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資管新規來了,怎麼才能找到靠譜的“錢大掌櫃”?

後臺已經被太多次問過, 愉記自己的錢是怎麼配置、怎麼投資的。

之前一直也沒好意思寫出來彙報大家, 一是因為我也就一金融記者, 並不是專業理財師、也不是專業投資人, 並不能給到在這方面真正專業的建議;二是因為資產配置這事其實非常因人而異, 每個人有不同人生階段、不同家庭組織結構、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流動性安排需求, 我的做法實在只能代表一個其實相對安穩保守的上海姑娘。

但我的小編還是支持我寫一個, 至少可以達成和大家的交流。 讀者朋友裡如果有自己滿意的財富管理方案,

也歡迎告訴“愉見財經”, 我們選登一些觀點或稿件。 咱們一起探討如何滋滋潤潤地生活下去。

我最基礎的可配置資金(剛需住房除外)劃分“籃子”, 是把“雞蛋”放去三個地方:股、債、房, 基本上三者是平衡的。

至於境內外“籃子”分配, 由於資本管制、和愉記膽子小也喜歡合規的心安理得, 所以我大部分資金和大家一樣也出不了境, 小部分在境外, 是因為我之前在境外工作過, 有些小資產就天然留在了境外;以及, 我給自己配的一些保險在境外, 屬美元資產——若病扛災、若安養老。

首先要彙報, 我不是一個投資組合激進型選手、風險偏好也一直處於中等溫和水準, 每月收入夠我和我們家狗寶的基礎消費暢快無虞後(也並不是錦衣玉食天天高消費),

仍有穩定結餘。 所以我的配置並不“猛”、也不“險”, 求的不是趕緊賺大錢, 而是安安穩穩的, 讓我即使一直單身下去, 在財務問題上也能不懼年歲, 人生收益曲線基本平滑。

三分之一的錢在“股”類。

因為我自知不太懂美股, 所以二級市場方面, 基本就在港股和A股, 眼下A股是大頭。 此外, 我之前人力物力地參與過兩家創業公司的“開山”, 所以還有一些小小小小股權留在裡頭。 這些加起來, 約占三分之一。

在股市裡頭的錢, 如果想“錢生錢”, “愉見財經”還可以細分三條路, 或者說再細分出三種子配置。

第一條路, 是賺你投的企業的錢。 整個市場通盤來看, 投資股市收益來源是企業們創造的價值, 市場無非是一個交易平臺。

這條路有個簡單稱呼:“價值投資”。

看准某幾個企業:最好調研過、來去財報都知曉、未來發展戰略認可;這個行業整體看好、這個企業自己主業穩健不搞瞎投資、業務線在行業裡都能排得進前三。 好吧, 那就買它的股票。

價值投資(長線)講究的是買在相對的低點(也就是短期再跌些也無所謂), 重視企業內生價值而忽視短期市場波動。 因為市場波動很多時候就是投資人的情緒, 情緒麼經常都是錯誤的, 所以你也可以理解為這股票現在的價格就是錯誤的(不管是過高或過低), 錯誤的東西有什麼好多看的啦。 不看短期股價, 但是會看企業或行業的資料, 比如月度銷量等。 來確定這個企業正向著自己預判的大方向在成長,

沒亂搞、沒走歪。

時間會是一根精確的回歸線:錯誤的價格終究回歸真正的價值。 關於這點, 親們可補充閱讀今日二條推送, “愉見財經”專欄之《時間是一根精確的“回歸線” |》。

第二條路, 是賺別人在股市裡丟了的錢, 也就是去割帶血的籌碼。 股市當然不是零和遊戲, 但在這條路上有點像零和博弈。 比如市場情緒極度惡化、韭菜們全體在邊罵人邊割肉恐慌得不要不要的、很多優質公司股票已經超跌得沒有理性、但經濟背景大環境並沒有那麼可怕……此時, 撿一把, 捂一陣。 這就是賺別人割給你的錢, 本質上不是你投的企業突然有什麼價值變化。

第三條路, 是賺央媽的錢, 或者更確切地說, 是貨幣創造時整個市場多出來的錢;那麼反之,

貨幣消滅的週期就是反向的。

愉記因為個人:

- 心態問題(我不能接受天天看盤影響工作和生活審美空間);

- 信仰問題(真心不想割帶血的籌碼, 傷功德的, 沒有創造價值的錢就是不太應該去賺的錢或不屬於自己的錢);

- 能力問題(短線節奏太難踩, 刀口舔血也易被別人收割掉);

所以在“股”類裡, 我大部分的資金都是是第一條路上。

至於第三條路, 可考慮在大盤子“水多”的週期, 適度加一些杠杆。

三分之一的錢在“債”類。

愉記也是一個喜愛買銀行理財產品的人呐, 而且我有個“獨門秘笈”, 可以跨地域挑到全國銀行們(甚至是同一銀行不同分行)在售的最划算的理財產品。

前幾年市場上剛兌信仰充足、反正同業資產彎彎繞繞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時候, 我就乾脆“敢敢買”那些小銀行的集合運作式理財產品。很簡單,因為人家產品收益比大行、股份行要貴上4、50個BP呢!

好比天府銀行啦、江南農商行啦、海峽銀行啦、桂林銀行啦、天津濱海農商行啦……經常5.5%的銀行產品買買,這種銀行自己的理財,在前兩年都是有銀行自己隱性信用背書下去的,說是不保本保息,其實誰都不敢打破剛兌的。

啥?你很驚訝愉記人在上海,怎麼能跨地域買到各地城商行、農商行的划算理財產品的?這就把我的秘笈介紹給大家:愉記用得超順手的APP,興業銀行的“錢大掌櫃”。

看上圖各位就明白了。在這個“在車上學習、在馬桶上娛樂、在床上購物”的智慧手機時代,我寫報導觀察金融投資的水位線、自己投資買全國各銀行的理財,有了“錢大掌櫃”也就隨時隨地盡在掌握了。

我這“掌櫃的”,可是面向了1000多家合作機構、有100多家聯網合作銀行的“大掌櫃”!(想想銀行們本身內部系統多單一封閉呀,要不是基於興業銀行拳頭的銀銀平臺,這種不同金融機構間產品的多向流動,是很難實現的。)

在這一點上,我沒在跟你寫軟文,我是說真的。興業銀行的同業業務之領跑、銀銀平臺執牛耳,看多了本號的各位肯定都熟悉。“錢大掌櫃”本身就直接歸屬興業銀行的同業部下面。挑選的資管產品自然也是金融機構自己的“親生”產品。

不怕騙子也不怕飛單。正規可靠、品類豐富。

眼下資管新規發佈了,雖然有過渡期、剛兌其實也不會說破就破(有些銀行同業之間的剛兌是破過了,我這裡說的是零售端,到咱們投資人手上的),但如果風險偏好很低呢,買銀行理財也可以放棄一點點收益回歸大中型銀行;或者更安全一些,也可以乾脆去認購大額存單等存款類產品,高枕無憂。

這“債”的籃子中,愉記還會留出一小塊,扔在各個風險極低的、T+0或T+1的貨幣基金裡頭。很簡單,為了流動性保障:平常購購物、還還信用卡。作為一個上海姑娘,生活品質是肯定不能因為投資過度而下滑的。

(關於配置中對流動性安排的考量,請點擊右側標頭跳轉“愉見財經”之《當一個千萬身家的朋友開口問我借10萬救急》)

這部分,在“錢大掌櫃”APP裡頭也能一起搞定,還可貨比三家。點選“活期優選”,裡頭經常有10個左右的貨基,讓咱們用腳投票。

當然,除了銀行理財、存款類產品、貨基,“錢大掌櫃”裡頭也債基啦、貴金屬啦、股票型基金啦等等品類(但股票型基金屬於第一個“籃子”範疇,不在此部分討論;至於黃金,大方向上我倒是覺得應該配置了,但這部分我不是很懂,就不要班門弄斧啦)。

餘額寶現在很多功能已經被管死了買賣不暢了,那“錢大掌櫃”有個可替代選項,叫“掌櫃錢包”,功能和基礎資產類似餘額寶。“掌櫃錢包”基於銀行業務的服務也都一個不落,比如轉帳、信用卡還款之類。

此外呢,愉記還發現,“錢大掌櫃”還有一個“錢大資產交易中心”,在這裡我們能把買到的理財產品掛出轉讓給他人。因為理財產品具有封閉期,我們平時買了銀行理財,突然急用錢也只能從別的管道想辦法。但這個功能這讓原本是固定期限的銀行理財具備了很強的流動性,真的急用錢也可以取得出來。

這一陣子“愉見財經”寫了不少騙子理財平臺的事,每次發文下面都有不少留言問,理財平臺魚龍混雜之下到底該怎麼選?

其一,風險收益對等,能承擔多大的風險就找對等品種的產品;其二,別去不靠譜的平臺搏運氣了,就來諸如“錢大掌櫃”這樣的地方,找對應你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吧。這麼大個“理財超市”,也算應有盡有了。

就像上文所說,這平臺至少是興業銀行推出的,運用興業強大的同業佈局,挑選的資管產品顯然也都是金融機構自家的“親生”產品,不怕騙子也不怕飛單。

你們知道愉記從不為了廣告收益而給問題平臺們月臺的(就算這些問題平臺有本事在一些大型傳統媒體都投廣告,唉……)。所以,能上本號的推薦的,都是良心平臺。

最後,之所以選在節前最後一天推薦,是因為“錢大掌櫃”正在搞勞動節專場活動。

- 詳情見下圖;

- 或搜索關注“錢大掌櫃”微信號。

(至於另三分之一的“房”類資產,這個話題說說又是一大篇,我們改天專項聊吧。)

我就乾脆“敢敢買”那些小銀行的集合運作式理財產品。很簡單,因為人家產品收益比大行、股份行要貴上4、50個BP呢!

好比天府銀行啦、江南農商行啦、海峽銀行啦、桂林銀行啦、天津濱海農商行啦……經常5.5%的銀行產品買買,這種銀行自己的理財,在前兩年都是有銀行自己隱性信用背書下去的,說是不保本保息,其實誰都不敢打破剛兌的。

啥?你很驚訝愉記人在上海,怎麼能跨地域買到各地城商行、農商行的划算理財產品的?這就把我的秘笈介紹給大家:愉記用得超順手的APP,興業銀行的“錢大掌櫃”。

看上圖各位就明白了。在這個“在車上學習、在馬桶上娛樂、在床上購物”的智慧手機時代,我寫報導觀察金融投資的水位線、自己投資買全國各銀行的理財,有了“錢大掌櫃”也就隨時隨地盡在掌握了。

我這“掌櫃的”,可是面向了1000多家合作機構、有100多家聯網合作銀行的“大掌櫃”!(想想銀行們本身內部系統多單一封閉呀,要不是基於興業銀行拳頭的銀銀平臺,這種不同金融機構間產品的多向流動,是很難實現的。)

在這一點上,我沒在跟你寫軟文,我是說真的。興業銀行的同業業務之領跑、銀銀平臺執牛耳,看多了本號的各位肯定都熟悉。“錢大掌櫃”本身就直接歸屬興業銀行的同業部下面。挑選的資管產品自然也是金融機構自己的“親生”產品。

不怕騙子也不怕飛單。正規可靠、品類豐富。

眼下資管新規發佈了,雖然有過渡期、剛兌其實也不會說破就破(有些銀行同業之間的剛兌是破過了,我這裡說的是零售端,到咱們投資人手上的),但如果風險偏好很低呢,買銀行理財也可以放棄一點點收益回歸大中型銀行;或者更安全一些,也可以乾脆去認購大額存單等存款類產品,高枕無憂。

這“債”的籃子中,愉記還會留出一小塊,扔在各個風險極低的、T+0或T+1的貨幣基金裡頭。很簡單,為了流動性保障:平常購購物、還還信用卡。作為一個上海姑娘,生活品質是肯定不能因為投資過度而下滑的。

(關於配置中對流動性安排的考量,請點擊右側標頭跳轉“愉見財經”之《當一個千萬身家的朋友開口問我借10萬救急》)

這部分,在“錢大掌櫃”APP裡頭也能一起搞定,還可貨比三家。點選“活期優選”,裡頭經常有10個左右的貨基,讓咱們用腳投票。

當然,除了銀行理財、存款類產品、貨基,“錢大掌櫃”裡頭也債基啦、貴金屬啦、股票型基金啦等等品類(但股票型基金屬於第一個“籃子”範疇,不在此部分討論;至於黃金,大方向上我倒是覺得應該配置了,但這部分我不是很懂,就不要班門弄斧啦)。

餘額寶現在很多功能已經被管死了買賣不暢了,那“錢大掌櫃”有個可替代選項,叫“掌櫃錢包”,功能和基礎資產類似餘額寶。“掌櫃錢包”基於銀行業務的服務也都一個不落,比如轉帳、信用卡還款之類。

此外呢,愉記還發現,“錢大掌櫃”還有一個“錢大資產交易中心”,在這裡我們能把買到的理財產品掛出轉讓給他人。因為理財產品具有封閉期,我們平時買了銀行理財,突然急用錢也只能從別的管道想辦法。但這個功能這讓原本是固定期限的銀行理財具備了很強的流動性,真的急用錢也可以取得出來。

這一陣子“愉見財經”寫了不少騙子理財平臺的事,每次發文下面都有不少留言問,理財平臺魚龍混雜之下到底該怎麼選?

其一,風險收益對等,能承擔多大的風險就找對等品種的產品;其二,別去不靠譜的平臺搏運氣了,就來諸如“錢大掌櫃”這樣的地方,找對應你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吧。這麼大個“理財超市”,也算應有盡有了。

就像上文所說,這平臺至少是興業銀行推出的,運用興業強大的同業佈局,挑選的資管產品顯然也都是金融機構自家的“親生”產品,不怕騙子也不怕飛單。

你們知道愉記從不為了廣告收益而給問題平臺們月臺的(就算這些問題平臺有本事在一些大型傳統媒體都投廣告,唉……)。所以,能上本號的推薦的,都是良心平臺。

最後,之所以選在節前最後一天推薦,是因為“錢大掌櫃”正在搞勞動節專場活動。

- 詳情見下圖;

- 或搜索關注“錢大掌櫃”微信號。

(至於另三分之一的“房”類資產,這個話題說說又是一大篇,我們改天專項聊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