spotify的。

就這點來看,環球音樂的上市或許要比Spotify更具優勢。因為無論Spotify未來的命運如何,是否被蘋果還是亞馬遜趕超,環球音樂在這場博弈中都會是勝手。

作為站在音樂產業鏈頂端的版權公司,環球音樂大可以滿懷信心地向投行們娓娓道來一個性感的資本故事:“我們擁有大量的音樂作品版權和音樂出版業務,並且業務增速和Spotify一樣快。即使Apple Music和Amazon Music蠶食了Spotify的市場份額,我們仍然不會受到影響;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在這個競爭局面中立於不敗之地。”

除了手握版權籌碼的硬實力之外,2018年上市對於環球而言是一個絕佳時點,這基於其對資金的需求和當下時點的高估值。

在高達20.6%的利潤率之下,有一個財務指標顯得非常突兀:營業性現金流在過去一年下滑了2.6%至6.46億歐元。對此,Vivendi高層的解釋是,過去12個月中環球音樂忙於和巨星簽訂多年合約。

在業績處於高增長狀態時,環球音樂續約的動作非常符合商業邏輯。一方面,可以以目前的資金優勢鎖定歌手和公司的長期合作關係;另一方面,藝人以及其附屬價值作為公司無形資產的一部分,這又非常自然地對於現有估值產生相當積極的影響。

當然,環球音樂的上市前景雖然看上去一片光明,但也有一些潛藏風險。

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風險和Spotify息息相關,即Spotify的市場優勢是否能夠為環球所用,並為其取得高毛利率?

Spotify首席財務官Barry McCarthy表示,在授權合約中增加新專輯發行的兩周“視窗期”(即唱片公司可以選擇僅對平臺的會員群體做發行,首發兩周後,作品再對免費使用者開放)條件下,三大唱片在去年同意減少收取版權費,這在2017年為Spotify節省了2.8億歐元(約3.45億美元)的版權費,使其毛利率增長了7%。

那麼,未來隨著Spotify市場地位和話語權提高,環球是否仍然會以同樣讓利的方式換取市場資源,這也許對公司業績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在這種蛋糕(版權收益)相對固定的情況下,這唱片公司和流媒體平臺必然存在著“你多我少”的分配問題,這也預示著二者之間的博弈可能長期持續。

在IFPI發佈了《2018年全球音樂報告》中,流媒體以38%的占比第一次超過了實體(30%),這也再次例證了流媒體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某種程度上來說,近年來流媒體業務的發展帶動了音樂產業復興,填補了實體音樂下跌的空缺。而Spotify的成功上市,既是產業發展的邏輯使然,也成了隱喻式的時代標記。

可以預見,隨著音樂產業(尤其是流媒體業務)逐步成為資本追逐的新領地,必然會吸入大量的資本進入。一方面,我們樂見行業內具備合理商業模式的企業在資本的助推下快速擴張;另一方面,從全球產業發展來看,也要警惕在資本大量投入的過程中很有可能發生行業過熱的現象。畢竟Spotify這家以音樂為核心業務的公司仍未獲利,且沒有明確的發展路徑,但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估值已接近300億美元,神話是否可持續還有待驗證。

去年11月,Vivandi首席執行官Arnaud de Puyfontaine在巴賽隆納和摩根士丹利(歐洲)與會時表示,根據一家未披露名字的銀行建議,環球音樂目前估值超過400億美元。這是環球2017年EBITA收入的46倍左右。

也許正是基於音樂產業發展前景的看好,這位CEO早有意向推動環球音樂的上市,並在去年就開始試探資本市場對音樂版權業務的興趣和泡沫之間的微妙界限。當然,Arnaud De Puyfontaine可能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事:當每個人都想分一塊芝士泡芙時,你就可以任意定價了。

作者 | 韓穎楨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交流、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