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未來已來,GMIC 北京 2018引爆AI新時代

4月26日, 2018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簡稱GMIC)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召開, 大會主題為“AI”生萬物。 這場舉世矚目的全球科技盛宴, 吸引了眾多中外頂尖科學家,

他們圍繞AI的發展趨勢、商業應用以及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在自動駕駛、智慧硬體、生命科學、金融、新零售等領域展開了激烈討論, 會場上留下了他們智慧的結晶。

Yann LeCun:AI應該有多維度的可能性

Yann LeCun是來自Facebook人工智慧團隊的首席科學家, 他認為我們目前所面臨的關於深度學習方面的挑戰,

是如何讓機器變得更加智慧。 我們今天所有的應用, 不管是影像、聲音或者是圖像的識別, 或者一種語言翻譯到另外一種語言, 以及測試等等, 這些都是AI的一些特點。 AI都需要去學習, 涉及到深度學習, 通過深度學習我們可以訓練機器, 比如說向它展示一個車的圖像, 它就會知道這是一輛車, 下次向機器展示同一個圖像的話我們就會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種指導下的學習對於電腦學習說是非常重要的。

未來不管AI的變革在哪個點, Yann LeCun覺得應該是無監督的學習。 在這樣的變革當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常識性的學習, 一些新的理論可能由此產生, 比如新的語言,

或者是出現了一些並行的文本, 之後AI應該有多維度的可能性。 在這之中會出現一些新的框架, 也包括了一些動態的影像或者是更多的幻象。 這樣他們詮釋的能力就會不斷的提升。

目前, Facebook的用戶每天能夠推出大概20億個不同的影像, Yann LeCun希望能夠充分發揮這方面的力量, 努力讓用戶的需求都能得到專業化的處理。 未來Facebook和微軟、亞馬遜會進行更多的合作, 他們會做更多開源。

何小鵬:AI—改變汽車的原動力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GMIC上正式宣佈小鵬汽車接受預訂, 預訂用戶可以優先排隊, 交付時間在2018年底, 首先會從北京、廣州、上海等這些大的城市來開始交付。

何小鵬是UC優視的聯合創始人, 很多人都會疑惑, 何小鵬為什麼從一個軟體、從一個互聯網公司跳到一個硬體、而且是這麼重的一個硬體領域?因為何小鵬堅信在未來AI在除了在搜索、資訊流、語音交互, 金融、教育領域之外, AI這個巨大的市場裡一定有自動駕駛, 互聯網和整車的整合。 這也是何小鵬重新二次創業出發的原因,

他想去看看一個互聯網人, 一個產品經理能不能做出一些不同的事情。

小鵬汽車是專為年輕的互聯網科技用戶群設計的汽車, 它和別的汽車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首先小鵬汽車會把硬體、軟體、資料一體化。 在硬體上和合作夥伴、供應鏈一起, 集采它們的資料;在軟體的架構層次、軟體的演算法上, 小鵬汽車會進行大量的實驗。 其次小鵬汽車會非常關注當一個車交付給用戶的時候如何運營, 如何讓這個車很聰明, 比如說回到家, 汽車記憶住你的停車位在哪兒, 怎麼自動停過去, 怎麼能做得更好。

何小鵬覺得互聯網公司造車, 不光要有用, 而且還要好用。 為了讓小鵬汽車有用更好用, 最近兩年小鵬汽車的團隊將由一千人左右漲到五千人左右。 今年研發規模會發展到1700,明年研發將發展到3000人。

榮耀趙明:乘風破浪總有時

這一次是趙明第四次來到GMIC的舞臺進行主題演講。 “乘風破浪總有時”的演講主題,表明了他們對於行業,對於AI,對於手機產業的信心。

榮耀一直把AI當作是榮耀手機發展的核心戰略,他們為此到今天已經投入數年的時間,進行相應的技術、晶片、硬體等等的開發。榮耀認為,AI未來將會成為我們人腦輔助處理器,如果說手機是我們聽覺、視覺、觸覺的延伸,讓用戶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事情,那麼人工智慧將會幫助人們縮短與專家之間的差距。

在榮耀看來,AI分三個層次。每個公司可能在其中的一個層次發力,都可以享受到產業發展的紅利。第一個層次,就是晶片和硬體的層次。針對AI的核心處理,打造適合於AI演算法的硬體。第二個層次,AI的智慧系統,自我學習、認知、電腦視覺等。第三個層次,基於AI理念的應用。

2016年12月榮耀推出的榮耀Magic,在榮耀Magic上面,榮耀集中做的是在第二個層次,那就是AI的智慧系統、自然語意分析、電腦視覺、深度學習、決策系統等。

2017年11月27日,榮耀發佈了榮耀V10,它採用了一顆麒麟970晶片處理器,這標誌著榮耀開始進入第一個層面,就是AI的晶片和硬體的層次。

2018年4月19日,榮耀發佈了榮耀10,它把人工智慧在手機當中的應用帶到了2.0的時代。在基於硬體AI決策系統的同時,它把AI的應用和AI的生態進一步結合,讓AI真的可以改變用戶的生活。

謝旭輝:AI生萬物,IP創未來

作為匯桔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謝旭輝堅信智慧財產權是一個企業的命脈。而作為專業為企業服務的資源分享平臺匯桔網,去年交易額是113億人民幣,在整個智慧財產權以及企業服務的領域,匯桔網名列前茅。

智慧財產權是一個企業競爭的關鍵命脈,但是目前很多中國人,都覺得智慧財產權只是一個專業的法律概念。其實智慧財產權還是一個經濟概念,更是一個商業概念。它的核心點不是在於知識,而在於產權。它的表現形式是知識、智慧的形式。它是產權,就說明它是一個財產權,是財產權的話應該可以被商業化和產業化的,這是它的基本屬性。

智慧財產權商業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它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它要先得到保護。今年剛剛結束的兩會上,習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多次提到,中國要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對智慧財產權進行保護是前提,但它不是最終的目標。企業真正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運用,一定是為了追求商業化、產業化的運用,否則專利沒有任何意義與價值。中國企業在新時代,保護智慧財產權,掌握核心技術,創造財富價值,中國企業的話語權就必將崛起。

陳立明:AI能創造更好的解決方案

陳立明是平安科技的CEO,大家知道平安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平安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一直在研究如何用技術來推動價值,不僅僅是數位化、自動化。在過去的3-4年的時間裡,平安集團一直在大力的投入,進行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安全等相關的技術研究,投資金額已達10億美金。平安集團有兩萬一千個研發人員,去年平安集團申請了3030個專利,今天已經有了45000個專利技術在實際應用當中。

AI的現狀和未來

高欣欣&李開複&Yann LeCun&Michael Jordan

在論壇中,李開複表示,人工智慧的應用可以歸納成為四波浪潮:第一波浪潮就是互聯網的AI浪潮,即收集資料;第二波浪潮就是誰有大量的價值,誰能來拿來變現或者提升商業價值;第三波浪潮就是要收集那些基於視覺、聽覺或者其他感測器收集來過去不存在的資料,然後把這些資料變成一個新的應用,甚至是一個新的用戶體驗;第四波浪潮是自主化、自動化的AI,這也就是我們科幻片看到的機器人、無人駕駛。

Michael I. Jordan談到了人工智慧的未來技術發展,他認為,AI科技的發展原則就是要搭建一個體系,目前這樣的原則並沒有完全建立,因此不能誇大人工智慧。現在我們奢望建立的是智慧自動化系統,其實無人駕駛這些並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包括我們的銀行也好或者是物流也好,並不是說目標就是實現無人,而是要讓它更好的實現連結。

一直堅持“讓機器來學常識”的Yann LeCun則表示,他希望人工智慧可以及時有效的做相關的事情,很多技術現在還沒有到位。比如說包括人臉的識別,很多事情進行了幾十年的工作,有些目標還沒有達成。因為機器要獲取大量的知識,它才能夠真正的去實現像人類那樣的智慧和智慧做出很多的預測和判斷,來做很多的事情。

AI戰略與人才

蔡薇(主持)&張亞勤&李開複&胡鬱

胡鬱認為目前人工智慧人才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個,大學裡到底有沒有足夠人工智慧的人才;第二個,人才的培養;第三個,現在做人工智慧已經不像以前,它是一個非常交叉的一個學科,所以有些先進的人靠自己培養不出來的,確實需要從各個方面引進。

在AI的總體發展上,李開複認為,在互聯網AI方面中美現在應該是平分秋色。但是中國有大量的資料優勢,而且加上移動支付,中國應該會在這方面超過美國。在商業AI方面,因為資料倉庫和各種的企業級軟體在美國比較普及,中國傳統企業資料還是比較亂的,所以李開複覺得在五年之內中國可能沒有辦法趕上美國,而且會遠遠落後。

張亞勤認為一個行業發展有五大要素,人才、技術、市場、資金和政策。從技術人才方面,中國現在和美國還有差距,這個差距還在不斷的縮小,在資金,在市場,其實有些方面已經領先了。看一下在AI方面資金的投入,不管VC,PE,或者是整個投入和美國基本上差不多。從政策方面的話,市場上中國的人口優勢,規模優勢,資料優勢。在政策方面中國是有絕對優勢的,中國包括有頂層的規劃,人工智慧新一代的藍圖,包括政府的基金。

AI技術與商業化

崔寶秋(主持)&Michael Jordan&張潼&牛奎光

2016年以來AI變得非常火,大家都在談AI,牛奎光也對中國企業的AI發展情況充滿信心。他認為在中國,資料的量獲取更容易,也更便宜;另外整個市場的演化或者叫反覆運算是非常快。這樣的市場優勢下最後有機會實現創業公司和大公司一起共存的情況。

在AI是技術優先還是商業優先這個問題上,Michael Jordan認為,一個大公司學會了一個技術,在適當的時機如何使用這種技術才是關鍵。所以某種層面上這是研究,能夠有創意解決問題,這層能力對公司取得成功是非常關鍵的。

在資料隱私和大資料驅動這中間的分歧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上,張潼給出了答案,他認為如果資料能夠對人類產生價值的話肯定是越共用越好。但是目前存在幾個問題,第一,商業上資料肯定是核心壁壘,所以它不願意給。第二,隱私的問題,目前來講沒有任何其他激勵的情況下,現在基本上使用者資料是輕易不能夠洩露的。

AI對經濟和社會的深遠影響

David Aikman(主持)&艾維·哈森&Tom Mitchell&傅盛

Tom Mitchell表示,在求職市場上有很多AI的技術或者資訊的技術都在出現,雖然有些工作會逐漸的被自動化,但是AI和資訊技術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工作或新的業務模式。人們可以接受更多的繼續教育,實際上,很多的工作並不會那麼快的去消失。AI在不斷發展的同時,雖然有些工作會去消失的,但是它也會創造一些新的工作。

艾維·哈森也認為,技術只會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讓社會經濟發展得更快。尤其是AI的特殊之處,如果參照之前的創新週期來看的話,它更多的體現的是它的速度方面,它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很多技術革新都為社會帶來非常大的變革,可以參考工業革命為社會帶來的影響。

在傅盛看來,中國政府對人工智慧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而且非常支援,國家希望中國的企業在AI方面加大投入。而且整個政府也給予很大的支持,這種支持不僅僅來自於政策的,也會來自于資源和資金上的支持。AI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資料的開放性和隱私性如何做平衡。在這點上我認為中國政府相對來說是比較開放的,它更願意讓企業嘗試更多的資料的接入,使得整個技術的反覆運算會更快。

互聯網企業的AI戰略升級

梁寧(主持)&賴奕龍&周航

所謂的AI戰略升級,最重要的就是創業者的本心。創業者要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然後借由AI帶來龐大的力量,去服務更多的人。今天的消費者已經是更年輕的人,所以企業應該讓渡權利給更年輕的人,讓他們去做他們喜歡的產品,企業來做支援。

作為產品經理,在定義產品的時候,一定會被自己的本心所局限,因為每個人只要做產品,一定是會有好惡,然後可能只會滿足自己喜歡的。這時候AI,也就是今天大會的主題,它會顯示出來比任何的一個產品經理都更為強大的地方。

因為AI沒有好惡,它不會崇拜任何一個人,也不會看不起任何一個人,它不會覺得任何一個人的需求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所有的需求對它來講就是一個資料呈現,因此AI在這個時候其實會呈現出來比任何一個產品經理都更為強大,更為沒有邊界的一種服務能力。

4月26日16:30,《不東》中英文簡體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全球首發

大會最後的壓軸環節,是長城會創始人文廚撰寫的《不東》中英文簡版發佈會。它記錄了文廚創辦長城會各階段的隨筆與心路歷程,通過本書讀者不僅能夠一窺文廚創立長城會的初衷與管理思維,還能從他與眾多知名人士的對談中窺見生活的智慧。在發佈會的現場,文廚邀請到了和長城會一起走過十多年的部分好友及合作夥伴,同現場的各位觀眾一起分享了他們關於長城會的故事。

GMIC 北京 2018 不僅僅是體驗未來科技、洞見AI趨勢、尋找合作商機的平臺,更是一場群星閃耀的科技盛宴。此次GMIC有22000㎡的科技展區,在這裡我們看見了小鵬汽車G3首次亮相、榮耀10極光後殼AI再升級、科大訊飛翻譯器20多國語言隨意切換,釘釘、百度、新浪、騰訊、獵豹移動、滴滴出行等300家國內外廠商帶來了它們的最新科技,它們讓GMIC變成一群科技愛好者的狂歡。

今年研發規模會發展到1700,明年研發將發展到3000人。

榮耀趙明:乘風破浪總有時

這一次是趙明第四次來到GMIC的舞臺進行主題演講。 “乘風破浪總有時”的演講主題,表明了他們對於行業,對於AI,對於手機產業的信心。

榮耀一直把AI當作是榮耀手機發展的核心戰略,他們為此到今天已經投入數年的時間,進行相應的技術、晶片、硬體等等的開發。榮耀認為,AI未來將會成為我們人腦輔助處理器,如果說手機是我們聽覺、視覺、觸覺的延伸,讓用戶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事情,那麼人工智慧將會幫助人們縮短與專家之間的差距。

在榮耀看來,AI分三個層次。每個公司可能在其中的一個層次發力,都可以享受到產業發展的紅利。第一個層次,就是晶片和硬體的層次。針對AI的核心處理,打造適合於AI演算法的硬體。第二個層次,AI的智慧系統,自我學習、認知、電腦視覺等。第三個層次,基於AI理念的應用。

2016年12月榮耀推出的榮耀Magic,在榮耀Magic上面,榮耀集中做的是在第二個層次,那就是AI的智慧系統、自然語意分析、電腦視覺、深度學習、決策系統等。

2017年11月27日,榮耀發佈了榮耀V10,它採用了一顆麒麟970晶片處理器,這標誌著榮耀開始進入第一個層面,就是AI的晶片和硬體的層次。

2018年4月19日,榮耀發佈了榮耀10,它把人工智慧在手機當中的應用帶到了2.0的時代。在基於硬體AI決策系統的同時,它把AI的應用和AI的生態進一步結合,讓AI真的可以改變用戶的生活。

謝旭輝:AI生萬物,IP創未來

作為匯桔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謝旭輝堅信智慧財產權是一個企業的命脈。而作為專業為企業服務的資源分享平臺匯桔網,去年交易額是113億人民幣,在整個智慧財產權以及企業服務的領域,匯桔網名列前茅。

智慧財產權是一個企業競爭的關鍵命脈,但是目前很多中國人,都覺得智慧財產權只是一個專業的法律概念。其實智慧財產權還是一個經濟概念,更是一個商業概念。它的核心點不是在於知識,而在於產權。它的表現形式是知識、智慧的形式。它是產權,就說明它是一個財產權,是財產權的話應該可以被商業化和產業化的,這是它的基本屬性。

智慧財產權商業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它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它要先得到保護。今年剛剛結束的兩會上,習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多次提到,中國要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對智慧財產權進行保護是前提,但它不是最終的目標。企業真正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運用,一定是為了追求商業化、產業化的運用,否則專利沒有任何意義與價值。中國企業在新時代,保護智慧財產權,掌握核心技術,創造財富價值,中國企業的話語權就必將崛起。

陳立明:AI能創造更好的解決方案

陳立明是平安科技的CEO,大家知道平安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平安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一直在研究如何用技術來推動價值,不僅僅是數位化、自動化。在過去的3-4年的時間裡,平安集團一直在大力的投入,進行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安全等相關的技術研究,投資金額已達10億美金。平安集團有兩萬一千個研發人員,去年平安集團申請了3030個專利,今天已經有了45000個專利技術在實際應用當中。

AI的現狀和未來

高欣欣&李開複&Yann LeCun&Michael Jordan

在論壇中,李開複表示,人工智慧的應用可以歸納成為四波浪潮:第一波浪潮就是互聯網的AI浪潮,即收集資料;第二波浪潮就是誰有大量的價值,誰能來拿來變現或者提升商業價值;第三波浪潮就是要收集那些基於視覺、聽覺或者其他感測器收集來過去不存在的資料,然後把這些資料變成一個新的應用,甚至是一個新的用戶體驗;第四波浪潮是自主化、自動化的AI,這也就是我們科幻片看到的機器人、無人駕駛。

Michael I. Jordan談到了人工智慧的未來技術發展,他認為,AI科技的發展原則就是要搭建一個體系,目前這樣的原則並沒有完全建立,因此不能誇大人工智慧。現在我們奢望建立的是智慧自動化系統,其實無人駕駛這些並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包括我們的銀行也好或者是物流也好,並不是說目標就是實現無人,而是要讓它更好的實現連結。

一直堅持“讓機器來學常識”的Yann LeCun則表示,他希望人工智慧可以及時有效的做相關的事情,很多技術現在還沒有到位。比如說包括人臉的識別,很多事情進行了幾十年的工作,有些目標還沒有達成。因為機器要獲取大量的知識,它才能夠真正的去實現像人類那樣的智慧和智慧做出很多的預測和判斷,來做很多的事情。

AI戰略與人才

蔡薇(主持)&張亞勤&李開複&胡鬱

胡鬱認為目前人工智慧人才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個,大學裡到底有沒有足夠人工智慧的人才;第二個,人才的培養;第三個,現在做人工智慧已經不像以前,它是一個非常交叉的一個學科,所以有些先進的人靠自己培養不出來的,確實需要從各個方面引進。

在AI的總體發展上,李開複認為,在互聯網AI方面中美現在應該是平分秋色。但是中國有大量的資料優勢,而且加上移動支付,中國應該會在這方面超過美國。在商業AI方面,因為資料倉庫和各種的企業級軟體在美國比較普及,中國傳統企業資料還是比較亂的,所以李開複覺得在五年之內中國可能沒有辦法趕上美國,而且會遠遠落後。

張亞勤認為一個行業發展有五大要素,人才、技術、市場、資金和政策。從技術人才方面,中國現在和美國還有差距,這個差距還在不斷的縮小,在資金,在市場,其實有些方面已經領先了。看一下在AI方面資金的投入,不管VC,PE,或者是整個投入和美國基本上差不多。從政策方面的話,市場上中國的人口優勢,規模優勢,資料優勢。在政策方面中國是有絕對優勢的,中國包括有頂層的規劃,人工智慧新一代的藍圖,包括政府的基金。

AI技術與商業化

崔寶秋(主持)&Michael Jordan&張潼&牛奎光

2016年以來AI變得非常火,大家都在談AI,牛奎光也對中國企業的AI發展情況充滿信心。他認為在中國,資料的量獲取更容易,也更便宜;另外整個市場的演化或者叫反覆運算是非常快。這樣的市場優勢下最後有機會實現創業公司和大公司一起共存的情況。

在AI是技術優先還是商業優先這個問題上,Michael Jordan認為,一個大公司學會了一個技術,在適當的時機如何使用這種技術才是關鍵。所以某種層面上這是研究,能夠有創意解決問題,這層能力對公司取得成功是非常關鍵的。

在資料隱私和大資料驅動這中間的分歧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上,張潼給出了答案,他認為如果資料能夠對人類產生價值的話肯定是越共用越好。但是目前存在幾個問題,第一,商業上資料肯定是核心壁壘,所以它不願意給。第二,隱私的問題,目前來講沒有任何其他激勵的情況下,現在基本上使用者資料是輕易不能夠洩露的。

AI對經濟和社會的深遠影響

David Aikman(主持)&艾維·哈森&Tom Mitchell&傅盛

Tom Mitchell表示,在求職市場上有很多AI的技術或者資訊的技術都在出現,雖然有些工作會逐漸的被自動化,但是AI和資訊技術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工作或新的業務模式。人們可以接受更多的繼續教育,實際上,很多的工作並不會那麼快的去消失。AI在不斷發展的同時,雖然有些工作會去消失的,但是它也會創造一些新的工作。

艾維·哈森也認為,技術只會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讓社會經濟發展得更快。尤其是AI的特殊之處,如果參照之前的創新週期來看的話,它更多的體現的是它的速度方面,它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很多技術革新都為社會帶來非常大的變革,可以參考工業革命為社會帶來的影響。

在傅盛看來,中國政府對人工智慧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而且非常支援,國家希望中國的企業在AI方面加大投入。而且整個政府也給予很大的支持,這種支持不僅僅來自於政策的,也會來自于資源和資金上的支持。AI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資料的開放性和隱私性如何做平衡。在這點上我認為中國政府相對來說是比較開放的,它更願意讓企業嘗試更多的資料的接入,使得整個技術的反覆運算會更快。

互聯網企業的AI戰略升級

梁寧(主持)&賴奕龍&周航

所謂的AI戰略升級,最重要的就是創業者的本心。創業者要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然後借由AI帶來龐大的力量,去服務更多的人。今天的消費者已經是更年輕的人,所以企業應該讓渡權利給更年輕的人,讓他們去做他們喜歡的產品,企業來做支援。

作為產品經理,在定義產品的時候,一定會被自己的本心所局限,因為每個人只要做產品,一定是會有好惡,然後可能只會滿足自己喜歡的。這時候AI,也就是今天大會的主題,它會顯示出來比任何的一個產品經理都更為強大的地方。

因為AI沒有好惡,它不會崇拜任何一個人,也不會看不起任何一個人,它不會覺得任何一個人的需求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所有的需求對它來講就是一個資料呈現,因此AI在這個時候其實會呈現出來比任何一個產品經理都更為強大,更為沒有邊界的一種服務能力。

4月26日16:30,《不東》中英文簡體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全球首發

大會最後的壓軸環節,是長城會創始人文廚撰寫的《不東》中英文簡版發佈會。它記錄了文廚創辦長城會各階段的隨筆與心路歷程,通過本書讀者不僅能夠一窺文廚創立長城會的初衷與管理思維,還能從他與眾多知名人士的對談中窺見生活的智慧。在發佈會的現場,文廚邀請到了和長城會一起走過十多年的部分好友及合作夥伴,同現場的各位觀眾一起分享了他們關於長城會的故事。

GMIC 北京 2018 不僅僅是體驗未來科技、洞見AI趨勢、尋找合作商機的平臺,更是一場群星閃耀的科技盛宴。此次GMIC有22000㎡的科技展區,在這裡我們看見了小鵬汽車G3首次亮相、榮耀10極光後殼AI再升級、科大訊飛翻譯器20多國語言隨意切換,釘釘、百度、新浪、騰訊、獵豹移動、滴滴出行等300家國內外廠商帶來了它們的最新科技,它們讓GMIC變成一群科技愛好者的狂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